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 套装共3册:杜尚访谈录+语录杜尚+杜尚传(第二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理想国 套装共3册:杜尚访谈录+语录杜尚+杜尚传(第二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皮埃尔·卡巴纳,朱赢椿 著,王瑞芸 译
图书标签:
  • 杜尚
  • 现代艺术
  • 艺术史
  • 艺术理论
  • 访谈录
  • 语录
  • 传记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艺术哲学
  • 观念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26833
商品编码:10881405446
包装:精装 平装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26833
定价:45.00
品牌:理想国(im

具体描述





  • 出版社: 
  • ISBN:9787549526833
  • 定价:45.00
  • 品牌:
  • 包装:精装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3-06-01
  • 页数:352
编辑推荐

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在《杜尚访谈录》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杜尚访谈录》可谓关于杜尚的文本,中文版由美术史专家王瑞芸翻译,更附有近七万字的对于杜尚和美国现代艺术的介绍。

内容简介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他的存在却影响了20世纪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在《杜尚访谈录》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在这里呈现的,是一个完整、自由而独特的人。杜尚一生致力于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杜尚访谈录》所记录下的访谈,或许可以算作他的又一件作品,如同他信手拈来的现成品,如同他的每一次呼吸,这件作品不事雕琢,却必将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皮埃尔·卡巴纳(Pierre Cabanne1921—2007),法国艺术评论家,撰写过关于凡·高、毕加索、德加和立体主义的著作,发表相关文章多篇。


王瑞芸,女,江苏无锡人,1985年获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俄亥俄州凯斯西方储备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现居美国加州。迄今发表的著述有:《巴洛克艺术》,《二十世纪美国美术》,《美国艺术史话》,《通过杜尚》等,在大陆、台湾和海外华文刊物上发表过散文、小说。

目录 译者序
英文版序一
英文版序二

杜尚访谈录
一、八年的游泳课
二、一扇朝向另一些东西的窗户
三、通过《大玻璃》
四、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五、我过的是一个侍者的生活

