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通鑒鬍注錶微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通鑒鬍注錶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垣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通鑒
  • 鬍注
  • 錶微
  • 學術
  • 名著
  • 中華文化
  • 史學
  • 古典文獻
  • 史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86172
版次:1
商品編碼:10944282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三輯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通鑒鬍注錶微》是鬍三省所作,他是南宋遺民,是愛國史學傢,與文天祥、陸秀夫、謝枋得是同年進士,宋亡後隱居不仕,杜門著書,宋史無傳,故其生平事跡,知者甚少,學者隻認為他長於地理考證,故《通鑒注》成書後六百六十年,前三百六十年沉埋於若無若有之中,後三百年掩蔽於擅長地理之名之下,至於他的愛國思想和治學精神,很少有人注意。陳垣所著的《通鑒鬍注錶微》乃將《通鑒注》加以分析研究,把鬍三省的生平抱負和學衍成就,作瞭具體詳盡的介紹和闡發。《通鑒鬍注錶微》分二十篇:前十篇講史法,後十篇講史事,引書二百五十馀種。書中並對研究曆史的基礎知識多所講述,對於從事曆史科學研究者有很大幫助,並且是研究《通鑒》及《通鑒注》的重要參考論著。

內頁插圖

目錄

內容提要
鬍三省跋宋高宗書徽宗文集序墨跡跋
小引
本朝篇第一
書法篇第二
校勘篇第三
解釋篇第四
避諱篇第五
考證篇第六
辯誤篇第七
評論篇第八
感慨篇第九
勸戒篇第十
治術篇第十一
臣節篇第十二
倫紀篇第十三
齣處篇第十四
邊事篇第十五
夷夏篇第十六
民心篇第十七
釋老篇第十八
生死篇第十九
貨利篇第二十
徵引書目略
重印後記
陳垣先生學術年錶
陳垣先生與《通鑒鬍注錶微》

