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清供

书斋清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文和 著
图书标签:
  • 文房四宝
  • 书斋
  • 文人生活
  • 传统文化
  • 古玩
  • 收藏
  • 鉴赏
  • 清代
  • 文房具
  • 书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58697
版次:1
商品编码:108482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心藏趣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页数:29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斋清供》主要内容包括:“晴窗花落砚池香”、“长在端石上的翠竹”、“书拨:文人手指纤细的延伸”、“文承·承盘”、“桃花流水鳜鱼肥——渔篓纪事”、“田黄——有可能成为地球上最昂贵的石头”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杜文和,1954年生于扬州,1972年入伍,从事新闻工作,后转入文学创作,以小说、散文、影视作品为主。出版有《牧野津古渡》、《雨夜竹影》、《聊斋先生》、《六女当铺》、《聚宝盆》等十余部作品。《侏儒记》、《海外飘来的瘾君子》分获天津第一、第二届全国精短散文大赛优秀奖,小说《罢棺》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其作品被选入《散文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艺术散文选萃》(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并多次入选《新华文摘》、《散文选刊》。其中《侏儒记》被选入2000版高中语文读本。现为《品位》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国家一级作家。

目录

书斋清供(代序)
复兴文人的美感
古砚祭
闻香识古墨
古纸
供石
玩玉杂感
闲话笔筒
天籁的妙音:晤琴
人格的质押:读印
熏炉的幽思:赏香
手谈的雅致:说棋
虎镇
逸狮
行乐图
扳指儿
记壶
酒徒醉话
匏器
鹿头壁挂
砚在深山——访砚纪事之一
买砚遭砚砸——访砚纪事之二
失一砚得一病——访砚纪事之三
砌进墙壁里的砚台——买砚纪事之四
千秋方寸
微妙——因微而妙
晴窗花落砚池香
长在端石上的翠竹
古砚的成本
感受好砚
书卷长留伴一生
岁自题小像:砚田牛
书拨:文人手指纤细的延伸
红木竹节案几
扇子
扇坠
文承·承盘
是笔筒?是米升?——大雅与大俗
淘玉小记——滇西纪行(上)
淘玉小记——滇西纪行(下)
古典的孤傲
天问
瓷器的始祖
竹笛故里
百壶庐访记
桃花流水鳜鱼肥——渔篓纪事
烟斗:男性的风度
田黄——有可能成为地球上最昂贵的石头
达摩影芝
古代灵芝杂说
绕屋梅花三十树
珍藏一片红豆叶
文房诸友
论书法
早市
晚市
真正的赢家,是藏家

