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涌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构造
  • 建筑工程
  • 建筑材料
  • 结构构造
  • 节点设计
  • 高等教育
  • 规划教材
  • 十一五
  • 教材
  • 建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266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579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构造课程的教材,是作者姜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海内外设计实践总结而成。本书从建造、材料、过程、工艺的角度阐述了建筑构造的基础知识,提供了读者从建造工艺理解建筑学的视角。
创新点:
从建筑的材料、构法和节点表现的建造逻辑探讨建筑学中的构造问题,结合国内设计和构造教学理念,在现有课时条件下扩展知识面和技能训练,并准备了扩展阅读内容,涵盖建筑学中建造工艺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技能;
以基本建筑材料学习为起点,以构造方法(构法)学习为导向,以细部设计为结果,体现建筑师了解和掌握建造工艺和设计方法的基本步骤,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以建造为基础的建筑学本质;
知识点采用历史、现代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讲解方式,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分析,展现不同时代和技术条件下探索建造手法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身边实例和学生作业的调研和分析,加深方法的学习并激发学习兴趣。
《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适宜建筑学学生、青年建筑师、建筑施工与管理的相关人员以及建筑设计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1 概论:建筑、建造、构造
1.1 人、自然、建筑物——建筑构造的目标
1.2 材料、构法、节点——建筑构造的手段
1.2.1 建筑构造的手段和体系
1.2.2 建筑构造的历史和建筑学意义
1.3 建造、工艺、建筑物——建筑构造的体系
1.3.1 建筑物的分类与建筑构造的体系
1.3.2 建筑物的模数与公差
1.4 构造、建筑、建筑师——建筑师的设计服务
1.4.1 建筑学实践与设计服务的流程
1.4.2 本书的学习方法

2 材料与结构
2.1 材料与建筑性能
2.1.1 材料的分类
2.1.2 材料的性能及指标
2.2 材料的连接与承载——结构
2.2.1 建筑物和建筑学的基础——结构
2.2.2 结构荷载与受力
2.2.3 结构体系的分类
2.3 建筑结构的水平、竖向、基础分体系
2.3.1 水平分体系
2.3.2 竖向分体系
2.3.3 基础分体系

3 材料与构法
3.1 木材
3.1.1 概述
3.1.2 木材的性质与防护处理
3.1.3 木材的使用——切割与复合
3.1.4 木构建筑的结构与构造
3.2 烧土材料——砌块
3.2.1 概述
3.2.2 砖与砌块
3.2.3 组砌方式
3.2.4 非砌体结构的烧土材料——陶瓷砖
3.3 石材
3.3.1 概述
3.3.2 石材的种类与生产
3.3.3 石材的使用
3.4 混凝土
3.4.1 概述
3.4.2 建筑砂浆
3.4.3 混凝土
3.4.4 钢筋混凝土
3.4.5 钢筋混凝土结构
3.5 金属
3.5.1 概述
3.5.2 钢铁的分类与特性
3.5.3 建筑钢材的构造
3.5.4 钢结构
3.5.5 其他金属及其在建筑中的使用——作为围护材料的金属
3.6 玻璃
3.6.1 概述
3.6.2 建筑玻璃的分类
3.6.3 玻璃的构造
3.7 高分子材料
3.7.1 概述
3.7.2 建筑中的使用方式

4 建造部件与节点01——?平围护体系:屋顶
4.1 屋顶的概要
4.2 屋顶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4.3 屋顶的类型
4.4 屋顶坡度的形成
4.4.1 屋顶坡度的设定
4.4.2 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
4.5 平屋顶的构造
4.5.1 平屋顶的构造层次
4.5.2 平屋顶的保?隔热构造
4.5.3 平屋顶的防水构造
4.5.4 乎屋顶的排水构造
4.6 雨篷、阳台、露台的构造
4.6.1 雨篷
4.6.2 阳台
4.7 坡屋顶的构造
4.7.1 坡屋顶的承重结构
4.7.2 坡屋顶的屋面构造
4.8 本章小结

5 建造部件与节点02——水平围护体系:楼地层
5.1 楼地层的概要
5.2 楼地层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5.3 楼板的类型
5.4 楼地层的构造
5.4.1 楼板层构造层次
5.4.2 地坪层的构造层次
5.4.3 隔声构造——楼板、墙面、门窗
5.4.4 防水楼地层构造
5.5 楼地层面层(楼面装修)构造
5.6 顶棚构造
5.6.1 直接式顶棚(喷刷涂料、抹灰、粘贴)
5.6.2 吊顶
5.7 本章小结

