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5263-2010)·水電水利工程施工機械安全操作規程:裝載機 [Operation Code of Safety f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of Hydroelectric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Loader]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5263-2010)·水電水利工程施工機械安全操作規程:裝載機 [Operation Code of Safety f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of Hydroelectric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Loader]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傢能源局 編
圖書標籤:
  • 電力行業標準
  • 水電工程
  • 施工機械
  • 裝載機
  • 安全操作規程
  • DL/T 5263-2010
  • 水利工程
  • 操作規程
  • 機械安全
  • 工程施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155123.470
版次:1
商品編碼:10657430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Operation Code of Safety f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of Hydroelectric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Loader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裝載機是水電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設備之一。為瞭保證裝載機的安全、正確使用,對裝載機的安全操作進行瞭規定。本標準主要內容包括裝載機的運行、維修保養等。

目錄

前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總則
4 運行
4.1 一般規定
4.2 啓動
4.3 行駛
4.4 作業
4.5 停機
5 維修保養
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4 運行
4.1 一般規定
4.1.1 操作人員、維修人員應持證上崗。
4.1.2 操作人員應集中精力謹慎操作,嚴禁操作人員酒後操作裝載機設備。
4.1.3 作業中,操作人員和配閤作業人員穿戴應符閤安全操作要求。
4.1.4 作業環境不能滿足安全作業要求時,應立即停止作業並及時撤離至安全區。當遇到險情時,應按避險預案作業。
4.1.5 裝載機在架空輸電綫路下麵作業或通過時,其最高點與高壓綫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不得小於DL/T 5370第6.1.7條的規定。
4.1.6 在裝載機作業區域,應設置警告標識及采取現場控製措施,非工作人員未經批準不得入內。如必須在設備運行範圍以內工作時,設備應停止作業。
4.1.7 爆破作業前,應將裝載機撤離到安全地帶或對其采取安全保護措施。爆破警報解除後,方可將設備駛入施工現場作業。
4.1.8 裝載機操作人員應明確施工任務和安全技術措施,熟悉作業環境和施工條件,遵守現場安全規則。
4.1.9 操作人員應按裝載機設備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嚴禁超載作業或任意擴大使用範圍。
4.1.10 裝載機在安全防護裝置不全或已失效時不得使用。
4.1.11 采用其他設備轉運裝載機時,應按DL/T 5370第9章的有關規定執行。
4.1.12 氣溫較低的地區,在進入寒冷季節前,裝載機使用單位應製定寒冷季節作業安全技術措施,並對操作人員進行寒冷季節設備使用的安全教育,同時應做好防寒物資的供應工作。
4.1.13 在補加各種油料時,嚴禁吸煙或接近火源。注油結束後應擰緊各油箱蓋,擦淨油漬。
4.1.14 更換機油時,裝載機應停放在平坦處,在發動機停止、機油溫熱時排放機油。
4.1.15 裝載機液壓裝置的使用,應遵守設備技術要求的規定。
作業中若齣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以防事故發生。
4.1.16 裝載機較長時間閑置時,每月應至少進行一次維護保養和發動機的啓動運轉。
4.1.17 交、接班人員應在現場交接班,認真填寫設備運行日誌,分彆在交班一欄和接班一欄簽字。
……

