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艳芝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礼仪
  • 教师素养
  • 职业道德
  • 教育教学
  • 礼仪规范
  • 细节决定成败
  • 教师发展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教育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796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023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夏书系·教师修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字数:1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做教师要优秀,更要优雅。一本关于教师素养的宝典,送给每一位渴望优雅的辛勤园丁,让贴心的点滴细节温暖你的心。

内容简介

教师礼仪代表着职业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违反教师礼仪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当一个人处在教师职业状态时,其功能会被成倍地放大,会影响许多学生,甚至对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
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需要教师扮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角色。因此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职业的期待。
然而,教师的工作是紧张而繁忙的,如何让他们快速且轻松在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本书没有面面俱到地介绍,而是针对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实际问题,通过种种细节,揭示出正确的礼仪原则和方法,帮助教师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

作者简介

吕艳芝,北京市外事学校高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有近20年礼仪教学及社会礼仪培训经历,完成了28个省、市及港澳地区的近3000家企事业单位的礼仪培训。完成了北京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5年北京第9届《财富》全球论坛、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2009年香港第5届东亚运动会、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颁奖礼仪及相关志愿者的培训。主持北京市“十五”《提高学校和企业礼仪水平的实验研究》课题,获北京市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出版了《现代实用礼仪》、《礼仪规范教程》、《升学与择业的心理调适》、《扎根实践: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改造》等书籍,及《社交礼仪》、《美丽女人 内外兼修》、《银行服务礼仪》等音像制品,发表论文及文章40余篇。

目录

前言
一位心理学家带来的启示/001
能将礼仪作为“情商”的外在形式吗/004
学生接受知识的前提是接受了教师/006
第一辑做仪表得体的教师
第一章适宜的服饰
第一印象与仪表/003
适合女教师的四款服装/006
适合男教师的三款服装/008
教师的服饰色彩选择及配色方法/010
寻找适合自己的服饰/012
让服饰带来生动感/015
怎样佩戴饰物/016
不符合教师身份的服饰/018
仪容修饰让我们得到“尊重”/021

第二章 适宜的仪容修饰
女教师化妆的原则/022
粉底和口红的选择/025
何时补妆/027
男教师的仪容修饰/028
规范的发型/030
根据脸型选择发型/031
根据体型选择发型/033
仪容的其他细节/034

第三章 规范的仪态
达·芬奇的教导/037
做善于微笑的教师/039
微笑的自我训练/041
教师的目光/042
教师的常用站姿/045
教师要杜绝的站姿/048
教师的常用坐姿/049
教师要杜绝的坐姿/052
教师的走姿/053
教师要杜绝的走姿/055
教师的蹲姿/056
教师的致意方式/057
教师常用的手势/059
教师递接物品的方式/061

第二辑 做善于沟通的教师
第一章 教师的人际沟通
新凤霞的语言智慧/065
对“升调”与“降调”的不同感受/067
让声音圆润、柔和/069
让语速适合他人的节奏/071
换个角度说话/073
学会回避他人短处/076
灵活运用文明用语/078
将否定句巧妙地转为肯定句/081
降低指令性语言的对抗性/082
简单易行的接近他人的技巧/084
拒绝他人的三个技巧/086
说服他人的三个技巧/088
夸赞他人的三个技巧/091

第二章 与学生有效沟通
做“为人师表”的教师/095
适度原则的把握/097
“新衣服”与提前到课堂/099
热情地回答学生的问候/100
体态语言在课堂中的应用/102
善用开放式提问方法/104
多竖起拇指/106
不伸出食指/109
好教师的12种素质与教师礼仪/111

第三章 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
等待了九年的表扬/115
从家长的期待出发/116
为家长提供具体的帮助/118
积极地“请家长”/120
理性地接打电话/121
选择“握手”的迎接方式/126
请家长坐在什么位置/129
上茶要讲究规范/13l
让家长愉快地离开/132

第四章 与同事和谐相处
关于“三只老鼠偷油喝”的思考/135
新老教师的相处/136
同事问如何合作/137
尊重同事的隐私/140
用他人喜欢的方式来相处/141
培养乐观的心态/143
关心同事的喜怒哀乐/144
学习同事的长处/146

