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書畫圖目5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古代書畫
  • 書畫圖錄
  • 藝術史
  • 中國美術
  • 古代藝術
  • 文物
  • 繪畫
  • 書法
  • 圖目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物齣版社
ISBN:9787501004102
版次:1
商品編碼:10683777
品牌:文物齣版社(Cultural Relics Press)
包裝:精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0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對文物事業一嚮十分重視。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世時,尤為關心。從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國傢文物機關大力收購文物,並立法杜絕文物外流。許多文物收藏傢齣於愛國熱忱,競相把藏品捐獻國傢。於是各博物館庋藏書畫不斷增加,而鑒定工作也亟須跟上。當時曾組成鑒定小組到各地工作。但不久發生瞭十年動亂,隨後周總理不幸逝世,這項工作遂歸於停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文物戰綫從各個方麵進行撥亂反正,為完成周總理的遺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已經開始定稿。最近,書畫鑒定工作又得到榖牧同誌、鄧力群同誌的關陵和支持。一九八三年六月,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由文化部文物局成立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在全國範圍內,對現存古代書畫進行全麵的係統的考查、鑒定並編印目錄、圖目及大型畫冊。
這次鑒定的目的和作用有四:一是考查全國各文物部門和文化教育機關團體所存曆代書畫的情形:二是協助各單位鑒定藏品,分齣精粗真僞:三是部分私人藏品也獲得鑒彆評定:四是由此而基本鑒定齣書畫的真僞,品定其等級,從而更有利於文物的保護,為美術史研究者提供豐富材料,提高其研究的科學性。並擬通過此舉培養齣一部分中青年專業人員,建立起書畫鑒定隊伍。
配閤這次鑒定工作編輯齣版三種書:一、帳目式的目錄,凡鑒定為真跡的作品,基本編入,是為《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二、選拔佳作製成單色圖版,是為《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三、選最精、最重要的名作,編成書畫專冊。
《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釆用隨鑒定隨編目隨齣版的辦法。以鑒定時間為次序,以收存書畫的機構為單元,每一單元中所存的書畫,以作者的時代為先後。將來鑒定工作完畢,各冊目錄編齊,然後齣版綜編索引,以便檢查。

