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近期对明清之际文人书法的研究提供了核心参考资料。傅山的行草,尤其是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律诗书写,其章法布局的疏密得当,是值得反复推敲的。我注意到,此帖中,墨色浓淡的变化非常丰富,这使得原本平面化的文字产生了强烈的立体感和节奏感。西泠印社的出版质量一向值得信赖,无论是影印的清晰度还是对原作细节的保留,都做到了极致。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处起笔的方圆变化,那种“方起而圆收”的笔法,在行书中起到了定锚和提神的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初学者的字帖,更是给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文本依据。通过放大细节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笔锋在纸面上“驻留”与“拂过”的痕迹,这种对用笔的精微把握,才是真正掌握傅山书法的关键所在。它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让你明白,书法的高级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气韵的自然流淌。
评分这本《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傅山行草五言律诗》的出版,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重的礼物。我拿到书后,首先被其装帧设计所吸引,古朴典雅的风格与碑帖本身的文化内涵非常契合,纸张的质感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墨色的呈现既保留了原作的苍劲,又避免了过度油滑,使得临摹者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笔意。傅山的行草,以其“拙而不板,秀而不媚”的独特韵味著称,他的诗作内容本身就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思考与文人情怀。我尤其欣赏那些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结构谨严的章法布局,特别是结字中那些不经意的欹侧与回旋,都充满了生命力。这本书的影印质量极高,每一个细节,无论是飞白处的枯笔,还是浓墨处的饱满,都清晰可辨,这对于学习者捕捉其神韵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份穿越时空的对话邀请,让人得以窥见一位伟大书法家在特定心境下的精神世界。尽管我更偏爱魏碑的雄强,但傅山的这份洒脱与灵动,确实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让人愿意沉下心来,反复摩挲,体味其中高古之气。
评分作为一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我常常在“学古”与“出新”之间感到迷茫。手中的这本《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傅山行草五言律诗》,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傅山的行草,尤其是他晚年风格成熟后的作品,展现出一种近乎狂放却又不失法度的状态,这正是许多人追求的“自由”的源泉。这本书的装帧厚实,耐得住反复翻阅和拓印的考验,边角处理得当,不容易磨损。我发现书中几首五言律诗的选篇非常精妙,它们篇幅适中,既能展现傅山行草的整体风貌,又便于初学者分段练习。其中几处草法中的牵丝连带,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如同行云流水,让人心生向往。我尝试着去模仿其中一联,立刻感受到腕力与肘部的协调性是关键,这绝不是单纯靠手指的僵硬模仿就能达到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傅山高超的技巧与他诗歌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在练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词的韵味。
评分我最近在专攻篆隶,所以对楷书和行草的涉猎相对减少,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明末清初的书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傅山行草的特点在于其“二泚三浓”的墨法变化,以及那种在欹侧中求稳定的“险绝”之美。观摩此帖,我感受到了明显的“欹侧取妍”的追求,与董其昌那种平稳内敛的风格截然不同,傅山的作品仿佛带着一股不羁的傲骨。这本书的排版非常人性化,没有将过多冗余的介绍文字塞入,而是最大限度地留白,将焦点完全集中在碑帖本身,这才是对经典最大的尊重。我注意到几处连接笔画的处理,那种提按的幅度之大,让人惊叹于书写者对中锋和侧锋切换的纯熟掌控。对于想要提升行书速度与表现力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范本,它教导我们如何在快速书写中依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与气韵的连贯性,而不是沦为单纯的潦草。这不只是模仿字形,更是在学习一种书写中的“气象”。
评分我原本以为市面上关于傅山的字帖已经够多了,但当我看到这本《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时,才意识到之前那些版本在细节处理和墨色还原上的不足。这本选集对傅山行草的精髓捕捉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对“拙厚”这一特质的展现。很多行书帖为了追求流畅,会过度美化连接笔,但傅山这里的连接,很多是跳跃性的,是“意到笔不到”的体现。这本书的选篇注重展现他在不同情绪下的书写状态,有沉稳的,也有激昂的,使读者能全面领略其艺术全貌。从装帧来看,它非常适合长期置于案头,方便随时取阅。我最近着重练习了其中几行字,发现要写出那种“笔断意连”的效果,对气息的控制要求极高。此帖的价值,在于它清晰地展示了这种高级的“气”是如何通过笔墨的提按顿挫来实现的,而不是靠简单的速度堆砌,这对我理解中国书法的内在精神结构,帮助巨大。
评分《行草五言古诗卷》纵二五点四厘米,横三三六点八厘米,虽为小字,但气势雄强,用笔生动流畅,不斤斤拘泥于细节;结字多变,是傅山代表作之一。
评分还行,凑单的书,比较粗糙。
评分傅山性格刚烈,极具气节,如他评价赵孟俯云“薄其人,遂恶其书”。就是因为他认为赵孟俯降元失节。所以我们认为,傅山对书法的理解首先是建立在人格之上的,而他在教育儿孙书法时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也体现了他的这种以人格为上的评定标准。
评分集字多广益,片玉偶得之。对山和一曲,临水好洗砚。
评分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1937—1949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西泠印社命运颠沛,曲折坎坷,几度濒临生存危机。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西泠印社部分庭园建筑得到修缮和保护,但它有组织、有影响的各种学术活动几乎停止了。 公元1963年,旧历重阳节,天高气爽,孤山放歌,西泠印社从此新生。新生的西泠印社以60周年庆典活动为特殊象征,耸立起百年史上的一座丰碑,并以其特殊的重要意义载入史册,揭开了篆刻艺术发展的新纪元。 西泠印社的新生,是艺术家们的幸事,是篆刻艺术事业的幸事,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幸事。
评分书收到,阅后再追评,正版。
评分凑单的,也不错
评分这次活动相当给力,这书关注特别久了,这次有券一起拿下,京东真没得说
评分物美价廉,超值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