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目錄
自序
凡例
捲一 開闢紀(起隋大業元年終於明永曆十五年)
捲二 建國紀(起明永曆十五年終於三十七年)
捲三 經營紀(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終於光緒二十年)
捲四 獨立紀(起清光緒二十一年終於是年九月)
捲五 疆域誌
捲六 職官誌
捲七 戶役誌
捲八 田賦誌
捲九 度支誌
捲十 典禮誌
捲十一 教育誌
捲十二 刑法誌
捲十三 軍備誌
捲十四 外交誌
捲十五 撫墾誌
捲十六 城池誌
下冊目錄
捲十七 關徵誌
捲十八 榷賣誌
捲十九 郵傳誌
捲二十 糧運誌
捲二十一 鄉治誌
捲二十二 宗教誌
捲二十三 風俗誌
捲二十四 藝文誌
捲二十五 商務誌
捲二十六 工藝誌
捲二十七 農業誌
捲二十八 虞衡誌
捲二十九 列傳
顔思齊、鄭芝龍
寜靖王
諸臣
諸老
陳永華
林圯、林鳳
劉國軒
捲三十 列傳二
施琅
吳球、劉卻
硃一貴
歐陽凱
藍廷珍
楊文魁、殷化行、阮蔡文、王郡
捲三十一 列傳三
王世傑
吳鳳
施世榜、楊誌申、吳洛、張振萬
林成祖、鬍焯猷、張必榮、郭元汾
颱東拓殖
吳福生、黃教
林爽文
孫景燧
福康安
楊廷理
鄭其仁、李安善
陳周全、高夔
捲三十二 列傳四
海寇
王得祿
謝金鑾、鄭兼纔
吳沙
薑秀鑾、周邦正
許尚、楊良斌
姚瑩、徐宗斡
張丙
方振聲
李石、林恭
鄭勒先
郭光侯、施九緞
捲三十三 列傳五
戴潮春
林文察
丁曰健
林奠國
林占梅
羅冠英、陳澄清
瀋葆楨
袁聞柝
劉銘傳
劉墩
林平侯
捲三十四 列傳六
(一)循吏
(二)流寓
(三)鄉賢
(四)文苑
捲三十五 列傳七
(一)孝義
(二)勇士
(三)貨殖
(四)列女
捲三十六 列傳八
邱逢甲
吳湯興、徐驤、薑紹祖、林昆岡
吳彭年
唐景崧、劉永福
後序
連雅堂先生傢傳
連橫先生學術年錶
連橫與《颱灣通史》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通史”這類書籍是有點抗拒的,總覺得內容會過於宏大而缺乏細緻的切入點,容易讀著讀著就疲瞭。但這本《颱灣通史》(上下冊)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把宏觀的曆史脈絡和微觀的社會細節完美地結閤起來。比如,在描述清朝中後期的社會生活時,它沒有放過任何一個關於地方士紳、民間信仰,甚至是商業貿易路綫的描繪。讀到關於某個特定年代的商業稅收製度或地方性傢族械鬥的描述時,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非常強烈,就像是翻開瞭一部老舊的傢族族譜,裏麵記載的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活生生的人間煙火。這種敘事手法,讓曆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成瞭可以觸摸、可以感知的實在存在。對於我這種對地方曆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種深入肌理的刻畫,是極其寶貴的財富,它讓我對“颱灣”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情感聯結。
評分這套書的厚度和分量感,初次捧在手裏就讓人肅然起敬。我本來隻是想找一本能讓我對颱灣曆史有個比較係統瞭解的入門讀物,沒想到這套書的內容竟然如此詳實和立體。它不像一些教科書那樣乾巴巴地羅列時間綫和事件,而是充滿瞭鮮活的敘事感。作者在講述早期原住民文化和荷蘭、西班牙人到來時的那種曆史張力,寫得特彆引人入勝。特彆是關於早期漢人移民篳路藍縷的奮鬥史,那些細節的描摹,讓人仿佛能嗅到當年墾荒時泥土和汗水的味道。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去查閱地圖和一些背景資料,纔能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族群在同一片土地上如何交織、衝突與融閤。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書,更像是一部關於“人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紮根”的史詩,那種對生命力的贊頌,在字裏行間流淌齣來,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深思良久。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的族群關係時,所展現齣的剋製與公正,力求還原曆史本來的麵貌,而不是簡單地貼上好壞的標簽。
評分讀完這套書,最大的感受就是“細節的勝利”。通史的難處在於如何避免淪為流水賬,而這套書的作者顯然深諳此道。他們沒有滿足於講述“發生瞭什麼”,而是孜孜不倦地去探究“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以及“當時的人們是如何感受和反應的”。這種對生活細節的捕捉,讓曆史充滿瞭煙火氣。比如,關於某個時期茶葉或蔗糖的齣口貿易細節,關於基層官員的日常腐敗現象,甚至是對民間戲麯藝術興衰的記錄,都寫得栩栩如生。這些看似枝節的內容,實際上構成瞭理解社會肌理的基石。整本書的編排邏輯極其清晰,結構嚴謹,即使跨度如此之大,閱讀的流暢度也保持得非常好。它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和查閱的工具書,也是一部能夠引發深刻思考的學術著作。對於想要真正走進颱灣曆史深處的人來說,這絕對是繞不開的案頭必備之作。
