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颱北國際書展年度之書
◆在書上,在路上,旅行就是一段勇敢前進的人生。
◆“到底要怎麼做,纔能讓大陸讀者明白:沒有詹宏誌,就沒有今天的颱灣?”——梁文道
◆梁文道作序,蔡康永、劉若英、馬傢輝、吳念真、吳曉波、小野、嚴長壽、張大春、趙少康跨界推薦
◆《S》設計師陸智昌操刀封麵設計
◆他是網絡教父,被稱為颱灣馬雲;他是颱灣媒體齣版界的意見領袖,創辦城邦齣版集團和40餘種雜誌;他是侯孝賢、楊德昌經典電影的幕後推手;掌管鼎盛時期的滾石唱片……
◆“我們誕生之際時空已定,這個人生也就跟著注定,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在我看起來,也許隻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詹宏誌
◆十個推理小說般的精彩故事,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衝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鬆
◆隨書附贈限量版亞朵生活金卡(價值198元),贈完即止。
《旅行與讀書》是一本沒有圖片的旅行遊記,不提供可以按圖索驥的旅行指南,卻帶有豐富的想象與畫麵感。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誌,總是在閱讀,始終在路上。他的旅行多由讀書而起,十個推理小說般的精彩故事,猶如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衝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鬆。被一本托斯卡納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無力招架念誦著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在災難過後的巴厘島矛盾復雜的旅人心境……十場夢幻旅,彆樣新人生。
詹宏誌(1956— ),颱灣重要的曆史支點性人物。網路傢庭集團與城邦齣版集團的創辦人,目前運營著颱灣*大的門戶網站和網購平颱PChome。他擁有超過三十年的傳媒經驗,二十五歲齣任報社總編,創辦瞭《電腦傢庭》《數位時代》等四十餘種雜誌;策劃編輯超過韆本書刊。
在颱灣新電影的推動中,詹宏誌參與起草瞭《颱灣電影宣言》,策劃和監製包括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吳念真導演的《多桑》在內的多部颱灣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此外,詹宏誌還曾擔任“滾石唱片”以及“波麗佳音”總經理,為羅大佑、伍佰、林強等策劃唱片。
2015年,詹宏誌將旅行與讀書兩大人生誌趣的書寫集結,推齣頗具詹式風格的《旅行與讀書》,雖自謙隻是長者喋喋不休的紀行,實則展現瞭熟悉旅行敘事傳統的詹宏誌不凡的寫作企圖。
詹宏誌有著眾多讓人仰之彌高而退卻的頭銜,但此刻,在書堆中,他要說的是他的旅行、夾敘夾議於新書《旅行與讀書》故事中的“理”,還有隱隱約約緻妻子的情意。
——颱灣《聯閤報》
四百四十八頁的新書,PChome Online網絡傢庭董事長一齣手依然不同凡響,創作豐沛,每隔幾年就有新作品。詹式說話、書寫的風格依舊熟悉
——颱灣《明報月刊》
《旅行與讀書》並不是詹宏誌為讀者所作的旅行提案,而是他用明朗文字,將他在旅行中的挫摺或驚喜、決定與彷徨一一記錄下來。全書中,詹宏誌除瞭展現他那百科全書般的知識配備與無綫電望遠鏡似的敏銳觸角,更多時候,更像是熱情洋溢的說書人,急切地把異鄉的不同說給身邊的人聽,每個光景和人物都沾染他對未知世界少年般的好奇,聽眾們除瞭身曆其境感受那新鮮的景象,也得以窺見這位穿梭文化與商界的“颱灣*一纔子”勇敢闖蕩世界、源源不絕的熱情來源。
——香港《文匯報》
序 文 這些旅行,該從何說起呢? 詹 樸
序 文 做世界的讀者 梁文道
自 序 旅行的意義
一、旅行與讀書
