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被誉为“华尔街的技术基石”。
现在出版的第10版,距离第9版更新已有十年。
十年中金融市场经历了又一轮巨变,但仍有很多准则亘古不变。书中介绍的技术方法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适用于未来,因为证券市场的引擎和人类的社会心理永不会改变。
中国平安资深翻译团队历时两年,倾力打造了这部宏大投资巨著的中文精译本,相信这一译本必将成为金融图书领域难以超越的经典译作。
《股市极客思考录:十年磨一剑之龙头股战法揭秘(升级版)》
新增40页内容,站在前沿解读龙头股新现象、新玩法,打通白马价值龙头与黑马妖股龙头的内部逻辑,是迄今为止关于龙头股战法的集大成之作!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本书第1版问世于1948年,现在更新到了第10版,依然是技术分析领域中*重要的原创性著作。本书图文并茂,汇聚了查尔斯·亨利·道、理查德 W. 沙巴克、罗伯特 D. 爱德华兹、约翰·迈吉等人的经验和智慧,并由W.H.C. 巴塞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新。
第10版的更新之处包括:
用几章内容替换了道氏理论;
对道氏理论的记录进行了更新;
删除了关于手工绘图的次要内容;
新增关于止损位和基准点的新章节;
新增关于移动平均线交易法的新内容;
新增拉尔夫·文斯的杠杆空间模型的新内容;
新增关于期权交易的新内容。
自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许多东西亘古不变。在竞争的世界里,人人渴求制胜之道。作为股市技术分析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不仅向你介绍交易与投资的技术与诀窍,还向你传授获得长期成功的知识与智慧。
《股市极客思考录:十年磨一剑之龙头股战法揭秘(升级版)》
《股市极客思考录》出版后,作者因书结缘,接触到了更多投资领域的*高手,有的隐藏民间,有的活跃在公募私募*线,在于这些超一流高手交流碰撞过程中,作者的投资水平已远非当年可比。
见天地,见众生,只为见到更好的自己。今日,作者以“更好的”自己的状态来修订原书,增加近40页内容,提出很多新观点、新思维,特别是对近几年龙头股的新现象、新玩法,给予了全新解读。
升级版中,作者拨开迷雾,重新引导大家认识龙头,让大家抛弃龙头的表面现象和形式,探求其的本质和骨髓。在本书中,作者打通了业绩白马龙头和黑马妖股龙头之间的内部逻辑,找到了隐藏在龙头背后的*公约数。如果你能领会到龙头藏在深处的逻辑,那么在你的眼里,无论贵州茅台、格力电器,还是特力A、冀东装备,都可以用龙头战法将它们一网打尽。
彭道富,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一线投资者,投资界花号“拈花成佛”(也有称“捻花成佛”),研究股市多年,擅长捕捉龙头股和超级强势股,善于抓住重大历史性事件带来的交易机会,精于分析行情、趋势、题材和热点。其投资思想兼收并蓄,投资体系杂糅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心理分析、博弈分析乃至中国古代的周易理论、中医理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杂家。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投资生涯的思考与总结,其精髓是众多高手秘而不宣的“龙头股战法”,这是作者迄今为止第一次系统性、实战性地公开龙头股交易秘籍。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龙头股理论相比,作者的理论是用真金白银在血淋淋的股市中摸爬滚打换来的,而不是“理论总结”出来的,更不是“借鉴”“参考”出来的,而且,作者更加注重分析龙头股背后的“宿命性”因素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从整个庞大的交易体系来构建龙头股战法,这一体系囊括了风险的预估、趋势的研判、行情的把握、题材的分析和热点的透视等等,而不是孤立地就龙头股而论龙头股。另外,本书还奉上了作者屡试不爽的次新股战法和涨停板战法。
作者是一线交易者,热衷于真刀实枪的实盘交易,耻于文字游戏和纸上谈兵。本书是为实战家而写的,追求的不是理论上的完美和逻辑上的无懈可击,而是能为投资者的实盘操作带来实实在在的战果。
关于股市和龙头战法的最新思考,作者一般会发表在其微信公众号(股市的逻辑)上,也常在摩尔金融、雪球、环球老虎财经等网站上以捻花成佛(捻花成佛)的笔名发表最新见解,敬请大家关注。
罗伯特 D. 爱德华兹
Robert D. Edwards
道氏理论大师。道氏理论是由道、汉密尔顿和沙巴克发展起来的,爱德华兹提出模式形态分析、趋势和支撑-阻力面,将这个理论整理成章,加以扩展,精化为技术分析的原理。
约翰·迈吉
John Magee
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倡导从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市场,被公认为“技术分析之父”。他对市场从实践入手的技术分析方法成为所有分析家经久不衰的财富。他还创建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迈吉的经典之作包括与爱德华兹合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股市心理博弈》等书。
W.H.C. 巴塞蒂
W. H. C. Bassetti
巴塞蒂曾是迈吉的客户和学生,拥有50多年交易经验。他曾担任大宗商品投资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和副总裁,该公司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一家持牌大宗商品交易顾问公司。他还曾担任期权研究公司首席执行官。巴塞蒂创立了微观期权研究公司并担任其总裁,该公司与标准普尔公司合作,在标准普尔的计算机中部署了“期权监控系统”。他是迈吉所著《股市心理博弈》第2版的编辑,爱德华兹与迈吉所著《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第8、9、10版的编辑或合著者,他的著作包括《决胜柱状图》《击败市场的简单法则》《阶梯止损法》《圣鸡、圣杯与道氏理论》《信号》《十堂交易课》等。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
第10版序言
第9版序言
第8版序言
纪念
第7版序言
第5版序言
第4版序言
第2版序言
序言
第一部分 技术理论
第1章 交易与投资的技术方法 / 2
第2章 图表 / 7
第3章 道氏理论 / 11