……
第三辑 做懂得社交规则的教师
第一章 社会面愉快而美好
第二章 让礼品插上情感的翅膀
第三章 吃出好心情
后记

精彩书摘

2.主动开口问候对方是接近他人的好方法
接近他人,最简单的方法是主动问候对方,如“您好!”一个问候可以使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见到您很高兴!”一句满怀情感的话语能使对方消除戒备。
早晨到学校上班时,向遇到的同事、领导问候一声:“早上好!”大家互相之间会心的笑容,会使大家都有一个好心情。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如果在下车时问候一声:“对不起,您下车吗?”对方听到后会主动地为我们让路。
这一既简单又重要的接近他人的技巧,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3.贺卡、信件、短信等也是接近对方的好方法
有一位在某研究所工作的学者,在心理学年会会刊上看到一篇关于少年自我发展的文章,进而产生了与文章的作者进行交流的愿望。他通过刊物上作者的通讯地址寄去了一封信。从此,远在吉林的作者与北京的这位学者,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书信、电子邮件的交往。
两年后他们终于有机会见面了。但有趣的是,当他们按照预定的见面时间在火车站见面时,虽然近在咫尺,他们却谁也认不出谁来。
原来,在长期的来往中,吉林的作者一直将北京的这位学者误认为是一位女士,却万万没有想到对方是一位男士。

前言/序言

  一位心理学家带来的启示
  “叔叔手里有一颗棉花糖,你现在就可以吃掉。”话音还未落,坐在叔叔对面的孩子马上伸出了手,他想很快就把这颗糖放到自己的嘴里。谁知叔叔又将拿着糖的手快速收回,孩子没有拿到棉花糖。只见他下意识地跺着脚,一副无奈的样子。
  看着孩子急切的表情和渴望的双眼,叔叔继续说道:“孩子,如果你能在15分钟之后再吃这颗糖,我还会再奖励你一颗。”之后,叔叔将棉花糖和孩子留在房间里,自己悄悄地走了出去。
  上文描述的情节,是心理学界的研究人员曾经进行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对象是二十多名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将分别和一颗棉花糖,在一个没有其他人的房间里度过15分钟的时间。孩子们有两种选择:15分钟内吃掉这颗糖;或是坚持15分钟不去吃,之后得到另一颗糖。而研究人员将在15分钟内观察孩子们的表现。
  孩子们一个个分别走进房间,又一个个获得一颗或是两颗糖并走出了房间。当实验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们的表现大致有三类:第一,很快将糖吃掉;第二,中途将糖吃掉;第三,没有吃。
  科研人员将孩子们的表现分别做了记录,并开始跟踪研究。孩子们上了小学、中学、大学,最后,他们走出校园参加了工作。
  待他们工作三年以后,科研人员发现,工作比较顺利、小有成绩的人多数是那些“没有吃糖”的孩子们。
  在1995年前后,这个心理学实验随着丹尼尔·戈尔曼的论著《情绪智力》来到中国。我们开始认识到,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在重视智商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情商的培养。这种重视来自丹尼尔·戈尔曼给出的数字表达:人生成功=80%的情商+20%的智商;这种重视来自丹尼尔·戈尔曼在书中对情绪智力从理论到实际、生动而且全面的分析。当然,这种重视还来自我们自己。