附录
附录一:杜尚
附录二:禅宗、杜尚与美国现代艺术
附录三:杜尚年表
后记:杜尚与我
精彩书摘 四、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卡:您说过:“一张画不能引起震动就不是一张好画。”
杜:这话说得苛刻了点,但的确是这么回事。在任何一个天才的作品中,他一生中数得上的东西也就四五件,剩下的就是一些填充物了。通常也就是这四五件东西在一出现的时候震撼人,无论是《阿维农少女》,或者是《大碗》,就属于那种震撼人心的作品。因此我不觉得要去夸奖雷诺阿或修拉的每一张作品……虽然我很喜欢修拉,但那是另一个问题。我梦想着稀罕之物,那种被视为的美。像伦勃朗或契马布埃那样的人每天都在作画,画了四五十年之久。然后,我们后代们就该因为那些作品是由契马布埃或伦勃朗画下的,就得说它们肯定是好的,任何契马布埃画下的废品也要去赞扬。在他画下的三四张杰作边上有的就是废品,我虽不太了解,但它们就在那儿。我把这个原则用于所有的画家。
卡:你还说过艺术家并不知道他作品的真正意义,还说观众总是通过自己的译读参与了作品的创作。
杜:一点不错。因为我认为,实际上,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或者竟是个天才——生活在非洲心脏地带,每天都画出非常出色的画来,却没有任何人看到它们,那么他等于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一个艺术家必须被人知道他才存在。因此,人们可以设想,曾经有千百个天才存在过,他们死了,自生自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让人们知道自己、吹捧自己,让自己成名。我坚信艺术家作为一个媒介的作用。这个艺术家做出了什么东西,然后有一天由于大众的、观众的介入他被承认了,然后他又被后代承认了。你是没法阻止这个过程的,简而言之,这是由两点构成的产物,一头是做出这东西的人,另一头是看到它的人。我给予后者和前者同样的重要性。
自然,没有艺术家愿意接受这样的解释。但你不妨定心一想:什么是艺术家?这对一个家具制造者也一样,比如布勒家具,既是人欣赏的对象,也是那个创造布勒家具的人。一件作品是由它的赞扬者造成的。
非洲的木勺在刚做出来的时候什么也算不上,它只有实用的功能,是在后来才成为美丽的物品,成为所谓的艺术品的。你不觉得观众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吗?
卡:当然。但我不能完全同意您。比如说《阿维农少女》,公众在它被画出来的二三十年后才看到它,然而它对于少数几个从毕加索那里看到这张画的人来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杜:是的,但是可能还有一些在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却消失了。我现在想到了格雷郁德,我一向非常喜欢他。
卡:还有梅青格尔。
杜:是啊,清洗是在大规模进行的,才不过五十年啊!
卡:你认为像格雷郁德这样的人画了不为人知的杰作?
杜:不,并不。实在说来,任何杰作一旦被观众指认,就得了好去处。是观看者形成了美术馆,他们是构成美术馆的元素。美术馆应该算是领会形式、评判形式的后的场所吗?
“评判”这个词也是一件可怕的东西。它大有问题,而且也无力。一个社会决定接受某些作品,然后建一个卢浮宫,让它一直存在几个世纪。说到真理、真实、绝对的评价——我决不相信这些。
卡:你去美术馆吗?
杜:几乎不去。我已经有二十年不去卢浮宫了,它不能
吸引我。因为我压根儿怀疑评价的标准,而这标准却决定了卢浮宫现有的藏品才是值得展览的,其他的压根不值得去考虑,它们或者倒也是好的呢。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让自己赞同这样的观点:有那么一种一见钟情,有那么一种建立在一时趣味上的风格,一时的趣味消失了,可不管怎么说,却有某些东西还应该留下来。这实在不是一种很好的解释,没有必要这么看。
卡:但您不是也接受了这个观念:把您所有的作品都保存在美术馆里?
杜:我的接受是因为在生活里有实际的部分,你是不能避免的,所以我没有拒绝。如果拒绝,我就得把它们都撕了或砸了,这也会是一个很矫情的举动。
卡:您可以要求把它们放在一个没人见到的地方啊。
杜:不,那也会是一种挺古怪的造作。
卡:为了保护您自己,您可能想要保护您的作品……
杜:确实。我对公开的场合多少是有些不自在的。因为社会的旁观者把它们推到一个流行的潮流里去,或者,是被称做流行吧。一群观众比起一群画家是更为有力的,他们会迫使你做特别的事,拒绝会显得可笑,拒绝诺贝尔奖是可笑的。
卡:您会接受去艺术学院吗?
杜:不,我的天,不会!我做不到!再说,对一个画家来
说,这没有多大意思。学院的成员们不都是些文人吗?
卡:不,也有画家,一些相当实际的人。
杜:是学院类型的?
卡:是。
杜:不,我不会提出要加入艺术学院的。而且它也肯定不会来找我。
卡:过去的大师中你喜欢谁?
杜:我对他们知道的不多,真的。我喜欢皮耶罗?德?科西莫。
卡:您喜欢中世纪的质朴吗?
杜:质朴,是的。在那之后有些东西我实在难以接受,像拉斐尔。因为你能感到它们是被树立起来的,社会的等级观把它们保持在那儿。



  • 出版社: 
  • ISBN:9787549531141
  • 定价:48.00
  • 包装:平装
  • 开本:32开
  • 出版时间:2013-07-01
  • 页数:176
编辑推荐

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马塞尔·杜尚语录汇编!
关于艺术,关于人生,著名设计师朱赢椿编辑制作!
一本如杜尚所言的“有趣”的书!


