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大辽九帝(套装上中下册)

契丹·大辽九帝(套装上中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喜民 著
图书标签:
  • 契丹
  • 辽史
  • 九帝
  • 历史
  • 传记
  • 北方民族
  • 古代史
  • 王朝兴衰
  • 历史人物
  • 套装
  • 澶渊之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内蒙古出版集团 ,
ISBN:97872041078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5432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588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元10世纪,我国北疆又兴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契丹族,他们乘唐末中原纷争,挥戈北疆,建立了大辽王朝,统治我国北疆达二百余年,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北疆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喜民编写的这部《契丹·大辽九帝》,以大辽九帝为点,以时间为线,以历史事件为面,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大辽朝二百余年的历史;同时,由于辽朝与中原的五代、北宋相始终,书中还涉及了五代、北宋、金、西夏四朝历史。《契丹·大辽九帝》以人物传记体例,用故事语言,把大辽朝九个皇帝的文治武功及执政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皇权争夺、后宫内斗、内政外交、政策得失、功过是非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简介

刘喜民,1963年出生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现任巴林左旗档案局局长,曾出版《契丹大帝》《大漠罡风》等历史小说。

目录

第一篇 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
1.夷离堇世家
2.挞马狨沙里
3.北征南掠
4.攫取汗位
5.巩固汗位
6.征服奚族
7.诸弟叛乱
8.计杀诸酋
9.开国称帝
10.整顿部落
11.虎视燕云
12.西征
13.灭亡渤海国
14.魂归扶余

第二篇 铁马中原——耶律德光
1.元帅太子
2.马背即位
3.逼走皇兄
4.休养生息
5.以“梦”说母
6.扶植儿皇
7.灭亡后唐
8.励精图治
9.灭亡后晋
10.入主汴梁
11.客死他乡

第三篇 另类皇帝——耶律阮
1.命运多舛
2.拘捕燕王
3.军中即位
4.石囚祖母
5.打击述律氏
6.改革政权机构
7.平定叛乱
8.安置石氏
9.图谋南征
10.命丧火神淀
后记

第四篇 嗜睡魔王——耶律□
1.不幸的皇嫡长子
2.与世无争
3.捡个龙椅
4.稳定政局
5.停止南伐
6.扶植北汉
7.皇室内乱
8.嗜酒如命的“睡王”
9.嗜杀成性的“魔王”
10.丢失三关
11.室韦、乌古诸部反辽
12.永远“睡”过去了

第五篇 知人善任——耶律贤
1.幸运的皇子
2.柩前即位
3.安抚诸王
4.忍痛化仇稳政局
5.知人善任
6.稳定周边
7.失北汉
8.南京保卫战
9.举兵伐宋
10.病逝焦山

第六篇 盛世之主——耶律隆绪
1.母寡子弱
2.母子同心化危局
3.推行社会改革
4.燕云保卫战
5.徐河之战
6.澶渊之盟
7.诛姊建中京
8.亲政树威
9.东征高丽
10.辽盛世之主
11.平定大延琳
12.后宫权争
后记

第七篇 “纨绔天子”——耶律宗真
1.“两宫”皇子
2.元妃摄政
3.夺回皇权
4.萧氏握政
5.“纨绔天子”
6.重熙立法
7.赌博外交
8.征伐西夏

第八篇 崇佛信道——耶律洪基
1.党争开局
2.重元之乱
3.河东争地
4.乙辛擅权
5.笃信佛道
6.阻卜诸部反辽
7.辽宋和好诗百篇
8.完颜氏崛起

第九篇 亡国之君——耶律延禧
1.替父即位
2.为“皇后太子案”平反
3.宠信奸佞
4.萧海里叛辽
5.阿骨打起兵反辽
6.亲征
7.耶律章奴废立辽帝
8.“怨军”东征
9.辽金议和
10.杀妻灭子
11.短命北辽
12.被金兵俘虏
后记