第4章 道氏理论的缺陷 / 22
第5章 用约翰·迈吉的基准点法代替道氏理论 / 34
第6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 / 47
第7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续 / 64
第8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三角形 / 84
第9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续 / 110
第10章 其他反转现象 / 129
第11章 整固形态 / 161
第12章 缺口 / 181
第13章 支撑和阻力 / 199
第14章 趋势线和通道 / 219
第15章 长线趋势线 / 242
第16章 大宗商品图表技术分析 / 260
第17章 第一部分总结 / 278
第二部分 交易战术
第18章 战术问题 / 317
第19章 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 / 329
第20章 投机者青睐的股票 / 333
第21章 选择要跟踪绘图的个股 / 343
第22章 选择要跟踪绘图的个股:续 / 346
第23章 高风险股票的挑选和管理:郁金香股票、互联网板块和投机性狂热 / 352
第24章 股价可能出现的变化 / 369
第25章 两个敏感问题 / 374
第26章 整手还是零股 / 381
第27章 止损指令 / 383
第28章 什么是底部和顶部 / 392
第29章 运行中的趋势线 / 409
第30章 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应用 / 420
第31章 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426
第32章 技术图表形态的测算目标 / 429
第33章 从战术角度看图表形态 / 432
第34章 战术方法的简要总结 / 458
第35章 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影响 / 461
第36章 自动化的趋势线:移动平均线 / 464
第37章 旧图重读 / 470
第38章 平衡的多样化配置 / 524
第39章 试错 / 532
第40章 交易中的资金使用量 / 534
第41章 实际资金投入 / 537
第42章 组合风险管理 / 542
第43章 持之以恒 / 556
附录A 实践中的道氏理论 / 558
附录B 资源 / 576
术语表 / 594
参考文献 / 612
译后记 / 614
《股市极客思考录:十年磨一剑之龙头股战法揭秘(升级版)》
1.1?我坎坷的投资经历/001
1.1.1?大学岁月,初识股票/001
1.1.2?初入股市,天天看股评/003
1.1.3?寻找新的玩法,一脚踏进证券机构的研究报告里/006
1.1.4?徜徉在技术分析的世界/008
1.1.5?与黑庄合作,听信小道消息,深受其害/010
1.1.6?用尽浑身解数,难逃熊市厄运/014
1.1.7?熊市冷暖:一把辛酸泪/020
1.1.8?再度出山,投资修为蒸蒸日上/024
1.2?我的“铸剑”历程:投资方法和投资思想演进/026
1.2.1?第一阶段:向外求/026
1.2.2?第二阶段:向内求/029
1.2.3?第三阶段:内外双修/032
1.2.4?第四阶段:反复修炼/034
1.2.5?第五阶段:十年磨一“剑”/037
1.3?我对风险的理性认识/038
1.3.1?我的基本风险观/039
1.3.1.1?风险的“原罪”性/039
1.3.1.2?风险的宿命性/041
1.3.2?关于股市最大风险的思考/043
1.3.3?股市的数学逻辑:无论翻倍了多少次,破产只需一次/045
1.3.4?风险的主要类别/046
1.3.4.1?随机性风险/046
1.3.4.2?执行性风险/050
1.3.4.3?局限性风险/051
1.3.4.4?反人性风险/055
1.3.4.5?逻辑背叛风险/056
1.3.4.6?情绪性风险/060
1.3.4.7?小数法则风险/061
1.3.5?风险的根源在哪里/064
1.3.6?如何化解风险/066
1.3.7?战胜股市/069
1.4?本章回顾与总结/070
2.1?“逆”思维/072
2.2?“少数派”思维/075
2.3?正合奇胜思维/077
2.4?随机应变思维/079
2.5?以赚钱效应思维取代牛熊思维/080
2.6?树立赢家思维,抛弃专家思维/084
2.7?捂股代替“炒”股思维/088
2.8?先透支后还债思维/090
2.9?求变求新思维/093
2.10?混沌思维/097
2.11?本章回顾与总结/102
3.1?西方投资理论的源头/104
3.2?技术分析流派/105
3.3?心理分析投资流派/107
3.4?基本分析流派/112
3.5?现代理论金融派/115
3.6?投资理论比较与应用/118
3.7?投资理论最大的问题与局限/127
3.8?本章回顾与总结/130
4.1?趋势/131
4.1.1?何谓趋势/132
4.1.2?趋势的几个划分/134
4.1.3?趋势是怎么形成的/136
4.1.4?趋势的特性/138
4.1.5?趋势的价值与应用/142
4.2?行情结构/147
4.2.1?行情的时间结构/150
5.1?题材/183
5.1.1?什么是题材/184
5.1.2?题材诞生的土壤/184
5.1.3?题材价值判断/197
5.1.4?题材在炒股中的应用/199
5.1.5?题材投资中个股的选择/203
5.2?热点/209
5.2.1?炒热点的关键思维:活在当下/210
5.2.2?大热点和小热点的不同操作法/214
5.2.3?热点的两种登场方式及操盘方法/216
5.2.4?热点两种待遇及操作方法/218
5.2.5?早盘热点和晚盘热点的操盘法/221
5.2.6?热点的退潮/223
5.3?本章回顾与总结/226
6.1?龙头股的天机泄露/228
6.2?龙头股的难与易/234
6.3?何谓龙头股/237
6.4?龙头股的属性/239
6.5?龙头股的身世之谜/243
6.6?龙头股的江湖地位谁说了算?/254
6.7?从技术面寻找谁是龙头股/255
6.8?龙头股花落谁家/261
6.9?龙头股与妖股/263
6.10?龙大、龙二与跟风股/265
6.11?龙头股的切换/266
6.12?龙头股操作总诀:克服恐惧感,第一时间“亮剑”买入/268
6.13?龙头股交易最高境界:捂住不放,留住位置/272
6.14?龙头股能涨到哪儿:也许天空才是尽头/274
6.15?龙头股的介入机会/283
6.16?龙头股的风险与对策/288
6.17?龙头股的第二春:不老的传说/289
6.17.1?第二春的前因后果/291
6.17.2?每个龙头股都有第二春吗/292
6.17.3?龙头股A浪“龙脉”之研究/295
6.17.4?第二春之前的洗盘区研究/306
6.17.5?追击参与第二春行情/312
6.17.6?潜伏参与第二波行情/315
6.17.7?等风来/322
