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儒家
  • 孔子
  • 家语
  • 经典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智慧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460
商品编码:10786924490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11-25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460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三国)王肃,整理,杨博,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目录
 目 录

【孔子家语 目录】

相鲁… …………………………005

始诛… …………………………010

王言解… ………………………015

大婚解… ………………………023

儒行解… ………………………028

问礼… …………………………036

五仪解… ………………………038

致思… …………………………047

三恕… …………………………055

好生… …………………………059

观周… …………………………063

辩政… …………………………068

六本… …………………………075

辩物… …………………………083

哀公问政… ……………………086

在厄… …………………………091

困誓… …………………………097

执辔… …………………………104

本命解… ………………………111

郊问… …………………………115

五刑解… ………………………115

刑政… …………………………121

冠颂… …………………………127

庙制… …………………………128

辩乐解… ………………………130

问玉… …………………………133

屈节解… ………………………136

七十二弟子解… ………………136

本姓解… ………………………149

终记解… ………………………154


  作者介绍

《孔子家语》一书zui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现存十卷。王肃为东海郯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师。他主张微言大意,综合治经,反对郑玄不谈内容的文字训诂学派。


  精彩书摘

相鲁

【原文】

孔子初仕,为中都①宰②。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

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

寸之棺,五寸之椁③,因丘陵为坟,不封④、不树。行之一

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⑤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

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

定公以为司空⑥,乃别五土之性⑦,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⑧

焉。谓季桓子⑨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

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⑩,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注释】

①中都: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以西。

②宰:一邑之长官。

③椁:棺木的外面称椁,里面称棺。

④封:聚土以建坟。

⑤定公:鲁国之国君,定公是谥号,名姬宋。

⑥司空:官名。掌管土地管理与工程建设等事务。

⑦五土之性:旧注,“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

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⑧合诸墓:使得各个陵墓圈到一起。

⑨季桓子:季平子之子。

⑩大司寇:六卿之一,主管刑狱的官职。

【译文】

孔子开始为政时,担任中都地方长官。他制定了养生

送死的礼节,提倡孝敬长者,以年龄之别享有不同食物;

帮助弱者,以身体的强弱来分配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

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起据为己有;器具上

不雕刻过多的文饰。安葬死者,用厚四寸的棺木,厚五寸

的椁木;依傍丘陵而建坟;禁止聚土而成坟墓,禁止在坟

墓旁种植松柏。如此实施一年,西方诸侯国都争相效仿。

鲁定公对孔子说道:“用您推行的制度治理鲁国,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此制度足以治理天下,何况只是

鲁国呢!”自此之后第二年,定公任命孔子为司空。孔子

根据鲁国土地的性质,将其分门别类,以此在不同的土地

上生养不同的物产。这样,万物各得其所,获得了适宜的

生长环境。

早先之时,季平子将鲁昭公葬在鲁国先君墓地的南

面,孔子派人将鲁昭公的陵墓与先君的陵墓合在一起。孔

子对季桓子说:“贬损国君却彰显自己的罪过,不合乎礼

制。如今将陵墓合到一起,以此来掩饰令尊不守臣子之道

的行为。”

而后,孔子由司空被升任为大司寇。虽然修订了法

令,却无须使用,不侵扰百姓,秩序井然。

【原文】

定公与齐侯①会于夹谷②,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

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

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③司马④。”定公从之。

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

而登。献酢⑤既毕,齐使莱人⑥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

历阶⑦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

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

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

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⑧侏儒⑨戏于前。孔子趋

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

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

惧,有惭色。

【注释】

①齐侯:齐国国君。

②夹谷:即今山东莱芜境内的夹谷山。

③左右:正副。

④司马:掌管军事的官职。

⑤献酢(zuò):主宾相互敬酒。

⑥莱人:少数民族莱国,在齐国之东。

⑦历阶:一步一级地登台阶。

⑧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⑨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杂技艺人。

【译文】

鲁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会盟,孔子主持礼仪。在此

之前,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有文事时必须以武力为

后盾,有武事时也要有和平的外交准备。古时诸侯离开疆

土,必须与相应的官员同时出行。因此,我请求您带上征

服司马。”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抵达会盟的地方时,盟会的高台已经筑就,且设置了

三级台阶,以通往高台。定公与景公施以会遇之礼,相互

作揖谦让着登上高台。敬酒之后,齐国一方派莱人手持兵

器擂鼓,以此向鲁定公示威。孔子快速登上台阶,保护定

公退避,并厉声说道:“鲁国的士兵们,拿起武器战斗。

我们两国的国君在此友好会盟,夷狄边远之人竟然手持兵

器行暴。这jue对 不是齐国号令诸侯的方法。边远异国不得

图谋中原,夷狄之族不得侵扰华夏,俘虏不得干扰会盟。

军队不能威逼友好。这样的行为于神明而言不祥,于道德

而言不义,于为人而言失礼。齐侯一定不会那样做吧?”

