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冷印社齣版社邀請,我於前年撰寫瞭一本《吳昌碩篆刻及其刀法》,因為受到廣大讀者歡迎,一版再版。因此,齣版社希望能再寫一本關於吳昌碩篆刻章法的圖釋本,以編成第二套《篆刻章法》的係列叢書之一,並望早日完稿。為此,我把其它尚可推遲的工作任務略嚮後推延,“見縫插針”地利用炎熱的暑期將過去收集好的資料加以整理歸類,添撰說明文字,補繪示意圖例。經過緊張的四十餘天,終於草成。
  原來隻覺得吳昌碩在篆刻章法上,有不少個人的創造發展,從而形成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但具體撰寫起來,確又感到難以下筆。因為有些印章作為某一章法的具體特點,很典型,在這一方麵可以作為範例講述,到另一題目又覺得還是此方最為典型,於是就重復使用,但這也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從多角度來認識他某一件篆刻作品。其它印例,尤其是與他風格差距甚遠的印章,雖收在他的《印影》中,沒有邊款也難以肯定,因此也不敢貿然選用,盡量避免重復。
  我覺得吳昌碩篆刻章法的特點,是由他的書體、字法、筆法、邊格等多方麵綜閤熔匯而成,既有傳統的繼承,又有個人新的融鑄。以他書體為例,一反明清印人“大小篆不可混雜,之規矩,而將大小篆、或與漢篆隸書等綜閤利用,並能使之統一。這種相反相成的矛盾轉化,恰好變成瞭吳昌碩個人篆刻風格的特點之一,給觀賞者留下瞭難忘的鮮明印象。其他在字法的變化與統一、邊與格發展與統一等等方麵,都有他個人的許多獨特創造性的使用與發揮。我從中更進一步認識到,吳昌碩篆刻個人風格的形成,不僅是某一方麵的特殊突破,而是在許多環節上、許多方麵,都有自己的發展創造,纔可能使這種風格更臻成熟與完善。
  篆刻的章法構成,是與形式美構成因素相吻閤的。因此章法的創新,都應從形式美的法則中去探求規律,吳昌碩當時並未提及形式美這一詞與要求,但在吳昌碩的篆刻作品中,卻無處不充滿著形式美的構成法則,這也說明藝術的規律是相通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古老傳統的篆刻藝術,是一處充滿生機、蘊藏著無限豐富的形式美的寶藏礦石,有待我們今天去深入開采,深入研究。我於此僅作瞭一點粗淺的嘗試,謬誤之處難免,尚望讀者與同道、方傢正之。
吳昌碩篆刻章法的特點,是由他的書體、字法、筆法、邊格等多方麵綜閤熔匯而成,既有傳統的繼承,又有個人新的融鑄。以他書體為例,一反明清印人“大小篆不可混雜,之規矩,而將大小篆、或與漢篆隸書等綜閤利用,並能使之統一。這種相反相成的矛盾轉化,恰好變成瞭吳昌碩個人篆刻風格的特點之一,給觀賞者留下瞭難忘的鮮明印象。其他在字法的變化與統一、邊與格發展與統一等等方麵,都有他個人的許多獨特創造性的使用與發揮。
  吳昌碩(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碩,彆號缶廬、苦鐵等,漢族,浙江安吉人。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傢、書法傢、篆刻傢,與任伯年、蒲華、虛榖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傢”。
一、吳昌碩篆刻章法簡論
二、章法構成的基本原則
(一)平而不闆
1.平中寓奇
2.破除闆滯
3.形塊調整
4.虛實相救
5.留空通靈
6.疏密自然
(二)奇而不怪
1.有縱有收
2.開閤有緻
3.輕重相應
4.剛柔對比
5.對稱不等
6.穿插成趣
(三)呼應有情
1.上下承應
2.左右顧應
3.對角呼應
4.多點照應
5.賓主團聚
6.直麯相顧
(四)對立統一
1.大小相參
2.輕重相濟
3.長短相間
4.方圓相閤
5.彀正相生
3.透氣通靈
4.殘破氣連
5.藉並自然
6.照應生輝
(五)章法申邊的樣式
1.白文印底代邊
2.白文印邊種種
3.粗邊細文
4.細文細邊
5.粗細兼施
6.虛邊讓字
……
四、章法與書體
五、章法與結字
六、章法與筆法
七 章法與印形
後記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對“章法布局”的係統性梳理,這完全打破瞭我之前對篆刻“隻是寫字再刻齣來”的膚淺認知。作者將章法提煉為一套精妙的視覺語言體係,詳細分析瞭留白、虛實相生、綫性的呼應等復雜關係。書中對如何處理字與字之間、印麵與印邊之間的空間關係,有著近乎數學般精確的剖析,但又不失藝術的靈動。我特彆喜歡它用大量的圖例來佐證每一個觀點,使得抽象的理論立刻變得具象化。比如,對“方中寓圓”這一理念的闡述,作者通過對比不同流派的處理方式,清晰地展示瞭如何在一個方形的邊界內,創造齣流動的韻律感。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高級的視覺設計教材,它不僅僅是針對篆刻愛好者,對於任何從事平麵設計、書法乃至現代藝術創作的人來說,都能從中汲取到關於構圖與平衡的寶貴經驗。它教會我如何“看”作品,如何理解設計背後的邏輯支撐。
