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第2版)(下册)

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第2版)(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河北师范大学 等 编
图书标签:
  • 无机化学
  • 高等学校教材
  • 化学
  • 第二版
  • 下册
  • 大学教材
  • 理学
  • 教学参考书
  • 专业书籍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39130
版次:2
商品编码:109361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62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第2版)(下册)》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和其他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全书共22章,分上、下册出版。上册介绍化学基本原理,包括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初步、原子结构、化学键、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化合物等。下册介绍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典型性质。《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第2版)(下册)》起点适中,难度适宜,与中学的化学教学紧密衔接,并充分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书还可用作中学教师及化学工作者进修的教材和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0章 元素化学引论
第1节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第2节 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0.2.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0.2.2 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第3节 无机酸的结构和强度
10.3.1 氢化物的结构
10.3.2 氢化物的性质
10.3.3 无机含氧酸的结构和酸性
第4节 含氧酸盐的性质
10.4.1 溶解性
10.4.2 热稳定性
10.4.3 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
10.4.4 含氧酸盐的水解性
习题

第11章 氢和稀有气体
第1节 氢
11.1.1 氢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存在状态
11.1.2 氢的性质和用途
11.1.3 氢的化合物
11.1.4 氢的制备
11.1.5 氢能源
第2节 稀有气体
11.2.1 稀有气体的存在和分离
11.2.2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1.2.3 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习题

第12章 卤素
第1节 卤素的通性
12.1.1 卤素的通性
12.1.2 卤素的存在
12.1.3 卤素的自由能一氧化态图
第2节 卤素单质
12.2.1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2.2.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2.2.3 卤素单质的制备
12.2.4 卤素的用途
第3节 卤素的化合物
12.3.1 卤化氢和氢卤酸
12.3.2 卤化物多卤化物卤素互化物
12.3.3 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第4节 拟卤素
习题

第13章 氧族元素
第1节 氧族元素的通性
第2节 氧及其化合物
13.2.1 氧
13.2.2 臭氧
13.2.3 氧化物
13.2.4 过氧化氢
第3节 硫及其化合物
13.3.1 硫的同素异形体
13.3.2 硫化物和多硫化物
13.3.3 硫的含氧化合物
13.3.4 硫的其他化合物
第4节 硒和碲
习题

