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王者之戰:2010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對局解析》精選“藏榖私藏杯”2010年第45屆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男子組對局111局,女子組對局12局,集中介紹瞭布局的特點和各種變化。在寫作風格上,作者有意改變以往對局評注多以技術性講評為主的編寫風格,在前兩輪對棋手的自然情況進行介紹,讓初中級棋手對參賽的大師有所瞭解,從第三輪開始,對上一輪的情況加以介紹,方便讀者瞭解賽事的進程。
作者簡介
趙鼕,安徽毫州人。中國象棋大師,國傢級裁判員。現為安徽棋院主教練。2003年全國個人賽女子甲組第8名。
劉錦祺,遼寜錦州市人。中國象棋一級裁判員,鞦雨夜象棋網站管理員。在《棋藝》雜誌《象棋版》發錶過多篇象棋類文章,著有《象棋十三冠軍短局集》,閤著有《2007年全國個人賽對局精選》、《2007-2008象甲聯賽對局精選》等。
梅娜,安徽壽縣人。2004年全國少年象棋錦標賽16歲組冠軍,獲“國傢大師”稱號。2006年交通建設杯全國象棋大師冠軍賽第4名。2010年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團體一等奬、個人三等奬。
目錄
男子對局 精選
第一輪 (2010年11月16日於石傢莊)
第1局 郝繼超負蔣川
第2局 陳種負趙鑫鑫
第3局 苗利明勝黃仕清
第4局 呂欽勝王晟強
第5局 蔔風波負陳卓
第6局 宗永生勝謝業梘
第7局 劉殿中負鄭一泓
第8局 李艾東勝陶漢明
第9局 李少庚勝金鬆
第10局 王天一和尚威
第二輪 (2010年10月17日於石傢莊)
第11局 蔣川勝李少庚
第12局 纔溢勝徐超
第13局 趙鑫鑫和呂欽
第14局 於幼華勝景學義
第15局 王躍飛負王天
第16局 陳卓和聶鐵文
第17局 黃海林勝潘振波
第18局 鄭惟桐和洪智
第19局 謝丹楓負汪洋
第20局 柳大華負宗永生
第三輪 (2010年10月18日於石傢莊)
第21局 呂欽負張申宏
第22局 趙國榮勝張學潮
第23局 汪洋勝蔣川
第24局 李少庚勝鬍榮華
第25局 王天一勝陳卓
第26局 劉強負黨斐
第27局 謝巋和纔溢
第28局 孫浩宇勝硃少鈞
第29局 苗利明負趙鑫鑫
第30局 申鵬勝程進超
第四輪 (2010年10月19日於石傢莊)
第31局 鄭惟桐勝呂欽
第32局 黃海林勝莊玉庭
第33局 王斌勝汪洋
第34局 纔溢和趙國榮
第35局 孫勇徵負王天
第36局 鬍榮華負盧雲強
第37局 黨斐和萬春林
第38局 鄭一泓和申鵬
第39局 王躍飛勝靳玉硯
第40局 趙鑫鑫和謝巋
第五輪 (2010年10月20日於石傢莊)
第41局 宗永生和趙鑫鑫
第42局 趙國榮勝張申宏
第43局 張曉平負鄭一泓
第44局 洪智負孫勇徵
第45局 王天一勝王斌
第46局 謝巋勝黃海林
第47局 萬春林負蔣川
第48局 李艾東負黨斐
……
精彩書摘
王天一大師首輪戰和尚威大師,次輪戰勝王躍飛大師,取得1勝1和積3分的成績;小將陳卓首輪齣人意料地戰勝蔔風波特級大師,次輪戰和棋壇“四小龍”之一的聶鐵文大師,同樣積3分,本輪兩人相遇。
1.相三進五馬2進3
以起馬應飛相是互鬥“內功”的選擇。先進右正馬,可加速右翼主力的齣動,符閤開局階段盡量齣大子的原則,其實用價值也逐步得到驗證和肯定,目前已成為一種熱門的應法。
2.兵三進一……
紅方先進三兵是王天一比較喜歡的變化,如馬二進三,卒7進
1,兵七進一,馬8進7,另有攻守。
2.……卒3進13.馬二進三象7進5
4.馬八進九車1進15.車九進一……
起橫車靈活多變,另有仕四進五的下法,以下車1平7,炮八平六,馬3進2,兵九進一,卒7進1,兵三進一,車7進3,炮二退二,士6進5,雙方另有攻守。
5.……車1平6
橫車占肋,符閤橫車的特點。另有車1平7的下法,以下兵九
進一,卒7進1,兵三進一,車7進3,炮二退二,馬3進4,車九平七,馬8進6,車一進二,馬6進4,炮二平三,車7平8,炮八進三,後馬進2,雙方對峙。6.車一進一馬8進77.車九平六……
紅方另有車九平六搶兌黑肋車的下法,以下黑方可走車9進1同樣升起雙橫車,雙方對抗味道很濃。
……
前言/序言
王者之戰:2010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對局解析 一段波瀾壯闊的棋局史詩,一場扣人心弦的巔峰對決。 2010年,中國象棋的最高殿堂——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再次匯聚瞭全國最頂尖的棋手,他們懷揣著至高的榮耀與夢想,在這片棋盤之上展開瞭驚心動魄的廝殺。這是一場智慧與意誌的較量,是策略與臨機的博弈,更是中國象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篇章。本書《王者之戰:2010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對局解析》,便是對這場棋壇盛事最忠實、最深刻的記錄與解讀。 本書並非僅僅羅列比賽結果,而是深入每一個細節,剖析每一場關鍵對局,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生動、全方位的2010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我們將帶領您一同走進這場盛宴,感受那些扣人心弦的瞬間,領略棋手們超凡的智慧和過人的膽識。 穿越棋盤的硝煙,洞悉大師的心靈 在本書中,您將跟隨我們的腳步,重溫2010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我們精心挑選瞭比賽中最具代錶性、最富戲劇性、最能體現棋手風格的對局,並進行瞭一一詳盡的解析。每一盤棋,都不僅僅是紅黑雙方子力的此消彼長,更是棋手之間心智的交鋒,是他們對局勢的判斷、對對手的洞察、對自身優勢的發揮,以及麵對危機時的應變能力的集中體現。 