6.18?本篇回顾与总结/328
7.1?追涨停不是人干的活/331
7.2?涨停板是用来放风的/333
7.3?涨停板的风险分析/334
7.4?应该怎么追涨停板/338
7.4.1?哪种情况下涨停板不可以追/338
7.4.2?哪种情况下涨停板可以追/340
7.4.3?哪种涨停板值得追/341
7.5?追到涨停板之后该怎么办/351
7.6?涨停板的终极思考/353
7.7?本章回顾与总结/358
8.1?新股的特色/359
8.2?什么样的新股容易被爆炒/360
8.3?如何炒新:有所为、有所不为/365
8.3.1?有所不为/365
8.3.2?有所为/366
8.4?新股等级理论/368
8.5?实盘交易中的几个关键判断/370
判断一:方向判断,是上还是下?/370
判断二:行情判断,是做还是弃?/371
判断三:速度判断,是快还是慢?/371
判断四:洗盘判断,横盘洗盘、锅底洗盘还是V形洗盘?/374
判断五:介入点判断,洗盘买还是突破买?/375
判断六:布局判断,炒本身还是炒代表?/376
8.6?本章回顾与总结/376
9.1?止损:永远正确/377
9.2?资金管理/380
9.3?抢反弹/383
9.4?索罗斯神秘的投资世界/387
9.5?股票作手李费佛的功罪/406
9.6?本章回顾与总结/409
附文1:关于龙头股道与术的新思考/410
附文2:三次股灾前预警的逻辑、思维与角度/430
附文3:龙头的本质再认识:“第一性”/440
参考文献/447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
第38章
平衡的多样化配置
当普通投资者问:“你觉得市场现在怎么样”时,他往往希望得到一个简洁明了、非黑即白的答案。对他来说,市场不是牛市就是熊市。如果你回问:“你感兴趣的是哪一只股票呢?”那么他往往会说:“哦,我想知道的是市场的整体情况。”
如果翻看一下经常刊登金融广告的报纸和杂志,你会发现,很多广告和顾问服务都十分强调对于后市的预测能力,而这些预测往往是针对整个市场的走势而言的。
通常人们认为整个市场的走势是一致的,这并不能说完全错误,却是个非常危险的假设。确实,我们可以给出一些牛市或熊市的“定义”,比如说道氏理论。如果市场环境符合这些“定义”,我们就可以说“根据我们之前的规则,现在市场处于牛市(或熊市)。而且,如果我们一直将道琼斯工业指数(DIA)看作一只个股,并严格根据经典的道氏理论来操盘,那么会获利颇丰。(编者按:第4章的测算结果表明,根据道氏理论操盘,我们的净利润将达到492 597.38美元,而买入并持有的净利润为25 952.72万美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当然,现在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确是一个交易品种(ETF)了。)
此外,大通胀和大紧缩都会改变股票的相对美元价值,在此类环境中,大多数个股的确也都是随势而动的。
但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平均指数本身是个抽象集合,并不代表铁路业、制造业、航空业本身。如果平均指数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组成平均指数的个股变化了。虽然当平均指数上涨时,大多数个股都在涨,但我们并不能强行赋予其因果关系,说因为平均指数上涨了,所有个股都一定会上涨。如果我们这样想,那么将会得到一个结论:在牛市中,如果某只个股处于跌势,那么我们该及时买入该股票,因为该股最终会跟随其他个股的涨势。
回顾一下股票的长期历史表现,会找到大多数股票都在涨,或者大多数股票都在跌的时间段。暂时滞后的个股可能大涨以跟上大市,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会出现。而且,假定市场将会转牛,如果仅仅因为某些个股落后于大市表现便买入,或因为所有个股都将上涨便买入,很可能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我们可能会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个股不断创新高,而自己的股票却毫无生机,甚至持续下跌。
基于现在为止你对市场的了解,你一定会同意,在平均指数处于熊市或大多数个股处于熊市时,将全部资金用于做多是不明智的。同理,在大市飞涨时,将全部资金用于做空也并非良策。
如果你坚持要100%做多或做空,那么建议你还是跟随大市的趋势。这样一来,你可以抓住大多数个股或平均指数提供的机会。
但你要知道,跟随趋势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我们可以对长线趋势做出“定义”,但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在长达几个月的不确定性甚至是反向走势中,持仓不动呢。在趋势反转期间,投资者常常难以做出买入还是卖出的决定。
此外,投资者还要知道究竟要买什么,或是卖什么,以及何时进行买卖。
平均指数所体现的简单形态和信号并不能代表市场全貌。将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有助于我们学习道氏理论。我们要记住,平均指数显示的是概括性特征(经过高度抽象化),用于确定趋势的规则适用于这些概括性特征,但不一定适用于每只个股。
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组个股触顶回落、开启长线跌势时,另一组个股却继续上涨、创出新高。1946年,我们就看到了很多个股都在1~2月触顶回落,但另一些股票的涨势一直持续到5月末。
我们通常认为,1929年市场见顶,当年10月开启长线跌势,跌势一直持续至1932年。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有一些重要的个股在1929年大市顶部形成前就已见顶。比方说,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价于1928年10月见顶,并在1929年的恐慌期开始前就从140美元跌到了60美元。还有一些个股在1924~1929年的大牛市中从未上涨。如果我们统计一下当时挂牌的大约700只股票,有262只在1929年之前就已见顶,181只在1929年的1~8月见顶,还有一些个股直到1929年结束后才开启跌势;此外,有44只股票在1929年后、1932年中期之前走到了新一轮的牛市高位。在全部676只股票中,只有184只于1929年8~10月见顶,于当年10~11月崩盘。
换句话说,只有27%个股的走势符合投资者对于市场整体的预期。(编者按:1999年,道指和标普500指数走到历史高位,且该高位一直持续至2000年。然后历史重演,很多个股见顶回落,开启了长线跌势。第9版编者按:很多个股在2000年3月见顶后崩盘,但道指成分股相较于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表现更好,后两个指数的成分股跌幅达到50%左右(见图20-3)。)