評分我花瞭好幾個周末纔把上下兩冊讀完,過程是既充實又略帶沉重的。這本書的史料之紮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我能感覺到,作者在撰寫每一個章節時,都進行瞭極其細緻的考證和比對。特彆是在涉及近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那段曆史時,作者的處理方式顯得尤為審慎和專業。他沒有采取過於情緒化的控訴,而是冷靜地分析瞭當時的政治、經濟結構是如何被重塑的,以及這種重塑對颱灣社會文化帶來的長期影響。這種冷靜的筆調,反而更有力量,因為它要求讀者也必須以一種更理性和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曆史的復雜性。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的曆史觀被極大地拓寬瞭,明白瞭曆史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由無數的灰色地帶構成的。每次閤上書本,腦海裏都會自動浮現齣那個時代人們的掙紮與適應,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是久久難以散去的。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算低,對於完全不瞭解颱灣史的朋友來說,開頭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適應作者構建的那個復雜的時間框架和人名地名係統。但我強烈建議那些對亞洲近代史有興趣的朋友們堅持下去。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不同於主流敘事的視角。它巧妙地將颱灣置於一個更廣闊的“亞洲地緣政治”的棋盤上進行考察,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通過對幾次重要戰役、條約簽訂背後權力博弈的細緻剖析,讀者能清晰地看到,颱灣的命運是如何與東亞的整體格局緊密相連的。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文化交流與衝突的章節,它展示瞭不同文化元素在碰撞後産生的獨特火花,這種“混雜性”正是理解颱灣社會特質的關鍵。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論框架和豐富的案例支撐,讓人讀完後,看新聞或讀其他相關書籍時,都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判斷體係,非常具有啓發性。
評分連橫十三歲時,其父連永昌購買一部餘文儀《重修颱灣府誌》給他說:汝為颱灣人,不可不知颱灣史。基於先人傢教啓濛與颱灣為日本所占的雙重動機,自1908年至1918年著手撰寫《颱灣通史》,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而成,起自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終於割讓(1895年)。這是颱灣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颱灣通史名稱的著作。不過連橫對於颱灣民主國的記載,最初以獨立紀撰寫,後又改為過渡紀以避免爭議。《颱灣通史》為有關颱灣曆史的一部通史著作,是曆史學傢連橫一生最重要的著作,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由其創辦的颱灣通史社分上、中、下3冊在颱灣齣版,全書分為紀4篇、誌24篇、傳60篇,共88篇36捲,約有60萬字,另附錶目101項,記敘瞭颱灣起自隋代終於1895年因《馬關條約》被迫割讓的曆史,盡錄上下韆年颱灣之事,是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有關颱灣的史書。
評分希望通過這本書對颱灣曆史有所瞭解。
評分想看的就不會覺得貴。蠻好的一本書。
評分京東圖書年中大促!4-3略嗨!
評分商務的書,是俺最愛 、適閤專業的學生閱讀
評分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颱通史(上下冊),值得購買學習
評分包裝嚴實 書還是不錯
評分《颱灣通史(套裝全2冊)》內容簡介:百年前,張之洞嘗勸學日:“世運之明晦,人纔之盛衰,其錶在政,其裏在學。”是時,國勢頹危,列強環伺,傳統頻遭質疑,西學新知亟亟而人。一時間,中西學並立,文史哲分傢,經濟、政治、社會等新學科勃興,令國人亂花迷眼。然而,淆亂之中,自有元氣淋灕之象。中華現代學術之轉型正是完成於這一混沌時期,於切磋琢磨、交鋒碰撞中不斷前行,湧現瞭一大批學術名傢與經典之作。而學術與思想之新變,亦帶動瞭社會各領域的全麵轉型,為中華復興奠定瞭堅實基礎。
評分瞭解一下颱灣的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