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7)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修订
  • 技术标准
  • 工业标准
  • 质量标准
  • 规范标准
  • 工程标准
  • 法律法规
  • 参考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3947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304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2
字数:120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7)》收录了2008年修订的国家标准40项,其中强制性标准12项,推荐性标准28项。内容涉及石油、化工、冶金、食品、船舶等领域。《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燃料》、《轮胎气门嘴 第1部分:压紧式内胎气门嘴》、《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等标准汇集在本分册内。

目录

GB 1787-2008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燃料
GB/T 1793-2008 航空燃料水反应试验法
GB 1796.1-2008 轮胎气门嘴 第1部分:压紧式内胎气门嘴
GB 1796.2-2008 轮胎气门嘴 第2部分:胶座气门嘴
GB 1796.3-2008 轮胎气门嘴 第3部分:卡扣式气门嘴
GB 1796.6-2008 轮胎气门嘴 第6部分:气门芯
GB/T 1797-2008 生丝
GB/T 1798-2008 生丝试验方法
GB/T 1838-2008 电镀锡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
GB/T 1839-2008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1842-2008 塑料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
GB/T 1843-2008 塑料 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
GB/T 1844.1-2008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1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GB/T 1844.2-2008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2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GB/T 1844.3-2008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3部分:增塑剂
GB/T 1844.4-2008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4部分:阻燃剂
GB/T 1850-2008 船用外螺纹重块式快关阀
GB/T 1852-2008 船用法兰铸钢蒸汽减压阀
GB/T 1853-2008 船用法兰铸钢舷侧截止止回阀
GB/T 1863-2008 氧化铁颜料
GB/T 1867-2008 还原蓝RSN(C.I.还原蓝4)
GB 1886-2008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 1888-2008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铵
GB 1893-2008 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GB 1897-2008 食品添加剂 盐酸
GB 1903-2008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
GB 1916-2008 食品添加剂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GB/T 1951-2008 船用低压外螺纹青铜截止阀
GB/T 1953-2008 船用低压外螺纹青铜截止止回阀
GB/T 1954-2008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
GB/T 1955-2008 建筑卷扬机
GB 1976-2008 食品添加剂 褐藻酸钠
GB/T 1997-2008 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GB/T 1999-2008 焦化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GB/T 2006-2008 焦炭机械强度的测定方法
GB/T 2007.4-2008 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 偏差、精密度校核试验方法
GB/T 2029-2008 铸钢吸人通海阀
GB/T 2030-2008 青铜吸入通海阀
GB/T 2033-2008 滩羊
GB/T 2035-2008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量身定制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力求自然流畅,不包含任何关于《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7)》的具体信息。 --- 《现代工业设计原理与实践:跨越传统与未来的桥梁》 第一部分:设计的哲学与基础构建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现代工业设计从概念萌芽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思辨与核心理论基础。设计不再仅仅是形态的堆砌或美学的修饰,而是关乎用户体验、可持续发展和商业价值的综合性学科。 第一章:设计的本体论与时代语境 本章首先界定了工业设计的范畴,将其置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我们将追溯工业设计从工业革命时期的实用主义萌芽,到包豪斯运动对功能与形式统一的追求,直至当代以人为中心的设计(HCD)理念的兴起。重点分析了当代社会对“设计伦理”的日益关注,探讨了设计师在推动社会责任和环境友好型产品开发中的关键角色。设计不再是孤立的艺术行为,而是深刻嵌入社会、经济、技术互动网络中的复杂活动。 第二章:感知、认知与人机交互基础 工业设计的核心在于“为人服务”。本章聚焦于人类工程学(Ergonomics)和认知心理学在设计决策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信息如何被大脑处理,以及这些处理机制如何影响用户对产品易用性、愉悦度和安全性的判断。我们引入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费茨定律(Fitts’s Law)以及希克定律(Hick’s Law)等经典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指导方针,例如界面布局的优化、反馈机制的构建以及操作流程的简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感知工程,打造出“无感”操作的流畅体验。 第三章:材料科学的革新与设计表现 材料是设计的物质载体。