精彩书摘

东胡被击溃后,部众溃散,一部退居大兴安岭山脉南段的乌桓山(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北乌兰达坝),逐渐形成了乌桓民族;一部退居大兴安岭山脉中段的鲜卑山(今内蒙古通辽市境内),与原居住于大兴安岭北段大鲜卑山(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的民族统称为鲜卑民族。
随着匈奴人势力淡出历史舞台,居住于大兴安岭中段的鲜卑人南下到饶乐水(今内蒙古赤峰境内西拉沐沦河)流域,形成东部鲜卑;居住于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人逐渐西迁到蒙古高原西北部,形成北部鲜卑。
东汉末年,居住于阴山一带的匈奴南单于一支的首领葛乌菟之裔莫那,率部迁徙到以东部鲜卑为主的辽河流域,经过多年征伐,统治了这一地区以鲜卑为主的部落,逐渐鲜卑化,形成了东部鲜卑宇文部。
鲜卑人在首领檀石槐时期,逐渐强盛起来,组成强大的军事联盟,占据了匈奴人故地,成为大漠草原上的强族,宇文部也加入了檀石槐所建立的鲜卑军事联盟,其首领为联盟东部大人。
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联盟发生内讧瓦解。东部鲜卑在联盟瓦解后,一些部族迁徙到别地,留居原地的部族,逐渐发展为宇文、段、慕容三部,在相互征伐中,慕容部逐渐强大起来,先灭亡段部,后又击溃宇文部(公元344年)。
宇文部被击溃后,残部逃人松漠间(以今内蒙古赤峰为中心),逐渐发展形成了诸多部落。有的仍以宇文部著称,有的以库莫奚部著称,契丹也是散居于松漠间的诸部落之一。但是,这个时候的契丹,还是一个弱小的部族,依附于库莫奚部落联盟而生存,不为外界所知。
公元38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北部鲜卑人)对松漠中的鲜卑宇文残部进行重点打击,库莫奚部与北魏大军战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境内西拉沐沦河)南,结果被北魏大军击溃,四处逃散。契丹部乘机脱离库莫奚部,占据潢水和土河(今内蒙古赤峰境内老哈河)流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契丹族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正式见著于史籍(《魏书》)。
契丹族从库莫奚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之后,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在首领奇首可汗时期(大约5世纪下半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契丹古八部联盟。突厥崛起后,契丹古八部联盟在突厥的征伐下瓦解,或依附于突厥,或依附于中原政权,或寄生于高丽等强族之下。经过长期的聚合与分散,契丹族于隋唐之际,又组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
大贺氏部落联盟(仍由八部组成,包括达稽、纥便、独活、芬问、突便、芮奚、坠斤、伏八部)组建之后,即与隋唐建立了联系。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赐契丹大贺氏联盟长窟哥为李姓,在契丹八部设置九州,任各部酋长为州刺史,设置契丹松漠都督府(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册封窟哥为契丹松漠都督府都督,管理契丹八部九州,隶属唐营州(今辽宁朝阳)都督府管辖。
唐营州都督府是唐廷管辖东北诸部族,特别是管辖契丹和奚(即库莫奚族)两族的行政中心,营州地区也成为东北诸部族集聚地区。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营州地区遭灾,唐营州都督府民族政策失当,引起各部族不满。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联盟长、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尽忠和契丹归城州刺史孙万荣联合营州地区的奚人和□□人起兵反唐,坚持一年多时间,最终以李尽忠病死、孙万荣被杀而失败,契丹残部逃回松漠。