《教育的温度:师者风范的温度与深度》 教育,从来不只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灵魂的唤醒,一次情感的连接,一种价值观的塑造。在这方寸三尺讲台之上,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仅承载着知识的重量,更投射着人格的光辉。而这份光辉,恰恰体现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之中,这些细节,如同点亮星空的繁星,共同汇聚成教育的温度,塑造着师者的风范。 《教育的温度:师者风范的温度与深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智慧闪光、情感共鸣的随笔集。它深潜于教育实践的肌理之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与学生互动、处理班级事务、乃至与家长沟通等方方面面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本书聚焦的,是那些容易被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是那些能够让教育的温度升腾,让师者的风范更加动人的细微之处。 第一章:课堂上的“润物细无声”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汲取养分的核心场所。在这个空间里,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次不经意的姿势,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将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中的“软艺术”。例如,如何通过精妙的提问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尊重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小动作”或“不专注”,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有效引导?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的字迹、用语,看似私人行为,实则蕴含着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程度,以及对学生进步的期望。一本认真批注的作业,一句鼓励性的评语,都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书中还会触及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的艺术。是选择慷慨激昂的鼓舞,还是娓娓道来的引导?是精准的科学术语,还是通俗易懂的比喻?不同的语言风格,对应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例如,当学生犯错时,一句严厉的斥责,或许能带来暂时的安静,但一句温和的引导,辅以恰当的解释,则可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错误,并学会自我修正。本书将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成为学生心灵的“工程师”。 第二章:师生间的“情感连接” 教育是“人学”,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与交融。温度的教育,必然建立在深厚的情感连接之上。 本书将关注师生关系的“温度计”。教师如何观察学生的“情绪密码”?当一个学生沉默寡言,是内向,还是遇到了困境?当一个学生情绪低落,教师一句适时的关怀,一个理解的眼神,就可能成为压垮他内心压力的“最后一根稻草”。书中将分享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恰如其分的关爱。 教师的“倾听艺术”是本书着重探讨的一个方面。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直接的“解决方案”,而是被认真倾听,被理解。教师如何放下身段,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并用智慧的语言给予回应,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书中将描绘那些默默付出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坚实的依靠。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教师如何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价值观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那些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在生活中体现的诚信品质,在处理问题时的公平公正,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书中将展示,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师者风范,往往是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第三章:班级管理的“智慧之光” 班级,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挑战。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仅仅依靠规则和纪律,更在于教师的智慧和情商。 本书将剖析班级管理中的“艺术化处理”。当班级出现矛盾时,教师如何以“裁判”的身份,做到公正无私,又能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解决问题?当班级出现“小团体”时,教师如何化解隔阂,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书中将分享教师如何运用“情感策略”而非“权力策略”,让班级充满凝聚力。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冲突”与“误解”,是本书的重要议题。不是简单地惩罚,而是引导学生理解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比如,一个学生无意间伤害了另一个学生,教师不是立刻下达“判决”,而是组织一场“对话”,让双方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和解。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更锻炼了学生解决人际矛盾的能力。 书中还将深入探讨教师如何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参与者,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建设性沟通”,分享学生的进步,探讨教育方法,而不是仅仅传递“问题”?本书将展示,那些懂得与家长“同频共振”的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 stable 和 supportive 的成长环境。 第四章:教师个人成长的“内在修炼” 教育事业是一场马拉松,教师自身的成长,是这场马拉松得以持续前进的动力源泉。 本书将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自我疗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如何保持热情,避免心力交瘁?书中将分享教师如何通过反思、学习、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的“时间管理”与“精力分配”,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平衡,兼顾工作与生活,保持身心的健康?本书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例如,如何有效地安排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时间,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如何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充电”方式。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与“道德修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书中将探讨,教师如何在日常的言行中,展现出坚韧、乐观、正直、善良等品质,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榜样”。这种榜样力量,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替代的。 结语:教育的温度,因细节而升华 《教育的温度:师者风范的温度与深度》所呈现的,并非一套僵化的“行动指南”,而是一种教育哲学的体现。它相信,教育的本质在于“爱”与“责任”,而细节,正是承载这份爱与责任的载体。每一个微小的善意,每一个用心的举动,每一次耐心的倾听,都可能在学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都能让师者的形象更加饱满和立体。 本书希望唤醒的是,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那份敏感和对细节的敬畏。它鼓励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教育者,去关注那些“小而美”的瞬间,去体悟那些“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构成了教育的温度,塑造了师者的风范,也最终成就了学生的美好人生。 阅读本书,您将收获的,不只是一些“该做什么”的技巧,更多的是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一份对生命教育的热忱,以及对如何成为一名真正有温度、有深度的教育者的启迪。它是一场关于教育的深度对话,一次对师者风范的致敬,一份献给所有教育者的温暖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教师这样需要与人打交道,需要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职业中。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很多关于如何用恰当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同事沟通的案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如何展现出作为一名教育者的专业风范和人格魅力。然而,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似乎过于聚焦在一些非常表面的、甚至是形式化的层面。它更多地强调了教师在一些社交场合,或者说是“表演性”场合下应该注意的“礼仪”,比如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如何得体地回应赞美或批评,甚至是如何在会议中调整坐姿。我明白这些“细节”也并非完全不重要,它们构成了教师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如果一本书仅仅停留在这些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技能,比如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进行差异化教学,以及如何处理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那么它就显得有些“头重脚轻”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多地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去探讨那些真正能够影响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细节”,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

