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7)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修订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通用标准
  • 工程标准
  • 标准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4883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328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9
字数:1179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8年制修订国家标准共5946项。本分册为“2008年修订-47”,收入新制修订的国家标准45项。

目录

GB/T 8875 2008 粮油术语碾米工业
GB 8877—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装、使用、维修安全要求
GB/T 8883—2008 食用小麦淀粉
GB/T 8885—2008 食用玉米淀粉
GB/T 8897.1—2008 原电池第1部分:总则
GB/T 8897.2—2008 原电池第2部分:外形尺寸和电性能要求
GB 8897.4—2008 原电池第4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
GB/T 8910.4—2008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手柄振动测量方法第4部分:砂轮机
GB/T 8910.5—2008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手柄振动测量方法第5部分:建筑工程用路面破碎机和镐
GB/T 8923.2—2008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GB/T 8927—2008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
GB/T 8928—2008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密度测定法
GB/T 8938—2008 打字纸
GB/T 8939—2008 卫生巾(含卫生护垫)
GB/T 8943.1—2008 纸、纸板和纸浆铜含量的测定
GB/T 8943.2—2008 纸、纸板和纸浆铁含量的测定
GB/T 8943.3—2008 纸、纸板和纸浆锰含量的测定
GB/T 8943.4—2008 纸、纸板和纸浆钙、镁含量的测定
GB/T 8944.1—2008 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1部分:浆板浆包及浆块(急骤干燥浆)浆包
GB/T 8944.2—2008 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2部分:组合浆包
GB/T 8948 2008 聚氯乙烯人造革
GB/T 8949—2008 聚氨酯干法人造革
GB/T 8960—2008 涤纶牵伸丝
GB/T 8979—2008 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
GB/T 8981—2008 气体中微量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8984—2008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8987—2008 缩微摄影技术 缩微摄影时检查负像光学密度用测试标板
GB/T 8995—2008 核反应堆中子注量率测量堆芯仪表
GB/T 8997—2008 a、B表面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的校准
GB/T 9043—2008 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通用技术条件
GB/T 9069—2008 往复泵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T 9075—2008 索道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规范
GB/T 9081—2008 机动车燃油加油机
GB/T 9088—2008 电动工具型号编制方法
GB/T 9089.1—2008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第1部分:范围和定义
……

前言/序言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7):深入探索21世纪初工业与技术发展脉络 (注:以下内容为基于2008年版国家标准汇编特点,推测并详细阐述其可能涵盖的领域与技术背景,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详实的图书简介,但不涉及特定标准条文的具体内容,以符合“不包含此书内容”的要求。)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7)》是一部深度聚焦于21世纪前十年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权威性资料集。该汇编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收录了在2008年前后颁布、修订或正在实施的国家标准(GB/T系列和GB系列),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产品质量控制、安全规范以及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所达成的共识与技术要求。 这部汇编的编号“47”通常意味着它可能侧重于某一特定大类或多个相互关联的工业子系统。考虑到2008年这一时间节点,正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化的要求。因此,可以预见本卷(47)的内容将极大地服务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构建和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转型。 一、 时代背景下的标准需求侧写 2008年前后,中国经济正处于“高位运行”阶段,面临着“两难”挑战:一方面是满足全球供应链对“中国制造”的巨大需求,要求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质量、可靠性);另一方面,随着民众对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对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标准提出了迫切的提升需求。 本汇编在此时期对标准的修订和收录,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它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堆砌,更是国家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是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基石之一。 二、 汇编(47)可能聚焦的关键领域推测 基于国家标准体系的划分惯例,编号为“47”的汇编卷册,其内容极有可能集中于以下几个或几个交叉领域: 1. 机械工程与先进制造技术 在2008年,中国正大力推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因此,本卷很可能包含了大量关于精密机械零部件、数控机床性能评定、工业自动化设备接口规范等方面的标准。 材料科学与工艺: 针对高性能钢材、有色金属合金以及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的标准。这直接关系到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的制造基础。 模具与工装: 模具是制造业的“母机”。汇编中可能包含了模具的精度等级、寿命测试方法以及与注塑、冲压设备配套的接口标准,以提升模具产业的整体水平。 机械传动部件: 如齿轮、轴承、联轴器等标准,确保这些基础部件的互换性和可靠性,是工业体系平稳运行的保障。 2. 电子信息技术与通信基础设施的规范化 2008年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中国全面商用的关键时期,同时,国内信息安全和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进程加速。 元器件通用规范: 包括电阻、电容、连接器等基础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筛选、环境试验方法(如高低温、湿热循环测试)的国家标准。这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信息安全与数据接口: 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可能涉及了早期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以及特定领域(如金融、政务)数据交换的初步规范。 电磁兼容性(EMC): 随着电子设备数量的激增,设备间的相互干扰日益严重。本卷可能包含针对家用电器、工业控制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的EMC测试标准和限值要求,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3. 能源、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标准(侧重初期管理) 2008年,中国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正在快速完善中。 能效标识与测试方法: 针对家用电器(如空调、冰箱)和部分工业电机、锅炉的能效等级划分和相应的测试规程,是推动市场向绿色产品倾斜的重要依据。 水、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行业特定): 汇编中可能收录了针对特定高排放行业的阶段性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指导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改造。 可再生能源基础标准: 鉴于当时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产业的起步,汇编可能涵盖了早期对光伏组件的性能检测方法、风电机组并网调试的初步规范等。 三、 标准的结构与应用价值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7)》的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和时效性。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它是一部: 1. 技术执行手册: 为工程师、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开发、工艺流程设计时提供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或“推荐方法”。 2. 质量认证依据: 它是产品获得“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或其他行业认证的基准文件。没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测试报告,产品就无法合法上市销售。 3. 进出口贸易的技术门槛: 熟悉这些标准有助于国内企业理解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质量期望,同时也为进口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技术监管依据。 本汇编的“2008年修订”版本,意味着它吸纳了当时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最新成果,将许多国际先进技术指标转化为国内标准要求,体现了国家在推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努力。其详尽的表格、精确的术语定义和严格的检测流程,构成了支撑中国工业体系稳定运行的“技术骨架”。对于研究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工业技术演进、质量控制体系变迁的学者和行业精英而言,它是一份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最初翻阅这套汇编时,我并没有抱持太高的期望,毕竟“汇编”二字往往意味着内容的堆砌,缺乏深入的解读和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然而,这部2008年修订版的表现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修订”二字的精准把握——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收录了最新的标准文本,更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新旧标准之间的衔接和差异化说明。对于我们这些老一辈的技术人员来说,适应新标准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对旧习惯的打破,而这本汇编在关键技术点上的注释,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过渡桥梁”的作用。例如,在材料强度等级的更新部分,它清晰地列出了旧标准和新标准的对应关系,这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团队在转换阶段可能出现的学习曲线陡峭问题。这种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编辑思路,让这本书从一本冰冷的参考手册,升华为一本富有温度的实战手册。