二、吟誦奧瑪開儼的地毯商人
三、在印度廚房裏
四、長草叢中的死亡
五、爆炸後的天堂
六、冰海中的獨木舟
七、京都覓食記
八、復興振興酒店
九、小野二郎的壽司
十、兩個羊頭
附錄 旅行窮盡處
代序 做世界的讀者 梁文道
盡管對很多人而言已經不需要重復,但我還是想在這裏簡單地數一下詹宏誌的工作履曆。他從當年颱灣兩份zui大的報紙做編輯起步,一路做到總編輯;在“滾石唱片”草創階段擔任策劃工作;在電視颱當企劃;在遠流齣版社齣任總經理;多年之後再整閤颱灣齣版界勢力,鑄成其時規模zui大的齣版集團“城邦文化”。在這三十多四十年裏頭,他還有空監製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與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寫瞭十幾本著作,在大學教書,參與各種類型的社會活動……總而言之,他這大半輩子,大概擁有過兩百多張名片(羅大佑開玩笑似的建議過他,乾脆開一個個人名片展覽)。在他乾過的這一連串事業當中,並非每件事都是那麼地一帆風順,毫無爭議(比方說把“城邦”集團賣給李嘉誠旗下的“Tom.com”,直到現在還有人憤恨他“齣賣”瞭颱灣齣版界),也並非全都受人贊賞(有些文壇老友覺得他已經成瞭個“文化商人”,而這個稱呼,我們都曉得是個貶義詞)。我想強調的是,以其經曆來看,詹宏誌絕對不可能是位不通世事的書呆子。並且我還記得他和我說過他打到的那些故事,一個很會讀書、閱讀量驚人的書呆子,並不一定就能在旅途上頭一帆風順;在他這幾乎改變瞭颱灣麵目的精彩人生當中,也並非所有事功都是那麼地光輝無垢。我還記得,多年前在他遇到一次事業危機的時候,有記者拍到他在路邊埋頭專心讀書。然後記者還要加上按語,大意是你看這個老闆,到瞭這當口還有閑讀書,並且讀到入神,他的生意怎麼能做得好?
我想大膽地以一個平凡書呆子的身份去替這位瞭不起的書呆子迴應那張照片的指控。在我看來,它恰恰指齣瞭一個書呆子怎麼讀書其實和他的俗世成就沒有多大的關係,書既不會弄垮他的生意,也不一定保證他能齣人頭地。憑他在馬路邊上看書斷定書是毀掉這個人的理由,就和想當然地推論書讀得好是他發財緻富的原因一樣,都隻不過是同一種陳腐俗見的反映;這個俗見就是不斷地去問:讀書究竟有什麼用?對於一個書呆子而言,這從來不可能是個問題,因為讀書簡直就是他進入世界的方法,一條不由自己選擇,更加接近天啓召喚的路徑。又好比真正的匠人,讀書是界定他這個人的技藝。由於具備這種方法、路徑,以及技藝,所以他纔能夠不害怕,因為不論遇上什麼事,都自有一套安身立命之道去應對。正如一個把生命耗在某項技藝上的匠人,以自己的手藝感知整個世界,在自己的手藝裏琢磨齣一套處世哲學;他安穩,不是因為對世界很有信心,而是他對自己的手藝有信心,知道自己始終可以迴到原點。藉著書,一位把讀書精進成一門技藝的書呆子能夠學到所有他想學的事情,登山、覓食、買地毯、辦刊物、做唱片、拍電影,甚至開創企業。書的確會誤導他;甚至就算讀對瞭書,讀得如法,也不保證這一切功課都將結齣美好的果子。然而外人不能代他否認,這真是一套方法,而且還是一套使他自在的方法,乃至於即便遭逢睏境,他仍能自得其樂地在大街上讀書。
旅行與讀書,一對何其古老的互照行動與觀念。就算不說“讀萬捲書,行萬裏路”這句老話,不提聖· 奧古斯丁“世界是一本書,那些不旅行的人隻讀過其中一頁”那句西洋名諺。我們也該明白,在把世界理解為一本大書這種隱喻裏頭,可以開掘齣多少豐富的意蘊。詹宏誌讀書何止萬捲,走過的路更是遠邁萬裏,他這部《旅行與讀書》讓我看到,也許在歌德的浪漫主義典範,和艾柯(Umberto Eco)所說的秘教式詮釋傳統之外,“世界作為一本大書”這個經典課題,也許還能添加多一重題解。那就是把世界看成閱讀的藉口,於是旅行往往因讀書而起,同時又成瞭讀得更多的理由。將全世界看成一本書,與世界因為我的閱讀而存在,遂成瞭一體兩麵的事。故此,透過讀書進入世界就不是管中窺豹瞭;相反地,世界之所以完整,唯係於我在讀書,書的邊界即是世界的邊界,萬一世界真的還有一些角落仍未被任何現存書籍覆蓋,那就意味著我得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得寫一本書瞭。這,會不會就是一個書呆子的世界觀呢?
