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王者之战: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对局解析》精选“藏谷私藏杯”2010年第45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男子组对局111局,女子组对局12局,集中介绍了布局的特点和各种变化。在写作风格上,作者有意改变以往对局评注多以技术性讲评为主的编写风格,在前两轮对棋手的自然情况进行介绍,让初中级棋手对参赛的大师有所了解,从第三轮开始,对上一轮的情况加以介绍,方便读者了解赛事的进程。
作者简介
赵冬,安徽毫州人。中国象棋大师,国家级裁判员。现为安徽棋院主教练。2003年全国个人赛女子甲组第8名。
刘锦祺,辽宁锦州市人。中国象棋一级裁判员,秋雨夜象棋网站管理员。在《棋艺》杂志《象棋版》发表过多篇象棋类文章,著有《象棋十三冠军短局集》,合著有《2007年全国个人赛对局精选》、《2007-2008象甲联赛对局精选》等。
梅娜,安徽寿县人。2004年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16岁组冠军,获“国家大师”称号。2006年交通建设杯全国象棋大师冠军赛第4名。2010年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团体一等奖、个人三等奖。
目录
男子对局 精选
第一轮 (2010年11月16日于石家庄)
第1局 郝继超负蒋川
第2局 陈种负赵鑫鑫
第3局 苗利明胜黄仕清
第4局 吕钦胜王晟强
第5局 卜风波负陈卓
第6局 宗永生胜谢业枧
第7局 刘殿中负郑一泓
第8局 李艾东胜陶汉明
第9局 李少庚胜金松
第10局 王天一和尚威
第二轮 (2010年10月17日于石家庄)
第11局 蒋川胜李少庚
第12局 才溢胜徐超
第13局 赵鑫鑫和吕钦
第14局 于幼华胜景学义
第15局 王跃飞负王天
第16局 陈卓和聂铁文
第17局 黄海林胜潘振波
第18局 郑惟桐和洪智
第19局 谢丹枫负汪洋
第20局 柳大华负宗永生
第三轮 (2010年10月18日于石家庄)
第21局 吕钦负张申宏
第22局 赵国荣胜张学潮
第23局 汪洋胜蒋川
第24局 李少庚胜胡荣华
第25局 王天一胜陈卓
第26局 刘强负党斐
第27局 谢岿和才溢
第28局 孙浩宇胜朱少钧
第29局 苗利明负赵鑫鑫
第30局 申鹏胜程进超
第四轮 (2010年10月19日于石家庄)
第31局 郑惟桐胜吕钦
第32局 黄海林胜庄玉庭
第33局 王斌胜汪洋
第34局 才溢和赵国荣
第35局 孙勇征负王天
第36局 胡荣华负卢云强
第37局 党斐和万春林
第38局 郑一泓和申鹏
第39局 王跃飞胜靳玉砚
第40局 赵鑫鑫和谢岿
第五轮 (2010年10月20日于石家庄)
第41局 宗永生和赵鑫鑫
第42局 赵国荣胜张申宏
第43局 张晓平负郑一泓
第44局 洪智负孙勇征
第45局 王天一胜王斌
第46局 谢岿胜黄海林
第47局 万春林负蒋川
第48局 李艾东负党斐
……
精彩书摘
王天一大师首轮战和尚威大师,次轮战胜王跃飞大师,取得1胜1和积3分的成绩;小将陈卓首轮出人意料地战胜卜风波特级大师,次轮战和棋坛“四小龙”之一的聂铁文大师,同样积3分,本轮两人相遇。
1.相三进五马2进3
以起马应飞相是互斗“内功”的选择。先进右正马,可加速右翼主力的出动,符合开局阶段尽量出大子的原则,其实用价值也逐步得到验证和肯定,目前已成为一种热门的应法。
2.兵三进一……
红方先进三兵是王天一比较喜欢的变化,如马二进三,卒7进
1,兵七进一,马8进7,另有攻守。
2.……卒3进13.马二进三象7进5
4.马八进九车1进15.车九进一……
起横车灵活多变,另有仕四进五的下法,以下车1平7,炮八平六,马3进2,兵九进一,卒7进1,兵三进一,车7进3,炮二退二,士6进5,双方另有攻守。
5.……车1平6
横车占肋,符合横车的特点。另有车1平7的下法,以下兵九
进一,卒7进1,兵三进一,车7进3,炮二退二,马3进4,车九平七,马8进6,车一进二,马6进4,炮二平三,车7平8,炮八进三,后马进2,双方对峙。6.车一进一马8进77.车九平六……
红方另有车九平六抢兑黑肋车的下法,以下黑方可走车9进1同样升起双横车,双方对抗味道很浓。
……
前言/序言
王者之战: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对局解析 一段波澜壮阔的棋局史诗,一场扣人心弦的巅峰对决。 2010年,中国象棋的最高殿堂——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再次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棋手,他们怀揣着至高的荣耀与梦想,在这片棋盘之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厮杀。这是一场智慧与意志的较量,是策略与临机的博弈,更是中国象棋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篇章。本书《王者之战: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对局解析》,便是对这场棋坛盛事最忠实、最深刻的记录与解读。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比赛结果,而是深入每一个细节,剖析每一场关键对局,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生动、全方位的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我们将带领您一同走进这场盛宴,感受那些扣人心弦的瞬间,领略棋手们超凡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 穿越棋盘的硝烟,洞悉大师的心灵 在本书中,您将跟随我们的脚步,重温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精心挑选了比赛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戏剧性、最能体现棋手风格的对局,并进行了一一详尽的解析。每一盘棋,都不仅仅是红黑双方子力的此消彼长,更是棋手之间心智的交锋,是他们对局势的判断、对对手的洞察、对自身优势的发挥,以及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的集中体现。 我们将从开局阶段的运筹帷幄,到中局的缠斗厮杀,再到残局的精妙收官,层层剥茧,为您揭示大师们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自己的战术体系,又如何破解对手的攻势。每一个着法背后的深意,每一次弃子的牺牲,每一次妙手的出现,都将在本书中得到生动的阐述。