前言/序言


好的,这里有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山海遗珍录》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完全独立于《书斋清供》,且力求自然流畅,不带任何人工智能生成痕迹。 --- 《山海遗珍录》:寻踪迷失的古物与秘境 卷首语:尘封的地图与无尽的渴望 世间之大,浩瀚无垠。我们脚下的土地,埋藏着无数被时间磨砺、被遗忘的文明碎片。自古以来,总有一批人,他们不甘于书本上冰冷的记载,执着于追寻那些失落的古迹,触摸那些跨越千年的遗物。《山海遗珍录》并非一部简单的考古报告,它是一部由探险家、学者和少数幸存者口述、汇集成册的,关于那些隐藏在地理坐标之外的神秘存在与物质遗存的集合。 本书的编纂耗费了近三十年的光阴,记录了对地球上那些“异地”的探索——那些地理图上标记为“不可逾越”或“无人区”的所在。我们试图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关于人类文明在不同时间轴上留下的足迹图。 第一部:失落文明的声响——岩石下的低语 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那些在地质变迁中几乎被抹去的古代社群。这些文明并非如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那般拥有宏大的纪念碑,它们的痕迹往往微小、隐秘,却蕴含着令人震惊的技术与哲学深度。 一、雾锁的石城:亚特兰提斯的回音 我们并未找到传说中沉没的亚特兰提斯,但我们发现了其“边缘聚落”的残骸。在北大西洋深海峡谷的一处温泉喷口附近,通过深潜设备捕获到了一系列复杂的几何图案刻在玄武岩上的记录。这些图案显示出一种超越当时已知冶金学的合金配方,以及对潮汐能的精妙运用。本章详细记录了探险队如何克服深海高压和未知的生物干扰,采集到的岩芯样本的分析报告,并附有拓印图。 二、戈壁的玻璃之城 在中亚腹地,一片被当地游牧民族称为“火烧之地”的沙漠深处,存在着一片广袤的、由天然玻璃构成的地貌。通过对其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基址进行测绘,我们推断出这是一个依赖于太阳能聚焦进行工业活动的早期城市。令人费解的是,所有可分析的陶器碎片上都没有发现任何书写符号,仿佛这个文明的交流方式是完全非语言的。本部分对比了这些玻璃结构与现代光学原理的吻合度,提出了关于“沉默技术”的假说。 三、安第斯山脉的“活体地图” 这部分内容转向南美洲。我们探访了秘鲁高海拔山区中一个世代守护秘密的部族。他们声称自己是前印加文明的守护者。他们的“遗珍”并非物质,而是一种复杂的、由活体植物构筑而成的、能够精确指示特定矿脉位置的“生物导航系统”。本书详尽记录了识别和记录这种系统所需的植物学知识,以及部族长老对这种生态智慧的阐述,揭示了一种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的生存哲学。 第二部:非凡器物的解析——物质的记忆 如果说第一部探讨的是文明的“骨架”,那么第二部则专注于那些被时间遗留下的、具有非凡物理特性的器物。这些物品挑战了我们对古代工艺的认知极限。 一、会呼吸的金属:‘星陨之铁’的循环律动 在西伯利亚苔原深处发现了一块富含镍铁的陨石残骸。围绕这块残骸建立的祭祀场中,出土了数枚以其为核心铸造的环状物。这些金属环在特定的天文周期内,会释放出微弱的磁场波动,其频率与地球的自然谐振频率惊人地同步。本书的物理学家团队尝试用现代手段重现这种波动,但收效甚微。我们深入分析了古人如何利用天然的地球物理现象来“激活”这些金属的特性。 二、无影的纺织品:蚕丝之外的纤维 在东南亚某处古墓中,发现了一批难以腐蚀的纺织品。用显微镜观察,它们并非由任何已知的动植物纤维构成,其结构呈现出高度规律的纳米级编织模式。通过化学元素分析,其主体成分是高度稳定的硅酸盐晶体链。我们推测,这是一种利用极端高温快速结晶形成的“矿物织物”,它轻盈如空气,却坚韧无比。本章配有详尽的结构图,并探讨了制造这种材料所需要的能源级别。 三、时计的悖论:沙漏中的时间错位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一个废弃的修道院地下室中,发现了一个由黑曜石和黄铜制成的复杂计时装置。它不依赖任何重力或水流驱动,其计时精度极高,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它被置于特定强度的环境磁场中时,其显示的“时间流速”会发生肉眼可见的轻微偏移。本书收录了该装置的详细机械图纸,并附录了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这种“可调时差”现象的理论解释,虽然多数解释仍停留在假设阶段。 第三部:边界之外的记录者——人类与“异域”的遭遇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那些处于已知地理和认知边界的遭遇记录。这些记载往往充满了主观色彩,但其细节的统一性令人无法忽视。 一、极地的光之低语 本书记录了探险队在南极冰盖下钻探时,无意中接触到的一处地热洞穴。洞穴内部生存着一种完全依赖化学能而非光能生存的微生物群落。更奇特的是,这些微生物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声波刺激时,会产生有序的光学脉冲,形成复杂的、具有信息传递特征的“生物代码”。我们记录了数小时的光脉冲序列,并尝试用信息论的方法对其进行破译,尽管尚未成功,但其组织结构远超随机性。 二、深海热泉的“活体珊瑚” 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处,我们观察到了一种生长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巨型生物结构。它并非真正的珊瑚,而是一种高度有序的、具有细胞壁的聚合体。它能“捕获”洋流中的微量元素,并将其塑造成具有固定几何形态的“工具”。这些结构被视为深海中的“建筑遗存”,其内部结构展示出高度的流体动力学优化设计。 结语:未完成的旅程 《山海遗珍录》的目的,并非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我们所记载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人类文明(或至少是某种高度组织化的存在)曾经在地球上以我们尚未理解的方式繁荣发展。 本书收录的文物和遗迹,大多已通过严谨的保护措施隔离或记录,部分材料因其潜在的危险性或不可移动性,仅以影像和数据形式留存。我们希望,这份记录能激励下一代探寻者,去填补地图上的空白,去倾听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来自山海深处的珍贵遗音。每一次的发现,都是对人类认知边界的一次温柔而坚决的拓宽。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极其“克制”的优雅。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所谓的“高级感”,而是通过一种近乎禅意的简洁,传递出深沉的意境。作者的笔力非常老道,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画面,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极大。