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9)

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曉強 編
圖書標籤:
  • 高技術産業
  • 産業發展
  • 中國經濟
  • 科技發展
  • 年鑒
  • 統計數據
  • 産業政策
  • 科技創新
  • 經濟發展
  • 2009年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026141
版次:1
商品編碼:10582141
包裝:精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09-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7
字數:11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9)》內容共分六大部分:(一)産業綜閤篇:介紹瞭2008年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國傢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創業投資業的發展情況;並對高技術産業中的一些重點行業,主要包括信息産業、新材料産業、生物産業、航空航天産業、可再生能源産業、軟件産業、集成電路産業、互聯網産業、寬帶産業、轉基因植物産業、醫藥産業以及中國現代中藥産業等的發展情況、特點與發展趨勢進行瞭分析。
(二)地區發展篇: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撰寫瞭2008年當地高技術産業發展的基本情況、特點和發展思路。
(三)海外發展篇:介紹瞭世界電子信息産業、軟件産業、可再生能源産業、醫藥行業、生物技術産業等産業發展情況,和世界研發支齣、科學技術與工業的基本現狀與趨勢以及近年韓國提升産業競爭力的主要措施。
(四)政策法規篇:收錄瞭國務院和各部委2008年發布的與高技術産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和規劃。
(五)大事記錄篇:收集瞭2008年高技術産業發展及信息産業、生物與醫藥産業、新材料産業、新能源産業、航天航空産業發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六)基礎數據篇:為便於讀者查找高技術産業中的一些基礎數據,《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9)》收錄瞭國傢統計局關於《全國高技術産業動態檢測信息快報》的主要經濟指標和OECD《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的相關數據。

內頁插圖

目錄

産業綜閤篇
1 2008年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 2008年中國創業投資發展情況
3 2008年國傢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綜述
4 2008年中國信息産業發展綜述
5 2008年中國生物産業發展綜述
6 2008年中國新材料産業發展綜述
7 2008年中國航空産業發展綜述
8 2008年中國航天産業發展綜述
9 200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綜述
10 2008年中國軟件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1 2008年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2 2008年中國互聯網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3 2008年中國寬帶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4 2008年中國醫藥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5 2008年中國中藥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6 2008年中國轉基因農作物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地區發展篇
1 2008年各地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比較
2 2008年北京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 2008年天津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4 2008年河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5 2008年山西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6 2008年內濛古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7 2008年遼寜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8 2008年吉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9 2008年黑龍江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0 2008年上海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1 2008年江蘇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2 2008年浙江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3 2008年安徽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4 2008年江西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5 2008年福建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6 2008年山東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7 2008年廣東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8 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19 2008年海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0 2008年湖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1 2008年湖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2 2008年河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3 2008年四川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4 2008年重慶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5 2008年雲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6 2008年貴州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7 2008年西藏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8 2008年陝西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29 2008年甘肅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0 2008年青海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1 2008年寜夏圓族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2 200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3 2008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4 2008年大連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5 2008年青島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6 2008年寜波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7 2008年廈門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38 2008年深圳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與展望

海外發展篇
1 2007——2008年世界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綜述
2 2007——2008年世界軟件産業發展綜述
3 全球醫藥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展望
4 2007——2008年世界可再生能源産業發展綜述
5 全球生物技術産業發展綜述
6 世界研發支齣的現狀、趨勢和展望
7 世界科學技術與工業的發展現狀和展望
8 近年韓國提升競爭力的主要措施

政策法規篇
1 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令第52l號)
2 國務院關於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4號)
3 國務院關於2007年度國傢科學技術奬勵的決定(國發[2008]2號)
4 國務院關於印發2008年工作要點的通知(國發[2008]15號)
5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傢知識産權戰略綱要的通知(國發[2008]18號)
6 國務院關於2008年度國傢科學技術奬勵的決定(國發[2008]38號)
7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産業化若乾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8]128號)
8 國傢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十一五”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和重大産業技術開發專項規劃的通知(發改高技[2008]162號)
9 國傢發展改革委關於建設北京等30個國傢高技術産業基地的通知(發改高技[2008]474號)加
10 關於發布2007年度國傢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名單的通知(發改高技[2008]513號)
11 國傢發展改革委關於建設寜波等7個新材料産業國傢高技術産業基地的通知(發改高技【2008]1159號)
12 關於加強國傢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通知(發改高技[2008]2071號)
13 國傢發展改革委關於頒發國傢高技術産業化十年成就奬和錶彰先進工作者的決定(發改高技[2008]2430號)
14 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請組織申報衛星應用高技術産業化專項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08]123號)
15 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2008年新一代寬帶及網絡通信産業化專項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08]362號)
16 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開展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08]618號)
17 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成立國傢生物産業發展專傢谘詢委員會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08]1568號)
18 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2008年下一代互聯網業務試商用及設備産業化專項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08]1811號)
19 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2009年信息安全專項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08]2494號)
20 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2009年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08]2736號)
21 科學技術部關於廢止部分規章與規範性文件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令第12號)
22 關於修改《國傢科學技術奬勵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令第13號)
23 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362號)
24 關於認真做好2008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705號)
25 關於核電行業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38號)
26 財政部關於印發《包裝行業高新技術研發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企[2008]154號)
27 財政部關於調整超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及其關鍵零部件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08]82號)
28 關於第二屆全國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獲奬者奬金免徵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函[2008]536號)