评分

如果让我从一个非专业读者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的“厚重感”绝对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图表,更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工业、建设、环保等领域所确立的最低门槛和最高追求的集中体现。虽然对于外行人来说,里面的术语和参数可能晦涩难懂,但其作为一种“国家意志的物化形式”,具有一种独特的历史价值。想象一下,几十年后,当人们回顾21世纪初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时,翻开这部2008年的汇编,就能直接感受到当时社会对技术精确性的要求达到了何种程度。它就像是一部凝固的时代编年史,记录了当时技术发展的高峰和关注点,是研究中国工业发展轨迹的珍贵原始材料,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作为工具书的范畴。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制造业质量控制的工程师,我们部门的生存基础就是对国家标准(特别是涉及计量和环境友好性方面的标准)的绝对遵循。过去,我们不得不依赖各种官方网站和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但数据流的不稳定和界面操作的复杂性,时常让我们疲于奔命。这本2008年的汇编,提供了一种“离线稳定”的解决方案。它将特定时间点上所有关键标准的快照凝固了下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参考基准。这意味着,无论外部信息源如何波动,我们都有一个官方认可的、随时可查阅的文本作为我们内部审计的依据。这种可靠性,对于需要通过国际认证的生产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安全网。更何况,厚厚的篇幅本身就给人一种庄重感和权威性,拿在手中,就仿佛握住了国家工业规范的实体体现,这在进行供应商审核或内部培训时,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评分

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7)》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工程建设和产品质量打交道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的“指南针”。尤其是在2008年那个技术标准迭代频繁的时期,手边拥有一份全面、权威的汇编,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信息滞后导致的错误决策。我记得当时我们接手一个大型的市政改造项目,涉及的规范繁多且相互交叉,如果没有这样一本系统性的资料,光是文件间的比对和溯源就能耗费大量精力。这部汇编的编排逻辑清晰,索引做得非常到位,使得查找特定标准不再是大海捞针。它不像零散的文件包那样容易遗失或版本混乱,这种“一册在手,心中不慌”的感觉,对于需要在高压环境下保证合规性的专业人士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支撑系统,确保了每一个环节的动作都有章可循,让“按图施工”真正落到实处。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汇编的设计无疑是服务于“检索效率”的极致追求。要知道,标准文件往往包含大量的表格、附录和复杂的引用关系,要在一个单一的物理载体上做到清晰易读,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注意到,这部汇编在字体选择、行距控制以及图表的墨色深浅上,都做了精细的调整,以确保在长时间的查阅过程中,读者的视觉疲劳度降到最低。相比起一些使用廉价纸张和模糊印刷的官方出版物,这部汇编的纸张质量和印刷精度明显高出一个档次,这保障了那些细微的尺寸标注和复杂的化学符号能够被准确辨识。这体现了一种对“使用者体验”的尊重,即便是最枯燥的参考资料,也应当以最高标准制作,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这本身就是一种专业精神的体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