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睡、离园是幼儿园的八大生活环节。能否把这八大环节组织好,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宋文霞、《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每个环节各成一章,每一章又分为两部分: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问题诊断与应对。尤其是在第二部分,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策略、活动、儿歌和故事。无论是初入职的新手教师,还是在生活环节组织方面缺乏技巧的老教师,都可以从本书中获益匪浅。
内页插图
目录
推荐序 追寻生活化的幼儿教育(虞永平)
第一章 入园好时光
第一节 入园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第二节 入园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第二章 趣味来盥洗
第一节 盥洗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第二节 盥洗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第三章 温馨进餐点
第一节 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第二节 进餐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第四章 轻松如厕去
第一节 如厕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第二节 如厕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第五章 科学来喝水
第一节 喝水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第二节 喝水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第六章 活动懂自护
第一节 自由活动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第二节 自由活动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第七章 甜蜜午睡时
第一节 午睡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第二节 午睡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第八章 幸福离园曲
第一节 离园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第二节 离园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精彩书摘
第二节 入园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由于家庭教养方式及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不同,幼儿的情绪、习惯及能力在人园环节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准确把握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认知特点,学会分析、解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引导,使幼儿感受到人园的快乐、有趣和美好。
一、托、小班幼儿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教师首先要对托、小班的幼儿人园环节进行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入园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幼儿解决人园中遇到的问题。(一)问题诊断
幼儿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幼儿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亲人,自然会感到恐惧和不安,产生较强的排斥情绪。因此,他们在人园环节表现出了以下问题:
1.分离焦虑严重,逼应困难
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幼儿园新生人园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境:幼儿紧紧抱住家长不松手,哭喊着“我不上幼儿园”、“我要回家”;教师接过来后,幼儿还会在教师怀里挣扎、哭闹、发脾气,甚至不肯进活动室。幼儿之所以会有这些表现,一是因为他们对陌生的教师和环境具有较严重的不安全感;二是因为从家到幼儿园是他们迈人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由家庭的中心成员变为集体中普通一员,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还很不适应。
2.依赖、任性,不愿上幼儿园
过了一段时间,当大多数幼儿基本适应幼儿园之后,个别幼儿还会出现情绪问题:每天早上不停地反复叮嘱家长“你在门口等着我”、“下午早点来接我”;有的幼儿还坐在门口发脾气,大哭大闹,不肯进幼儿园。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个别幼儿对家庭比较依恋,适应集体生活比较慢,所以才会用重复的语言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
前言/序言
2006年7月,我园启动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立项课题——《有效挖掘生活环节中的课程资源》。经过四年的实践和探索,2010年lO月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荣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本书是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拓展而形成的。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通常可划分为九个环节,即人园环节、盥洗环节、进餐点环节、喝水环节、如厕环节、自由活动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及集体教育活动环节。在这九个环节当中,除集体教育活动环节之外,其余的八个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统称为生活环节。
生活环节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生活环节具有基础性。在这八个生活环节当中,吃、喝、拉、撒、睡等尽含其中。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些环节的内容是维持幼儿生存的最基本、最强烈的生理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幼儿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
第二,生活环节具有独特性。每一个生活环节的内容都是构成幼儿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而每一个要素在幼儿的生命成长中都发挥着独特的、无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比如:洗手的教育功能不能代替吃饭的功能,睡觉的功能不能代替运动的功能等。
第三,生活环节具有真实性。八个生活环节都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幼儿在这些场景中的所思、所想、做学、所做都是真实的。正是这些真实的收获在源源不断地助推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成为幼儿生命成长中最强大的动力。
第四,生活环节具有多发性。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长:一般情况下,幼儿在园一天的时间总和约为lO个小时。其中,集体教学活动约占1个小时,八个生活环节的时间总和约占9个小时。也就是说,八个生活环节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占据了90%的时间;二是频率高:这些活动每天都在重复进行,有些活动如吃饭、喝水、洗手等,一天当中还要重复多次。
综上所述,生活环节所具有的基础性、独特性、真实性及多发性这些特点,充分显示出它们对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呼唤着教育行为的产生和相伴。那么,幼儿园在生活环节组织方面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生活环节的重要价值得到实现了吗?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广大幼教工作者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集体教育活动的理论、方法及策略等方面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八个生活环节的组织、实施和教育关注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关注少。和集体教育活动相比,教师针对生活环节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随意组织的多,精心准备的少,专门的研究就更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幼儿在各个生活环节中的学习基本处于无序、无纲的状态。
……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图书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富有前瞻性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组织策略。我们深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课程传授,更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载体。每一个环节,从晨间接待到离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承载着对幼儿社会性、认知能力、情感发展、身体协调以及艺术创造力的启迪。因此,本书将聚焦于如何科学、高效、富有创造性地组织和优化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帮助教师将看似平凡的每一个片段,转化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和个性成长的宝贵时光。 本书内容涵盖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核心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组织这些环节的精髓所在。我们将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出发,引导读者理解一日生活环节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的战略性地位,明确其在落实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构建适宜性教育环境、以及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一、 晨间接待与自由活动:构建安全、温馨、自主的学习开端 理念引领: 晨间接待不仅是家园沟通的桥梁,更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重要开端。