将整体趋势作为一个工具来用,这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只是一个工具,无法面面俱到地反映情况。我们必须面对每一个投资者都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解读平均指数的不确定性,怎样保护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面对走势不同于大多数个股走势的股票,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冒过多的风险(见第41章)。
其次,我们可使用评价指数,而不是从100%的做多一下子转到100%的做空。通过评价指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前是牛市还是熊市,还能判断特定时间市场的牛熊程度。
乍看之下,这和传统的道氏理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事实上,相同的技术方法也适用于评价指数。在大牛市中,评价指数可帮助我们判断市场的强弱程度。随着牛市进入尾声,比如在1928~1929年,市场的强弱程度会逐渐降低。
图38-1 评价指数显示百分之多少的股票处在看涨或看跌的长线趋势中。1961年,评价指数与股票平均指数相冲突,意味着长线趋势可能反转
使用评价指数前,让我们先介绍下评价指数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构建方法。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精确的衡量工具,只能体现市场的大概情况;它不会发出乐观的信号;并且,它反映的是其构建者的判断和观点。
假设你正在观察100只个股的走势图。每周结束时,你可以在图表底部以小加号或小减号来表示你对每只股票的涨跌判断。有时,你很难做出这个判断。但不必担心,因为这种情况并不会太多,大多数个股的走势都很清晰。然后,数一下有多少个加号、多少个减号,包括那些你只能做出初步判断的个股,你会得到2个数字。如果100只里面有75只是加号,那么你就可以说市场的涨势达到了75%。如果下一周这个数字更高,比如达到80%,那么就表示涨势更强了。如果这个数字变低了,比如降到70%,那就表示你看涨的个股减少了,市场整体变弱了。
(第10版编者按:通过围绕移动平均线进行研究,比如统计有多少股票处在各自的50天、200天移动平均线以上或以下,可以迅速构建此类指数。当然你也可采用迈吉的方法,从每张图上观察道琼斯指数的走势强弱。)
如前所述,如果平均指数正在连创新高,那么迈吉评价指数很可能大幅超过50%。而在明显的熊市中,该指数很可能显著低于50%。
但是请注意,我们此处讨论的不是信号,不是在哪个点位应当清仓或满仓。该指数会不断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上下波动,自我调整。
若一大批代表性股票中有53%的股票走牛,那么此时的市场肯定弱于有80%的股票走牛时。
因此在后者的情况下,你完全有理由扩大多头仓位。虽然你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面临着具体选择哪些股票的问题,但与前者相比,你有理由扩大多头仓位或总体风险敞口(参见第41章)。
通过将自己的总仓位与该指数挂钩,你能够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在市况变得过于险恶前自动离场。此外,你还不必在立即卖出和继续观望之间艰难抉择。
这个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如果投资者根据迈吉评价指数的涨跌,不时地扩大或缩小多头仓位,那么他的回报可能高于完全乐观或完全悲观的回报。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会被持续地引向同一方向,如果市场最终反转并陷入恐慌,那么他的多头仓位会遭受一定损失。
此方法的扩展做法是,在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之间,分配全部或部分资金。假设你对自己图表的解释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合理正确的,那么你可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选择若干强于平均水平的股票,同时也选择若干弱于平均水平的股票。
当该指数位于50%附近时(1956年中有好几个月如此),你可以选择买入若干强势股,同时卖空若干弱势股,使得多头风险和空头风险基本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股市全面上扬,那么你的空头仓位会出现亏损,你将改变对那些弱势股的判断,并逐步关闭空头仓位。但与此同时,多头仓位的盈利会抵消空头仓位的亏损并有盈余(假设你选股明智),而这些亏损可以被视为用空头仓位来保护多头仓位的保险费。
另一方面,如果市场突然崩盘(比如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患病期间)(编者按:以及1987年10月里根总统被传患病、1998年亚洲爆发流感时的那几次),那么空头仓位的盈余会弥补多头仓位的亏损。而如果市场继续下跌到要求卖出多头仓位的水平,那么此时的亏损可以视为多头仓位来保护空头仓位的保险费。(编者按:按得克萨斯对冲(Texas Hedge)的传统,我对空头仓位持稍微不同的看法。虽然实用资产组合理论认为空头仓位有助于减少风险,但我倾向于将其视为另一个获利机会,而这个获利机会还有减少总体风险的额外好处。在趋势确定向上时,做空某个股票是毫无用处的,反之亦然。)
而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很可能同时获利。
我们建议采用系统化、持续性的套利或对冲。随着迈吉评价指数的上涨,空头仓位的比重逐渐下降,多头仓位的比重逐渐上升。而随着迈吉评价指数的下跌,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第9版编者按:我曾建议将此处介绍的方法称为“自然对冲”,并将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称为“节奏化交易”。)针对道指的自然对冲可以包括一个多头仓位(例如牛市中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若干空头仓位(在看跌的道指成分股中),或者(更好的选择是)与弱势道指成分股正相关的空头仓位。这是因为,弱势道指成分股的风险往往可通过大量持有被动型指数基金来缓冲。
这种方法从本质上看是保守的。有些人总是对卖空心怀恐惧,将其看作纯粹的投机赌博,其实他们应该重新审视卖空,将其作为自己投资活动中用于平衡多头仓位的一个正常部分。
