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概論 (第2版)

傳播學概論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許靜 著
圖書標籤:
  • 傳播學
  • 媒介研究
  • 傳播理論
  • 大眾傳媒
  • 新聞傳播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傳播史
  • 媒介文化
  • 信息傳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北京交通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12115187
商品編碼:1063306281
齣版時間:2013-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民國三大奇書 圖文版:宗吾臆談

原價:39.80元

作者:李宗吾

齣版社:哈爾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48407324

字數:414000

頁碼:47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舊中國的政治,人人皆知其腐敗;舊中國的社會,人人皆知其黑暗。然而,若問其究竟如何腐敗?究音如何黑暗?其原因如何?手段如何?結果又如何?很多人便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哈爾濱齣版社策劃齣版的《百弊放言》給您一個清末民初的全景重現。
哈爾濱齣版社策劃齣版的《百弊放言》是《民國三大奇書》係列叢書中的一本。全書以清朝末期民國初期為背景,揭露瞭上至官府衙門社會各界,下至妓院賭場各色人等的營私舞弊、唯利是圖、為非作歹的種種醜惡行徑,以當時人述當時事,具有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作者文風犀利,語言辛辣,對當時的各種黑暗腐朽之社會風氣給予毫不留情的揭露與諷刺,讀來令人有痛快淋灕之感。
書中附有大量插圖,均采自當時社會著名報刊,同為針砭時弊之漫畫佳作,文輔以圖,相得益彰,將諷喻鞭撻之效果錶達到極緻。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讀過本書,您一定能有不一樣的心理感觀和收獲。

目錄


自序
許多人勸我把《宗吾臆談》和《社會問題之商榷》重印,我覺得二書有許多地方,應該補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覺麻煩,因於叢話中,信筆寫去,讀者隻讀叢話,即無須再讀二書,因二書的說法和應該補充之點,業已融化叢話中瞭。
緒論
我當初本是一種遊戲的文字,不料會發生這種影響,我自己也十分詫異,心想這種議論,能受眾人的歡迎,一定與心理學有關係。我於是繼續研究下去,纔知道厚黑學是淵源於性惡說,與王陽明(王守仁)的“緻良知”淵源於性善說,其價格是相等的。
厚黑學論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子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後皇子,悍然不顧。他明目張膽地說:“寜我負人,毋人負我。”他心子之黑,真是達於極點瞭。有瞭這樣本事,當然稱為一世之雄瞭。
厚黑經
“天命之謂厚黑,率厚黑之謂道,修厚黑之謂教;厚黑也者,不得須臾離也,可離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懼乎其所不黑,莫險乎薄,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樂皆不發謂之厚,發而無顧忌,謂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懼焉。”
厚黑傳習錄
我把厚黑學發錶齣來,一般人讀瞭,都說道:“你這門學問,博大精深,難於領悟,請指示一條捷徑。”我問他:“想做什麼?”他說:“我想求一個官來做,並且還要轟轟烈烈地做些事,一般人都認為是大政治傢。”我於是傳他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和辦事二妙法。
結論
厚黑的施用,定要糊一層仁義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地錶現齣來。王莽的失敗,就是由於露齣瞭厚黑的原故。如果終身不露,恐怕王莽至今還在孔廟裏吃冷豬肉。
1
附:古文體之《厚黑學》
夫厚黑之為學也,其法至簡,其效至神,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沛公得其全而光漢,司馬得其全而光晉,曹操劉備得其偏,割據稱雄,烜赫一世。
第二部 厚黑原理
自序一
我的思想,好比一株樹;厚黑學是思想之齣發點,等於樹根;因厚黑學而生齣一條臆說:“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等於樹身;其他所寫《社會問題之商榷》、《考試製度之商榷》、《中國學術之趨勢》,與夫最近所寫的《製憲與抗日》等書,都是以“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這條臆說為根據,等於樹上生齣的枝葉花果。故我所寫的文,雖種種不同,實是一貫。
宗吾臆談自序二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與瓷杯之分子相同,所以心理變化,如珠走盤,橫斜麯直,不可得知,所可知者,必不齣此盤而已。人持弓箭,朝東射,朝西射,我們不能預知,但一射齣來,其箭必依拋物綫進行,這即是力之規律。我所謂心理變化有規律可循者,亦就是也。
性靈與磁電
人的心,分知、情、意三者,意是知與情閤並而成,其元素隻有知、情二者。磁電同性相推,異性相引,其相推相引,有似吾人之情,其能夠判彆同性異性,更是顯然有知,足見磁電這個東西,具有知、情,與人之心理相同。
孟荀言性爭點
孟荀之爭,隻是性善性惡名詞上之爭,實際他二人所說的道理,都不錯,都可見諸實用。我以為我們無須問人性是善是惡,隻須創一條公例:“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把牛頓的吸力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用到心理學上,心理物理,打成一片而研究之,豈不簡便而明確嗎?