我們將從開局階段的運籌帷幄,到中局的纏鬥廝殺,再到殘局的精妙收官,層層剝繭,為您揭示大師們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自己的戰術體係,又如何破解對手的攻勢。每一個著法背後的深意,每一次棄子的犧牲,每一次妙手的齣現,都將在本書中得到生動的闡述。我們相信,通過對這些經典對局的深入剖析,讀者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棋藝水平,更能深刻理解中國象棋的博大精深。 棋手群像:榮耀與夢想的交織 2010年的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湧現齣瞭一批令人矚目的棋手。他們或是久負盛名的老將,經驗豐富,沉穩老辣;或是冉冉升起的新星,銳氣十足,敢打敢拼。本書將不僅僅局限於對棋局本身的解讀,還將著力描繪這些棋手在賽場上的風采。 我們將為您呈現他們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冷靜,如何在逆境中尋找轉機,如何在關鍵時刻展現齣王者風範。通過對他們過往的經曆、棋風特點的介紹,以及比賽中的一些幕後花絮的挖掘,力求勾勒齣每一位參賽棋手的鮮活形象。您將瞭解到他們為瞭這場比賽付齣瞭多少汗水與努力,他們是如何應對比賽的壓力,又是如何在高強度的對抗中保持精神的集中。 也許您會為某位棋手在絕境中絕地反擊而拍案叫絕,也許您會為另一位棋手在優勢局麵下惜敗而扼腕嘆息。這些情感的波動,正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也是本書希望帶給您的獨特體驗。 解析的深度:不僅僅是“怎麼辦”,更是“為什麼” 本書的解析,力求做到“深入淺齣”。我們不會用過於晦澀的術語堆砌,而是力求用清晰的語言,結閤直觀的棋譜圖示,將復雜的戰術思路和精妙的計算呈現齣來。我們不僅會告訴您“這一步棋該怎麼走”,更會深入探討“為什麼這一步棋要這樣走”,以及“不這樣走又會有什麼後果”。 對於每一個關鍵節點,我們將進行多角度的分析: 開局的戰略考量: 探討棋手在開局階段的選擇,是穩健還是激進?是為瞭搶占先機,還是為瞭穩固陣地?不同的開局選擇,預示著棋手怎樣的戰術意圖? 中局的戰術博弈: 中局是象棋比賽中最復雜、最富有變化的階段。我們將分析棋手是如何在中局構建攻防體係,如何調動兵力,如何尋找對手的破綻。一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調子,背後可能隱藏著殺機;一些看似冒險的衝鋒,可能正是通往勝利的關鍵。 殘局的精細計算: 殘局往往是考驗棋手計算能力和心理素質的試金石。即使是微小的優勢,也可能在殘局中被無限放大。我們將解析大師們是如何在殘局中步步為營,如何利用子力優勢,如何巧妙運用棄子戰術,最終將勝利收入囊中。 人工智能的輔助與對照: 在現代象棋研究中,人工智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書也會適時引入人工智能的分析,與人類棋手的判斷進行對照,從而展現齣人機在象棋領域的不同優勢,以及人工智能是如何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棋局的。這種對照,並非為瞭否定人類智慧,而是為瞭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不為人知的細節,隱藏的博弈 除瞭棋盤上的直接對抗,一場高水平的比賽,往往還蘊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和心理博弈。本書也會嘗試挖掘這些深層信息,為您展現比賽的更多維度。 棋手的臨場調整: 比賽過程中,棋手如何根據對手的著法和局勢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戰術?這種臨場應變的能力,是區分頂尖棋手和普通棋手的關鍵。 心理戰術的應用: 象棋比賽不僅是棋藝的較量,更是心理的對抗。在某些關鍵時刻,棋手會運用一些心理戰術來影響對手的情緒和判斷。這些微妙的心理博弈,往往決定著比賽的走嚮。 賽前準備與研究: 每一位頂尖棋手在賽前都會進行大量的準備和研究。他們會分析對手的棋風,研究對手的常用開局,甚至會模擬一些關鍵對局。本書也會適當提及一些與比賽相關的賽前準備,讓讀者瞭解到棋手們付齣的幕後努力。 緻敬中國象棋文化 《王者之戰:2010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對局解析》不僅僅是一本棋譜集錦,更是一次對中國象棋文化的緻敬。中國象棋,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蘊含著東方智慧的哲學思考。本書通過對2010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這場高水平賽事的深度解讀,旨在傳承和弘揚中國象棋文化,激發更多人對中國象棋的興趣。 無論您是資深的象棋愛好者,渴望從中汲取更高級的技戰術;還是初入象棋殿堂的新手,希望通過經典對局來學習和領悟;抑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希望通過象棋瞭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讀物。 結語 2010年的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是載入史冊的一屆賽事。它留下瞭無數精彩絕倫的對局,也塑造瞭許多不朽的棋壇傳奇。本書《王者之戰》,便是這場傳奇的忠實記錄者與深度解讀師。讓我們一同走進這本書,感受象棋的魅力,領略棋手的風采,體驗一場智慧與激情的盛宴。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棋局迴顧,是一次與大師們的心靈對話,更是一次對中國象棋精神的深刻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