这种保守、平衡、分散化的投资方法主要是为了保护本金。就其本质而言,它能有效阻止你为了投机获利而孤注一掷。但它还向技术分析方法提供了用武之地,并能大幅减轻交易者和投资者每天面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编者按:许多现代读者可能不知道,约翰·迈吉写过40年的每周评论。这些睿智、实用的评论汇合成了《约翰·迈吉市场评论档案》(John Magee Market Letter Archive)。从这份《档案》中,我抽取了下面这篇1985年9月28日的评论,它很好地说明了迈吉评价指数的作用。)
图38-2 这张图来自《市场评论合集》(Collected Market Letters),绘制日期是1985年9月28日。迈吉评价指数是根据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计算出来的,这张图展示了怎样使用该评价指数识别市场的顶部和底部。该评价指数是一个反映超买或超卖状态的指标
1985年9月28日:市场处于超卖状态
本周迈吉评价指数跌至9%,这是它今年在超卖象限内的最低点。这也是该指数自1984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参见图38-11)。该指数在6月跌至8%后,很快开始稳步攀升,在6月末和整个7月都发出了总体买入信号。
该指数1984年6月的低点8%和1984年2月25日的低点8%构成了双底形态,表明该指数处于超卖状态。与之相对应的,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84年6月18日的低点1 079点;随后道指稳步攀升至7月的高点1 372点。
20多年来,所有的股市长线底部都与迈吉评价指数的极低点相对应。在股市剧烈波动但并不上攻的“动荡时期”内,迈吉评价指数为5%或更低,正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所有长线低点相对应,直到1982年6月的9%低点;随后,股市立即迎来了轰轰烈烈的上升行情。
这个略高于“5%或更低”水平的低点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表明股市即将复苏;随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770点直线上涨至1 300点附近,结束了17年的盘整,开启了图上的“继续上涨”阶段。
在此背景下,迈吉评价指数1984年6月的“8%低点”和当前的9%水平具有额外的意义。事实上,如果股市处于继续(或长线)上涨阶段,那么股市的低点往往不会太低,而高点的超买程度往往会更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82年6月和1984年6月的低点就符合这一模式。因为股市的长线波浪往往延续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迈吉评价指数当前9%的水平也可能意味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长线低点。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投资知识,是需要时间和经验来沉淀的。这两本书,恰恰传递给了我这种“厚积薄发”的力量。《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市场运行的“规律”。它不是提供“捷径”,而是告诉了我“方法”。它对每一个技术工具的解释,都做到了深入浅出,并且配以大量的图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我之前对于“趋势”的理解,一直比较模糊,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趋势是有生命周期的,它有启动、发展、加速、衰退等不同阶段,而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操作策略。尤其是关于“回调”和“反弹”的区分,这本书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让我不再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惊慌失措。而《股市极客思考录》这本书,则是我见过的最“接地气”的投资实战指南。作者十年磨一剑的经历,让这本书充满了真实的“血肉”。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聚焦于“龙头股战法”,教会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找到那些真正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股票。书中关于“龙头股的生命周期”、“资金博弈”的分析,以及“题材挖掘”的实操技巧,都让我受益匪浅。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提前布局,最终抓住了某个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这种前瞻性的投资思维,正是我想学的。这两本书的结合,就像是给了我一套完整的“武功秘籍”,让我能够更有方向、更有把握地在股市中“闯荡”。
评分在股票投资领域,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境界,即理论与实践能够完美结合。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境界的追求。《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它不仅仅是对经典技术指标的介绍,更是对这些指标背后逻辑的深入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趋势线”的讲解,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画线,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去理解趋势线的“力度”和“有效性”,以及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去应用这些趋势线。它让我明白,技术分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灵活的调整。而《股市极客思考录》这本书,则是我见过的最“硬核”的实战操作指南。