6 建造部件与节点03——垂直围护体系:墙体
6.1 墙体的概要
6.2 墙体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6.3 墙体的类型
6.3.1 按墙所处位置及方向分类
6.3.2 按受力情况分类
6.3.3 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6.3.4 按施工方法分类
6.3.5 其他分类方法
6.4 块材墙(砌体墙)
6.4.1 门窗洞口的过梁
6.4.2 墙体防水构造——压顶与窗台
6.4.3 墙身防潮构造——防潮层与勒脚
6.4.4 墙脚室内保护构造——墙裙与踢脚
6.4.5 墙脚排水构造——散水与明沟
6.4.6 室内隔墙
6.5 板材墙
6.5.1 板材外墙(整体式骨架墙)
6.5.2 板材隔墙
6.6 骨架墙
6.6.1 幕墙
6.6.2 轻骨架隔墙
6.7 墙面面层(墙面装修)构造
6.7.1 抹灰类墙面装修
6.7.2 其他墙面装修
6.8 本章小结

7 建造部件与节点04——基础,变形缝
7.1 基础的概要
7.2 基础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7.3 地基与土层
7.3.1 土壤的性质和工程分类
7.3.2 天然地基
7.3.3 人工地基(经人工处理的土层)
7.4 基础的埋置深度
7.5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7.5.1 常用刚性基础
7.5.2 常用柔性基础
7.5.3 桩基础
7.5.4 减震基础(基础隔震)
7.6 地下室的防水
7.7 变形缝的概要——建筑接缝与变形缝
7.8 变形缝的设置
7.9 变形缝构造
7.9.1 屋面变形缝
7.9.2 墙身变形缝
7.9.3 楼地面变形缝
7.9.4 地下室变形缝
7.10 本章小结

8 建造部件与节点05——垂直围护与交通交流构件:门窗
8.1 门窗的概要
8.2 门窗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8.3 门窗的类型
8.3.1 按材料分类
8.3.2 按功能分类
8.3.3 按开启方式分类
8.4 门窗的固定、安装、密封与五金
8.5 门的构造
8.5.1 门的开启方式
8.5.2 门的基本构造
8.5.3 几种典型门的构造
8.6 窗的构造
8.6.1 窗的开启方式
8.6.2 窗的基本构造
8.6.3 几种典型窗的构造
8.7 本章小结

9 建造部件与节点06——交通体系:楼梯
9.1 楼梯的概要
9.2 楼梯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9.3 楼梯的构件与类型
9.3.1 楼梯的构件
9.3.2 楼梯的分类
9.4 楼梯的尺度与布局
9.4.1 楼梯的平面尺度
9.4.2 楼梯的净空高度
9.4.3 楼梯的尺寸计算
9.4.4 楼梯的平面布局
9.5 楼梯的构造
9.5.1 踏步的支撑、防滑、防污构造
9.5.2 防跌与拦扶构造
9.6 台阶与坡道、车行坡道
9.6.1 室外台阶构造
9.6.2 坡道构造
9.6.3 建筑周边环境
9.7 电梯与自动扶梯
9.7.1 电梯的概要
9.7.2 电梯的类型
9.7.3 电梯的组成和构造
9.7.4 电梯的设计
9.7.5 自动扶梯
9.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序言