宋儒言性誤點
我們這樣的推想,即知道:遍世界尋不齣一個公字,通常所謂公,是畫瞭範圍的,範圍內人謂之公,範圍外人仍謂之私。又可知道:人心之私,通於萬有引力,私字之除不去,等於萬有引力之除不去,如果除去瞭,就會無人類,無世界。宋儒去私
2
之說,如何行得通?
告子言性正確
我們說:“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而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水之變化,即是力之變化,我們這條臆說,也逃不齣他的範圍。性善性惡之爭執,是我國二韆多年未曾解決之懸案,我們可下一斷語曰:告子之說是閤理的。
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
離心力與嚮心力,二者互相為變,所以世上有許多事,我們強之使閤,他反轉相離,有時縱之使離,他又自行結閤瞭。瘋狂的人,想逃走的心,與禁錮的力成正比例,越禁錮得嚴,越是想逃走,有時不禁錮他,他反不想逃走瞭。父兄約束子弟,要明白這個道理,官吏約束百姓,也要明白這個道理。
人事變化之軌道
我們做一切事,與夫國傢製定法令製度,定要把路綫看清楚,又要把引力離力二者支配均平,纔不至發生窒礙。我們詳考世人的行事和現行的法令製度,以力學規律目錄繩之,許多地方都不閤,無怪乎紛紛擾擾,大亂不止。
世界進化三個階段
凡人無論思想方麵或行為方麵,都是依著力學規律,以直綫進行,然其結果,所錶現者,乃是麯綫,不是直綫,這是甚麼道理呢?因為嚮前進行之際,受有他物牽引,而兩力又相等,遂成為圓形。古人說:“循環無端。”環即圈子即是說:宇宙一切事物之演進,始終是循著一個圈子,鏇轉不已。
達爾文學說八點修正
達爾文在禽獸社會中,尋齣一種原則,如果用之於禽獸社會,我們盡可不管,而今公然用到人類社會來瞭,我們當然可以批駁他,人類社會中,尋得齣達爾文這類科學傢,禽獸社會中,尋不齣達爾文這類科學傢,足證兩種社會截然不同,故達爾文的學說,不適用於人類社會。”
剋魯泡特金學說之修正
原始人類,無有組織,成為無政府狀態,剋魯泡特金的互助說,從原始社會得來,故他提倡無政府主義。所以剋魯泡特金的學說,也可分兩部分看,他主張互助不錯,因互助而主張無政府主義就錯瞭。
3
我國古代哲學學說含有力學原理
吾人做事,根於心理,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水之變化,即是力之變化,古人論事,多以水作喻,可以說:都是援引力學規律。老子曰:“上善若水。”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孟子曰:“源泉混混。”他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與夫“器方則水方,器圓則水圓”等說法,無一不取喻於水。
經濟、政治、外交三者應采用閤力主義
大凡列國紛爭之際,弱小國之唯一辦法,是采用閤力主義,閤眾弱國以攻打強國,已經成瞭曆史上鐵則。而強國對付之唯一辦法,是破壞他的閤力主義,設法解散弱國之聯盟,故六國聯盟成功,秦即遣張儀齣來挑撥離間,吳蜀聯盟成功,曹操即設法使孫權敗盟。
第三部 厚黑叢話
宗吾臆談自序
《厚黑學》一文,是揭穿一部二十四史的黑幕;《我對於聖人之懷疑》一文,是揭穿一部宋元明清學案的黑幕。馬剋思的思想,是建築在唯物史觀上;我的思想,可說是建築在厚黑史觀上。
緻讀者諸君
我這《厚黑叢話》,是把平日一切作品和重慶《新蜀報》發錶的《隨錄》,《濟川報》發錶的《汲心齋雜錄》,連同近日的新感想,糅閤寫之,所討論的問題,往往軼齣厚黑二字之外。諸君可把這“厚黑叢話”四字當如書篇名目,如《容齋隨筆》、《北夢瑣言》之類,如把這四字,認為題目,則我許多說法,都成為文不對題瞭。
厚黑叢話·捲一
厚黑學這門學問,等於學拳術,要學就要學精,否則不如不學,安分守己,還免得挨打。若僅僅學得一兩手,甚或拳師的門也未拜過,一兩手都未學得,遠遠望見有人在習拳術,自己就齣手伸腳的打人,焉得不為人痛打?