内容简介马塞尔·杜尚,二十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是他一个给蒙娜丽莎加上两撇小胡子,将小便池当作艺术品送去参展,他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二战后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改变了人们认识艺术的方式,在杜尚之后,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变得模糊,任何现成品都可能成为艺术,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 
 更为重要的,杜尚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方式。在杜尚看来,艺术并不特别或者说崇高,生活本身远远大于艺术,他感兴趣的,是如何能生活得有趣,如何摆脱物质与精神上的各种束缚。杜尚曾言:“我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语录杜尚》为杜尚的语录汇编,撷取自艺术评论家皮埃尔·卡巴纳在杜尚生前对其所作的一次访谈。其有如偈语一般短小精炼的话语,无论关于生活还是艺术,都时时予人启发。《语录杜尚》由著名设计师朱赢椿操刀编辑和制作,设计理念源自杜尚当年为朋友制作的一部文集,编者希望以这种方式,做出一本如杜尚所言的“有趣”的书。 
 我们或许只知道他的几件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给达·芬奇的传世肖像名作《蒙娜丽莎》画胡子,他把小便池送到展览会当作品展出。我们轰然一笑,以为那只是一个西方嬉皮士的精巧玩笑……杜尚的玩笑却不是一时的,而是长存不朽的。他嘲笑的不只是艺术的陈旧和拘泥,而是人类认识和对待世界的狭隘和刻板,这狭隘和刻板够他拿来笑话一辈子了——王瑞芸。



  • 出版社: 
  • ISBN:9787559801579
  • 品牌:
  • 定价:78
  • 包装:精装
  • 开本:16开
  • 出版时间:2017-09-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440
  • 字数:268000

编辑推荐

·首部中文写就的杜尚传记,以东方哲学观照艺术家创作,再现杜尚“艺术与反艺术”的一生。

作者王瑞芸女士被陈丹青评价为 “国内研究杜尚的重要学者”,她也是《杜尚访谈录》的译者。这部以中文写就的《杜尚传》摆脱了西方几部杜尚传记的范式窠臼,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艺术家传记。

王瑞芸女士兼备中西方艺术史研究经历,又是杜尚的推崇者,她几乎穷尽西方对杜尚的研究文献,提高了本书的参考价值,也呈现出认识和理解杜尚的不同维度。

·一部*“杜尚”的传记,穿行于现代艺术的进退维谷,在达达洪流中气定神闲。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他的存在却影响了20世纪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王瑞芸的《杜尚传》为目前为推荐的版本。文本体量适当,详略得当,每章以杜尚的“金句”开篇,将杜尚难以领悟的艺术观念揉入鲜活具象的艺术家生活。

·本书既是一部个人传记,也是一部刻画20世纪前半叶西方艺术家群体的众生相。

当传统的观念与价值观一去不复返,现实的情况往往要复杂的更多。历经世纪交替与两次大战,超然的杜尚惯看各类艺术家群体创作与生活之种种。本书收录部分未见于学院派著作的逸闻,这也是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剪影和进行中的艺术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部以中文写就的杜尚传记,洋洋三十万言,追索这位传奇人物的艺术历程和精神世界,同时描绘了一幅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变迁的画卷。杜尚以一人之力扭转当代艺术的走向,却始终韬晦自隐,但开风气不为师;他的生存态度,他的艺术观点,他的超然、无我,让他躲开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理解杜尚,我们可以把整个现当代艺术的得是成败看得透透彻彻;通过杜尚,我们将把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简介

王瑞芸,江苏无锡人,1985年获得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西方储备大学艺术是硕士学位。旅居美国20年。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迄今发表的著述有:《巴洛克艺术》、《20世纪美国美术》、《美国美术史话》、《通过杜尚》、《戈登医生》(小说集)、《美国浮世绘》(散文集),翻译《杜尚访谈录》。

目录

第一章 “我当然会有机会也考虑做艺术家”

第二章 “我在用八年的时间上我的游泳课”

第三章 “我从不把自己保持在一种建立好的模式里很长时间”

第四章 “我没有那种‘画家生活’”

第五章 “我想发现一些东西,它们和过去是全然不相干的”

第六章 “我什么都不信”

第七章 “我已经不打算再过一个追名逐利的艺术家的生活了”

第八章 “漫游在平静的海中”

第九章 “没有美,没有丑,没有任何美学性”