作者“十年磨一剑”的经验,让这本书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书中的“龙头股战法”,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秘密武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去识别那些具备成为龙头股潜力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在龙头股的成长过程中,做到“精准介入”和“长期持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资金博弈”的深度解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主力资金的运作意图,从而避免被市场“割韭菜”。这两本书的结合,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了一个从“看懂市场”到“抓住机会”的完整投资模型,让我对未来的投资之路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是一个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在投资领域,我尤其看重那些能够帮助我建立独立思考体系的书籍。《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本书,对于建立我的技术分析逻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介绍各种技术指标,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些技术指标背后的市场心理和行为模式。比如,在讲解“成交量”时,它不仅分析了成交量与价格的关系,还深入探讨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成交量所代表的含义可能存在的差异。这让我明白,技术分析并非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看见”市场,理解市场的真实力量对比。而《股市极客思考录》则是在“看见”市场的基础上,教会我如何“抓住”市场。《股市极客思考录》的作者,其“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让我深感敬佩。这本书的核心在于“龙头股战法”,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去寻找龙头股,更重要的是,它教我如何去理解龙头股的“成长逻辑”和“资金逻辑”。书中的“龙头股的生命周期”模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判断一只股票所处的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的操作策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题材驱动”的分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一个题材很热,更重要的是,它会分析这个题材的持续性,以及资金在这个题材中的运作方式。这两本书的组合,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了一个从“看懂技术”到“抓住龙头”的完整投资体系,让我对自己的投资决策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我这个“股市新手”量身定做了一套“葵花宝典”。《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就像是基础功,它把最核心的技术分析方法,例如K线、均线、成交量、MACD、RSI等等,讲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我以前看其他书,对这些指标的理解总是模模糊糊,感觉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到底怎么用。《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却不一样,它不仅解释了每个指标的原理,还结合大量的图例,告诉我这些指标在实际走势中是如何应用的,以及不同指标组合起来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我尤其喜欢它对“量价配合”的详细阐述,理解了这一点,就等于抓住了市场最根本的秘密之一。它让我明白,为什么在上涨过程中,成交量是越大越好,而在下跌过程中,成交量是越小越好。这种深入的解读,让我对市场的理解从“表面”走向了“内在”。而《股市极客思考录》则像是进阶篇,它在掌握了基础技术分析之后,教你如何去寻找那些真正能够带来高额回报的“龙头股”。作者分享的“十年磨一剑”的经历,让我明白,投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心态和毅力。书中关于“龙头股的特征”、“龙头股的生命周期”、“龙头股的资金博弈”等章节,简直就是一本实操指南。它教我如何去识别那些有潜力成为龙头股的公司,如何去判断它们是否已经启动,以及如何在它们的成长过程中,做到“持股待涨”。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题材挖掘”的章节,作者列举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让我明白,一个好的题材,加上合适的介入时机,能够创造出多么惊人的收益。这两本书的结合,让我觉得,我不再是那个漫无目的、到处碰壁的投资者了,我开始拥有了一套清晰的投资逻辑和方法。
评分这套书的组合,绝对是“1+1>2”的经典范例。我之前总是陷入一个误区,要么只看技术指标,要么只追逐热点概念,缺乏系统性的方法论。《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让我能够理解价格波动的底层逻辑,识别市场的短期和中期趋势。《股市极客思考录》则在此基础上,将目光聚焦于那些真正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牛股”,教会我如何在浩瀚的股市海洋中,捕捉到那颗最璀璨的明星。举个例子,《趋势分析》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成交量和价格的配合,判断一个股票的启动信号,识别主力资金的吸筹迹象。而《极客思考录》则会进一步告诉我,如果这个吸筹的股票,恰好符合某个新兴产业的龙头特征,并且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那么它就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牛股。这种将宏观逻辑、中观行业、微观技术完美结合的方法,在我之前的学习中是难以想象的。作者在《极客思考录》中提到的“潜伏”和“波段操作”的结合,让我对短线交易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那种盲目的频繁交易,而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和市场趋势的深刻理解,进行有策略的波段操作,这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而且,两本书的作者在内容上既有重叠之处,又各自侧重,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比如,《趋势分析》会讲到量价关系,《极客思考录》则会从主力资金的角度,更深入地解释量价背后的含义。这种互补性,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投资框架。