厚黑叢話·捲二
在心為思想,在紙為文字,專門學問之發明者,其思想與人不同,故其文字也與人不同。厚黑學是專門學問,當然另有一種文體。聞者說道:“李宗吾不要自負,你
4
那種文字,任何人都寫得齣來。”我說:“不錯,不錯,這是由於我的厚黑學,任何人都做得來的緣故。”
厚黑叢話·捲三
今之政治傢,連人性都未研究清楚,等於醫生連藥性都未研究清楚。醫生不瞭解藥性,斷不能治病;政治傢不瞭解人性,怎能治國?今之舉世紛紛者,實由政治傢措施失當所緻。其措施之所以失當者,實由對於人性欠瞭精密的觀察。
厚黑叢話·捲四
現在國內學者,已經把聖人攻擊得體無完膚,中國的聖人,已是日暮途窮。我幼年曾受過他的教育,本不該乘聖人之危,墜井下石,但我要錶明我思想之過程,不妨把當日懷疑之點略說一下。底稿早不知拋往何處,隻把大意寫齣來。
厚黑叢話·捲五
我發明厚黑學,一般人未免拿來用反瞭,對列強用厚字,搖尾乞憐,無所不用其極:對國人用黑字,排擠傾軋,無所不用其極,以緻把中國鬧得這樣糟。我主張翻目錄過來用,對國人用厚字,事事讓步,任何氣都受,任何舊賬都不算;對列強用黑字,凡可以破壞帝國主義者,無所不用其極,一點不讓步,一點氣都不受,一切舊賬,非算清不可。
厚黑叢話·捲六
我講厚黑學,分三步功夫,諸君想還記得。第一步:麵皮之厚,厚如城牆;心子之黑,黑如煤炭。第二步: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厚而無形,黑而無色。日本對於我國,時而用劫賊式,武力侵奪,時而用娼妓式,大談親善,狼之毒,狐之媚,二者俱備。所謂厚如城牆,黑如煤炭,他是做到瞭的,厚而硬,也是做到瞭的,唯有黑而亮的功夫,他卻毫未夢見。
第四部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
自序
我做瞭那兩種文字之後,心中把一部二十四史,一部宋元明清學案掃除乾淨,另用物理學的規律來研究心理學,覺得人心的變化,處處是跟著力學軌道走的,從古人事跡上,現今政治上,日用瑣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數學上,中國古書上,西洋學說上,四麵八方,印證起來,似覺處處可通。
5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
三代上有聖人,三代下無聖人,這是古今最大怪事,我們通常所稱的聖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我們把他分析一下,隻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聖人,盡是開國之君,並且是後世學派的始祖,他的破綻,就現齣來瞭。
第五部 社會問題之商榷
自序
我以為,改革社會,等於修房子,應當先把圖樣繪齣,然後纔按照修造,如或財力不足,可先修一部分,陸續有款,陸續添修,最終就成為一個很完整的房子瞭。倘莫得全部計劃,隨便修幾間來住,隨後人多瞭,又隨便添修幾間,再多又添幾間,結果雜亂無章,不改修,則人在裏麵,擁擠不通,欲改修,則須全行拆掉,籌款另建,那就有種種睏難瞭。
宗吾臆談公私財産之區分
各人有一個身體,這個身體即算是各人的私有物。身體既是各人私有物,則腦之思考力和手足之運動力,即該歸諸個人私有,不能把他當做社會公有物,不能說使用瞭不給代價。故我主張的第三項,即是各人的腦力體力,應該歸諸個人私有。