目錄

前言
編輯說明
圖版
上海博物館
附:中國古代書畫目錄
編後記

前言/序言


《世界建築史綱》 作者: [虛構作者姓名,例如:林文博、張懷瑾]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稱,例如:東方文脈齣版社、環球建築學社] 齣版時間: [虛構年份,例如:2023年] 定價: [虛構價格,例如:198.00元] --- 內容提要 《世界建築史綱》是一部宏大而精微的學術著作,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幅跨越數韆年、遍布全球的建築藝術發展全景圖。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築實例,而是深入探討瞭建築作為人類文明載體的深層意義、技術演進的內在邏輯,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空間觀念的哲學基礎。全書結構嚴謹,脈絡清晰,將世界建築史劃分為若乾關鍵的階段和流派,輔以大量精選的圖版、平麵圖、剖麵圖和研究性手繪插圖,力求在學術深度與閱讀可讀性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建築是特定時代社會結構、宗教信仰、技術水平和審美趣味最直觀的物質體現。通過對不同文明的建築實踐進行比較研究,讀者將能夠理解建築如何塑造人類的行為模式,反之亦然。 目錄概覽與核心章節精述 全書共分為七大部分,涵蓋瞭史前萌芽到當代前沿的全部議題。 第一部分:起源與早期文明的定型(約公元前 1000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本部分重點考察人類從遊牧到定居過程中建築形態的誕生。 1.1 泥土與巨石的低語: 探討新石器時代的聚落形態(如查塔霍裕剋、巨石陣的結構功能與天文意義)。分析早期建築材料(木材、夯土、未經加工的石材)的局限性與錶現力。 1.2 尼羅河畔的永恒: 深入分析古埃及金字塔群和神廟(如卡納剋神廟)的建造技術,解析其對“永恒性”和來世觀念的建築錶達。重點剖析梁柱結構和軸綫布局的象徵意義。 1.3 美索不達米亞的階梯與城邦: 考察蘇美爾、巴比倫的塔廟(Ziggurat)在城市空間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磚拱技術在近東地區的早期應用。 第二部分:古典的輝煌與秩序的建立(公元前 500 年 – 公元 476 年) 本部分聚焦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對西方建築美學、工程學和城市規劃的奠基性貢獻。 2.1 希臘的理性與比例: 細緻解讀多立剋、愛奧尼、科林斯三種柱式的演變及其背後的哲學思考。以帕特農神廟為例,闡釋“三段論”式的立麵設計和視覺矯正的精妙。 2.2 羅馬的實用與帝國: 闡述羅馬人對混凝土(Opus Caementicium)的發明與廣泛運用如何解放瞭建築體量和空間的可能性。重點分析萬神殿(Pantheon)的穹頂結構和公共浴場、水道橋的工程學成就。 2.3 城市形態的藍圖: 討論羅馬的規劃原則(如卡斯特魯姆模式)如何影響瞭歐洲後世的城市布局。 第三部分:信仰與權力的交織:中世紀建築(公元 476 年 – 約 1400 年) 探討古典帝國衰落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對建築風格産生的決定性影響。 3.1 拜占庭的穹頂與光綫: 分析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結構創新(如帆拱的運用),以及光綫如何被用來營造神聖的、超越塵世的內部空間體驗。 3.2 羅馬式:厚重與防禦: 考察中世紀早期修道院和教堂的厚重牆體、半圓形拱頂和幽暗空間,體現瞭防禦性和對朝聖需求的適應。 3.3 哥特式的飛升: 詳述肋拱、飛扶壁和尖拱技術的成熟,如何使建築得以衝破體量的限製,追求垂直高度和彩色玻璃帶來的“天光”。巴黎聖母院、沙特爾大教堂的結構力學分析。 3.4 伊斯蘭建築的抽象之美: 探討其對幾何圖案、書法裝飾、馬蹄拱和靜謐庭院的偏愛,及其在阿爾罕布拉宮等地的獨特空間營造手法。 第四部分:文藝復興的迴歸與理性重塑(約 1400 年 – 1600 年) 本部分聚焦於對古典原則的重新發現、人本主義精神在建築中的體現,以及透視法的運用。 4.1 佛羅倫薩的覺醒: 分析布魯內萊斯基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上的技術突破。探討阿爾伯蒂對建築理論的係統化整理,以及“比例和諧”的迴歸。 4.2 理想城市與古典秩序的復興: 考察帕拉第奧的鄉間彆墅,分析其對古典神廟立麵的嚴謹運用,以及對後世(尤其是英美)建築的深遠影響。 第五部分:巴洛剋、洛可可與新古典主義的戲劇性(約 1600 年 – 1830 年) 探討建築如何服務於絕對君主製的宏大敘事,以及隨後的啓濛運動對簡潔的追求。 5.1 巴洛剋的激情與運動: 分析貝尼尼和波羅米尼如何利用麯麵、光影對比和誇張的裝飾,創造齣引人入勝、充滿情感張力的空間體驗(如羅馬聖安德烈祭壇)。 5.2 洛可可的輕盈與私密: 考察宮廷室內裝飾的精巧化趨勢。 5.3 新古典主義的迴歸: 探討啓濛思想下對古希臘羅馬純粹形式的再次模仿,關注其在公共建築(如博物館、議會大廈)中的應用。 第六部分:工業革命與現代主義的誕生(1830 年 – 1970 年) 技術進步對建築材料(鋼鐵、玻璃)的顛覆性影響,以及對傳統形式的激進反思。 6.1 鐵的時代與高聳的挑戰: 考察水晶宮、埃菲爾鐵塔等早期鋼鐵結構的應用,以及結構暴露帶來的美學變革。 6.2 現代主義的五點與功能主義的宣言: 深入分析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築五點”;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格羅皮烏斯對包豪斯教育理念的實踐。重點解析結構邏輯與外形分離的趨勢。 6.3 現代主義在全球的傳播與本土化: 考察其在不同國傢(如巴西、印度)的實踐差異。 第七部分:後現代的反思與當代多元的探索(1970 年至今) 對現代主義單一語匯的反叛,以及技術、信息、可持續性對建築的影響。 7.1 後現代的符號遊戲: 探討文丘裏等人對“裝飾的迴歸”和曆史語匯的戲仿,強調建築的象徵意義和趣味性。 7.2 解構主義的破碎與張力: 分析紮哈·哈迪德、弗蘭剋·蓋裏等建築師如何運用復雜計算和新材料,挑戰傳統的幾何穩定性和空間連續性。 7.3 可持續性與地域性迴歸: 探討氣候適應性設計、綠色建築標準以及數字技術在參數化設計中的應用,展望建築的未來方嚮。 本書特色 1. 全球視野,深度對比: 本書打破瞭通常將“西方建築史”與“東方建築史”割裂敘述的傳統模式。在關鍵的曆史節點(如文藝復興、啓濛運動),本書會並置比較東西方在哲學和技術上的差異與共通之處。 2. 技術與哲學的結閤: 每一章都不僅描述“它是什麼樣子的”,更深入探究“它是如何建成的”以及“它錶達瞭什麼觀念”。例如,對拱頂的研究將同時涉及結構力學計算和神學意義的解讀。 3. 精選圖示係統: 隨書附贈的圖冊匯集瞭罕見的建築測繪圖、曆史照片和現代三維重建圖,確保讀者能夠從二維平麵中重建三維空間體驗。 適用對象 本書是建築學、城市規劃、曆史學、藝術史專業學生及研究人員的理想教材。同時,對於具備一定文化素養,希望係統瞭解世界文明發展軌跡的普通讀者而言,也是一部極具啓發性和閱讀價值的深度讀物。閱讀本書,如同進行一次穿越時空、遍訪全球的偉大建築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從紙張的選擇到印刷的精細程度,都透露齣一種對傳統藝術的深深敬意。特彆是那些高清的彩色摹本和拓片,色彩還原度極高,即便是屏幕上觀看,也能感受到原作的筆觸和墨韻的微妙變化,這對於我們這些遠距離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上次拿到手時,特意在光綫下仔細翻閱瞭關於宋代山水畫的部分,那些皴法和點苔的細節,在這麼好的圖版下,比在一些陳舊的影印本中清晰太多瞭。可以說,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圖錄,更像是一個移動的、高質量的微型博物館。每次翻閱,都能發現之前忽略的細節,這對於梳理不同流派之間的風格演變,提供瞭極其堅實的視覺基礎。那種沉甸甸的厚重感,握在手中仿佛就握住瞭曆史的重量,讓人在閱讀時自然而然地進入一種專注而虔誠的狀態,這種體驗是其他輕薄的工具書無法比擬的。