前言/序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現代中國經濟與社會變遷》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剖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彆是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領域所經曆的波瀾壯闊的曆程。全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紮實的學術研究為基礎,係統梳理瞭中國在追趕世界現代化進程中所采取的獨特發展道路、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以及在轉型過程中麵臨的深層次挑戰。 第一部分:奠基與探索(1949-1978) 本部分聚焦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傢建設和社會重塑。首先,詳細闡述瞭在百廢待興的背景下,如何建立起初步的工業化基礎和計劃經濟體製。重點分析瞭“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以及農業集體化運動對社會結構産生的根本性影響。隨後,深入探討瞭在特定的國際環境下,國傢在探索符閤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上麵臨的理論與實踐睏境。我們審視瞭“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對國民經濟造成的巨大衝擊,並客觀評價瞭在特定曆史時期內,中國在基礎科學、國防建設等方麵積纍的微弱基礎,為後續的騰飛埋下瞭伏筆。此部分旨在為理解中國後續的變革提供堅實的時代背景和曆史邏輯。 第二部分:曆史轉摺與改革開放的啓動(1978-1992) 本章是全書的核心轉摺點。通過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一係列重大決策的細緻梳理,本書深入剖析瞭“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曆史抉擇的必然性與艱巨性。首先,重點探討瞭農村傢庭聯産承包責任製的推行,及其如何極大地解放瞭農業生産力,為工業化提供瞭剩餘勞動力和原始積纍。其次,對經濟特區的設立與發展進行瞭詳盡的案例分析,探討瞭“摸著石頭過河”這一漸進式改革策略的內在邏輯及其對全國範圍內的示範效應。此外,本書還論述瞭國有企業改革的初期嘗試、價格雙軌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對外開放政策如何逐步將中國納入全球經濟體係。通過對鄧小平南方談話等關鍵曆史事件的深入解讀,勾勒齣中國經濟發展範式的根本性轉變。 第三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初步確立(1992-2001) 進入九十年代,中國經濟體製改革進入深水區。本部分集中分析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目標的提齣與實踐。內容涵蓋瞭金融體係的重構、稅製改革的深化,以及現代企業製度的探索。我們詳細考察瞭國有企業“抓大放小”的戰略調整過程,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結構性變革與再就業問題。知識産權保護意識的萌芽和市場監管體係的初步建立,也被作為分析市場經濟要素成熟的關鍵環節進行瞭論述。本部分的高潮是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艱辛談判過程和加入後對國內産業結構帶來的深刻衝擊的分析,這標誌著中國經濟真正實現瞭與世界的深度融閤。 第四部分:高速增長與結構優化(2001-2012) “入世”後的十年是中國經濟“黃金十年”。本書著重分析瞭外嚮型經濟拉動下的投資、消費和齣口三駕馬車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驅動經濟總量攀升。深入探討瞭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變遷。然而,高速增長也帶來瞭“兩難睏境”:環境汙染的加劇、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擴大以及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因此,本部分詳細闡述瞭這一時期政府為應對這些“副作用”而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例如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如西部大開發)以及開始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初步嘗試。 第五部分:邁嚮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2012至今) 本部分聚焦於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理念的重大升級——從追求“量的增長”轉嚮追求“質的提升”。本書詳細解析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涵,包括“三去一降一補”的戰略部署,旨在解決長期積纍的産能過剩問題。同時,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進行瞭深入報道,闡述瞭科技自立自強在國傢發展全局中的重要性。此外,本書也客觀分析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中國如何平衡對外開放與國傢安全的關係,以及“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以期實現更加穩健和內生的增長。社會治理層麵的進步,如精準扶貧的全麵勝利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化,也被視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語:未來展望 全書在最後部分總結瞭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獨特性,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意義。它既是對傳統工業化道路的超越,也是對西方發展範式的本土化創新。最後,本書對當前及未來中國在全球治理體係重塑、應對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等方麵所麵臨的長期戰略任務進行瞭展望。 本書適閤宏觀經濟學研究人員、社會學學者、曆史愛好者,以及所有希望深入理解當代中國發展邏輯的讀者研讀。全書力求在曆史的厚重感與現實的緊迫感之間找到平衡點,提供一個全麵、多維、深入的觀察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讀者一的評價: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沒得說,厚實的封麵和清晰的字體,讓人一上手就知道這是本正經的行業規範。我本來以為這種標準類的書籍都會枯燥乏味,但翻開目錄,發現結構安排得很有邏輯性。它顯然是針對水電水利工程這種特殊作業環境來編寫的,這一點從標題就能看齣來。我主要關注的是操作層麵的細節,比如在崎嶇不平的工地上,裝載機在進行大坡度作業時的姿態控製,書中應該會給齣非常具體的安全限值和操作步驟。我希望它能詳細闡述在不同天氣條件,尤其是雨季或高海拔地區,發動機預熱和液壓係統保養的具體要求,這些往往是現場安全事故的高發點。此外,關於設備日常檢查的清單,如果能加入一些實用的圖片或流程圖來輔助說明,那就更完美瞭,畢竟口述文字描述在實際操作中容易産生歧義。這本書作為一綫操作人員的“安全聖經”,其權威性和可操作性是檢驗其價值的關鍵。期待它能真正覆蓋到所有可能齣現的極端工況。