人性善惡之研究
研究心理學,自然以佛傢講得最精深,但他所講的是齣世法,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世間法。佛傢言無人無我,此章是研究人我的關係,目的各有不同,故不能高談佛理。
世界進化之軌道
我的主張,可以二語括之曰:“對內調和,對外奮鬥。”現在列強以不平等待我,故當取奮鬥主義,等到他們以平等待我瞭,對外即改取調和主義。我們此時唯一的辦法,在首先調和內部,必須內部調和,纔能嚮外奮鬥,能夠嚮外奮鬥,內部纔能調和,二者是互相關聯的,但是根本上調和的方法,尤在使全國人思想一緻,要想使全國人思想一緻,非先把各種學說調和一緻不能成功。
解決社會問題之辦法
凡事以平為本,把私人的土地和機器搶歸公有,這算是極不平之事,不平則爭……關於這一點,孫中山認得最清楚,《民主主義》第二講:“我們所主張的共産,是
6
共將來不共現在,這種將來的共産,是很公道的辦法,以前有瞭産的人,絕不至吃虧,和歐美所謂收歸國有,把人民已有瞭的産業,都搶去政府裏頭,是大不相同。”
各種學說之調和
中國人研究學問,往往能見其全體,而不能見其細微。古聖賢一開口即是天地萬物,總括全體而言之,好像遠遠望見一山,於山之全體是看見瞭的,隻是山上之草草木木的真相,就說得依稀恍惚瞭。西人分科研究,把山上之一草一木看得非常清楚,至於山之全體,卻不十分瞭然。將來中西學說,終必有融閤之一日,學說匯歸於一,即是思想一緻,思想既趨一緻,即是世界大同的動機。
自序
自開闢以來,人類在地球上,行行走走,自以為自由極瞭。三百年前,齣瞭一個牛頓,發明地心引力,纔知道:任你如何走,終要受地心引力的支配,這是業已成瞭定論的。人類的思想,自以為自由極瞭,我們試把牛頓的學說,擴大之,把他應用到心理學上,即知道:任你思想如何自由,終有軌道可循,人世上,一切事變,無不有力學規律,行乎其間,不過一般人,習而不察,等於牛頓以前的人,不知有地心引力一樣。
老子與諸教之關係
由道流而為德,為仁,為義,為禮,為刑,為兵,道是本源,兵是末流。老子屢言兵,他連兵都不廢,何至會廢禮?他說:“以道佐人主者,可以兵強天下。”又說:“夫慈以戰則勝。”慈即是仁,他用兵之際,顧及道字仁字,即是顧及本源之意。用兵顧及仁字,纔不至窮兵黷武,用刑顧及仁字,纔能衰矜勿喜,行禮顧及仁字,纔有深情行乎其間,不至徒事虛文,行仁義顧及道德,纔能到熙熙
的盛世,不是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宋學與蜀學
凡人的思想,除受時代影響之外,還要受地域的影響。其原因:(1)凡人生在一個地方,對於本地之事,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就成瞭拘墟之見。(2)因為生在此地,對於此地之名人,有精密的觀察,能見到他的好處,故特彆推崇他。此二者可說是一般人的通性,我寫這篇文字,也莫有脫此種意味。
7
宋儒之道統
道統的統字,就是從“帝王創業垂統”那個統字竊取來,即含有傳國璽的意思,那時禪宗風行天下,禪宗本是衣鉢相傳,一代傳一代,由釋迦傳至達摩,達摩傳入中國,達摩傳六祖,六祖以後,雖是不傳衣鉢,但各派中仍有第若乾代名稱,某為嫡派,某為旁支。宋儒生當其間,染有此等習氣,特創齣道統之名,與之對抗。道統二字,可說是衣鉢二字的代名詞。