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经典对局的深入剖析,读者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棋艺水平,更能深刻理解中国象棋的博大精深。 棋手群像:荣耀与梦想的交织 2010年的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涌现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棋手。他们或是久负盛名的老将,经验丰富,沉稳老辣;或是冉冉升起的新星,锐气十足,敢打敢拼。本书将不仅仅局限于对棋局本身的解读,还将着力描绘这些棋手在赛场上的风采。 我们将为您呈现他们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如何在逆境中寻找转机,如何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王者风范。通过对他们过往的经历、棋风特点的介绍,以及比赛中的一些幕后花絮的挖掘,力求勾勒出每一位参赛棋手的鲜活形象。您将了解到他们为了这场比赛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努力,他们是如何应对比赛的压力,又是如何在高强度的对抗中保持精神的集中。 也许您会为某位棋手在绝境中绝地反击而拍案叫绝,也许您会为另一位棋手在优势局面下惜败而扼腕叹息。这些情感的波动,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也是本书希望带给您的独特体验。 解析的深度:不仅仅是“怎么办”,更是“为什么” 本书的解析,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我们不会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堆砌,而是力求用清晰的语言,结合直观的棋谱图示,将复杂的战术思路和精妙的计算呈现出来。我们不仅会告诉您“这一步棋该怎么走”,更会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一步棋要这样走”,以及“不这样走又会有什么后果”。 对于每一个关键节点,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开局的战略考量: 探讨棋手在开局阶段的选择,是稳健还是激进?是为了抢占先机,还是为了稳固阵地?不同的开局选择,预示着棋手怎样的战术意图? 中局的战术博弈: 中局是象棋比赛中最复杂、最富有变化的阶段。我们将分析棋手是如何在中局构建攻防体系,如何调动兵力,如何寻找对手的破绽。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调子,背后可能隐藏着杀机;一些看似冒险的冲锋,可能正是通往胜利的关键。 残局的精细计算: 残局往往是考验棋手计算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试金石。即使是微小的优势,也可能在残局中被无限放大。我们将解析大师们是如何在残局中步步为营,如何利用子力优势,如何巧妙运用弃子战术,最终将胜利收入囊中。 人工智能的辅助与对照: 在现代象棋研究中,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也会适时引入人工智能的分析,与人类棋手的判断进行对照,从而展现出人机在象棋领域的不同优势,以及人工智能是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棋局的。这种对照,并非为了否定人类智慧,而是为了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不为人知的细节,隐藏的博弈 除了棋盘上的直接对抗,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往往还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心理博弈。本书也会尝试挖掘这些深层信息,为您展现比赛的更多维度。 棋手的临场调整: 比赛过程中,棋手如何根据对手的着法和局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这种临场应变的能力,是区分顶尖棋手和普通棋手的关键。 心理战术的应用: 象棋比赛不仅是棋艺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对抗。在某些关键时刻,棋手会运用一些心理战术来影响对手的情绪和判断。这些微妙的心理博弈,往往决定着比赛的走向。 赛前准备与研究: 每一位顶尖棋手在赛前都会进行大量的准备和研究。他们会分析对手的棋风,研究对手的常用开局,甚至会模拟一些关键对局。本书也会适当提及一些与比赛相关的赛前准备,让读者了解到棋手们付出的幕后努力。 致敬中国象棋文化 《王者之战: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对局解析》不仅仅是一本棋谱集锦,更是一次对中国象棋文化的致敬。中国象棋,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东方智慧的哲学思考。本书通过对201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这场高水平赛事的深度解读,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象棋文化,激发更多人对中国象棋的兴趣。 无论您是资深的象棋爱好者,渴望从中汲取更高级的技战术;还是初入象棋殿堂的新手,希望通过经典对局来学习和领悟;抑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希望通过象棋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读物。 结语 2010年的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是载入史册的一届赛事。它留下了无数精彩绝伦的对局,也塑造了许多不朽的棋坛传奇。本书《王者之战》,便是这场传奇的忠实记录者与深度解读师。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本书,感受象棋的魅力,领略棋手的风采,体验一场智慧与激情的盛宴。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棋局回顾,是一次与大师们的心灵对话,更是一次对中国象棋精神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