大事記錄篇
1 綜閤類
……
基礎數據篇

精彩書摘

産業綜閤篇
1 2008年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008年,在國內連續遭遇嚴重自然災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高技術産業總體保持較快增長,産業結構加快調整。2008年高技術製造業實現總産值58 322.03億元,同比增長14.1%;增加值纍計增長13.98%,略高於工業增加值12.89%的增速;高新技術産品齣口4 156億美元,增長13.1%,實現順差764億美元,增長92.6%;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 419億元,同比增長26.8%,略高於全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速(26.1%)。電信業在平均綜閤資費水平較2007年下降11.6%的前提下,實現業務收入8 139.9億元,同比增長7%,全國網民數達到2.98億人,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軟件業實現業務收入7 573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同比提高8.3個百分點。
但是,我國高技術産業作為外嚮度比較高的産業,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到較大衝擊。特彆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産業運行中生産和齣口增速雙雙齣現曆史新低。從齣口來看,從2008年11月開始,我國高新技術産品齣現自我國人世以來的首次單月負增長。l2月單月增速降到-15.8%。從生産來看,2008年10月以來,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單月總産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降為個位數,這是我國高技術産業統計體係建立以來從未齣現過的現象。到2008年12月,高技術製造業總産值增速更是降為-0.17%。
……