中西文化之融閤
所謂中西文化衝突者,乃是西洋文化自相衝突,並非中國文化與之衝突。何以故呢?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九死一生,是自由競爭一類學說釀成的,非中國學說釀成的。這就是西洋文化自相衝突的明證。西人一麵提倡自由競爭等學說,一麵又痛恨戰禍,豈不是自相矛盾嗎?所以要想世界太平,非把中國學說發揮光大之不可。
宗吾臆談第七部 厚黑雜談
孔子辦學記
不時又邀孔子下棋打牌,初時還是學生來約校長,久之,孔子覺得有趣,每日早膳後,就嚮學生說道:“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吃飽瞭飯,莫得事體乾,這個日子,真難過!“不有博奕者乎?”未必你們的箱篋之中,圍棋象棋,麻將撲剋,都沒有嗎?“為之”,拿齣來玩一下,“猶賢乎己”,總比閑著沒有事好些。像這樣乾下去,校中自然安靜無事,不料校外譽議蜂起,甚且還有編些歌謠罵他們的。
吊打校長奇案
我當校長,每逢教職員發生事故,我即說道:“各位先生不要鬧,我是不講氣節的,我來與你賠個禮,我先年當教習,也像你們這樣講氣節,而今乾瞭這種營生,說不得瞭,這個氣,我受瞭即是。你們再不聽,我就咒你,將來還是當校長下場。”
考試製之商榷
人的生性,本是不齊的,現在的學校,處處求整齊劃一,我以為整齊劃一這句話,是戕賊個性的代名詞。古時有個強盜,捉得人即按他在鐵床上,身比床長的,把他截短點,身比床短的,把他拉長點。現在的學校,注重在學年,學年一滿,就可畢業,資質高的,把他按下來,資質劣的,把他拖起走,學生感不感痛苦,他是不管
8
的,美其名曰整齊劃一,其實與某盜的鐵床主義,是一樣的,青年個性,被他戕賊的,不知若乾。
和達爾文開玩笑
競爭之途徑有二:一是嚮外用力,進攻他人;一是嚮內用力,返求諸己。嚮外用力者,與他人之力綫是衝突的,我與人二力不等,則一勝一負;二力相等,則兩敗俱傷。嚮內用力者,與他人之力綫是不衝突的;我與人用力相等,則並駕齊驅,一人用力獨深,則此人即占優勢。
怕老婆哲學
愛親愛國愛妻,原是一理。心中有瞭愛,錶現齣來,在親為孝,在國為忠,在妻為怕,名詞雖不同,實際則一也。非讀書明理之士,不知道忠孝,同時非讀書明理之士,不知道怕。鄉間小民,往往將其妻生捶死打,其人率皆蠢蠢如鹿豕,是其明證。
附錄一目 錄
我的思想統係
厚黑二字,確是成功秘訣,而為辦事上之必要技術。用此種技術,以圖謀一己之私利,我們名之曰厚,曰黑,用此種技術,以圖謀眾人之公利,則厚字即成為“忍辱負重”,黑字即成為“剛毅果斷”。自古聖賢豪傑,皆忍辱負重者也,皆剛毅果斷者也。
六十晉一妙文
鄙人發明《厚黑學》,是韆古不傳之秘,從今而後,當努力宣傳,死而後已。鄙人對於社會,既有這種空前的貢獻,社會人士,即該予以褒揚。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當茲教主六旬聖誕,應該作些詩文,歌功頌德。
親訪宗吾答客問
笑著答道:“孔明何足道哉!他的名士氣太高瞭!單就用兵而論,他猶不及先帝,先帝不過藉他來懾服頭腦簡單的關張趙黃諸人罷瞭,實則他尚被先帝玩弄於股掌之中的。不然,伐吳之役,帝何以不使孔明自將呢?且孔明用馬謖守街亭,實為大失著(當用魏延),軍敗而斬馬謖,尤為大失著,蜀之窮蹙以亡,斬馬謖時,已肇其因瞭。孔明無能為如此,何足道哉!”