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 一、 引言 建筑构造是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结晶,它将抽象的设计图纸转化为实体空间,是建筑得以矗立、满足功能需求并实现美学价值的关键。一本优秀的建筑构造教材,如同建筑师与工程师的“施工宝典”,能够系统地梳理建筑的构成原理,深入浅出地剖析材料的特性、构法的工艺以及节点的设计,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建筑构造知识体系。本书《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正是这样一本旨在为高等教育阶段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的著作。 本书的编写,秉持着“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将复杂而庞杂的建筑构造知识,以清晰、系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们深知,建筑构造并非孤立的技术环节,而是与建筑的整体设计理念、材料的科学运用、施工的经济性与可行性、以及最终的耐久性与安全性紧密相连。因此,本书不仅关注“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为什么”和“如何做”,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二、 材料:建筑的基石与灵魂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物质载体,其性能、特性、适用性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形态、功能、寿命乃至美感。本书将建筑材料视为建筑的基石,对其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与分析。 传统与现代材料的演变与应用: 我们将追溯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木材、石材、夯土,到近现代的水泥、钢材、玻璃,再到当今环保、智能、高性能的新型材料。每一类材料的介绍,都将涵盖其基本构成、物理性能(如强度、密度、导热性、吸湿性等)、化学性能、耐久性、防火性能、隔音性能、环保性能等关键指标。同时,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材料在建筑中的典型应用部位、施工方法、以及与其他材料的组合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材料选择对建筑整体性能和美学风格的影响。 材料的性能与选择原则: 理解材料的性能是进行科学选择的前提。本书将引导读者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等)、热工性能(如导热系数、热阻、热容等)、声学性能(如吸声系数、隔声量等)、耐久性(如抗腐蚀性、抗老化性、抗冻融性等)等重要参数的含义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材料选择的综合评估体系,包括经济性、可持续性、地域性、文化性以及与建筑功能和美学要求的匹配度等因素,帮助读者形成理性、前瞻性的材料选择观念。 新型与绿色建筑材料的探索: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新型和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书将重点介绍高性能混凝土、钢结构新型连接件、节能玻璃、保温隔热材料、可再生材料(如竹材、木材)、以及智能材料(如自修复混凝土、光致变色玻璃)等前沿材料。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材料的技术优势、性能特点、施工要点、以及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中的应用前景,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材料知识。 三、 构法:建筑的骨骼与血脉 建筑构法是指建筑构件的连接、组合以及形成建筑整体的工艺和技术。它是将材料转化为有形的建筑结构,赋予建筑承载能力、空间形态和使用功能的关键。本书将建筑构法视为建筑的骨骼与血脉,对其进行系统性的阐述。 结构体系与构造方式: 本书将从承重体系入手,介绍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空间网格结构等,并分析各自的力学性能、适用范围和构造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讲解墙体构造、楼板构造、屋顶构造、基础构造、柱梁节点构造等一系列关键的构造体系。每一类构造,都将从材料组成、层次划分、连接方式、防水防潮措施、保温隔热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力求让读者清晰地理解建筑是如何一步步“生长”起来的。 构件的连接与组合工艺: 构件之间的连接是构法的核心。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法,例如:砌体墙体的砂浆勾缝与拉结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搭接与焊接、钢结构构件的螺栓连接与焊接、木结构构件的榫卯连接与钉接等。我们将阐述各种连接方式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在不同荷载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通过对构件连接与组合工艺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掌握建筑结构稳固、可靠的关键技术。 围护与分隔构造: 建筑的围护结构(外墙、屋顶、门窗)和分隔构造(内墙、楼板)在实现建筑的隔热、保温、防水、隔声、防火等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将详细介绍外墙的保温构造、防水构造、装饰构造,屋顶的防水构造、保温构造、排水构造,以及内墙的隔声构造、防火构造等。对于门窗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不同材质门窗的构造特点、安装要点、以及与墙体的连接方式,确保建筑的整体性能和使用舒适度。 施工工艺与技术要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构法的关键。本书将结合实际施工场景,详细讲解各种构造的做法和施工工艺。例如,在介绍砌体墙体时,我们将阐述砌块的砌筑方式、砂浆的配比与涂抹、灰缝的处理、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在介绍混凝土结构时,我们将讲解模板的支设、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等关键环节。本书将特别强调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技术要点,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四、 节点:建筑的精微之处与智慧之光 节点是建筑构造中最具技术含量和智慧的体现,它连接着不同的材料、构件和构造层次,是保证建筑整体性能的关键环节。本书将节点视为建筑的精微之处与智慧之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节点的类型与设计原则: 建筑中存在着无数的节点,例如墙体与楼板的连接节点、梁与柱的连接节点、屋顶与墙体的连接节点、门窗洞口的构造节点、楼梯的踏步与平台节点、以及各种防水、保温、排水节点等。本书将对这些典型节点进行分类,并深入分析其构造形式、受力特点、材料组合、以及设计依据。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一个精心设计的节点,不仅能够保证结构的可靠性,更能体现建筑的精细化处理和人性化关怀。 细节处理与构造深化: 节点的设计与处理往往决定了建筑的品质。本书将强调节点细节的处理,例如:不同材料界面的泛水处理、阴阳角的防水节点、沉降缝的处理、伸缩缝的构造、以及保温层的搭接与收边等。我们将通过大量的节点详图和构造剖面图,清晰地展示这些细节的做法,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将宏观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微观的构造实施。 节点中的构造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建筑构造中,许多问题往往出现在节点的连接处。本书将对常见的节点构造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渗漏、开裂、变形、热桥效应、以及结构安全性隐患等。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机理,并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帮助读者规避设计和施工中的常见错误。 节点设计与建筑性能的关联: 节点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性能。本书将阐释节点构造对建筑保温隔热性能、防水性能、隔声性能、防火性能、以及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例如,通过合理的节点设计,可以有效消除热桥,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率;通过精细的节点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渗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五、 结论 《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建筑构造知识体系。本书不仅关注基础的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 深刻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并具备理性选择材料的能力。 掌握各类建筑构造体系的原理与做法,理解建筑的整体构成逻辑。 精通关键节点的构造设计与细节处理,提升建筑的品质与性能。 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构造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设计与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的编写过程,离不开众多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此一并致谢。我们诚挚地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建筑领域莘莘学子和从业人员的良师益友,助力他们在建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为创造更加美好、安全、可持续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感对于一本厚重的专业书籍来说,也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我希望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能够做到信息密度的合理控制,避免因信息过载而产生的阅读疲劳。清晰的标题层级、合理使用粗体和斜体来突出重点概念,以及恰当的留白,都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尤其在涉及到复杂的几何关系和空间构造时,插图的质量是决定性的。我期待看到的是高精度、多视角的制图,最好能有三维效果图或爆炸图来辅助理解复杂的叠合层次。如果插图能够做到图文标注的精确对应,减少读者在不同页面间反复查找的时间,那就太棒了。总而言之,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内容要精深,其“呈现”的方式也必须是专业且友好的,让学习过程本身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