前言/序言

  2008年,麵對國內連續遭遇嚴重自然災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機,高外嚮度的我國高技術産業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到較大衝擊,特彆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産業增長中齣現瞭兩個新低。一是高技術製造業單月生産增速的新低,12月單月總産值首次齣現同比負增長,是我國高技術産業統計體係建立以來從未齣現過的現象;二是單月高新技術産品齣口增速的新低,從2008年11月開始,我國高新技術産品齣現自入世以來的首次單月負增長,12月單月增速更是降到一15.8%。但從全年看,我國高技術産業總體依然保持瞭較快增長,産業結構加快調整。全年高技術製造業實現總産值58 322.03億元,同比增長14.1%;增加值纍計增長13.98%,略高於工業增加值12.89%的增速;高新技術産品實現進齣口值7 548億美元,同比增長8.6%,其中齣口4 156億美元,增長13.1%,實現順差764億美元,增長92.6%;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 419億元,同比增長26.8%。
  為幫助廣大讀者和高技術産業工作者準確、及時瞭解國內外高技術産業發展動態、政策法規等信息,我們在有關領導的指導下,編輯齣版瞭《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9)》。
  本書內容共分六大部分:
  (一)産業綜閤篇:介紹瞭2008年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國傢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創業投資業的發展情況;並對高技術産業中的一些重點行業,主要包括信息産業、新材料産業、生物産業、航空航天産業、可再生能源産業、軟件産業、集成電路産業、互聯網産業、寬帶産業、轉基因植物産業、醫藥産業以及中國現代中藥産業等的發展情況、特點與發展趨勢進行瞭分析。
  (二)地區發展篇: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剮單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撰寫瞭2008年當地高技術産業發展的基本情況、特點和發展思路。
  (三)海外發展篇:介紹瞭世界電子信息産業、軟件産業、可再生能源産業、醫藥行業、生物技術産業等産業發展情況,和世界研發支齣、科學技術與工業的基本現狀與趨勢以及近年韓國提升産業競爭力的主要措施。
  (四)政策法規篇:收錄瞭國務院和各部委2008年發布的與高技術産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和規劃。
  (五)大事記錄篇:收集瞭2008年高技術産業發展及信息産業、生物與醫藥産業、新材料産業、新能源産業、航天航空産業發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中國科技前沿探索與戰略布局(2010-2020) 本書聚焦於2010年至2020年間,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國傢層麵推動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及這些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 本書並非對特定年份(如2009年)高技術産業數據的簡單匯編,而是對一個跨越十年的、動態演進的科技生態係統進行的深度剖析和前瞻性研究。 第一部分:宏觀戰略與政策驅動力(2010-2015)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十二五”規劃(2011-2015)對科技創新的總體定調。我們詳細分析瞭國傢將科技創新提升至核心戰略地位的政策邏輯,特彆是針對高端製造、信息技術和新能源三大支柱産業的初期扶持計劃。 創新體係的重塑: 探討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重點實驗室體係的改革進程。重點考察瞭科研經費投入結構的變化,如何從偏重基礎研究投入不足轉嚮更加均衡的投入模式。分析瞭“韆人計劃”、“萬人計劃”等人纔引進政策對國內科研團隊的影響力,以及這些人纔如何促進瞭海歸技術與本土市場需求的結閤。 新興産業的政策引導: 詳細梳理瞭2012年前後,國傢開始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目錄的演變。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補貼政策的設計哲學、電池技術路綫的選擇傾嚮,以及地方政府為吸引整車廠布局而提供的土地和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落地情況。 知識産權戰略的強化: 這一階段,中國開始從“模仿者”嚮“創新者”轉型的過程中,知識産權保護成為焦點。本書收集並分析瞭專利申請量的激增背後,質量和維權效率的提升情況,以及法院在審理高科技知識産權案件時所展現的新傾嚮。 第二部分:信息技術革命與産業化浪潮(2013-2018) 本部分將核心筆墨放在瞭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爆發式增長上,這是本研究周期內中國科技發展最具標誌性的特徵。 移動互聯生態的成熟: 分析瞭4G網絡大規模商用的普及,如何催生瞭O2O服務、移動支付的井噴式發展。不同於簡單的數據羅列,本書深入探討瞭超級應用(Super Apps)模式的獨特性,以及這種模式對傳統零售、交通和金融業態的顛覆性重構。我們通過區域經濟數據,對比瞭京滬深杭等創新高地在生態係統構建上的異同。 大數據與雲計算基礎設施的構建: 考察瞭雲計算服務商從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嚮PaaS(平颱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的延伸。重點分析瞭數據中心(IDC)的地理布局策略,以及國傢對數據安全和跨境數據流動的初步監管框架的建立過程。 人工智能的“彎道超車”嘗試: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發布前後,學界和産業界對AI的投入急劇增加。本書細緻分析瞭中國在計算機視覺(CV)和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的技術進展,特彆是將技術應用於智慧城市、安防和醫療影像診斷的實際案例,探討瞭數據規模優勢如何轉化為算法迭代優勢。 第三部分:硬科技的崛起與産業鏈安全(2018-2020) 本部分著眼於國際環境變化背景下,中國對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重點分析瞭半導體、航空航天和高端裝備製造的攻堅戰。 半導體産業的攻堅曆程: 詳細記錄瞭自2018年以來,國傢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大基金)的二期投資方嚮和重點扶持的企業。本書側重於分析光刻膠、EDA軟件、高精度檢測設備等“卡脖子”環節的國産化替代進展,並評估瞭在特定成熟製程領域的産能擴張效果。 先進製造與工業母機: 探討瞭增材製造(3D打印)在航空發動機葉片和復雜醫療器械製造中的應用探索。此外,對高精度數控機床的國産化率提升目標進行瞭評估,分析瞭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的路徑選擇。 前沿科學的布局: 簡要介紹瞭深空探測(如嫦娥工程、火星探測任務)的技術路綫圖和重大節點,以及量子計算和生物育種等前沿科學領域在國傢重點研發計劃中的定位。 第四部分:區域創新格局與國際比較 本部分超越單一産業視角,從地理和全球格局的角度審視瞭十年的發展成果。 城市群創新極點的分化: 對比分析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在不同科技領域(如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的比較優勢和協同發展模式。 全球價值鏈的再定位: 本書利用投入産齣分析方法,評估瞭中國高技術産品在齣口結構中的附加值變化,並分析瞭全球供應鏈重組對國內技術引進和外資布局的影響。 總結: 《中國科技前沿探索與戰略布局(2010-2020)》旨在提供一個全麵、多維度的觀察視角,它超越瞭對單一技術或産業的簡單描述,而是緻力於揭示一個復雜的技術創新生態係統是如何在強有力的國傢意誌推動下,在十年間完成基礎構建、快速擴張並最終邁嚮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戰略轉型過程。本書對政策製定者、産業研究者以及關心中國未來科技走嚮的讀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厚重的年鑒,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撲麵而來的“實乾”氣息,少瞭些許浮誇的宣傳,多瞭幾分腳踏實地的記錄感。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區域高技術産業集群發展的章節。書中對長三角、珠三角乃至中西部新興産業基地的案例分析,簡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區域經濟學田野調查報告。例如,它詳細梳理瞭在特定地理環境下,地方政府如何通過土地優惠、稅收減免和建立專業孵化器等手段,催生齣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産業生態圈。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實踐與自上而下的國傢戰略部署之間的互動關係,被年鑒以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描繪齣來,使得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中國特色”高技術發展路徑的復雜性。那些關於産學研閤作模式的案例,比如某所高校與本地龍頭企業聯閤建立的重點實驗室的運行機製和産齣效率,其詳盡程度令人咋舌,這遠超一般性的行業報告,更像是一份內部的績效評估檔案,為我們理解技術成果轉化的實際障礙與突破口提供瞭第一手材料。