9
戰天主教
黑主的思想不遵守傳統,不安於以前的常規,也不信從中外人士的意見,無論對天道人事,他隻是一意孤行,提齣自己的看法和解釋,像這樣的反叛思想,不是一顆彗星是什麼?當然就招惹得天怒人怨,被社會認為是不祥之物瞭。
孤傲寂寥李宗吾
他憤世嫉俗,有海闊天空的理想,也有“可為知者告,難為俗人言”的抱負。所以在一般囿於道統,惑於物欲的社會中,他感到寂寥。由寂寥而孤傲,而佯狂罵世,自稱“教主”,且自負為大觀園門前的石獅子。
評李宗吾的《厚黑學》
宗吾臆談李宗吾尚述及《厚黑傳習錄》:“求官六字真言”、“辦事二妙法”等,另著《心理與力學》一書,在此姑不多述。李氏於一九四三年鼕抗戰時期,死於成都。抗戰時期,李氏著作,風行西南,人手“一冊”。大傢細妙閱讀,鹹謂意味無窮,全麵妙言快語雲。
談《厚黑學》
一介平民,如果想當官的話,自然要靠本閑話所推薦的“求官六字真言”,一番努力之後,把官——無論是市長也好,部長也好,縣長也好,委員也好,主任也好,反正是,既把官弄到瞭手,則必須懂得保官之道,否則一年半載,垮瞭下來,豈不前功盡棄乎?李宗吾先生有鑒於此,在《厚黑傳習錄》中,除瞭發明上述的“求官六字真言”外,還發明瞭“做官六字真言”。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新聞攝影:捕捉時代的瞬間》 內容簡介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視覺語言的力量日益凸顯,而新聞攝影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瞬間的定格,成為瞭連接事實與公眾、記錄曆史進程的重要媒介。本書《新聞攝影:捕捉時代的瞬間》深入探討瞭新聞攝影的藝術、技術與倫理,旨在為攝影愛好者、新聞從業者以及所有對視覺敘事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理解框架。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攝影技巧,而是著力於挖掘新聞攝影背後的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曆史使命。我們相信,一張優秀的新聞照片,不僅僅是對事件的客觀記錄,更是對情感的觸動、對思想的啓迪,是對時代精神的一次凝視。 第一部分:新聞攝影的基石——理解與視野 新聞的本質與攝影的角色: 任何成功的視覺敘事都離不開對“新聞”的深刻理解。本章將剖析新聞的定義、要素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並闡述新聞攝影如何在信息的洪流中,以其直觀、生動的方式,扮演著“眼睛”的角色,傳遞真實、準確、有價值的信息。我們將探討新聞攝影如何彌閤知識鴻溝,讓公眾能夠“看見”正在發生的世界。 曆史的迴聲:新聞攝影的演進之路: 從早期的新聞畫報到如今數字時代的即時影像,新聞攝影走過瞭漫長而輝煌的曆程。本章將迴顧新聞攝影發展的幾個關鍵時期,梳理重要的裏程碑事件和標誌性作品,分析技術革新(如膠片到數字,黑白到彩色)如何影響瞭新聞攝影的錶達方式和傳播效果。我們將審視那些塑造瞭我們對曆史認知的經典照片,理解它們如何成為時代的見證和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新聞攝影師的素養:觀察、判斷與人文關懷: 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攝影師,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本章將聚焦攝影師的內在素養,包括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捕捉稍縱即逝的瞬間;準確的判斷力,能夠在復雜的現場快速篩選齣最具新聞價值的畫麵;以及最重要的——深厚的人文關懷,能夠以尊重和同情的視角去呈現人物和事件,避免獵奇和窺探。我們將探討如何在追求新聞價值的同時,保持對被拍攝者的尊重。 視覺敘事的力量:構建信息與情感的橋梁: 新聞照片並非孤立存在,它們通過序列、組閤以及與文字的配閤,共同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故事。本章將深入探討視覺敘事的基本原則,如構圖、光影、色彩(在彩色攝影中)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鏡頭語言來引導觀眾的情緒,激發觀眾的思考。我們將分析優秀的攝影報道如何通過一係列精心挑選的照片,層層遞進地展現事件的來龍去脈,傳遞深刻的意義。 第二部分:新聞攝影的實踐——技術與技巧 器材的選擇與運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盡管技術在不斷進步,但閤適的器材依然是實現創作意圖的基礎。本章將介紹新聞攝影常用的相機類型、鏡頭選擇、閃光燈及其他輔助設備,並提供根據不同拍攝場景(如突發事件、體育賽事、人物訪談)選擇和使用器材的實用建議。我們將強調,器材是工具,關鍵在於如何運用它來“看見”和“記錄”。 掌握光影的藝術:塑造畫麵的靈魂: 光影是攝影的生命綫。本章將詳細講解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特點、運用技巧,包括如何利用逆光、側光、頂光來錶現畫麵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如何在復雜的光綫條件下拍攝齣清晰、有細節的照片。我們將分析經典新聞照片是如何巧妙運用光影來增強畫麵的戲劇性和感染力。 構圖的法則與打破:視覺的引導與創新的平衡: 構圖是攝影師在二維平麵上組織視覺元素的藝術。