初翻阅时,我最关注的是其内容的组织逻辑是否严谨且富有条理。建筑构造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性强,如果章节划分不当,很容易让人感到思维混乱。我希望这本书能构建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特殊的清晰脉络。例如,是否能以构件的系统性(如围护体系、结构连接点)为主要脉络,而不是简单地按材料种类堆砌信息。更重要的是,我对书中对“节点”的阐述抱有极高的期望。节点,作为建筑构造的灵魂所在,往往决定了工程的成败和品质的高低。我期待看到对关键节点——比如不同材料交接处的热桥处理、防水节点的设计构造、以及抗震节点的具体实现——进行深入到图纸深度的解析。如果能提供不同构造层次的剖面图示,并且每一步的构造逻辑都有明确的文字说明,那么这本书就能成为我理解复杂构造的“透视图”。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才是衡量一本优秀构造教材的关键标准。

评分

这本书的适用性是另一个我非常看重的维度。既然是国家级规划教材,它理应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和前瞻性。我对书中对不同结构形式的适应性感到好奇。例如,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超高层、大跨度结构,或是那些大量采用预制化、装配式技术的建筑时,传统的构造体系是否还能适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前沿技术领域有所涉猎,比如参数化设计在构造深化中的应用潜力,或者新型幕墙体系的构造逻辑。如果能针对这些新的建筑范式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经过验证的构造思路和节点语言,那么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将大大超越传统的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范畴。同时,书中对绿色建筑构造要求的体现程度,比如自然通风道、被动式遮阳构造的集成方式,也是衡量其时代性的重要指标。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摸索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学生,我非常看重教材中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程度。仅仅是描述“应该怎么做”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解释“为什么必须这样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讲解每一种构造方法时,都能植入相应的物理原理或力学基础。例如,在讨论某种防水构造的有效性时,能否引入水压、毛细作用等基础物理概念来佐证其设计意图?这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远比死记硬背规范条文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非常期待看到对“失误”的讨论。建筑史上那些因构造设计缺陷导致的失败案例,如果能被提炼出来,并结合本书的理论知识进行反向分析,那将是一堂极其生动的“反面教材”。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未来我们独立进行设计决策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教材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感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第一印象。厚实的书脊和略带磨砂感的封面材质,让人感觉它确实是一本为长期学习和参考而准备的“硬货”。从内容上来说,我期待它能像一本经典的工具书那样,不仅提供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能深入到实际工程中的疑难杂症。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在设计院里被反复讨论、在施工现场被反复验证的“痛点”是如何在书中被清晰地剖析和解决的。比如,针对不同气候带的建筑材料性能变化、复杂异形结构的构造实现路径,如果能配上详实的图例和案例分析,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而是能成为我们未来职业生涯中随时翻阅的宝典。特别是那些关于新材料、新技术在传统构造体系中的融合与挑战,这部分内容尤其吸引我。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前瞻性的视角,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既有规范的罗列和解释上。如果能加入一些施工单位的视角,比如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那会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评分

很好,值得一看。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书超级好!!!!!!!!!!!!!!!!!!!!!!!!!!!!!!

评分

还不错,就是书有点老了!!!

评分

很好,值得一看。

评分

一般般吧,比较泛,适合学生一点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书超级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