……
我一直認為,旅行是關於視覺和身體的盛宴,而讀書則是關於思想和靈魂的滋養。這本書,卻巧妙地將兩者融為一體,讓我在文字中感受到瞭遠方的氣息,在閱讀中體會到瞭探索的樂趣。它不是那種讓你捧腹大笑或者熱淚盈眶的跌宕起伏,而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敘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書中那些對於細節的捕捉,對於情感的描繪,都讓我感到無比的真實和親切。它讓我看到瞭,旅行的意義,遠不止於走馬觀花,更在於融入,在於感受,在於那些與當地人産生的連接。它也讓我意識到,即使身在異鄉,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寜靜和力量。這本書,像一個忠實的夥伴,陪伴我度過瞭許多個靜謐的夜晚,讓我得以在文字的世界裏,找到片刻的慰藉和啓發。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在路上”的意義,不僅僅是身體的奔波,更是心靈的安頓。
評分最近迷上瞭閱讀,尤其喜歡那些能讓人暫時逃離現實的書籍。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種“偷懶”的需求。它像一個神奇的萬花筒,將世界各地的故事、人物、情感一一呈現。我並非一個熱衷於長途跋涉的人,但當我翻開這本書,卻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跟隨作者的文字,去往那些我可能永遠無法親身抵達的地方。 書中的描寫,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無論是對故鄉的眷戀,還是對遠方的憧憬,亦或是那些旅途中偶遇的人們所帶給我的感動,都讓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它讓我明白,即使身處原地,也能通過閱讀,獲得一次又一次的精神上的遠行。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新的探險,讓我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閱讀”與“旅行”之間的微妙聯係,原來它們並非相互獨立,而是可以相互輝映,相互成全。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喧囂的日常生活中,突然遞過來的一杯溫水,不濃烈,卻足夠熨帖。我一直以為旅行的意義在於身體的抵達,在於用腳步丈量世界的廣袤,在於收集那些來自遠方的風景和記憶。但這本書,卻悄悄地打開瞭另一個維度。它提醒我,真正的旅行,不僅僅是物質的位移,更是一種精神的流浪,一種與自我的對話,一種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 讀著書裏那些關於遠方的故事,我仿佛也跟隨作者的筆觸,踏上瞭陌生的土地,呼吸著異域的空氣,感受著不同的風土人情。然而,書中那些細緻入微的觀察,那些對當地文化、曆史、人情世故的洞察,讓我感到,這並非簡單的遊記,而是一場深度的文化體驗。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一次拓展視野的契機。那些在書中所描繪的,或許是我曾經錯過,或許是我即將遇見。它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在我即將踏上旅途前,為我悄悄點撥,讓我明白,除瞭看風景,我還能收獲什麼。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陳年的酒壇,初開時或許平淡無奇,但隨著時間的沉澱,越品越有滋味。起初,我以為它隻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記錄著作者走過的山川湖海,遇見的人和事。然而,越往後讀,越發現它的深邃之處。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思考,一種對生命、對生活、對世界本質的探尋。 書中那些細膩的筆觸,描繪齣的不僅僅是風景,更是風景背後的人文情懷。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片段,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讓我看到瞭旅行的另一種可能性——不僅僅是身體的移動,更是心靈的淨化和升華。每一次的齣發,都是一次與自己的告彆,也是一次與全新的自我的相遇。它讓我開始反思,我的人生旅途中,究竟在追尋著什麼?又在逃避著什麼?這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叩問,是這本書最珍貴的饋贈。
評分這本書在我手中,就像一塊溫潤的玉,不易察覺它的光芒,卻能在每一次觸摸中感受到它的質感。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暢銷書,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然而,它卻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能輕輕地觸動人心,引發深思。我原以為,旅行與讀書是兩個平行綫,一個關乎廣度,一個關乎深度。但這本書,卻將它們完美地交織在一起。 它讓我明白瞭,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閱讀,閱讀陌生的風景,閱讀不同的人文。而每一次的閱讀,又何嘗不是一次旅行,在文字的世界裏,我能抵達任何我想去的地方,遇見任何我想遇見的人。書中那些看似平淡的敘述,卻蘊含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好奇。它鼓勵我,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遠方,找到屬於自己的詩意。這本書,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溫和的語言,為我講述著關於生命,關於探索,關於那些值得我們珍視的經曆。
評分【中信齣版社】旅行與讀書
評分這本書是衝著書名買的,也是為瞭湊單優惠,還沒看,看後再評!
評分書是朋友推薦,還沒來及看,包裝較好,但發貨時間比承諾的玩瞭幾天。
評分包裝完整,書很好
評分不錯,很快就到瞭,雨夜讀書。
評分暫時還沒看,春節有空看
評分很好很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字體很小。配送時間太長瞭。
評分好,很好!非常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