第14章 氮族元素
第1节 氮族元素概述
第2节 氮和氮的化合物
14.2.1 氮
14.2.2 氮的氢化物
14.2.3 氮化物
……
第15章 碳族元素
第16章 硼族元素
第17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第18章 铜族元素 锌族元素
第19章 过渡元素(一)
第20章 过渡元素(二)
第21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第22章 核化学
深入探究经典文学与人类文明的瑰宝:一部跨越时空的阅读之旅 本书精选了二十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次深入探索人类情感、社会结构与哲学思辨的深度阅读体验。我们精心挑选的作品涵盖了从古希腊史诗到现代主义小说的广阔领域,力求展现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折射出的复杂人性与深刻洞察。 第一部分:古代与中世纪的奠基之作 本部分聚焦于西方文明的源头,探讨早期叙事结构与神话体系如何塑造人类的集体意识。 1.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这两部不朽的史诗是西方文学的起点,不仅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详尽记录,更是对荣誉、命运、战争残酷性及英雄主义的终极探讨。读者将跟随阿喀琉斯的愤怒与奥德修斯的智慧,领略古希腊对“arete”(德行或卓越)的追求。我们将分析荷马如何通过精致的口头叙事传统,构建出早期西方宇宙观中神祇与凡人关系的复杂图景。重点将放在对人物性格的深度剖析,例如阿伽门农的傲慢与赫克托耳的责任感,并探讨这些品质在当代语境下的回响。 2. 索福克勒斯悲剧集(精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古希腊悲剧是人类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冲突的最高峰。我们选择的索福克勒斯作品,尤其侧重于探讨城邦律法与自然(或神性)法则之间的永恒张力。《俄狄浦斯王》的讽刺性结构——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断走向自我毁灭——揭示了人类知识边界的局限性。《安提戈涅》则直接呈现了个人良知与国家义务之间的痛苦抉择。本书的解读将侧重于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对这些作品的结构性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奠定西方戏剧冲突模式的基础。 3. 《神曲》(精选:地狱篇与炼狱篇) 但丁·阿利吉耶里的《神曲》是中世纪思想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寓言,更是对整个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梳理。我们着重分析“地狱”的九层结构如何体现了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学体系,以及但丁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对手巧妙地置于永恒的审判之中。炼狱篇则提供了更具人性光辉的救赎图景,探讨了忏悔与希望的可能性。本书将详述但丁使用“三位一体”数字结构来组织其宏大叙事的艺术技巧。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 本部分转向人类中心主义的觉醒,考察文学如何开始审视个体经验、社会规范及科学理性。 4. 莎士比亚悲剧选(《哈姆雷特》、《李尔王》)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人类心理现实主义的先声。我们深入剖析《哈姆雷特》中“行动迟缓”的根源,探讨其是否源于过度的哲学思辨,以及其对“存在与虚无”的诘问如何超越了伊丽莎白时代的政治背景。《李尔王》则以极端化的家庭冲突为载体,揭示了权力腐蚀、判断失误以及在混乱中寻找真爱的主题。本章节将对比研究莎翁如何运用十四行诗与自由的散文体来塑造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 5.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这部小说被誉为第一部现代小说,其意义在于对“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张力的戏谑性探索。我们将分析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与桑丘·潘萨的实用主义之间的互动如何构筑了小说的喜剧与悲剧张力。重点研究小说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即角色如何意识到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以及这种元小说(Metafiction)手法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6. 笛卡尔《谈谈方法》(节选分析) 虽然非纯粹的文学作品,但笛卡尔对理性方法论的系统阐述深刻地影响了启蒙运动的思维模式,并渗透到后世的叙事逻辑中。本书选取其关于“怀疑一切,直至找到不可动摇的真理”的核心段落,探讨理性如何成为新的“神谕”。我们将考察这种以逻辑为基础的世界观如何与早期的浪漫主义思潮形成对比与张力。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社会转向 这一阶段,文学从对古典形而上学的沉思转向对社会环境、情感体验和工业化后果的细致描摹。 7. 歌德《浮士德》(节选) 《浮士德》是德意志精神的象征。我们着重分析浮士德与魔鬼墨菲斯托之间的契约,探讨其核心是知识的无限渴求(“只要不断追求,人就不会堕落”)还是对现世享乐的背离。本书将比较“小室”的经典与“世界剧场”的宏大叙事,展现歌德如何试图调和中世纪的神秘主义与启蒙时代的进步精神。 8.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通过对英国乡绅阶层婚姻制度的精微观察,探讨了财富、社会地位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平衡。《傲慢与偏见》的魅力在于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独立精神与达西先生的内敛转变。我们侧重分析奥斯汀如何运用对话和反讽手法,在不打破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推动女主人公实现基于相互理解的自由选择。 9. 司汤达《红与黑》 司汤达的小说标志着对拿破仑时代后,新兴阶层(如于连·索雷尔)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如何运用野心和伪装来争取成功的刻画。本书将详细分析“野心”与“真诚”在主人公身上产生的撕裂,并考察司汤达如何以冷静、近乎新闻报道的笔触,剖析了政治投机主义对个人道德的侵蚀。 10. 巴尔扎克《高老头》 作为“人类喜剧”的开篇之作,巴尔扎克通过对一个家庭的悲剧性解剖,揭示了19世纪巴黎金融资本主义对家庭伦理的摧残。本书分析了高老头为女儿的虚荣付出的代价,以及社会阶层固化如何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重点在于巴尔扎克对社会环境和财富积累的细致社会学描绘,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纪实精神。 第四部分:现代主义的内在探索与形式革命 进入20世纪,文学不再满足于描绘外部世界,而是转向意识流动、时间感知和语言本身的实验。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这部小说是心理学和存在主义思想的先声。我们深入探讨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超人”理论及其内在的道德崩溃。本书着重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通过多声部叙事和内心独白,展现受审判的灵魂在忏悔过程中的巨大痛苦,以及救赎的可能性。 12.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选读导论) 普鲁斯特对“非自愿记忆”(Involuntary Memory)的探索,彻底改变了时间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本章将集中分析“玛德莱娜蛋糕”的意象,并阐释作者如何通过对感觉、情感和童年片段的精细重构,来对抗时间的流逝和遗忘的威胁。 13.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关键片段分析) 《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语言实验的巅峰。本导读将避开艰涩的全部内容,聚焦于其核心的“意识流”技巧在关键章节(如莫莉·布鲁姆的独白)中的运用。我们将探讨乔伊斯如何通过打破语法和逻辑结构,来模拟人类思维的瞬时、非线性特征。 14. 弗朗茨·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的寓言式叙事揭示了现代人在官僚体制、异化与身份丧失面前的无助。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甲虫这一事件,将被解读为对现代劳动异化、家庭责任压力以及生存荒谬性的极端隐喻。 第五部分:战后与当代文学的多元视角 最后一部分关注战后对传统叙事模式的反思,以及对身份、权力结构和全球化议题的探讨。 15. 阿尔伯特·加缪《局外人》 《局外人》是阐释“荒谬哲学”的范本。梅尔索对母亲死亡的冷漠反应以及他最终对世界冷漠的接受,构成了对社会既定情感逻辑的反叛。本书将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极简的、缺乏修饰的语言,来呈现一种对存在的直白感知。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 伍尔夫的小说结构,尤其是在“时间之筏”上的分割,体现了对传统线性叙事的拒绝。我们重点分析拉姆齐夫人“中间之点”的凝视,以及小说如何通过主观视角的转换,探讨艺术、家庭和存在的瞬间性。 17.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这部反乌托邦杰作是对极权主义政治控制的深刻预警。我们将详细解读“双重思想”、“新话”和“老大哥”等概念,分析奥威尔对语言如何被权力操纵,以及个人历史记忆如何被系统性抹除的担忧。 18.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初期章节)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本选读将着重分析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以及马尔克斯如何将神话般的事件(如失眠症的瘟疫)与历史现实无缝融合,探讨拉丁美洲在时间循环中的孤独宿命。 19. 托妮·莫里森《宠儿》 莫里森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奴隶制留给后代的心理创伤。我们将聚焦于“宠儿”这一形象的神秘性,分析作者如何运用非线性叙事和鬼魂元素,来处理那些被历史压抑和否认的记忆创伤。 20. 翁贝托·埃科《玫瑰的名字》(历史与符号学分析) 这部历史侦探小说不仅是中世纪修道院的悬疑故事,更是对知识、解释权和符号学(Signification)的深刻反思。我们将探讨其对亚里士多德失传的喜剧之书的追寻,如何象征着对被压制思想的渴望,以及意义本身是如何被建构和操控的。 本书并非旨在提供全面的文本细读,而是作为一份详尽的导航图,引导读者在这些文学巨著中,辨识出人类经验的永恒主题——爱与失落、自由与束缚、理性与信仰——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被雕刻和重塑的。阅读这些文本,即是与人类文明的集体智慧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些过于学术化了,很多概念的解释都比较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复杂的定义和推导,但有时候感觉就像在跟一本“天书”对话,完全抓不住重点。我宁愿看到一些更生动、更贴近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将某个化学原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或者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这样不仅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无机化学的魅力和价值。可惜的是,这本书在这方面略显单薄,大部分内容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语言表达和案例选择上有所优化,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评分

