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第2版 |
| 作者: | |
| 市场价: | 58元 |
| ISBN号: | 9787561248294 |
| 出版社: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06-03-01 | 版次:1 | 页数:477 |
| 印刷时间:2011-08-01 | 印次:4 | 字数:649.00千字 |
| 温馨提示:出版时间超过3年的图书,因长时间储存可能会产生纸张缺陷,敬请谅解! | ||
| 目录 | |
| 第1章 概论 1.1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作用与要求 1.2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类型 1.3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概况 思考题 第2章 典型发动机 2.1 涡轮喷气发动机 2.2 涡轮风扇发动机 2.3 涡轮轴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2.4 单元体结构设计 思考题 第3章 压气机 3.1 概述 3.2 轴流式压气机转子 3.3 轴流式压气机静子 3.4 压气机防喘系统 3.5 压气机附属装置 3.6 压气机主要零件的常用材料 3.7 离心式压气机 思考题 第4章 燃气涡轮 4.1 概述 4.2 涡轮转子 4.3 涡轮静子 4.4 涡轮部件的冷却 4.5 涡轮主要零件的常用材料 思考题 第5章 燃烧室 5.1 概述 5.2 燃烧室的基本类型 5.3 燃烧室基本构件的结构 5.4 排气污染及减少排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5.5 燃烧室主要零件常用材料及防护涂层 思考题 第6章 加力燃烧室 6.1 概述 6.2 加力燃烧室的工作特点和构造要求 6.3 加力燃烧室的基本构件 6.4 加力燃烧室的预燃系统 6.5 加力燃烧室主要零件常用材料 思考题 第7章 排气装置 7.1 尾喷管 7.2 反推力装置 7.3 噪声及消声措施 思考题 第8章 航空发动机的总体结构 8.1 转子联接与联轴器 8.2 转子支承方案 8.3 支承结构 8.4 静子承力系统 8.5 发动机的受力分析 8.6 总体结构与发动机振动 8.7 发动机在飞机上的安装 思考题 第9章 附件传动装置和减速器 9.1 附件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和传动 9.2 恒速传动装置 9.3 二速传动装置 9.4 WS9发动机的起动离合器 9.5 减速器 思考题 第10章 航空发动机工作系统 10.1 发动机控制系统 10.2 滑油系统 10.3 起动/点火系统 10.4 喷水系统 思考题 第11章 航空发动机数据系统 11.1 概述 11.2 典型机的机载测试与显示系统 11.3 航空发动机的主要测试参数和传感器 11.4 航空发动机的整机平衡 11.5 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 思考题 第12章 航机他用 12.1 概述 12.2 燃气发生器 12.3 动力涡轮 12.4 排气蜗壳 12.5 机组的总体结构 12.6 弹用燃气涡轮发动机 第13章 航空燃气发动机的发展、研制、使用与维护 13.1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13.2 未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13.3 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 13.4 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 13.5 航空发动机的维修性与维修性设计 13.6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费用与价格 参考文献 |
作为一名长期在发动机维护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我最看重的是书籍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说实话,很多理论书籍写得高深莫测,读完后感觉知识点都停留在纸面上,真到现场出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但这本《结构分析》的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推导上,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了如何将这些复杂的分析工具与实际的无损检测技术(NDT)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体系。比如,书中关于涡轮叶片热障涂层(TBC)在长期服役后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对基体材料疲劳性能影响的论述,就非常贴合我们的实际工作需求。我立刻尝试将书里提到的基于实时传感器数据的结构健康评估方法应用到我们现役发动机的定期大修检查流程中,发现效率和准确性都有显著提升。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连接实验室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桥梁作用,对于提升现场解决复杂故障的能力,简直是太有帮助了。
评分这本新版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实在太给力了,对于我们搞机械设计和航空航天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本“救命稻草”。我之前在处理一个高周疲劳问题时,传统的方法总是力不从心,计算结果和实际的损伤情况总是有偏差。但这本书里详尽地阐述了先进的损伤容限设计理念,尤其是对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方法,讲得非常透彻。作者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配上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如何在复杂载荷和极端温度环境下,运用有限元分析来预测结构的寿命和可靠性。特别是关于复合材料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失效模式分析,内容非常前沿,对于未来轻量化设计趋势把握得准。读完之后,感觉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再回头看那些复杂的计算模型,心里就有底多了,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能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符合实际工况的分析框架。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我是一个刚入行的研究生,面对庞大的航空发动机知识体系,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很多导师推荐的经典教材虽然权威,但更新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方面显得有些滞后。但《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第2版)》在这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前瞻性。它系统地介绍了增材制造(3D打印)部件的残余应力分析和后续的热处理优化策略,这正是我目前研究的热点。书中对数值模拟中网格划分敏感性的讨论,以及如何使用先进的材料本构模型来精确描述高温合金的蠕变行为,讲解得深入浅出,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步掌握其精髓。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每一章的末尾都给出了相关的软件工具和计算平台的使用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上手软件操作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引领我们进入前沿研究领域的向导。
评分这本书的质量控制做得非常到位,装帧印刷无可挑剔,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的专业书籍来说很重要。但更吸引我的是它对材料科学与结构力学交叉领域的整合能力。我们知道,航空发动机的寿命瓶颈往往在于材料本身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衰减。这本书详尽地对比了不同代次镍基高温合金在氧化和热腐蚀环境下的服役差异,并提供了相应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修正参数。我注意到,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显著增强了对数字孪生技术在结构性能评估中的应用探讨,这表明作者团队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对于需要进行项目申报和技术预研的团队来说,书中引用的最新国际标准和规范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报告的说服力和前沿性。总而言之,它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部能指导实际工程决策的权威参考手册。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行文风格非常独特,完全不同于那种教科书式的刻板说教。它的叙述方式更像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资深专家在和你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流。对于那些对空气动力/热力耦合效应如何影响结构极限承载力抱有疑问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剖析路径。作者巧妙地将气动载荷的不确定性纳入到可靠性分析框架中,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确定的安全系数。我特别喜欢它对“为什么”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例如,在讨论振动分析时,它不仅展示了模态叠加法,还深入探讨了阻尼特性的非线性对颤振临界速度的影响机制,这一点在处理新型涵道比发动机风扇叶片的设计优化时至关重要。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使得这本书不仅是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启发思考的学术专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