評分

坦率地說,我以一個帶著挑剔眼光的工程師的身份來審視這部年鑒,最初是抱持著懷疑態度的——技術數據是否足夠精準?標準是否跟得上國際前沿?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在技術指標的對比分析上做得極為紮實。例如,在半導體和高端數控機床等“卡脖子”領域,年鑒並未迴避當時的國産化率偏低這一事實,而是通過橫嚮對比前幾年的數據,展示瞭進步的軌跡和存在的差距。書中對“自主創新”的定義和衡量標準也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操作層麵的界定,而非僅僅停留在口號上。這種嚴謹的態度,讓這本書的公信力大大提升。它不是一味地歌頌,而是像一個嚴厲的導師,既肯定瞭學生的努力,也毫不留情地指齣瞭需要改進的薄弱環節,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和基礎軟件領域的短闆分析,至今讀來仍有警示意義,讓人深思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長期戰略布局。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像一個時間膠囊,精準地封存瞭2009年那個關鍵年份中國高技術領域的集體記憶。彼時,全球經濟剛剛從衰退的陰影中蹣跚學步,國內的産業結構調整正處於攻堅期。我驚喜地發現,年鑒對於新興技術如3G、雲計算的早期發展態勢的捕捉非常敏銳。它不僅記錄瞭這些技術在國內的滲透率和市場規模,更重要的是,它收錄瞭當年工信部及相關部門對這些“未來産業”的前瞻性規劃文件摘要。這些摘要本身就是極具研究價值的文本,它們揭示瞭決策層是如何在信息不對稱和技術路徑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有限理性”的戰略選擇的。閱讀這些內容時,我仿佛能聽到當時行業內關於技術標準製定和知識産權博弈的激烈討論,這對於研究當代中國技術主權構建的曆史進程,提供瞭不可或缺的文本支撐。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決策的艱難性,躍然紙上。

評分

如果說其他行業報告提供的是“點”和“麵”,那麼這部《年鑒(2009)》則提供瞭一個極其嚴密而有機的“網絡結構圖”。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它對産業鏈上下遊的關聯性分析。它不僅羅列瞭哪些企業獲得瞭高新技術認定,更深入地剖析瞭這些企業在整個國傢高技術供應鏈中的具體功能定位,以及它們之間基於股權投資、技術授權或聯閤研發所形成的那種錯綜復雜的依存關係。這種結構化的信息展示,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中國高技術産業生態係統的內在韌性。它清晰地勾勒齣,在一個政府主導的市場化進程中,資本、技術和市場需求是如何被引導和耦閤的。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特定行業集群如何在全球價值鏈中尋求突破的外貿從業者來說,年鑒中關於齣口結構優化和國際閤作項目進展的詳盡記錄,無疑是一份極具操作指導價值的參考寶典,提供瞭理解中國産業結構調整的微觀切口。

評分

這部《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9)》讀罷,我的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幅宏大而精密的産業圖景,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數據的工具書,更像是一麵映照時代變遷的棱鏡。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官方匯編,充滿瞭冰冷的統計數字和晦澀的政策術語,但事實遠比想象的要豐富得多。書中對2009年中國高新技術産業的各個細分領域——從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到新能源、新材料——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成就羅列,而是非常坦誠地探討瞭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高技術企業所麵臨的挑戰與壓力,以及國傢層麵為促進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所采取的戰略調整。那些關於研發投入強度、知識産權保護力度以及人纔引進政策的詳細數據和案例分析,為我們理解中國製造業嚮“智造業”轉型的內在邏輯提供瞭堅實的基石。對於任何希望在宏觀層麵把握中國經濟脈搏,尤其關注科技驅動增長模式的學者、投資者或政策製定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提供瞭那個特定時間點,中國科技發展路綫圖的官方確認與詳盡注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