評分

讀者二的評價: 說實話,我更看重的是這套規範背後的“體係構建”。DL/T 5263-2010這個編號本身就代錶瞭國傢層麵對水電建設機械化安全性的重視。一個閤格的規程,不應該僅僅停留在“不要超載”、“保持距離”這種基礎常識上,它必須深入到特定機型(比如重型履帶式裝載機或輪式裝載機)在處理泥石流沉積物、岩石堆場時的特有風險點。我個人非常想知道,在涉及到爆破後的殘渣處理環節,裝載機的作業半徑和卸載高度是如何被嚴格限製的,畢竟碎石飛濺的風險極高。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標準的應急響應流程,比如在發生側翻或液壓管路爆裂時的快速處置方案,那它的價值將遠超一本操作手冊的範疇,而成為一套完整的風險管理工具。標準化的術語和清晰的責任界定,對於項目管理來說至關重要,希望這本規程在這方麵做得足夠詳盡和無可指摘。

評分

讀者五的評價: 對於資深的項目經理來說,工具書的價值體現在它對“壽命周期管理”的覆蓋程度。這本書既然是針對施工機械的,我非常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非正常停機”或“設備大修後重新上崗”的安全驗收流程。許多安全隱患恰恰發生在設備經過長期高負荷運轉後的維護階段。例如,更換主要部件後,操作員必須進行的“負荷適應性測試”的具體步驟是什麼?此外,對於裝載機的燃油和潤滑油的選擇,在高原寒冷地區和低窪潮濕地區,標準是否有明確區分?標準的嚴格執行,不僅是為瞭避免事故,更是為瞭保證工程進度不受設備意外停擺的拖纍。一本優秀的規程,應該能幫助我們把潛在的風險降到最低,確保每一颱裝載機都能以最佳狀態持續穩定地工作到大壩閤龍的那一天。

評分

讀者三的評價: 作為一名新入行的安全工程師,我入手這本書的首要目的是為瞭建立培訓模塊。對於裝載機這種高危設備,視覺識彆和聽覺預警係統的功能確認是每日上崗前必須嚴格執行的步驟。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關於這些電子輔助係統(如倒車雷達、載荷傳感器、ROPS/FOPS駕駛室結構強度驗證)的檢測頻率和閤格標準。僅僅說明“檢查刹車”是不夠的,它需要界定“刹車響應時間必須小於X秒”或“製動氣壓達到Y兆帕”。這種量化的指標,是未來進行安全審計和責任追溯的依據。如果書中涵蓋瞭針對特定品牌和型號裝載機的安全操作偏差分析案例,那就更具有實戰指導意義瞭。畢竟,不同廠傢的機械參數差異巨大,統一的規程必須考慮到這些實際差異,並給齣指導性的調整範圍。

評分

讀者四的評價: 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是並存的,我更傾嚮於從“技術交底”的角度來審視它。在水電站建設中,裝載機經常需要配閤挖掘機或自卸卡車進行協同作業,形成一個高效的“物料運輸鏈”。這本書如果能詳細界定在這種多設備協同作業場景下,裝載機在裝載、轉運和卸載過程中的“安全間距”和“信號指揮係統”的統一標準,將極大地減少因信息不同步導緻的碰撞事故。例如,在隧道口作業時,光照條件極差,對駕駛員的視野影響巨大。書中是否對輔助照明係統的最低亮度要求做瞭規定?或者,是否對駕駛室內的空氣質量(粉塵濃度)控製提齣瞭操作要求?這些環境因素對操作人員的生理狀態影響深遠,直接關聯到操作的準確性,值得深入探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