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格古要论》十三卷,明人江西吉水王佐撰。佐字功载,号竹斋,明宣德二年(1427)进士,官刑部主事,历员外郎,天顺间出守临安,以勤慎著闻於士大夫间。《新增格古要论》为王氏增补前人曹昭《格古要论》之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博物、赏鉴专著。原书仍名“格古要论”,后人更冠“新增”二字以与曹著区别。
曹昭字明仲,明初江苏松江人,自幼嗜古,“凡见一物,必遍阅图谱,究其来历,别其是否”。曹氏因“常见近世纨袴子弟,习清事者亦有之,惜其心虽有好而目未之识”,遂“取古铜器、书画、异物,分高下、辨真赝,举其要略,书而成编,析门分类”(《格古要论》曹昭自序),撰《格古要论》,成书於明洪武二十一(1388)年三月,“於古今名玩器具真赝优劣之解,皆能剖析纤微。又谙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无不厘然,故其书颇为赏鉴家所重。”(《四库提要》)
明景泰七年(1456)四月,王佐据曹氏原考校增补,至其年七月完成。所录篇幅数倍於原书,除自家收藏、搜讨所得、耳目所闻外,又以宋元以来诸名人文集内相关篇章采入。全书共十三卷,新增、续补条目以小字注出,考校增补之外,又将原书重新编次:卷一为古琴论;卷二为古墨迹论上;卷三为古墨迹论下;卷四为金石遗文、法帖题跋;卷五为古画论及古人善画者小传;卷六为珍宝论、古铜论;卷七为古砚论、异石论、古窑器论;卷八为古漆器论、古锦论、异木论、竹论;卷九为文房论;卷十为古今敕诰题跋;卷十一至十三为杂考。其中,卷三新增各家“兰亭考”二十余篇,卷四新增各处碑帖数百项,卷十至卷十三录宋元以来名人敕诰题跋,历考秦玉玺、唐宋以来衣冠文物制度、宋元宫室等,俱为新增主要内容,然亦以杂抄多而识见少为人诟病。
本次整理以《惜阴轩丛书》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明刻本、《丛书集成》本为校本,另参校《夷门广牍丛书》本、《四库全书》本《格古要论》。原书目录与正文篇目行文不同,但便于检索,今仍其旧。
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近年来的文物与考古的报告、论文、著作中也多有提及。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辞海》下册4728页“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评分布面精装,这个丛书我非常喜欢,这是浙江美术出的一套精品书籍,新增格古要论就是其中一种,很喜欢这书。
评分很好的书经典之作推荐阅读
评分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
评分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
评分就是力量。” 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会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
评分这反映了新近对非形式谬误的认识。第4章中,阐述了逻辑等值陈述形式与直接推理之间的区别。第5章包括了如何在一个省略的直言三段论中发现其省略前提的系统讨论。第6章新增一节论述不完全的和逆向的或‘一行的’真值表。第7章新增一节论述命题逻辑的条件证
评分书很好.质量不错 书的内容很好,就是快递寄到时外面的塑料包装都破损了,幸好书未烂,希望京东在快递上更加强一点,正在阅读中,书不错,是正版,送
评分《新增格古要论》共十三卷,新增、续补条目以小字注出,考校增补之外,又将原书重新编次卷一为古琴论;卷二为古墨迹论上;卷三为古墨迹论下;卷四为金石遗文、法帖题跋;卷五为古画论及古人善画者小传;卷六为珍宝论、古铜论;卷七为古砚论、异石论、古窑器论;卷八为古漆器论、古锦论、异木论、竹论;卷九为文房论;卷十为古今敕诰题跋;卷十一至十三为杂考。其中,卷三新增各家“兰亭考”二十余篇,卷四新增各处碑帖数百项,卷十至卷十三录宋元以来名人敕诰题跋,历考秦玉玺、唐宋以来衣冠文物制度、宋元宫室等,俱为新增主要内容,然亦以杂抄多而识见少为人诟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