本章將介紹經典的構圖法則,如三分法、黃金分割、引導綫等,並探討如何在新聞攝影中靈活運用這些法則,以達到突齣主體、增強畫麵衝擊力的目的。同時,我們也鼓勵攝影師在理解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尋找獨特的視角和錶達方式。 色彩的語言與黑白的魅力:情緒的渲染與主題的突齣: 在彩色攝影日益普及的今天,色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章將探討色彩在新聞攝影中的作用,如何通過色彩來傳達情感、烘托氣氛。同時,我們也保留對黑白攝影的探討,分析其在強調畫麵綫條、質感、情感張力方麵的獨特優勢,以及在某些新聞事件中黑白影像所能帶來的深刻力量。 對焦、曝光與白平衡: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遞: 技術層麵的準確性是新聞攝影的基石。本章將深入講解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的適用場景,不同曝光模式的選擇與運用,以及如何準確設置白平衡以還原真實色彩。我們將強調,技術的熟練掌握是為瞭讓攝影師能夠更專注於捕捉新聞事件本身,而不是被技術所睏擾。 運動的捕捉與定格:動態中的視覺張力: 許多新聞事件都伴隨著劇烈的運動,如何將其捕捉並定格,是新聞攝影師麵臨的重要挑戰。本章將介紹快門速度在捕捉運動中的作用,如何通過高速快門凍結瞬間,如何通過慢速快門錶現運動的軌跡和速度感。我們將分析那些以捕捉動態而著稱的經典新聞照片。 第三部分:新聞攝影的倫理與責任——影像的力量與邊界 真實性與客觀性的堅守:新聞攝影的生命綫: 在信息傳播日益碎片化的今天,真實性與客觀性對於新聞攝影來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本章將深入探討新聞攝影的倫理睏境,如畫麵的擺布、後期處理的界限、以及如何避免為瞭追求視覺效果而犧牲事實的真實性。我們將倡導攝影師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影像。 隱私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鏡頭前的道德考量: 新聞攝影在記錄公共事件的同時,也可能觸及個人的隱私。本章將分析新聞攝影在處理涉及個人隱私的事件時所麵臨的倫理挑戰,以及如何在公共利益與個人隱私之間尋求平衡。我們將探討何時應當聚焦,何時應當保持距離,以及如何以尊嚴的方式呈現人物。 新聞攝影中的情感錶達與避免煽情:觸動人心與過度渲染的界限: 優秀的新聞照片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但過度煽情則可能扭麯事實,誤導公眾。本章將探討如何在新聞攝影中恰當地錶達情感,如何在畫麵中傳遞力量,同時避免不必要的獵奇和煽動性。我們將分析那些既有情感深度又不失客觀性的作品。 突發事件的拍攝倫理:災難、衝突與人性: 麵對突發事件,新聞攝影師往往身處險境,同時肩負著記錄真相的重任。本章將探討在災難、衝突等極端環境下拍攝的新聞攝影倫理,包括攝影師的安全、對受難者的尊重、以及如何以負責任的方式呈現人性的光輝與黑暗。 數字時代的挑戰與應對:信息真實性的保障: 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僞造和篡改新聞照片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本章將分析數字時代新聞攝影麵臨的新挑戰,並探討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行業規範以及攝影師的自律來保障信息的真實性。 新聞攝影的社會影響力:塑造認知,推動變革: 一張優秀的新聞照片,足以影響公眾的認知,甚至推動社會變革。本章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新聞攝影如何成為揭露不公、傳遞真相、喚醒良知的有力工具,並探討新聞攝影師如何以影像的力量,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第四部分:新聞攝影的未來——趨勢與展望 新技術的應用與挑戰:人工智能、VR/AR等: 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聞攝影的錶達方式和傳播渠道正在經曆深刻變革。本章將探討這些新技術對新聞攝影的影響,以及攝影師如何適應和利用這些新技術,同時警惕其可能帶來的倫理風險。 多媒體融閤下的新聞攝影:文字、聲音、視頻的協同: 在現代媒體生態中,新聞攝影不再是孤立的元素,而是多媒體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將探討攝影如何與其他媒介(文字、聲音、視頻)進行有效融閤,共同構建更全麵、更立體的敘事。 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的重申:不變的初心: 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新聞攝影的核心始終在於對人的關注和對社會的責任。本章將重申新聞攝影師的人文關懷精神,鼓勵攝影師以更加深刻的視角去觀察和記錄這個世界,用影像傳遞真善美,為社會留下寶貴的視覺財富。 攝影師的職業發展與個人成長:持續學習與探索: 本章將為 aspiring 新聞攝影師提供關於職業發展道路的建議,包括持續學習、拓展視野、尋找導師、參與行業交流等。我們將鼓勵讀者保持對新聞事業的熱情,不斷探索,用自己的鏡頭去記錄和解讀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新聞攝影:捕捉時代的瞬間》是一本集理論、實踐、倫理與未來展望於一體的專業讀物。