天哪,这本书的排版也太糟糕了吧!我花了整整一上午才找到我想看的那个章节,页面之间的逻辑跳跃得简直让人崩溃。好不容易翻到公式部分,结果发现符号解释一大堆,但实际应用举例却少得可怜,看得我云里雾里。更别提那些印刷模糊的图表了,有些关键数据根本看不清,让我不得不去翻阅其他参考资料。我真心希望编辑能在这方面多花点心思,毕竟我们花钱买的是知识,而不是一堆印刷事故。我承认,内容本身或许有可取之处,但糟糕的呈现方式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体验,让人提不起精神。有时候,知识的传递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排版、图示、逻辑流程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乐趣。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让学习过程更加顺畅和愉悦。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涵盖了无机化学的不少领域,但某些章节的深度明显不足,感觉像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挖掘。比如在过渡金属配合物这一章,虽然提到了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但对它们的推导过程和具体应用讲解得不够透彻,很多学生可能看完还是会感到迷茫。我期望能有更详尽的解释,最好能结合一些具体的实验案例来佐证理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此外,习题部分的难度跨度也很大,前面的一些基础题过于简单,后面又突然出现一些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解答的难题,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如果能增加一些中等难度的、能巩固课堂知识的习题,并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那对我们来说会更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习题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能看到更精益求精的改进。

评分

对于这本书的编写,我有一些关于其知识体系结构上的疑问。某些主题的安排似乎缺乏连贯性,常常在讲完一个章节后,发现另一个章节的内容会对其产生重要的补充或修正,但它们之间却没有清晰的过渡。这使得我在构建整个知识体系时感到有些碎片化,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某个概念在前面简单提及,然后在很久之后才进行深入阐述,这很容易让人遗忘前期的信息,或者在后续学习中感到困惑。我更希望看到一个逻辑清晰、循序渐进的知识框架,让每一个新概念都能在前一个概念的基础上自然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坚实的知识网络。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在更新方面似乎稍显滞后。虽然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化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发现和技术层出不穷。我在学习某些前沿领域时,发现书中的信息已经无法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让我有些担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在关于新型催化剂的研究方面,我感觉书本中的介绍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而我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近几年已经有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如果教材能够及时更新,纳入一些代表性的最新研究案例和技术进展,那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其价值和时效性,也能让我们对无机化学的未来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化学竞赛用书,化学竞赛用书。

评分

化学竞赛用书,化学竞赛用书。

评分

不错,质量可以

评分

是正品,

评分

建议购买呢,正版就是贵有贵的价值。

评分

建议购买呢,正版就是贵有贵的价值。

评分

不错不错哦可以可以吧不错不错哦可以可以吧

评分

是正品,

评分

不错,质量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