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入園、盥洗、進餐、喝水、如廁、自由活動、午睡、離園是幼兒園的八大生活環節。能否把這八大環節組織好,直接關係著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宋文霞、《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組織策略》每個環節各成一章,每一章又分為兩部分: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問題診斷與應對。尤其是在第二部分,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存在的問題,提供瞭大量的策略、活動、兒歌和故事。無論是初入職的新手教師,還是在生活環節組織方麵缺乏技巧的老教師,都可以從本書中獲益匪淺。
內頁插圖
目錄
推薦序 追尋生活化的幼兒教育(虞永平)
第一章 入園好時光
第一節 入園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第二節 入園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第二章 趣味來盥洗
第一節 盥洗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第二節 盥洗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第三章 溫馨進餐點
第一節 進餐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第二節 進餐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第四章 輕鬆如廁去
第一節 如廁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第二節 如廁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第五章 科學來喝水
第一節 喝水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第二節 喝水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第六章 活動懂自護
第一節 自由活動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第二節 自由活動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第七章 甜蜜午睡時
第一節 午睡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第二節 午睡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第八章 幸福離園麯
第一節 離園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第二節 離園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精彩書摘
第二節 入園環節中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由於傢庭教養方式及幼兒自身發展水平的不同,幼兒的情緒、習慣及能力在人園環節也錶現齣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準確把握各年齡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及認知特點,學會分析、解讀問題産生的原因,並通過實施有效的教育引導,使幼兒感受到人園的快樂、有趣和美好。
一、托、小班幼兒的問題診斷與應對
教師首先要對托、小班的幼兒人園環節進行認真的觀察,及時發現幼兒在入園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後製定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幼兒解決人園中遇到的問題。(一)問題診斷
幼兒第一次離開傢來到幼兒園,離開瞭熟悉的環境和親人,自然會感到恐懼和不安,産生較強的排斥情緒。因此,他們在人園環節錶現齣瞭以下問題:
1.分離焦慮嚴重,逼應睏難
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幼兒園新生人園的時候,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情境:幼兒緊緊抱住傢長不鬆手,哭喊著“我不上幼兒園”、“我要迴傢”;教師接過來後,幼兒還會在教師懷裏掙紮、哭鬧、發脾氣,甚至不肯進活動室。幼兒之所以會有這些錶現,一是因為他們對陌生的教師和環境具有較嚴重的不安全感;二是因為從傢到幼兒園是他們邁人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幼兒由傢庭的中心成員變為集體中普通一員,角色發生瞭重大變化,他們還很不適應。
2.依賴、任性,不願上幼兒園
過瞭一段時間,當大多數幼兒基本適應幼兒園之後,個彆幼兒還會齣現情緒問題:每天早上不停地反復叮囑傢長“你在門口等著我”、“下午早點來接我”;有的幼兒還坐在門口發脾氣,大哭大鬧,不肯進幼兒園。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個彆幼兒對傢庭比較依戀,適應集體生活比較慢,所以纔會用重復的語言來尋求心理上的安慰。
……
前言/序言
2006年7月,我園啓動瞭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一五”立項課題——《有效挖掘生活環節中的課程資源》。經過四年的實踐和探索,2010年lO月該課題順利結題並榮獲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一五”課題研究成果一等奬。本書是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拓展而形成的。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通常可劃分為九個環節,即人園環節、盥洗環節、進餐點環節、喝水環節、如廁環節、自由活動環節、午睡環節、離園環節及集體教育活動環節。在這九個環節當中,除集體教育活動環節之外,其餘的八個環節都充滿瞭濃厚的生活氣息,統稱為生活環節。
生活環節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由其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第一,生活環節具有基礎性。在這八個生活環節當中,吃、喝、拉、撒、睡等盡含其中。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這些環節的內容是維持幼兒生存的最基本、最強烈的生理需求。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幼兒的生存就會齣現問題。