評分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於一些罕見或“失蹤”作品的收錄。我過去在查閱一些清代中期的私人收藏記錄時,總會對一些隻存在於零星文字記錄中的畫作感到遺憾。然而,在這套圖錄中,赫然齣現瞭幾幅我此前認為隻能通過想象來復原的作品的高清圖像。這無疑為我們填補瞭一些重要的曆史空白。這些圖像的齣現,讓原先那些零散的文獻綫索得以相互印證,使得對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小圈子藝術活動的研究,一下子豐滿瞭許多。這種“考古式”的搜集整理工作,體現瞭編者團隊極大的耐心和資源整閤能力,對於推動整個領域的基礎性研究嚮前邁進瞭一大步,其價值遠超一本普通的參考資料。

評分

說實話,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古代藝術史教學的教師,我對於工具書的實用性和係統性要求極高。這套書在內容編排上的邏輯性,尤其值得稱贊。它的分類標準非常清晰,似乎是按照年代、地域,再細分到畫科,層層遞進,檢索起來非常方便。我習慣於先從宏觀脈絡入手,再深入細節,而這本書的結構完美地支持瞭這種研究範式。翻閱過程中,我發現它在處理那些流傳有緒但著錄不詳的作品時,采用瞭非常審慎的描述方式,既不妄加臆測,又提供瞭詳盡的對比參考。這對於我們處理那些灰色地帶的作品,提供瞭寶貴的參照係。它不像某些圖錄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圖片,而是構建瞭一個可以被反復交叉驗證的知識體係框架,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至關重要。

評分

我這次主要關注的是元代文人畫的題跋與印章部分,發現這本書在收錄的完整性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收錄瞭主要的作品圖像,連同那些看似次要卻蘊含豐富信息的邊款、題詩以及鑒藏印的細節,都進行瞭細緻的摹拓和放大處理。我對比瞭幾件公認為真跡的作品,這本書裏的圖像信息密度非常高,足以支撐起一篇深入的考證研究。比如,通過對某位畫傢幾件不同時期作品上印章的對比分析,可以大緻勾勒齣他交遊圈的變化軌跡。這種對“附加信息”的重視,體現瞭編纂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態度。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幅畫的理解,恰恰是通過那些看似零散的文字和印記來實現的,這本書將這些綫索係統地整閤在一起,極大地提高瞭研究的效率和準確性。

評分

我這次特意考察瞭關於清初“四王”部分的水墨作品收錄情況。我對水墨畫中“潤、燥、濃、淡”的層次變化非常敏感,而這本書的圖版質量,使得我能夠清晰地分辨齣不同時期他們使用墨法的細微調整。例如,對於王時敏晚年作品中那種近乎於“化墨為石”的粗礪感,圖錄幾乎完美地捕捉到瞭那種筆墨的張力。而且,它對一些常常被混淆的模仿之作,也進行瞭同頁或相鄰頁的對比展示,這種編排策略極大地幫助瞭初學者建立起清晰的風格辨識標準。如果說以前的研究是依靠文字描述的想象力,那麼這套書提供的視覺證據,則將研究推嚮瞭一個更加紮實、更具說服力的“眼見為實”的階段,極大地降低瞭因視覺信息不足而産生的誤判風險。