本章深入探讨了新材料技术,如先进复合材料、智能材料(Shape Memory Alloys, Piezoelectrics)以及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潜力。我们不仅关注材料的物理性能(强度、重量、耐用性),更着重于其美学表现、可加工性以及生命周期评估(LCA)。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平衡成本、性能和环境影响,是本章探讨的核心议题。此外,本章还详细介绍了增材制造(3D打印)等颠覆性制造技术对传统材料处理流程带来的影响,预示着未来定制化、小批量生产的趋势。 --- 第二部分:设计流程与方法论的深化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流程框架,介绍一套严谨、迭代的设计方法论,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产品系统。 第四章:从需求捕获到概念生成的系统化流程 本章系统地介绍了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五大阶段——共情、定义、构思、原型、测试——并将其与更传统的需求工程方法相结合。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定性研究(如深度访谈、人种志观察)和定量分析(如市场数据挖掘、A/B测试)来准确界定设计机会空间。概念生成阶段,我们探讨了头脑风暴的高效变体(如SCAMPER法、强制关联法),并引入了情景模拟(Scenario Planning)工具,确保初期概念具备前瞻性和鲁棒性。 第五章:信息架构与交互设计(IxD) 针对日益数字化的产品生态,本章将交互设计提升到系统层面。探讨了如何构建清晰、直观的信息架构(IA),使用卡片分类法(Card Sorting)和树状图测试来优化导航路径。在微观交互层面,详细解析了动态反馈、过渡动画、错误预防和恢复机制的设计原则。特别关注了跨平台(桌面、移动、嵌入式系统)的体验一致性管理,强调了原型设计在验证交互逻辑中的关键作用,从低保真草图到高保真交互模型的演进路径。 第六章:美学、符号学与品牌语境的融合 工业设计的美学表达远超纯粹的视觉愉悦。本章深入探究了产品形式语言与品牌精神之间的深层联系。通过分析比例、对称性、肌理和色彩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解读差异。更重要的是,本章探讨了产品形态如何成为一种“非语言沟通”的媒介,如何通过其视觉符号(如坚固的线条暗示可靠性,流线型的外壳暗示速度感)来强化品牌定位和用户感知。优秀的设计,是功能、技术与品牌叙事的高度统一。 ---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设计挑战与前沿实践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工业设计的未来趋势,探讨如何将设计能力应用于解决更宏大、更复杂的系统级问题。 第七章:可持续设计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面对资源枯竭和气候变化,可持续性已成为设计的核心约束条件。本章详细介绍了“从摇篮到摇篮”(Cradle to Cradle)的设计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材料选择、能源效率和产品耐用性的考量中。讨论了如何设计易于拆卸、维修和回收的产品结构。此外,本章还深入分析了“产品服务系统”(PSS)的商业模式,探索了从单纯出售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型路径,例如共享经济模型下的产品设计挑战。 第八章:复杂系统的设计与生态系统思维 现代产品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复杂系统的一部分(例如智能家居生态、城市交通网络)。本章引入了系统思维(Systems Thinking)来指导大型产品组合的设计。重点讲解了如何绘制服务蓝图(Service Blueprinting),识别跨部门、跨界面的痛点,并设计连贯、无缝的用户旅程。这要求设计师跳出单个产品的边界,关注用户在整个使用生态中的行为轨迹和潜在需求。 第九章:设计管理与创新领导力 对于资深设计师和设计管理者而言,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管理和领导。本章探讨了设计在企业创新战略中的定位,如何建立高效的设计流程、招募和培养跨学科团队。讨论了如何量化设计价值(Design ROI),以及如何在组织内部推行设计驱动的文化变革。最终,本章强调了设计师作为创新推动者的角色,需要在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的领导艺术。 --- 总结: 《现代工业设计原理与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设计知识体系。它不仅教授“如何设计”,更深入探讨“为何设计”以及“为谁设计”,旨在培养新一代能够驾驭复杂性、具备全球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本书适用于设计专业学生、初级至中级设计师,以及寻求理解和应用设计创新驱动力的企业管理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摆在桌上,封面那种朴实无华的深蓝色,让人一眼就知道它不是用来消遣的。我最初翻开它的时候,心里是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心情。毕竟,这是一本汇编了“中国国家标准”的权威性文献,尤其标注了“2008年修订”这个时间节点,意味着它承载了特定历史时期内,中国工业、技术、管理等各个领域最为精细化的规范和要求。我最关注的是其中关于材料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那几章。你别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代号,里面蕴含的逻辑链条,才是真正的“国之基石”。比如,一个简单的螺栓,它的公差范围、表面处理要求、疲劳极限测试方法,都被切割得清清楚楚,每一步的精确性都直接关系到最终大型工程的安全系数。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训练,它要求你摒弃模糊的经验主义,完全沉浸在标准定义的绝对精确之中。我体会到,当我们讨论“中国制造”的升级时,这些看似枯燥的条文,才是推动整个链条从粗放走向精益的内在驱动力。它不是一本读完就能合上的书,更像是一部需要随时查阅、需要反复对照的工具典籍,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理解浮现。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7)》时,我差点被它吓退。我不是技术专家,只是一个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的市场分析人员。我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当时市场准入门槛和新兴技术认证的脉络。然而,书里充斥的那些详尽的术语、复杂的流程图和冗余的定义,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知识壁垒。它更像是为已经身处行业内部、需要进行合规性审计或设计验证的工程师们量身定制的。我尝试去理解其中关于环境监测设备校准的那部分,但很快就迷失在各种参数的比对和单位的换算里。这本书的价值,显然不在于提供宏观叙事,而在于提供微观、可执行的“操作手册”。它没有探讨“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而是直接告诉你“必须”怎么做。这种“指令性”的写作风格,使得它在作为参考书时无比强大,但作为普通读者入门读物时,却显得有些高冷和晦涩。它体现了一种典型的技术文档的特征:高效、精确、不带感情色彩,只忠于规则本身。