前言/序言


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血王朝 本书描绘了一个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烙印的强大帝国——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与契丹辽朝迥异,北魏的兴衰是汉文化与草原游牧文明深度碰撞、融合的缩影,其历史进程波澜壮阔,文化遗产影响深远。 第一部分:拓跋珪的雄图霸业与北魏的崛起(386年—409年) 故事从十六国乱世的废墟中开始。在那个群雄逐鹿、中原板荡的时代,鲜卑拓跋氏的后裔拓跋珪,凭借着不屈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漠北艰难复国。他继承了先辈的勇武,更学习汉人的治国之道,逐步统一北方。 本书细致描绘了拓跋珪如何从一个部落的领袖,蜕变为雄踞一方的君主。他与后秦、后燕等政权的拉锯战,展现了早期拓跋鲜卑如何利用其骑兵的机动性和中原地区的资源,一步步奠定根基。重点叙述了拓跋珪在建立政权初期,如何平衡保守的鲜卑贵族与渴望汉化改革的汉人士大夫之间的矛盾。他对内整顿吏治,对外开拓疆土,为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然而,权力的巅峰往往伴随着内部的动荡。拓跋珪晚年因猜忌功臣、沉溺酒色而引发的政治危机,以及最终悲剧性的结局,揭示了即便是雄才大略的开创者,也难以逃脱人性的弱点和王朝更迭的宿命。 第二部分:从文明冲突到文化熔炉的构建(409年—471年) 进入第四代君主拓跋焘统治时期,北魏的国力达到了顶峰。拓跋焘是一位极具雄心的军事家,他继承了祖辈的扩张精神,发动了对南朝宋、对盘踞关中的北凉、北燕等势力的决定性战役。 书中详尽记录了拓跋焘南征北伐的经典战役,例如他如何利用长途奔袭,一举荡平盘踞河西走廊的北凉,使得华北全境归于一统。这种“武力统一”的背后,是北魏统治者对于“天命”的追求和对中原正朔地位的渴望。 然而,统一带来的挑战远大于胜利的喜悦。面对一个拥有数百年文明积淀的汉人社会,纯粹的军事征服无法长久。本书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场深刻的文化融合过程。以汉化改革为核心的太武帝灭佛事件,既是拓跋焘试图加强皇权、摆脱佛教对政治经济渗透的举措,也反映出游牧民族统治者在面对成熟农耕文明时所表现出的焦虑和反制。 这一时期,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逐渐成为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熔炉。鲜卑贵族开始穿汉服、改汉姓,但他们与本土士族的隔阂依然存在。这种“汉化”是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也为后来的社会结构变革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孝文帝改革的辉煌与体制的内生危机(471年—528年) 北魏历史上最受关注的时期,无疑是孝文帝元宏的时代。本书将重点分析他如何以雷霆手段推行汉化改革,试图将北魏彻底改造为一个仿照南朝模式的汉人王朝。 孝文帝的改革是全方位的:迁都洛阳,象征着政治重心向中原腹地的转移;推行“禁鲜语、改汉姓、断旧俗”的政策,意图从根本上消除鲜卑民族特性;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促进社会阶层的融合。书中通过大量史料还原了这场改革的艰辛与争议,探讨了改革的深远历史意义——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中国南北文化与政治的整合,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基础。 然而,任何激进的变革都会引发反弹。孝文帝晚年对汉化政策的偏执,以及对边镇故地鲜卑军人的忽视,导致了边防力量的衰弱和旧贵族的离心。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最高层的意志,一旦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权威维持,其体制的脆弱性便暴露无遗。 第四部分:六镇起义与王朝的最终崩塌(528年—534年) 盛世的背后潜藏着结构性的矛盾。本书最后部分着重分析了北魏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六镇起义。由于汉化政策的推行,镇守边疆的鲜卑士兵被抛弃,在经济剥夺和政治压迫下,他们最终爆发了席卷北方的武装反抗。 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六镇将领(如尔朱荣、六镇旧部)如何裹挟着对汉化改革的怨念,成为颠覆中央权威的主力军。尔朱荣以血腥手段短暂地重掌朝政,但这只是对旧秩序的暂时恢复,并未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最终,北魏在内部权臣的相互倾轧中走向分裂。本书详尽记述了权臣高欢、宇文泰分掌朝政,以及孝文帝的孙子元修(北魏孝武帝)被毒杀的悲剧。北魏的终结,是以“分裂”的形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它为隋唐统一奠定了民族基础和制度框架,自身的历史阶段却在分裂中宣告结束,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最终导向了更复杂的南北朝后期格局。 本书特点: 本书不仅关注帝王将相的兴衰,更深入探讨了拓跋鲜卑作为外来征服民族,如何从军事集团转变为一个管理中原的复杂政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文化阵痛、制度创新与最终的体制失衡。它是一部关于民族融合、国家建构与文明转型期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等到这套《契丹·大辽九帝》了,期待了好久,收到书的那一刻,简直心潮澎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页排版,都透着一股厚重感和历史的韵味,这绝对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那些被主流叙事稍微边缘化的朝代情有独钟,辽朝更是如此。它的兴衰史,它与宋朝、女真等族群之间的复杂关系,都像是一张巨大的网,让人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好奇心。我尤其期待书中对耶律阿保机、辽圣宗等几位重要皇帝的解读,他们的雄才大略,他们的时代背景,他们的个人性格,都会在这本书中得到细致的呈现吧?历史人物不是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他们的血肉,有他们的挣扎,有他们的选择。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契丹帝王群像,感受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脉搏。

评分

最近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品读一下这套《契丹·大辽九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史书,不如说是一部恢弘的历史长卷。它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了契丹民族从崛起、鼎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而九位皇帝,正是这条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节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每个皇帝性格特征的深入剖析,以及他们面对不同时代挑战时的决策。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件陈述,更是对人性的洞察,对权力运作的解读。读完之后,我对辽朝的整体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并引导你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

拿到《契丹·大辽九帝》这套书,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它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毕竟是厚重的历史著作,如果纸张泛黄、印刷模糊,那绝对是影响阅读体验的大忌。幸运的是,这套书的品质相当令人满意,纸张厚实,触感温润,字体清晰,排版也十分舒服,就算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用心的制作,本身就体现了对读者和对历史的尊重。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历史书,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更要有能够吸引人的表达方式。从目前翻阅的章节来看,作者的文笔功底也很深厚,行文流畅,叙事生动,引人入胜,将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

这套《契丹·大辽九帝》,可以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刻画不同皇帝个性上的独到之处。有的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奠定基业;有的则面临内忧外患,步履维艰,却也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读这些帝王的兴衰,就像在品读人生的跌宕起伏,有辉煌也有落寞,有智慧也有失误。书中的很多细节描写,比如宫廷内的权力斗争,边境上的民族冲突,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一直觉得,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提供了无数个“如果”的可能,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不同境遇下所展现出的无限可能。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九位皇帝的故事,更是关于那个时代无数人的命运缩影,引人深思。

评分

从拿到这套《契丹·大辽九帝》到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遍,这套书的史料考据做得相当扎实,阅读体验也比我想象的要流畅得多。很多时候,读历史就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需要耐心,需要细品。作者在叙述辽朝九帝的生平事迹时,并没有陷入枯燥的年代堆砌,而是巧妙地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融为一体,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关于辽朝的制度创新,比如其独特的民族融合政策,以及对汉文化的吸收和改造,都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觉得,评价一个王朝的成功与否,不能仅仅看其疆域有多大,更要看它在文明传承和发展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套书在这方面的论述,无疑是深刻而有见地的。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包装可以,印刷质量也可以,比较满意吧。

评分

还没有看,在囤书中。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真的不错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评分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