我经常在阅读某一段落时,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各种美好的联想,这种主动的参与感,是很多教科书式的作品无法比拟的。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的小品集,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既定的审美标准,而是引导你反思自己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周遭事物的。它教会我,慢下来,专注于当下,其实才是最有效率的生活方式,因为只有慢,才能真正地品尝到生活的滋味。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古典素养和对生活美学有天然的亲近感。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快速获得知识或实用技巧的指南,那你很可能会感到失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熏陶”。它像一块上好的玉石,温润而有光泽,需要你用心去摩挲才能感受到它的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考究,每一个用词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既准确又富有韵味,丝毫没有现代汉语的浮躁气。它重现了一种失落的审美情趣,让人在纷繁的现代生活中,重新燃起对“精致”、“讲究”的向往。读完合上书本,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都微妙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留意家中那些原本被忽视的器皿,尝试用更郑重的心情去对待每一天的开始和结束。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那种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触感,让人一下就回到了一个安静、沉淀的年代。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毕竟书名听起来就挺“文绉绉”的,但翻开第一页,我就发现自己想多了。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像是在你耳边轻声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却又字字珠玑。我特别喜欢他描述日常物件时的那种情境感,仿佛那些器物都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故事。比如他描写一件老瓷器的裂纹,那种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不是简单地堆砌辞藻就能达到的。读起来,你仿佛能闻到那老物件上附着的岁月气息,感受到时光在指尖流淌的痕迹。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合上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老友间的私语,需要你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韵味。它不急不躁,就像一壶泡了很久的茶,初品可能觉得平淡,但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有点像是在听一曲慢板的古乐。它的结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而是更像一种意识的流淌,章节之间看似松散,实则有着内在的逻辑和呼应。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得稍微适应一下这种跳跃式的、充满暗示性的表达方式。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感觉就很奇妙,就像作者在你脑海里搭建了一个精致的微缩世界,里面的每一个景物都摆放得恰到好处。我很少读到能将“物”与“心境”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作品。他写物,但写的都是心事;他写心事,又都依托于那些具体的陈设和摆件。这种含蓄的美学,非常考验读者的悟性,但回报也是丰厚的——你会发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在不经意间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感所打动。现在的书籍大多追求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观点的激烈碰撞,但这本书却像是一个避风港,让人暂时逃离了外界的喧嚣。作者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他似乎不急于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或者观点,而是更注重营造一种氛围,一种可以让人沉浸其中、进行深度思考的空间。我尤其欣赏他对细节的捕捉,那种对生活美学的执着追求,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雅”,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好”的鉴赏。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场景中,感受那种被精心对待的生活质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真正的美,往往藏在那些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日常角落里,需要我们用更专注、更温柔的目光去发现和呵护。

评分

此书为文心藏趣第二辑的第一本,以一趣之玩,使心眼俱足是本藏趣之书,值得一看.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文采亦好.

评分

书斋清供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

这本书是正版,印刷很精致,内容很好,作为了解书房雅玩的有关知识和历史,很有用,很精致。

评分

一套5本全买了 慢慢看!

评分

配合故宫那本好好看的

评分

配合故宫那本好好看的

评分

杜文和的文字功底实在了不得,这文字不仅好看、好听,真当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杜文和在《守望砚田》采用随笔的形式,从古玩收藏的角度,叙述中国各地砚台的的制作历史、风格特点与文化价值,随文附有一定数量的图片资料。

评分

此书为文心藏趣第二辑的第一本,以一趣之玩,使心眼俱足是本藏趣之书,值得一看.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文采亦好.

评分

配合故宫那本好好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