評分

買瞭這本書,終於給我配好瞭一套

評分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是中國古代書畫真跡佳品匯編、研究中國書畫的大型工具書。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1986年10月開始由文物齣版社在北京齣版,全部八開精裝加豪華封盒,共計24捲,共收錄20117件作品,製作35700幅圖版,是一部集國內現存古代書畫作品之大成的圖典。中宣部批準文化部組織全國頂級權威謝稚柳、啓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等人組成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在全國範圍進行最權威的公、私藏畫鑒定,品等級,並編成此圖錄,全部原件照相製版,每件均附時代、作者、名黎、形式、質地、創作年代、尺寸等,多數作品附題跋、鈐印等作品全部原作拍攝。於收藏、學習、鑒定對比極具價值。不少書畫作品還附有曆代名傢題跋和鈐印。其編排以文物收藏單位為單元,每單元按曆史朝代排列,各朝代又以作者生年為序,並對每件作品的質地、墨色、尺寸、創作年代作瞭說明。在鑒定過程中,對少數作品的真僞看法,則一一標齣各自的鑒定意見。該書是研究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發展的重要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園林、服飾、風俗、典章製度等也有參考價值。

評分

價格太貴瞭,印刷不清晰,全部八開精裝加豪華封盒,共計24捲,共收錄20117件作品,製作35700幅圖版,是一部集國內現存古代書畫作品之大成的圖典,八三年中宣部批準文化部組織全國頂級權威謝稚柳、啓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等人組成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在全國範圍進行最權威的公、私藏畫鑒定,品等級,並編成此圖錄,全部原件照相製版,每件均附時代、作者、名黎、形式、質地、創作年代、尺寸等,多數作品附題跋、鈐印等作品全部原作拍攝。於收藏、學習、鑒定對比極具價值。 本書為其中一捲,收入山東遼寜吉林黑龍江藏品850件。 中國古代書畫真跡佳品匯編。研究中國書畫的大型工具書。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1986年10月由文物齣版社在北京齣版。收錄瞭故宮博物院臨時代存的私人藏品及中國曆史博物館等13個單位的部分書畫藏品,計有晉至清代作品共1020件。不少書畫作品還附有曆代名傢題跋和鈐印。其編排以文物收藏單位為單元,每單元按曆史朝代排列,各朝代又以作者生年為序,並對每件作品的質地、墨色、尺寸、創作年代作瞭說明。在鑒定過程中,對少數作品的真僞看法,則一一標齣各自的鑒定意見。該書是研究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發展的重要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園林、服飾、風俗、典章製度等也有參考價值。 書畫是書法和繪畫的統稱。 也稱字畫。書,即是俗話說的所謂的字,但不是一般人寫的字,一般寫字,隻求正確無訛,在應用上不發生錯誤即可。倘若圖書館和博物館把一般人寫的字收藏起來,沒有這個必要。圖書館和博物館要保存的是字中的珍品。曆史上有名的書法傢寫的真跡,在寫字技巧上有很多創造書法和法書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書法是指毛筆字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如執筆要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要中鋒鋪毫;點畫要圓滿周到;結構要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布要錯綜變化,疏密得直,全章貫氣等等。主要是講寫漢字的方法,如李慎言的《書法概論》一類的書。進一步說,就是書寫漢字的文章詩句使之成為藝術作品的方法。而法書是指有一定書法藝術成就的作品,與名畫是對稱的。常見的書法藝術作品的字體有五: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和篆書。這五體隻要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可供臨摹取法的,都可以稱之為“法書”。書法與法書雖說是兩字的顛倒,其含意的廣狹卻有所不同,一個屬於理論,一個屬於實踐,且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 或獨具一格的,我們稱之為書法藝術。 中國的繪畫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起源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從現在所能見到的資料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錶現力很強的繪畫問世瞭。比如在西安半坡村齣土的彩陶上,就繪有互相追逐的魚、奔跑跳躍的鹿,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有一定的藝術意境。這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先人,遠在原始社會就已具有相當高的審美意趣和高超的藝術創作纔能。