第十章 “你如果一边战斗,就无法同时一边发笑了”

第十一章 “我要的东西不多:棋,一杯咖啡,过好二十四小时”

第十二章 “‘我’和‘自己’之间的游戏”

第十三章 “我一直在试图渐渐减少行动”

第十四章 “吃饭和为了绘画而绘画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第十五章 “我发现婚姻像其他事情一样没劲”

第十六章 “我很喜爱我做下的事,这种喜爱就转变成了这种方式”

第十七章 “给予抵制的方式是:沉默,缓慢,独处”

第十八章 “拒绝会显得可笑,拒绝诺贝尔奖是可笑的”

第十九章 “把一向隐蔽着的东西带到光天化日之下”

第二十章 “艺术家的状态比他的艺术更重要”

第二十一章 “我的位置就是不具备位置”

第二十二章 “我拥有一份非常精彩的人生”


《理想国》套装:深入探寻“现成品”之父马塞尔·杜尚的艺术世界 这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的《理想国》套装,汇集了三部围绕艺术史上的革命性人物——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重量级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理解这位“现成品”之父及其艺术思想的绝佳途径。套装囊括了《杜尚访谈录》、《语录杜尚》和《杜尚传(第二版)》,如同三面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杜尚那既复杂又充满智慧的艺术人生。 《杜尚访谈录》:直抵思想核心的直接对话 《杜尚访谈录》收录了杜尚生前接受的多次重要访谈。通过这些珍贵的对话,读者可以直接聆听杜尚本人如何阐述他的艺术观念、创作过程以及对当时艺术界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这些访谈并非刻意为之的艺术宣言,而是他在轻松或严肃的交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知灼见。他以其特有的机智、反讽和游戏精神,解构了传统艺术的定义,挑战了观众的观看习惯。读者可以从中窥见他如何颠覆“艺术品”的固有属性,如何通过“现成品”质疑艺术的原创性、作者权威性以及市场价值。这些访谈记录不仅是了解杜尚思想的宝贵第一手资料,更是理解20世纪艺术史变革的关键线索。 《语录杜尚》:精炼智慧的艺术箴言 《语录杜尚》则将杜尚思想的精华提炼成一句句富有启发性的语录。这些简短而深刻的句子,如同颗颗珍珠,闪耀着杜尚独特的思考光芒。它们涵盖了艺术、人生、社会、性别、科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跨界、多元的思维模式。无论是他对“机器”的迷恋,还是他对“女性”身份的探索,亦或是他对“选择”与“观看”的强调,都凝聚在他简洁有力的文字之中。通过阅读这些语录,读者能够快速把握杜尚的核心观点,感受他超越时代的洞察力。这些箴言不仅对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更能引发读者对生活、对自身存在进行更深入的反思。 《杜尚传(第二版)》:立体勾勒的艺术人生 《杜尚传(第二版)》则以更为宏大和系统的视角,详细梳理了杜尚的生平轨迹。第二版的更新与修订,意味着它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完善,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解读视角。传记作者将杜尚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细致描绘了他从青年时期对传统艺术的叛逆,到创作出《泉》等颠覆性作品,再到晚年作为国际象棋大师的身份转变。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艺术如何挑战边界、如何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生动叙事。传记深入挖掘了杜尚复杂的个人关系、艺术生涯中的关键转折点,以及他对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运动的深远影响。通过传记,读者可以更加立体地理解杜尚的人生哲学,感受他如何以一种“不合作”的姿态,却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套装价值:全景式解读艺术巨匠 这套《理想国》套装的组合,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编排,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杜尚的立体认知模型。从访谈中倾听他的声音,从语录中汲取他的智慧,再从传记中追溯他的历程,三者相互补充,互为印证,共同勾勒出马塞尔·杜尚这位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的完整画卷。 对于任何对现代艺术、观念艺术、女性主义艺术、以及艺术哲学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套《理想国》套装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参考文献,更是激发思考、拓宽视野的启迪之书。通过阅读,读者将不仅理解一个艺术家,更将理解一种革命性的艺术思维方式,以及它如何持续地影响着今天的艺术创作与文化景观。这套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杜尚的精神世界,感受他那跨越时空的智慧与幽默,重新审视艺术的本质与可能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杜尚传(第二版)》给了我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完整的杜尚形象。我之前对他的了解,大多是通过作品和访谈,总觉得隔了一层纱。但这本传记,就像是把我带回了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他的成长、他的创作,以及他与周围人的互动。我尤其被他早期的叛逆和探索精神所打动,他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开始就成为一个“现成品”的先驱。他经历过迷茫,也曾受到学院派的束缚,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边界的挑战。传记中详细描述了他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家的交往,以及他们在艺术思潮上的碰撞,这让我对20世纪初的艺术史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喜欢书中对他生活中一些细节的描写,比如他对于象棋的热爱,以及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这些都让这个伟大的艺术家变得更加鲜活和 relatable。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家的生平,更是一部关于个人如何挑战传统、如何塑造自我的史诗。