孔子这一番言论让齐景公感到羞愧,齐景公于是挥手让莱

人军队撤下。

一会儿之后,齐人演奏宫廷音乐,俳优与侏儒表演杂

技。孔子快步上前,站于中间的台阶上说道:“戏弄侮辱

诸侯国君的人,其罪当斩。请右司马立即对他们行刑。”

因而,诛杀了侏儒,砍断了他们的手脚。齐景公内心惧

怕,脸上有愧疚之色。

【原文】

将盟,齐人加载书①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

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②对曰:“而

不返我汶阳③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④曰:“齐鲁之故,吾

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⑤

不出门,嘉乐⑥不野合⑦。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

是用秕稗⑧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

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

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

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⑨及

汶阳之田。

【注释】

①载书:即盟书,诸侯会盟时所订的誓约文件。

②兹无还:鲁国的大夫。

③汶阳:鲁国汶水之北,在今泰山东南麓莱芜市境内。

④梁丘据:齐国的大夫。

⑤牺象:饰有鸟形、鸟羽或象骨的酒器。

⑥嘉乐:钟鼓之乐。

⑦野合:在旷野演奏音乐。

⑧秕稗(bǐ bài):旧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

似穀者”。

⑨四邑:旧注,“郓、 、龟、阴”。

【译文】

在鲁、齐两国将要盟誓之时,齐人在盟书上写了一

条:“齐国军队出境作战,如果鲁国拒绝派出三百辆战车

随从出征,齐国便会按照盟书中的条约惩罚鲁国。”孔子

让兹无还反击道:“如果齐国不将侵占我们的汶阳的属地

归还,而让鲁国单方满足齐国的要求,齐国也要按照盟书

的条约接受惩罚。”