第二,生活環節具有獨特性。每一個生活環節的內容都是構成幼兒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而每一個要素在幼兒的生命成長中都發揮著獨特的、無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比如:洗手的教育功能不能代替吃飯的功能,睡覺的功能不能代替運動的功能等。
第三,生活環節具有真實性。八個生活環節都是真實的生活場景,幼兒在這些場景中的所思、所想、做學、所做都是真實的。正是這些真實的收獲在源源不斷地助推著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成為幼兒生命成長中最強大的動力。
第四,生活環節具有多發性。這一特點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時間長:一般情況下,幼兒在園一天的時間總和約為lO個小時。其中,集體教學活動約占1個小時,八個生活環節的時間總和約占9個小時。也就是說,八個生活環節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占據瞭90%的時間;二是頻率高:這些活動每天都在重復進行,有些活動如吃飯、喝水、洗手等,一天當中還要重復多次。
綜上所述,生活環節所具有的基礎性、獨特性、真實性及多發性這些特點,充分顯示齣它們對於幼兒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在呼喚著教育行為的産生和相伴。那麼,幼兒園在生活環節組織方麵的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生活環節的重要價值得到實現瞭嗎?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一直備受大傢的關注和重視,廣大幼教工作者傾注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集體教育活動的理論、方法及策略等方麵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取得瞭很多新的進展,這無疑是令人欣喜的。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八個生活環節的組織、實施和教育關注卻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關注少。和集體教育活動相比,教師針對生活環節所開展的教育活動,隨意組織的多,精心準備的少,專門的研究就更少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幼兒在各個生活環節中的學習基本處於無序、無綱的狀態。
……
《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組織策略》圖書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係統、實用且富有前瞻性的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組織策略。我們深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不僅僅是簡單的課程傳授,更是幼兒全麵發展的關鍵載體。每一個環節,從晨間接待到離園,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契機,承載著對幼兒社會性、認知能力、情感發展、身體協調以及藝術創造力的啓迪。因此,本書將聚焦於如何科學、高效、富有創造性地組織和優化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幫助教師將看似平凡的每一個片段,轉化為促進幼兒深度學習和個性成長的寶貴時光。 本書內容涵蓋瞭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核心環節,並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瞭組織這些環節的精髓所在。我們將從宏觀的教育理念齣發,引導讀者理解一日生活環節在幼兒教育體係中的戰略性地位,明確其在落實國傢學前教育政策、構建適宜性教育環境、以及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方麵的關鍵作用。 一、 晨間接待與自由活動:構建安全、溫馨、自主的學習開端 理念引領: 晨間接待不僅是傢園溝通的橋梁,更是幼兒適應集體生活、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重要開端。我們將闡述如何營造積極、友好的晨間氛圍,讓幼兒一進入幼兒園就能感受到溫暖和接納。 策略實操: 個性化接待: 探討教師如何根據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和情緒狀態,采取差異化的接待方式,例如眼神的交流、肢體的鼓勵、親切的問候等,及時發現並迴應幼兒的情緒需求。 傢園共育的有效延伸: 強調與傢長建立信任關係的重要性,分享如何通過簡短而有效的溝通,瞭解幼兒在傢中的情況,為一日生活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自由活動的區域創設與指導: 深入分析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科學閤理地設置晨間自由活動區域,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並指導教師如何在不乾預幼兒自主探索的前提下,適時進行引導和支持。我們將重點探討如何通過巧妙的提問、提供新的可能性等方式,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幼兒自主管理: 探討如何通過遊戲化的方式,培養幼兒整理玩具、收拾物品的習慣,為後續的集體活動做好鋪墊。 二、 集體活動:激發興趣、促進認知、培養閤作的核心環節 理念引領: 集體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環節,其組織質量直接關係到幼兒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本書將強調如何通過科學的活動設計和有效的組織策略,最大化集體活動的教育價值。 策略實操: 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深入分析如何圍繞幼兒的興趣點和發展目標,設計具有連貫性和探究性的主題活動。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操作框架,指導教師如何進行活動前期的觀察與分析,如何製定活動計劃,以及如何組織實施,並強調在活動過程中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適時調整活動策略。 語言活動: 探討如何通過繪本閱讀、故事講述、兒歌創編、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語言錶達欲望,提高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何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活動環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並提供有效的提問和互動技巧。 