我们将阐述如何营造积极、友好的晨间氛围,让幼儿一进入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温暖和接纳。 策略实操: 个性化接待: 探讨教师如何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采取差异化的接待方式,例如眼神的交流、肢体的鼓励、亲切的问候等,及时发现并回应幼儿的情绪需求。 家园共育的有效延伸: 强调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性,分享如何通过简短而有效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为一日生活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自由活动的区域创设与指导: 深入分析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晨间自由活动区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并指导教师如何在不干预幼儿自主探索的前提下,适时进行引导和支持。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提供新的可能性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幼儿自主管理: 探讨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培养幼儿整理玩具、收拾物品的习惯,为后续的集体活动做好铺垫。 二、 集体活动:激发兴趣、促进认知、培养合作的核心环节 理念引领: 集体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环节,其组织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本书将强调如何通过科学的活动设计和有效的组织策略,最大化集体活动的教育价值。 策略实操: 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深入分析如何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目标,设计具有连贯性和探究性的主题活动。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操作框架,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活动前期的观察与分析,如何制定活动计划,以及如何组织实施,并强调在活动过程中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调整活动策略。 语言活动: 探讨如何通过绘本阅读、故事讲述、儿歌创编、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活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并提供有效的提问和互动技巧。 数学活动: 阐述如何将数学概念融入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通过操作、游戏、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数感、量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将提供大量具体的教学案例,涵盖数与量、图形与空间、测量等多个方面。 科学活动: 强调如何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自然、了解科学。我们将分享如何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及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科学观察和初步的归纳总结。 艺术活动(音乐、美术、戏剧): 探讨如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培养其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将分享不同艺术形式的教学策略,例如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律动,如何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以及如何通过戏剧表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集体活动的组织技巧: 重点分析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集体活动中的幼儿,包括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互动,如何维持良好的活动秩序,以及如何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活动进程。 三、 分组/区域活动:满足个体差异、深化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理念引领: 分组或区域活动是满足幼儿个体差异、提供深度学习机会、培养幼儿自主性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策略实操: 活动区域的设计与材料投放: 深入探讨如何根据主题目标、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科学规划和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如建构区、角色扮演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等),并提供适宜、丰富的活动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和探索。 分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探讨如何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组,以及教师如何在小组活动中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的角色。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指导策略,例如如何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与协商,以及如何支持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强调如何通过创设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午餐、午睡与盥洗: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与健康生活习惯 理念引领: 这些看似日常的生活环节,实则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卫生习惯、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教育契机。 策略实操: 有序、愉悦的用餐体验: 探讨如何营造温馨、民主的用餐氛围,引导幼儿认识食物、学会感谢,并培养良好的用餐礼仪。 科学的午睡组织: 分享如何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科学安排午睡时间,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并指导教师如何处理午睡中的各种情况。 盥洗环节的习惯养成: 探讨如何通过游戏化、趣味化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洗脸、如厕等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技能的渗透与指导: 强调如何在这些日常活动中,将生活技能的培养融入其中,例如学习如何穿脱衣裤、整理被褥等。 五、 户外活动与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体验自然 理念引领: 户外活动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仅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更能培养其对自然的认知和热爱。 策略实操: 多样化的户外活动设计: 探讨如何根据季节、天气和幼儿的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例如跑、跳、爬、滚、追逐、器械运动等,全面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安全保障: 关注如何科学组织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并强调在户外活动中如何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亲近自然,感受生命: 分享如何利用户外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感受季节变化,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 游戏化户外活动: 强调如何将户外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六、 离园与家园沟通:画上圆满的句号,开启新的旅程 理念引领: 离园环节是结束一天学习生活的过渡,也是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最后机会。 策略实操: 积极的离园氛围: 探讨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离园氛围,让幼儿带着美好的心情回家。 高效的家园沟通: 分享如何通过简短的交流,向家长反馈幼儿一天在园的表现,并提供居家教育的建议。 支持幼儿情绪的稳定: 关注如何处理幼儿在离园时可能出现的分离焦虑,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贯穿全书的理念: 本书始终贯穿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强调游戏化教学、以及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我们不仅提供具体的组织策略和操作技巧,更注重启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引导他们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 本书特色: 系统性: 全面覆盖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系统性的组织策略。 实践性: 包含大量生动的案例、具体的操作建议和可供借鉴的教学活动设计,易于教师在实践中应用。 前瞻性: 结合最新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政策要求,指导教师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 启发性: 强调教育理念的引领,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创新,提升教育专业素养。 目标读者: 本书适用于幼儿园教师、园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及对幼儿教育感兴趣的家长。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