评分而《股市极客思考录:十年磨一剑之龙头股战法揭秘》这本书,则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惊喜。如果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教你“看见”市场,那么《股市极客思考录》就是教你“抓住”市场。这本书的作者,那种对股票市场近乎偏执的研究精神和实战经验,隔着纸页都能感受到。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有些股票能走出翻倍甚至翻十倍的行情,而我却总是踏错节奏,要么在启动前卖出,要么在下跌时被套。这本书的“龙头股战法”,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识别龙头股,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龙头股的“基因”——它们是如何在市场混沌中脱颖而出,如何凭借其强大的资金、逻辑和题材支撑,引领整个板块甚至市场走向的。书中关于“龙头的生命周期”的论述,让我明白,龙头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萌芽、成长、成熟和衰退的阶段,理解这些阶段的特征,才能在不同的时间点做出最正确的操作。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题材驱动”和“资金博弈”的解读。他不仅仅告诉你某个题材很热,更会告诉你这个题材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是政策、是技术、是事件,以及资金是如何在这个题材中运作的,如何识别主力资金的意图。书中的“十倍股的养成路径”的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揭示了那些伟大的牛股,往往不是一夜暴富,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清晰的演变过程,需要耐心和精准的判断。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要学会“逆向思考”和“反人性操作”,在别人恐慌时看到机会,在别人贪婪时保持警惕。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远比学习任何技术指标都要宝贵。
评分一直以来,我总感觉自己在股市里像个无头苍蝇,看到的都是零散的信息,抓不住核心。《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本书,就像给我装上了一个“雷达”,让我能够“看见”市场的真正形态。它对经典技术指标的解读,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指标背后的逻辑,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应用。我特别喜欢它对于“K线组合”的分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某些K线组合代表什么意义,更会告诉你,在什么样的大趋势下,这些K线组合的有效性会更高,或者更低。这种“情境化”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同时,它还强调了“多周期共振”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单一的指标或者周期,往往容易产生误导,需要结合不同周期的信号来做出判断。而《股市极客思考录》这本书,则像给我装上了一个“导航仪”,让我能够“抓住”市场中最具潜力的“龙头”。作者那种“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以及对龙头股研究的深度,都让我深受启发。书中的“龙头股识别模型”,让我能够系统性地去评估一只股票是否具备成为龙头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它教我如何在龙头股的成长过程中,保持耐心,并且在关键时刻进行加仓或减仓操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分享了许多关于“题材驱动”的实战案例,让我明白,如何去挖掘那些被市场低估的潜在热点,并且在热点启动初期就参与其中。这两本书的结合,让我从一个“看热闹”的股市参与者,变成了一个“懂门道”的投资行家。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两本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股市投资的书籍市面上实在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实操性。《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老套”,但内容之深入,让我刮目相看。它并没有停留在对经典技术指标的简单介绍,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这些指标的“为什么”,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阶段的适用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趋势线”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画一条线,更教你如何理解趋势线的“力度”和“有效性”,以及如何通过趋势线的倾斜角度来预判价格的加速或减速。