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9)》内容共分六大部分:(一)产业综合篇:介绍了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情况;并对高技术产业中的一些重点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产业、宽带产业、转基因植物产业、医药产业以及中国现代中药产业等的发展情况、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二)地区发展篇: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撰写了2008年当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发展思路。
(三)海外发展篇:介绍了世界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产业发展情况,和世界研发支出、科学技术与工业的基本现状与趋势以及近年韩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四)政策法规篇:收录了国务院和各部委2008年发布的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
(五)大事记录篇:收集了2008年高技术产业发展及信息产业、生物与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航天航空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六)基础数据篇:为便于读者查找高技术产业中的一些基础数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9)》收录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高技术产业动态检测信息快报》的主要经济指标和OECD《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的相关数据。
内页插图
目录
产业综合篇
1 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2 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情况
3 2008年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综述
4 2008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综述
5 2008年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综述
6 2008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综述
7 2008年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综述
8 2008年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综述
9 200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综述
10 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1 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2 200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3 2008年中国宽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4 2008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5 2008年中国中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6 2008年中国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地区发展篇
1 2008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比较
2 2008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 2008年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4 2008年河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5 2008年山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6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7 2008年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8 2008年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9 2008年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0 2008年上海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1 2008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2 2008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3 2008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4 2008年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5 2008年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6 2008年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7 2008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8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9 2008年海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0 2008年湖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1 2008年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2 2008年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3 2008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4 2008年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5 2008年云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6 2008年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7 2008年西藏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8 2008年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9 2008年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0 2008年青海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1 2008年宁夏圆族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2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3 200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4 2008年大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5 2008年青岛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6 2008年宁波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7 2008年厦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8 2008年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海外发展篇
1 2007——2008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综述
2 2007——2008年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综述
3 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4 2007——2008年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综述
5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6 世界研发支出的现状、趋势和展望
7 世界科学技术与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8 近年韩国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政策法规篇
1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52l号)
2 国务院关于修改《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4号)
3 国务院关于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国发[2008]2号)
4 国务院关于印发200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发[2008]15号)
5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国发[2008]18号)
6 国务院关于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国发[2008]38号)
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28号)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162号)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北京等30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474号)加
10 关于发布2007年度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513号)
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宁波等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1159号)
12 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2071号)
1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颁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和表彰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发改高技[2008]2430号)
1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卫星应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8]123号)
15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8年新一代宽带及网络通信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8]362号)
16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8]618号)
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8]1568号)
18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8]1811号)
19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8]2494号)
20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8]2736号)
21 科学技术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2号)
22 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3号)
23 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
24 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705号)
25 关于核电行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38号)