评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机械设计老兵,手里头还有不少需要维护和升级的老设备图纸。我买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7)》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那些老标准是如何被“现代化”的。2008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很多旧的、基于经验累积的标准开始被更系统、更科学的测试方法所取代。我尤其喜欢看那些关于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的章节。年轻的设计师们习惯了最新的CAD软件和先进的数控机床,但老设备上的许多零件,其制造公差是基于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平来设定的。翻阅这本汇编,就像是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技术对话。我能清晰地看到,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我们的前辈是如何通过极其严苛的规范来保证产品可靠性的。这本厚书里凝聚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质量的集体承诺,它提醒我,任何高精尖的现代制造,都得回溯到这些基础规范的坚实地基上。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来说,这本汇编的意义,更像是一本“解码器”。在2008年那个时期,很多国内标准正处于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关键阶段。我手里拿着这本汇编,对照着欧盟CE认证或者北美UL标准去看,就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本土化的特殊要求,哪些是全球通行的工业惯例,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细微的、但至关重要的差异。这种对比阅读非常有启发性,它揭示了标准制定背后复杂的博弈和权衡——是优先考虑成本控制,还是绝对的安全冗余?比如,关于包装和物流标准那一块,我发现了几条关于木质包装材料的检疫要求,这对于我们出口到北美和欧洲的货物来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节。这本书里没有漂亮的排版,没有彩色的插图,一切都服务于信息的最优化传递,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它不是被放在书架上展示的装饰品,而是被翻得卷边、被荧光笔标注得七零八落的工作台伴侣。

评分

老实说,我对标准这种东西一直抱有敬畏感,因为它们代表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这本2008年的修订版,对于研究那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层面来说,简直是一份活生生的样本。它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集合,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逻辑的体现。试想一下,当一个标准被正式发布并汇编进这本册子时,背后需要经过多少部门的论证、多少专家的拉锯、多少利益群体的协调?我关注的重点不在于标准本身的技术细节,而是它在社会系统中的“渗透力”。比如,看看其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残留标准,就能大致推断出当时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和侧重的方向。这种评价视角,已经脱离了技术层面,转向了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分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无意中记录了国家在特定时间点上,对“可接受的风险”和“必须达到的质量底线”所做的集体定义。它沉重、严谨,是研究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的不可或缺的“文本证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