评分

对于《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这本书,我的感受可以说是非常复杂。一方面,我承认书中所提及的很多“细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确实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和人际交往的顺畅度。例如,关于如何进行得体的自我介绍,如何有效地倾听,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内容对于任何一个职业人士来说都是有益的。我也能理解作者试图通过这些“细节”来强调教师作为公众人物的形象塑造。然而,作为一本以“教师”为主题的书籍,我更期望它能提供更具教育意义的深度内容。我并没有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教师如何理解学生心理,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如何应对教育过程中的伦理困境,或是如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与反思的论述。它更像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职场礼仪”指南,而未能真正触及到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和独特挑战。书中的一些篇幅似乎过于冗长,反复强调一些显而易见或者过于基础的观点,导致整体内容的吸引力和信息密度有所下降。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教育理念、教学实践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刻探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行为规范的梳理。

评分

作为一名对教育事业怀有深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教师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特别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深入剖析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并提供有益指导的书籍。当我看到《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这个书名时,我期待它能够像一本“秘籍”一样,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帮助我理解教师这个职业所蕴含的智慧和艺术。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的内容似乎与我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它并没有过多地涉及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新,如何应对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也没有深入探讨教师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在强调一些关于教师在非教学场合,例如与同事、领导、社会人士交往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礼貌性”的规范,比如如何得体地表达感谢,如何避免不当言论,以及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我承认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教师的职业素养,但它似乎忽略了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因材施教,以及如何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直白,缺少一些更具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内容,读起来总觉得不够“解渴”。

评分

我是一位对教师职业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书籍。我原本以为《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会像它的名字一样,深入浅出地展现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境,并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然而,我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找到我所期待的那些关于教育理论、教学艺术、或是师德建设的深度探讨。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公众场合展现专业形象”的手册,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关于教师外在表现的建议,例如如何站姿、如何微笑、如何与人握手,甚至是关于服装搭配的细枝末节。我承认,这些方面的确是构成一个专业人士形象的一部分,但作为一本关于“教师”的书,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它能触及到教师灵魂深处的东西,例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处理棘手的课堂矛盾,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教育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业。这本书的论述方式也让我觉得有些过于零散,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清晰逻辑线索,读起来就像是在翻阅一本本不相关的短文集,很难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精美,拿到手的时候就爱不释手。我一直对教育行业充满敬意,也很好奇在这个光辉的职业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值得我们去关注。我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翻开了它,期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深入见解。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与我的预期有所偏差。它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去深入剖析教师在教学方法、学生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复杂性和艺术性,也没有过多地探讨教育理念的演变和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相反,它更多地是在描绘一些非常具体、甚至有些琐碎的场景,这些场景更多地关注于教师日常行为的“表象”,比如着装、言谈举止的“得体”与否,以及一些人际交往中的“技巧”。我理解细节的重要性,但总觉得这本书似乎只是在列举一些“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清单,而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很多时候,我希望能看到作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或者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这些细节如此重要,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平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有时候也因此显得有些单薄,不够有深度。

评分

女教师化妆的原则/022

评分

微笑的自我训练/041

评分

对“升调”与“降调”的不同感受/067

评分

一位心理学家带来的启示/001

评分

第一印象与仪表/003

评分

适合男教师的三款服装/008

评分

物美价廉~会继续在京东上买书

评分

好旧的书。。。,旧不要紧,关键是还脏。。。,看在配送员辛苦配送的份上就不给差评就。。。

评分

适合女教师的四款服装/006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