26 财政部关于印发《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08]154号)
27 财政部关于调整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08]82号)
28 关于第二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奖者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函[2008]536号)
大事记录篇
1 综合类
……
基础数据篇
精彩书摘
产业综合篇
1 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在国内连续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2008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8 322.03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加值累计增长13.98%,略高于工业增加值12.89%的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 156亿美元,增长13.1%,实现顺差764亿美元,增长9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 419亿元,同比增长26.8%,略高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1%)。电信业在平均综合资费水平较2007年下降11.6%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收入8 139.9亿元,同比增长7%,全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7 57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
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作为外向度比较高的产业,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产业运行中生产和出口增速双双出现历史新低。从出口来看,从2008年11月开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现自我国人世以来的首次单月负增长。l2月单月增速降到-15.8%。从生产来看,2008年10月以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单月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降为个位数,这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建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到2008年12月,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速更是降为-0.17%。
……
前言/序言
2008年,面对国内连续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高外向度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产业增长中出现了两个新低。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单月生产增速的新低,12月单月总产值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建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二是单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的新低,从2008年11月开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现自入世以来的首次单月负增长,12月单月增速更是降到一15.8%。但从全年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8 322.03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加值累计增长13.98%,略高于工业增加值12.89%的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进出口值7 548亿美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4 156亿美元,增长13.1%,实现顺差764亿美元,增长9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 419亿元,同比增长26.8%。
为帮助广大读者和高技术产业工作者准确、及时了解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我们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编辑出版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9)》。
本书内容共分六大部分:
(一)产业综合篇:介绍了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情况;并对高技术产业中的一些重点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产业、宽带产业、转基因植物产业、医药产业以及中国现代中药产业等的发展情况、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二)地区发展篇: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剐单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撰写了2008年当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发展思路。
(三)海外发展篇:介绍了世界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产业发展情况,和世界研发支出、科学技术与工业的基本现状与趋势以及近年韩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四)政策法规篇:收录了国务院和各部委2008年发布的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
(五)大事记录篇:收集了2008年高技术产业发展及信息产业、生物与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航天航空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中国科技前沿探索与战略布局(2010-2020) 本书聚焦于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国家层面推动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这些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并非对特定年份(如2009年)高技术产业数据的简单汇编,而是对一个跨越十年的、动态演进的科技生态系统进行的深度剖析和前瞻性研究。 第一部分:宏观战略与政策驱动力(2010-2015)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十二五”规划(2011-2015)对科技创新的总体定调。我们详细分析了国家将科技创新提升至核心战略地位的政策逻辑,特别是针对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的初期扶持计划。 创新体系的重塑: 探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改革进程。重点考察了科研经费投入结构的变化,如何从偏重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转向更加均衡的投入模式。分析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对国内科研团队的影响力,以及这些人才如何促进了海归技术与本土市场需求的结合。 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 详细梳理了2012年前后,国家开始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的演变。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补贴政策的设计哲学、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倾向,以及地方政府为吸引整车厂布局而提供的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落地情况。 知识产权战略的强化: 这一阶段,中国开始从“模仿者”向“创新者”转型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焦点。本书收集并分析了专利申请量的激增背后,质量和维权效率的提升情况,以及法院在审理高科技知识产权案件时所展现的新倾向。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化浪潮(2013-2018) 本部分将核心笔墨放在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上,这是本研究周期内中国科技发展最具标志性的特征。 移动互联生态的成熟: 分析了4G网络大规模商用的普及,如何催生了O2O服务、移动支付的井喷式发展。不同于简单的数据罗列,本书深入探讨了超级应用(Super Apps)模式的独特性,以及这种模式对传统零售、交通和金融业态的颠覆性重构。我们通过区域经济数据,对比了京沪深杭等创新高地在生态系统构建上的异同。 大数据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构建: 考察了云计算服务商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向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的延伸。重点分析了数据中心(IDC)的地理布局策略,以及国家对数据安全和跨境数据流动的初步监管框架的建立过程。 人工智能的“弯道超车”尝试: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前后,学界和产业界对AI的投入急剧增加。本书细致分析了中国在计算机视觉(CV)和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技术进展,特别是将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安防和医疗影像诊断的实际案例,探讨了数据规模优势如何转化为算法迭代优势。 第三部分:硬科技的崛起与产业链安全(2018-2020) 本部分着眼于国际环境变化背景下,中国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重点分析了半导体、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的攻坚战。 半导体产业的攻坚历程: 详细记录了自2018年以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的二期投资方向和重点扶持的企业。本书侧重于分析光刻胶、EDA软件、高精度检测设备等“卡脖子”环节的国产化替代进展,并评估了在特定成熟制程领域的产能扩张效果。 先进制造与工业母机: 探讨了增材制造(3D打印)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和复杂医疗器械制造中的应用探索。此外,对高精度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提升目标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前沿科学的布局: 简要介绍了深空探测(如嫦娥工程、火星探测任务)的技术路线图和重大节点,以及量子计算和生物育种等前沿科学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定位。 第四部分:区域创新格局与国际比较 本部分超越单一产业视角,从地理和全球格局的角度审视了十年的发展成果。 城市群创新极点的分化: 对比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在不同科技领域(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的比较优势和协同发展模式。 全球价值链的再定位: 本书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评估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在出口结构中的附加值变化,并分析了全球供应链重组对国内技术引进和外资布局的影响。 总结: 《中国科技前沿探索与战略布局(2010-2020)》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多维度的观察视角,它超越了对单一技术或产业的简单描述,而是致力于揭示一个复杂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是如何在强有力的国家意志推动下,在十年间完成基础构建、快速扩张并最终迈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转型过程。本书对政策制定者、产业研究者以及关心中国未来科技走向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