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1G329-2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结构专业
【定价】:59.00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1
【版次】:1
【页数】:97
【字数】:245000
【印刷时间】:2011-10-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ISBN】:9787802426924
【包装】:平装
【内容推荐】:本书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是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七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详细全面的阐释,对原04G329—2《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单层砌体房屋)》、04G329—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砖墙楼房)》、04G329—4《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小砌块墙楼房)》、04G329—6《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局部框架房屋)》的内容进行整合修订。该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9度的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承重的多层砌体;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承重的多层小砌块房屋及抗震设防烈度6—8度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砖砌体房屋给出了构造柱、圈梁、楼板、楼梯间及墙体水平筋的构造做法。混凝土小砌块砌体房屋给出了拉结钢筋网片、芯柱、构造柱、圈梁、楼板、女儿墙、夹芯墙的构造做法。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给出了框架柱、托墙梁、底部混凝土抗震墙、底部约束砌体及小砌块砌体抗震墙、过渡层墙体的构造做法。
【目录】:
目录
总说明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详图
构造柱与拉结筋立面
加强构造柱与拉结筋立面
构造柱根部与基础圈梁连接做法
构造柱伸至室外地面下500做法.
构造柱根部锚入基础做法
墙体钢筋网片与构造柱连接节点
无构造柱时墙体钢筋网片节点
楼梯间墙体配筋构造
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节点
无构造柱时板底圈梁连接节点
板底圈梁与板的连接
预制板与外墙或圈梁的拉结底层、顶层窗洞口下标高处钢筋混凝士配筋带
板侧圈梁节点
板侧圈梁与板的连接
高低圈梁节点
现浇板设圈梁与不设圈梁构造
大开间多层砌体房屋构造
顶层大房间下一层有构造柱时构造柱(组合砖壁柱)锚固(6、7度)
阳台挑梁与圈梁的连接(6、7度)
6—8度区女儿墙配筋构造
后砌隔墙与构造柱、承重墙的拉结
多层混凝土小砌块砌体房屋抗震构造详图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详图
翻开《11G329-2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一股浓厚的工程气息扑面而来。我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多年,深知图集对于施工现场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规范写得再好,没有清晰直观的图纸来指导,都可能在执行层面出现偏差。这本书,光看名字就知道,它解决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我比较关心的是,书中对于砌体房屋的连梁、构造柱的配筋和锚固,以及底部框架与填充墙体之间的连接构造,是否有明确的标准和详图。特别是在砌体结构中,灰缝饱满度、砂浆强度、构造柱与圈梁的整体性处理,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如何处理好框架与砌体墙的脱开、沉降差异,以及在地震力作用下如何协同变形,这些都是施工难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施工工艺说明,甚至配有现场施工照片的对比,那将是极好的。
评分刚拿到这本《11G329-2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但从目录和封面上就能感受到它极强的实用性。我一直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细节处理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地区,抗震构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要点,包含了“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这两种类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建筑形式,从住宅到小型公共建筑,几乎无处不在。我最期待的是它在构造节点上的详尽图示,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承受巨大荷载和地震力的结构中。想象一下,那些砖墙的连接方式,梁柱与墙体的搭接,圈梁、构造柱的处理,以及楼板与墙体的连接细节,这些都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准确、易于理解的图纸,能够帮助到一线的设计师、施工人员,甚至是对建筑安全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权威,而且内容聚焦,希望能满足我在构造细节方面的求知欲。
评分对于非建筑专业人士而言,《11G329-2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这样的图集,更像是一扇了解建筑“内在肌理”的窗口。我常常在新闻里看到关于房屋抗震的新闻,也会思考为什么有些老房子能经受住考验,有些却不堪一击。这本书的名字虽然专业,但它所涉及的内容,正是关乎我们居住安全的最基本层面的东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读这些复杂的构造细节。比如,它是否会用图解的方式,来解释什么是“圈梁”的作用,为什么要设置“构造柱”,以及“底部框架”是如何在地震中起到“缓冲”作用的。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案例分析,对比不同构造方式的抗震性能差异,那对普通读者来说会更有启发性。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自家房屋的安全结构,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国内的建筑设计标准图集在某些方面更新得不够及时,或者说,对于一些新兴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应用,图集上给出的方案相对保守。拿到《11G329-2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这本书,我带着一种“看看这次有什么新东西”的心态。我尤其关注它在“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这部分的内容。这种混合结构形式在抗震设计上一直是个挑战,因为它结合了框架结构的延性和砌体结构的刚性,如何做到协同工作,避免应力集中和破坏,是关键中的关键。我希望这本图集能够提供一些在节点处理、配筋构造、以及荷载传递路径上的优化方案,或许能看到一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的创新设计。如果书中能有对不同设防烈度下的构造措施差异进行详细阐述,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它能够填补我在这一块知识上的空白,也希望能为实际工程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时学习中,对于规范和图集的理解总是摸索着前进。《11G329-2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这本书,是我老师推荐我购买的,说是在这方面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设防烈度下,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构造措施差异。比如,在一些关键部位,如墙体的转角、洞口处,以及楼层与墙体的连接处,不同烈度的要求会体现在配筋数量、间距、锚固长度上。我希望能够通过书中的详图,理解这些参数背后的力学原理。另外,对于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我希望书中能有对填充墙体与框架柱、梁之间的连接构造,以及填充墙体的自身构造(如拉结筋、构造柱等)进行详细的图示和说明。这对于我以后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会有极大的帮助,能够让我更好地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图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