而且,书中对于“回调”和“反弹”的识别,也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判断标准,这对我这种容易被市场短期波动干扰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总是纠结于“这是回调还是下跌的开始”,现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能够更冷静地分析,判断市场的真实意图。而《股市极客思考录》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作者那种“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他不仅仅分享了“龙头股战法”,更分享了他十年如一日的思考和感悟。书中的“覆盘”和“复盘”的理念,让我意识到,每一次交易的成功或失败,都应该被认真对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讲述了作者如何通过对一个新兴行业的研究,提前布局,最终抓住了行业龙头股的十倍行情。这个过程的艰辛和精准,让我深刻体会到,成功的投资绝非偶然,而是日积月累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却总是抓不住关键脉搏的投资者量身定做的。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厚重的质感和内容丰富的设计吸引了。首先,《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本书,简直就是技术分析的百科全书。我之前也看过一些技术分析的书,但总是觉得零散,概念很多但联系不起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罗列指标和图形,而是真正把这些工具的背后逻辑、形成原因以及实战应用融为一体。翻开目录,那些熟悉的K线、均线、MACD、RSI等等,都得到了极其详尽的阐述,但重点在于,它不只是教你怎么画线,更教你怎么理解线背后的市场情绪,怎么从这些冰冷的数据中解读出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博弈。比如,在讲到均线系统时,它不仅解释了不同周期均线的意义,还深入分析了均线粘合、发散、穿越等形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预示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支撑与阻力”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画两条平行线,而是从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角度,层层剖析了支撑和阻力位的形成机制,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突破与假突破的判断方法,这对我理解市场价格的“卡点”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我之前总是凭感觉去判断,现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的判断更加有理有据,不再是那种“好像要涨”的模糊感觉。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合实际,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而是用真实的股票走势图来印证理论,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技术分析的威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拿到了一副望远镜,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市场的远景,对未来的走势有了更深的洞察力,信心也随之大增。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谨慎的投资者,对于那些过于玄乎或者“一夜暴富”的理论,我总是持怀疑态度。所以,当我拿到这套书时,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实战性”和“逻辑性”。《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本书,无疑在“逻辑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很多技术分析书籍那样,仅仅是罗列各种图表和指标,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技术工具背后的市场逻辑和交易心理。比如,在讲到“支撑与阻力”时,它不仅仅告诉我们怎么画线,而是从多空双方力量博弈的角度,去分析价格为什么会在某个位置停滞或反转,这让我对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刻。它让我明白,技术指标并非是“神谕”,而是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量化体现。而《股市极客思考录》则在“实战性”上做到了极致。作者十年磨一剑的经历,让这本书充满了真实的交易经验和感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龙头股战法”的详细拆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找到龙头股”,更是教你如何去“培育”和“持有”龙头股。书中的“龙头股的生命周期”模型,以及“资金博弈”的分析,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作者详细分析了某个牛股的启动过程,从早期吸筹,到题材发酵,再到主力拉升,整个过程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如何识别和跟踪龙头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套书的组合,就像是为我打造了一个从“看懂市场”到“抓住市场”的完整闭环,让我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评分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嗯
评分很好的书,不错?
评分有人代收,寄回家了,不知道质量如何
评分质量不错,慢慢看吧!快递慢了!
评分送货快,书不错
评分物流有点慢,书收到还不错!
评分写的很详细,挺好看的
评分很好的书,不错?
评分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