它不僅傳授新聞攝影的技能,更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影像背後的意義,培養媒介素養,肩負起作為一名影像記錄者的責任。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激發更多人參與到新聞攝影的實踐中來,用鏡頭去發現、去記錄、去傳遞,成為時代變遷的忠實見證者。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以前對傳播學的印象還停留在“大眾傳媒”的舊有框架裏,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更新瞭我的認知。它非常注重跨學科的融閤,比如將心理學、社會學乃至人類學的視角巧妙地融入到傳播過程的分析中。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對新興傳播現象的捕捉能力非常敏銳,比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在敘事層麵帶來的變革,書中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前瞻性的預測。這種與時俱進的學術態度,讓這本書充滿瞭生命力,而不是一本躺在書架上吃灰的陳舊教材。對於希望跟上時代脈搏、理解當代信息社會運作機製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近幾年裏最值得入手的一本佳作。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體係構建非常嚴謹。從傳播學的曆史源流到核心理論模型,再到不同媒介形態下的應用分析,邏輯鏈條環環相扣,幾乎沒有跳躍感。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解瞭符號學在傳播學中的應用,作者用非常直觀的圖錶和生活中的例子,把復雜的符號生成和解讀過程講得透徹明白,這對我理解廣告和新聞背後的深層含義幫助極大。而且,書中對經典傳播學傢的思想梳理得非常到位,既保留瞭曆史的厚重感,又強調瞭這些理論在今天依然具有的指導價值,避免瞭“為曆史而曆史”的弊端。我感覺作者對這門學科的整體把握非常成熟,能夠做到既廣博又深入,讓我對傳播學的全局觀有瞭更宏大的認知。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分析現實問題的工具箱。我嘗試著用書中學到的框架去解構最近發生的幾起社會熱點事件,發現許多之前感到睏惑的地方,一下子就清晰明瞭瞭。特彆是它對“受眾能動性”的探討,徹底顛覆瞭我過去那種認為大眾是被動接受信息的傳統觀念。作者詳細分析瞭受眾如何通過二次傳播、網絡動員等方式積極參與到信息流動的過程中,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如果你想深入瞭解媒體如何運作,社會如何被媒介塑造,這本書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證支撐,絕對值得細細品味和反復研讀。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頗具個人特色,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反倒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學者娓娓道來。作者在解釋一些前沿概念時,會不自覺地流露齣一種對學科未來的關切和思考,這種情感的注入讓閱讀體驗變得非常愉悅。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意見領袖”和“信息繭房”的討論,作者的論述非常有層次感,他沒有簡單地將“繭房”視為負麵,而是探討瞭它在社群構建中的積極作用,這種辯證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書中的排版和插圖也處理得恰到好處,沒有喧賓奪主,而是有效地輔助瞭文字的理解,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非常友好的入門嚮導。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種帶著一點復古氣息的排版,讓我忍不住想翻開它。內容上,我發現它對傳播學的基本概念梳理得非常清晰,尤其是在探討信息社會演變那一部分,作者的切入點很新穎,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比如,它深入分析瞭社交媒體如何重塑瞭人際交往的模式,這一點在當下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案例研究,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讓我能更好地理解傳播的復雜性。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討論媒介技術對文化影響時的那種批判性視角,沒有一味地贊美技術進步,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權力結構和倫理睏境。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傳播世界的大門,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