數學活動: 闡述如何將數學概念融入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通過操作、遊戲、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的數感、量感、空間觀念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將提供大量具體的教學案例,涵蓋數與量、圖形與空間、測量等多個方麵。 科學活動: 強調如何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方式,引導幼兒認識自然、瞭解科學。我們將分享如何設計適閤幼兒年齡特點的科學探究活動,以及如何指導幼兒進行科學觀察和初步的歸納總結。 藝術活動(音樂、美術、戲劇): 探討如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藝術體驗,培養其感受美、錶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我們將分享不同藝術形式的教學策略,例如如何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律動,如何鼓勵幼兒自由創作,以及如何通過戲劇錶演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錶現力。 集體活動的組織技巧: 重點分析如何有效組織和管理集體活動中的幼兒,包括如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如何處理幼兒之間的互動,如何維持良好的活動秩序,以及如何根據幼兒的反饋及時調整活動進程。 三、 分組/區域活動:滿足個體差異、深化探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理念引領: 分組或區域活動是滿足幼兒個體差異、提供深度學習機會、培養幼兒自主性和閤作精神的重要途徑。 策略實操: 活動區域的設計與材料投放: 深入探討如何根據主題目標、幼兒興趣和發展水平,科學規劃和創設不同的活動區域(如建構區、角色扮演區、美工區、益智區、閱讀區等),並提供適宜、豐富的活動材料,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和探索。 分組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探討如何根據活動目標和幼兒的特點進行閤理分組,以及教師如何在小組活動中扮演引導者、支持者和觀察者的角色。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指導策略,例如如何提齣開放性的問題,如何引導幼兒進行閤作與協商,以及如何支持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 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強調如何通過創設支持性的環境,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午餐、午睡與盥洗:培養生活自理能力與健康生活習慣 理念引領: 這些看似日常的生活環節,實則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衛生習慣、以及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教育契機。 策略實操: 有序、愉悅的用餐體驗: 探討如何營造溫馨、民主的用餐氛圍,引導幼兒認識食物、學會感謝,並培養良好的用餐禮儀。 科學的午睡組織: 分享如何根據幼兒的生理特點,科學安排午睡時間,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並指導教師如何處理午睡中的各種情況。 盥洗環節的習慣養成: 探討如何通過遊戲化、趣味化的方式,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手、洗臉、如廁等技能,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生活技能的滲透與指導: 強調如何在這些日常活動中,將生活技能的培養融入其中,例如學習如何穿脫衣褲、整理被褥等。 五、 戶外活動與體育活動:促進身體發展、增強體質、體驗自然 理念引領: 戶外活動是幼兒發展的重要場所,不僅能促進身體素質的提升,更能培養其對自然的認知和熱愛。 策略實操: 多樣化的戶外活動設計: 探討如何根據季節、天氣和幼兒的興趣,設計豐富多樣的戶外活動,例如跑、跳、爬、滾、追逐、器械運動等,全麵發展幼兒的動作技能。 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安全保障: 關注如何科學組織體育活動,提高幼兒的協調性、靈活性和耐力,並強調在戶外活動中如何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親近自然,感受生命: 分享如何利用戶外環境,引導幼兒觀察動植物、感受季節變化,培養其對大自然的熱愛。 遊戲化戶外活動: 強調如何將戶外活動與遊戲相結閤,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六、 離園與傢園溝通:畫上圓滿的句號,開啓新的旅程 理念引領: 離園環節是結束一天學習生活的過渡,也是與傢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最後機會。 策略實操: 積極的離園氛圍: 探討如何營造輕鬆、愉快的離園氛圍,讓幼兒帶著美好的心情迴傢。 高效的傢園溝通: 分享如何通過簡短的交流,嚮傢長反饋幼兒一天在園的錶現,並提供居傢教育的建議。 支持幼兒情緒的穩定: 關注如何處理幼兒在離園時可能齣現的分離焦慮,給予情感上的支持。 貫穿全書的理念: 本書始終貫穿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幼兒發展規律、強調遊戲化教學、以及傢園共育的教育理念。我們不僅提供具體的組織策略和操作技巧,更注重啓發教師的教育智慧,引導他們成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觀察者、引導者和支持者。 本書特色: 係統性: 全麵覆蓋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提供係統性的組織策略。 實踐性: 包含大量生動的案例、具體的操作建議和可供藉鑒的教學活動設計,易於教師在實踐中應用。 前瞻性: 結閤最新的學前教育理念和政策要求,指導教師構建麵嚮未來的教育模式。 啓發性: 強調教育理念的引領,鼓勵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創新,提升教育專業素養。 目標讀者: 本書適用於幼兒園教師、園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及對幼兒教育感興趣的傢長。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能夠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組織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麵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