評分我最近讀完這本關於古代金石學力作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極具啓發性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傳統藝術的“殘缺之美”。書中對印章邊款的研究尤為獨到,那些看似隨意的刀痕、不經意的文字,在作者的解讀下,都成瞭時間留下的獨特印記,是藝術傢在創作當下心境的直接流露。這種對“不完美”的欣賞,與當下追求完美無瑕的主流審美觀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人不得不反思什麼是真正的藝術價值。閱讀過程中,我經常停下來,反復揣摩書中引用的那些拓片細節,那些斑駁的文字,那些被歲月侵蝕的痕跡,都仿佛在訴說著韆年的故事。作者的文筆兼具學者的嚴謹和詩人的浪漫,使得原本枯燥的考據變得生動有趣。它教導我們,藝術的生命力往往藏在那些未被過度修飾、最接近本真的地方,是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時間沉澱下來的那種滄桑感,構成瞭不可替代的魅力。
評分這本關於篆刻藝術的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印章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羅列作品和技法,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哲學對話。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充滿敬畏的筆觸,描繪瞭古代篆刻傢們如何將宇宙萬物、個人情懷融入一方寸之間的方寸天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意在筆先”的闡釋,它將篆刻從單純的雕刻技藝提升到瞭精神層麵。書中對不同時期篆刻風格的流變分析得鞭闢入裏,例如魏晉的古樸雄渾與唐宋的細膩典雅之間的分野,被描述得如在眼前。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並未停留在錶麵的形式比較,而是深入挖掘瞭審美取嚮背後的文化土壤和時代精神。比如,對“刀法入石”那一刻的描繪,充滿瞭畫麵感,讓人仿佛能聽到刻刀與石材摩擦時發齣的那種獨特聲響,那是力與美的完美結閤,是創作者心手相應的極緻體現。它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在一個看似固定的框架內,爆發齣無限的創造力,這對於所有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都是一次醍醐灌頂的啓示。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對“印文的生命力”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用極富煽動性的語言描述瞭篆刻如何從官方的權力符號,逐漸演變為士大夫階層錶達自我性情和審美情趣的載體。書中對印泥色彩與印文氣韻的關聯分析尤為精彩,紅色印泥的濃淡、乾濕,是如何反作用於觀看者對印文的感知,影響著整個畫麵的情緒張力。這種對輔助材料的深入探討,顯示瞭作者考察的全麵性。此外,書中對曆代篆刻傢“治印心得”的摘錄,充滿瞭人生哲理和藝術傢的獨特視角,那些看似隨性的短語,實則是經過無數次錘煉的結晶。這本書成功地將冰冷的石頭,打造成瞭一個充滿溫度、可以與人進行跨越時空對話的媒介,讓讀者在品味藝術的同時,也體味到曆史長河中個體生命力的倔強與堅韌。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相當“慢”且需要沉浸的,它不適閤碎片化閱讀。它更像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泡一杯茶,在溫暖的燈光下細細研讀的古籍。作者在探討篆刻藝術的演變時,總是能巧妙地將之置於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進行考察,比如對禮製、度量衡製度變遷與印章形製關聯的探討,展現瞭極強的跨學科視野。這種宏觀的視野,讓讀者對篆刻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技術層麵,而是上升到瞭社會史和文化史的高度。書中對不同時期璽、印、章的名稱界定和使用習慣的考證非常紮實,每一個定義背後都有詳實的文獻支撐,這種嚴謹性讓人肅然起敬。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珍視的每一方小小的印章,都承載著古代社會運行的精密規則和審美共識,其意義遠超我們想象的範疇。
評分書是正版,真的很好,很實用,幫助很大!!!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欣賞,參考都一級棒!
評分很好,還沒仔細看
評分該官員錶示“在去年10月的韓美例行安全協議會(SCM)上,韓美國防部長決定製定‘同盟層麵的綜閤導彈應對作戰概念及原則’,這是因為韓美判定朝鮮的核武器與導彈開發已經進入瞭收尾階段”,“現在,韓美軍方當局正在製定應對朝鮮新作戰計劃的共同作戰計劃”。兩國計劃分階段評估朝鮮核武器與導彈的威脅情況,同時會就使用何種武器探測並摧毀朝鮮核武器與導彈等製定具體的方案。
評分慢慢學習
評分挺好的,講解比較詳細。
評分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吳昌碩篆刻及其章法,書是經典,學習篆刻必備
評分讀讀讀讀讀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