齐国将设宴款待鲁定公。孔子对梁丘据说道:“齐

鲁两国之间的礼仪,阁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会盟已经完

成,却又要款待我国君主,是徒然烦劳齐国群臣。而且,

牺尊、象尊等酒器不能拿出宫门,宫廷之乐也不能在荒野

中演奏。如果荒野中举行的宴享礼仪万事俱备,则不合乎

礼仪。如若礼仪简略,则又显得轻贱且不郑重。宴席简陋

则会侮辱国君,悲戚礼仪则会臭名昭著。愿您好好考虑,

宴客本是为彰显君主昭明的德行,若非如此,还不如不

做。”zui终,没有举行宴会。

齐景公回去之后,责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 作者: (汉)王肃 辑 (其他相关注释、校订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出版社: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内容简介: 《孔子家语》原名《孔氏谈说》,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重要儒家经典。它并非如《论语》那样以对话为主,而是以孔子及其后代弟子讲述的论辩、事迹、戒律、道德修养等内容为核心,内容更为广泛,涉及政治、伦理、教育、修身、治家等诸多方面。这本书犹如一部保存了孔子及其学派思想精华的宝库,展现了儒家学说在当时及其后世的传播与发展轨迹。 一、 历史渊源与文献价值 《孔子家语》的成书过程颇具传奇色彩。据史书记载,它最初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收集整理,后经秦火焚毁,至汉代由魏国人王肃重新辑录而成。王肃在辑录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流传下来的古籍,并加以考订,使这部失传已久的经典得以重现。 尽管在历史上,《孔子家语》的地位曾一度受到争议,但历代学者对其文献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化。它与《论语》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儒家思想的基石。如果说《论语》更侧重于孔子思想的“语录”形式,那么《孔子家语》则在许多方面提供了更详尽、更具条理性的论述,尤其是在对某些思想的阐发和论证上。它不仅记录了孔子晚年的思想,也反映了早期儒家学派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从文献学角度来看,《孔子家语》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许多《论语》未曾记载的史实、人物及其思想。其中许多故事和论述,对于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活、思想以及儒家学说的发展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同时,它也是研究汉代经学、儒家早期传播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二、 主要内容与思想体系 《孔子家语》的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儒家思想的多个维度。概括而言,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事迹: 书中记载了孔子在政治、教育、人伦等各个方面的言论和行动,以及其弟子如颜回、子路、子贡等人的问答和事迹。这些记载生动地展现了孔子“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诲态度,以及他“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思想的实践性和人文关怀。 2. 政治与治理思想: 《孔子家语》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政治理想、君臣之道、国家治理的论述。孔子强调“德治”,认为统治者应以身作则,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方能达到长治久安。书中关于“政者,正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等论述,充分体现了其政治伦理化的倾向。此外,对国家制度、礼乐刑政等方面的探讨,也展现了儒家对于社会秩序构建的思考。 3. 伦理道德与修身养性: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伦理道德。《孔子家语》对此有深入的阐述。书中关于“仁”、“义”、“礼”、“智”、“信”等儒家基本道德范畴的界定和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途径来实现个人品德的完善,都有详细的论述。尤其是关于孝悌、忠恕、诚信等伦理规范的强调,构成了儒家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基础。 4. 教育理念与方法: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孔子家语》中也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书中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教育原则。对于学习的内容、方法、目的,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有着深刻的见解。这些教育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治家与宗族观念: 《孔子家语》中也涉及了家庭伦理和宗族观念。书中关于如何“齐家”,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后代,都有所阐述。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家国同构”的理念,认为个人的修养和社会责任,首先要从家庭做起。 6. 礼乐制度与社会规范: 礼乐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书中对礼乐的起源、作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都有所提及。孔子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表明礼乐必须建立在仁爱精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其教化作用。 三、 思想的现实意义与传承价值 《孔子家语》所蕴含的智慧,并非仅仅是古代的遗迹,而是穿越时空,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 道德修养的指引: 在当今社会,面对物欲横流、价值多元的挑战,孔子关于仁爱、诚信、责任等道德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坐标。学习《孔子家语》,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个人品德修养,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教育智慧的借鉴: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这些都是《孔子家语》能够给予我们的思考。 治理理念的启示: 孔子“为政以德”、“民本思想”的治理理念,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一个真正优秀的治理者,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更要关注民生疾苦,注重道德教化,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实现长治久安。 文化传承的载体: 《孔子家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通过阅读和研究《孔子家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并在传承中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结语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孔子家语》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儒家经典。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孔子及其早期学派的思想全貌,更以其超越时空的智慧,为我们理解人生、社会、治国之道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阅读此书,犹如与一位古代圣贤对话,体悟其深邃的思想,汲取其不朽的智慧,必将使人受益匪浅,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更为坚实的指引。这部精粹本的《孔子家语》,以其严谨的考订和精炼的注释,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便捷而深入的阅读体验,是走进儒家思想,领略中华国学魅力的绝佳选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非常具有沉浸感,它引导我进行了一种深层次的内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自身动机和行为准则的反思。这本书提供的思想框架,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言行的不足之处,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符合一个理想的自我标准。它不是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提问的哲学工具,鼓励读者去主动探索。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比任何外部灌输都来得深刻和持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变得更为平和,对世事的看法也多了几分从容和包容,这种潜移默化的心性滋养,是任何一本畅销书都难以比拟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古代思想史的研究者,我对不同版本和译注的侧重点一直保持着审慎的态度。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其兼顾了文献学上的严谨性和普及性上的易读性。它在引用考据方面做得非常扎实,能看到作者在比对不同古籍时的细致工作,这保证了文本的准确性。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将这些繁琐的考据过程完全暴露出来,而是将最精华的、最有助于理解的部分提炼出来,用清晰的语言呈现给读者。这种“藏器于身”的学问态度,非常值得称赞。它让普通读者能获得可靠的知识,而专业人士也能从中找到值得推敲的细节,成功架起了一座连接学术前沿与大众阅读的桥梁,这一点在我接触过的同类读物中,是比较少见的。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类经典时,我有些担心会陷入枯燥的道德训诫中无法自拔。然而,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巧妙,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死板地堆砌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场景对话和历史轶事来串联起核心思想。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让那些抽象的“仁义礼智信”变得有血有肉,能够被具体的情境所理解。我甚至觉得这些古代的对话,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关于人际交往的智慧、为官之道的权衡,甚至是修身养性的方法,都蕴含着历久弥新的真知灼见。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深入交谈,轻松自然,却又发人深省,完全没有那种被说教的压迫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古典的韵味。封面采用的是传统的水墨风格,色调沉稳大气,隐约可见的纹理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丝绸或宣纸。内页的纸张选得很好,触感温润,墨迹清晰,排版疏朗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眼睛不容易疲劳。这种用心对待书籍本身的制作态度,本身就为阅读体验增色不少。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和便捷的时代,能有一本如此精美的实体书,让人感觉像是在对待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快消品。装帧上的细节处理,比如烫金的书名和细致的勒口,都体现了出版方的匠心独运。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传统文化书籍的人来说,这本书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能够沉淀心绪的器物,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一种仪式感。

评分

我这次阅读的重点是想深入了解古代哲人的思维方式是如何构建他们的道德体系的。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部分做得相当到位,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比较顺畅地跟进那些深奥的词句。作者对原著的理解似乎非常深刻,尤其是在阐释一些看似矛盾或者晦涩的段落时,总能提供非常精准且富有洞察力的解读。我特别欣赏它在保持原文古朴之美的同时,又引入了现代的学术视角进行对比和补充,使得经典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古董,而是可以与当代人进行对话的智慧结晶。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吸收了传统思想的养分,还能够从中反思我们当下社会的一些困境和价值取向。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既尊重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接受度,非常难得。

评分

可以的,就是小了点

评分

内容还好。纸张太薄,行间距太密,读起来难受

评分

这是一次神奇的购物体验!

评分

做工可以。

评分

内容还好。纸张太薄,行间距太密,读起来难受

评分

可以的,就是小了点

评分

看在价格低的份上,给四星吧

评分

挺好

评分

内容还好。纸张太薄,行间距太密,读起来难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