评分

终于把这套《理想国》关于杜尚的套装读完了,心情真是五味杂陈。这本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关于一个艺术家,不如说是一次深入艺术史迷宫的探索。刚开始翻开《杜尚访谈录》的时候,我以为会看到很多艺术家对创作的直接阐述,结果发现,杜尚的思维方式太过跳跃和隐晦,常常让人捉摸不透。他谈论的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更多的是艺术品的“身份”、它所处的语境,以及观众的解读。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现成品”的定义,那是一种对艺术惯性思维的颠覆,让我想起自己过去对于“美”的执着,突然间变得有些渺小。书里的很多访谈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游戏,需要读者不断地回溯、联想,甚至去查阅相关的艺术史背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他对于“选择”的强调,以及这种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权力。有时候,读到某个段落,会突然灵光一闪,觉得好像抓住了什么,但下一秒,他又会用更深奥的句子把我拉回迷雾之中。这套书不是那种可以轻松阅读的书,它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思考和消化,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觉得它非常有价值。

评分

总的来说,这套《理想国》关于杜尚的套装,是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挑战。在读《杜尚访谈录》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辩论,他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却能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对艺术的定义,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都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语录杜尚》则是一本随身携带的灵感源泉,我经常会随手翻到其中一页,然后沉浸在他那些精炼而富有穿透力的文字中。这些语录不仅仅是关于艺术,更是关于生活、关于人生。而《杜尚传(第二版)》则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我仿佛亲眼见证了杜尚这位艺术巨匠的传奇一生,他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突破,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套书不是那种读完就放下的书,它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持久的印记,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回味和思考。

评分

《语录杜尚》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这位传奇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碎片。我喜欢这种短小精悍的句子,它们像是从他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的金句,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很多语录都非常有启发性,比如他谈论“无聊”的时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是不是过于追求效率而忽略了精神上的放松和思考。还有他对“机器”的比喻,让我对现代社会的技术崇拜产生了警惕。我发现,杜尚的很多观点,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犀利无比。他对于“艺术”的定义,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代和语境而变化。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而是用一种更加直接、更加个人化的方式,与读者进行对话。我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每天随机翻开一页,让他的话语在脑海中发酵。有时候,读完一句,就会突然对生活中的某个困惑有了新的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评分

阅读这套关于杜尚的《理想国》套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颠覆。我一直以为艺术是关于技巧、是关于表达情感,但杜尚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他让我们明白,艺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既有观念的质疑和挑战。在阅读《杜尚访谈录》时,我时常陷入沉思,他的话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艺术理解的另一扇门。他对于“重复”和“选择”的讨论,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生活中大量的“重复”行为,是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艺术?而我们每天做出的无数“选择”,又是否承载着我们独特的个体印记?《语录杜尚》则像是一本智慧的宝库,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忍不住反复咀嚼。而《杜尚传(第二版)》则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他的挣扎、他的坚持,以及他对艺术纯粹的热爱。这套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往往隐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需要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去发现和欣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