評分

喜歡,滿意,,更期待能有彩色版的,但好像根本就不可能瞭,,,,

評分

坤是明代中後期著名思想傢、政治傢。其著作很多,除《呻吟語》、《實政錄》外,還有《去僞齋集》等十餘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刑法、軍事、水利、教育、音韻、醫學等各個方麵。《呻吟語》則是他對宇宙、人性、命運、時事、治道、物理、人情的觀察和思考,充滿瞭哲理性,閃爍著智慧之光。縱觀呂坤著作則不僅能使人看到明代的政治、社會與學術風貌,還可以從中汲取許多有益的人生經驗。 呂坤主張打破學術禁錮,萬響齊鳴;為學不主一傢,“我隻是我”;“不儒不道不禪,亦儒亦道亦禪”。有熔鑄百傢,抱獨自立的氣象。他主張去僞存真,實學實用,學術與事功並重,明體以達用。呂坤把萬物一體立為學術宗旨,他的著作始終貫穿著重民或民本思想的一條主綫。 呂坤思想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他對專製主義的批判閃爍著民主精神,開清代黃宗羲、唐甄等批判專製主義的先河。他的求真務實、經世濟時思想,是一種由理學嚮實學的學術轉型,對清代顔李學派有很大影響。 整理者很早就注意到呂坤的著作,曾譯注其代錶作《呻吟語》,翻譯過《實政錄》,並對呂坤思想做瞭深入探索與研究。已故著名學者金景芳在九十歲高齡時,還能背誦《呻吟語》中的話:“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金老覺得受用一生。王國軒先生本人也是在身心睏倦之中讀到呂坤著作,被他深邃的智慧所吸引,被他真誠的同情心所打動,為他抱獨自立的氣概和精神而摺服。 這部《呂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創性之作。在此之前,雖說在清代有兩種全集意義的呂坤著作齣版,但都有一些重要著作被遺落,還稱不上“全”,而新整理本則把呂坤現存著作搜羅殆盡。對呂坤全部著作進行標點、分段、校勘,這也是第一次。近人有謂研究哲學所用之方法,與研究科學所用之方法不同。科學的方法是邏輯的,理智的;哲學之方法,是直覺的,反理智的。其實凡所謂直覺、頓悟、神秘經驗等,雖有甚高的價值,但不必以之混入哲學方法之內。無論科學、哲學,皆係寫齣或說齣之道理,皆必以嚴刻的理智態度錶齣之。凡著書立說之人,無不如此。故佛傢之最高境界,雖“不可說,不可說”而有待於證悟,然其“不可說,不可說”者,非是哲學;其以嚴刻的理智態度說齣之道理,方是所謂佛傢哲學也。故謂以直覺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種神秘的經驗(此經驗果與“實在”符閤否是另一問題)則可,謂以直覺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種哲學則不可。換言之,直覺能使吾人得到一個經驗,而不能使吾人成立一個道理。一個經驗之本身,無所謂真妄;一個道理,是一個判斷,判斷必閤邏輯。各種學說之目的,皆不在敘述經驗,而在成立道理,故其方法,必為邏輯的、科學的。近人不明此故,於科學方法,大有爭論。其實所謂科學方法,實即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之較認真、較精確者,非有若何奇妙也。惟其如此,故反對邏輯及科學方法者,其言論仍須依邏輯及科學方法。以此之故,吾人雖承認直覺等之價值,而不承認其為哲學方法。科學方法,即是哲學方法,與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亦僅有程度上的差異,無種類上的差異。

評分

如果可以,我想成為這樣的人。有憧憬著的前輩,迴溯時光像指導過去的自己一樣,領著往前走;有一起成長,總是心照不宣的同伴,當然不一定要是從小就奠定瞭JQ的青梅竹馬——他們有的帶自己繞過成長路上危機重重的暗礁,有的像騎士一樣擋掉迎麵而來的槍炮。

評分

附:中國古代書畫目錄

評分

中國古代書畫真跡佳品匯編。研究中國書畫的大型工具書。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1986年10月由文物齣版社在北京齣版。收錄瞭故宮博物院臨時代存的私人藏品及中國曆史博物館等13個單位的部分書畫藏品,計有晉至清代作品共1020件。不少書畫作品還附有曆代名傢題跋和鈐印。其編排以文物收藏單位為單元,每單元按曆史朝代排列,各朝代又以作者生年為序,並對每件作品的質地、墨色、尺寸、創作年代作瞭說明。在鑒定過程中,對少數作品的真僞看法,則一一標齣各自的鑒定意見。該書是研究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發展的重要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園林、服飾、風俗、典章製度等也有參考價值。

評分

吉林省博物館 吉1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