精彩書摘

注曰:瀋慶之、瀋文季,皆讬老疾,不預朝權,而終不免於死。國無道而富貴,則進退皆陷危機也。(一四二)陳宣帝太建十二年,周丞相堅執柳莊手,言當相與共保歲寒。注曰:孔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彫。”何晏注曰:“大寒之歲,眾木皆死,然後知鬆柏不肜傷。平歲眾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後彆之。喻凡人處治世,亦自能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不苟容。”後之言保歲寒者,義取諸此。(一七四)此眼前成語,《鑒》中屢見,何須注,而此獨詳引以釋之者,正以見保歲寒之不易也。《癸辛雜識》續集上,載:“陳宜中、曾唯、黃鏞、劉黻、陳宗、林則祖,皆以甲辰歲史嵩之起復上書,時人號為六君子。既貶鏇還,時相好名,牢籠宜中為掄魁,馀悉擢巍科,三數年間,皆緻通顯。及鏞知廬陵,文宋瑞起義兵勤王,百端沮之,遂成大隙。既而北兵大入,則如黃如曾,皆相繼賣降,或言其前日所為皆僞也,於是有為之語雲:‘開慶六君子,至元三搭頭。’宋之雲亡,皆此輩有以緻之。”按淳祜四年甲辰,上書論史嵩之不當起復者,是黃愷伯等,詳《宋季三朝政要》。陳宜中、黃鏞等,是寶祜四年丙辰上書攻丁大全被貶,開慶元年丁大全罷,六人放還,故稱開慶六君子。此誤記丁大全為史嵩之,又誤記丙辰為甲辰。六君子始皆負盛名,而其中一二人晚節不終,遂予人口實,歲寒之不易保如此,故身之特書以自做。
……
《通鑒鬍注錶微》——一場穿越韆年的智慧對話 在中國浩瀚的曆史長捲中,《資治通鑒》以其包羅萬象的史料、精闢入裏的論斷,成為一部不朽的史學巨著。然而,曆史的深度與廣度,常常令後人難以窺其全貌,或在繁復的敘事中迷失方嚮。《通鑒鬍注錶微》的齣現,恰恰為我們提供瞭一把解讀這部史學經典的金鑰匙,它並非簡單地重復《通鑒》的文本,而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引領讀者深入探究《通鑒》背後更深邃的意涵,與司馬光這位史學巨匠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智慧對話。 本書並非一本獨立的史書,也不提供全新的曆史事件敘述。它的價值,在於其對《資治通鑒》的“注”與“錶微”——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內容。首先,它對《通鑒》原文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與疏通。曆經韆年,《通鑒》原文在流傳過程中,難免會齣現一些晦澀難懂的詞句,或者因為時代背景的差異而需要加以解釋。本書作者,如同一位嚴謹的校勘學傢,逐字逐句地辨析原文的含義,考證其齣處,澄清其疑點,確保讀者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司馬光的原意。這種“注”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對曆史文本的深度挖掘,是對知識的尊重與傳承。 而“錶微”二字,更是本書的核心所在,也正是其超越一般注疏的關鍵。它並非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而是著力於揭示《通鑒》的“錶層”之下更深層的“微觀”含義。何為“錶微”?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對《通鑒》文本背後隱藏的政治智慧、曆史規律、人性洞察以及作者司馬光的史學觀、治國理念的深入剖析。作者通過對《通鑒》中關鍵事件、人物的分析,抽絲剝繭,層層遞進,將司馬光撰寫《通鑒》的意圖、他所關注的焦點、他所汲取的經驗一一展現齣來。 例如,在某個帝王勵精圖治的章節,《通鑒》可能僅僅羅列瞭其勤政的史實。《通鑒鬍注錶微》則會進一步探究,司馬光在記述這些史實時,是側重於強調其個人品德,還是更看重其製度的完善?他是否在通過這些正麵案例,為後世君王樹立典範,或者是在暗示某些製度的缺陷?作者會從《通鑒》的行文脈絡、用詞遣句中,發現司馬光的“言外之意”,指齣其“微言大義”,從而讓讀者不僅僅看到曆史的錶象,更能觸及曆史深處的肌理。 再比如,在涉及臣子權謀鬥爭的篇章,《通鑒》的記載可能相對客觀。而本書則會深入分析,司馬光在描述這些鬥爭時,是傾嚮於同情哪一方?他所揭示的權謀,是為瞭展現人性的復雜,還是為瞭警示後世統治者如何防範政治風險?作者通過對細節的挖掘,比如對某些人物的評價、對某些事件的側重,來解讀司馬光的史學立場和價值判斷,幫助讀者理解《通鑒》作為一部“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史書,其“鑒”的內涵究竟有多麼豐富。 “錶微”還體現在對曆史事件背後邏輯的揭示。曆史事件的發生,往往並非孤立,而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通鑒》的宏大敘事,有時會讓我們對事件的因果關係感到模糊。本書則緻力於梳理這些錯綜復雜的綫索,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等多個維度,剖析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其後續産生的影響。它能夠幫助讀者理解,為何某個王朝走嚮滅亡,為何某些政策最終失敗,為何某些人物能夠崛起,為何另一些人物注定走嚮沒落。這種對曆史邏輯的深刻洞察,正是“錶微”的價值所在,它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事件堆砌,而是生動鮮活的生命演化過程。 《通鑒鬍注錶微》更是一種對“為政者”的深度思考。司馬光撰寫《通鑒》的初衷,便是為瞭給當時的統治者提供治國的藉鑒。《通鑒鬍注錶微》也繼承瞭這一精神,它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解讀,更是對現實政治的啓示。在解讀《通鑒》內容時,本書會巧妙地將曆史經驗與當下社會問題聯係起來,通過對曆史人物的成敗得失的分析,來反思當下的治理之道。例如,當《通鑒》記載瞭某個官員的貪腐導緻國傢動蕩時,本書可能會引申齣關於廉政建設、權力監督的討論;當《通鑒》描繪瞭某個時期社會階層固化的現象時,本書則可能探討社會公平與流動性的重要性。這種“古為今用”的視角,使得本書具有瞭超越時空的現實意義。 此外,本書也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與獨特的史觀。作者並非僅僅是《通鑒》的搬運工,而是以一位獨立學者的身份,對《通鑒》進行審視與解讀。在闡述過程中,作者會引用大量的史料、文獻,旁徵博引,論證嚴密,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淵博的知識儲備,令人嘆服。同時,作者的解讀也帶有其個人的視角與判斷,這種個人風格使得本書更具個性和思想性,能夠引發讀者更深入的思考。 總而言之,《通鑒鬍注錶微》並非一本枯燥的史書,也不是簡單的文本注釋。它是一部引導讀者深入理解《資治通治》的精妙指南,是一次與司馬光跨越韆年的智慧對話,更是一場關於曆史、政治與人性的深刻探討。通過這本書,讀者能夠撥開曆史的迷霧,洞察曆史的規律,汲取先賢的智慧,從而在理解曆史的同時,更好地認識當下,把握未來。它猶如一座燈塔,照亮瞭《資治通鑒》這座曆史寶庫的每一個角落,讓隱藏其中的珍貴智慧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麵前。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史記》有感:曆史的洪流與個體的選擇 初次翻開《史記》,是被其宏大的敘事和生動的人物塑造所吸引。司馬遷筆下的曆史,並非冰冷的年代記,而是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捲,展現瞭中華民族從遠古走嚮近代的漫長旅程。從“三皇五帝”的傳說,到秦漢的統一與變革,再到三國風雲的變幻,每一個朝代,每一位君王、將相,都仿佛躍然紙上。我尤其鍾愛其中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那些帝王的雄纔大略,那些臣子的忠心耿耿,那些謀士的詭譎多端,甚至那些普通人的悲歡離閤,都被司馬遷捕捉得淋灕盡緻。閱讀《史記》,不僅僅是瞭解曆史事件的發生,更是深入理解曆史背後的人性,思考在曆史的洪流中,個體是如何做齣選擇,又如何被曆史所塑造。那些曾經鮮活的麵孔,他們的功過是非,至今仍引人深思。它讓我明白,曆史並非簡單的綫性發展,而是充滿瞭偶然與必然,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陰暗。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感悟,對人生、對社會,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論語》中的人生哲理:修身、齊傢與治國平天下 《論語》,這部儒傢經典,在我生命的不同階段都給予瞭我深刻的啓迪。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如同涓涓細流,滋養著我的心靈。它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規範,不僅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普適的人生準則。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修身”的論述,那些關於“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誨,讓我時刻反省自身,不斷提升自我。而“齊傢”的智慧,也讓我更加珍視傢庭的責任,理解傢庭和睦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性。至於“治國平天下”,雖然與我目前的日常生活相去甚遠,但其中蘊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讓我對社會有瞭更廣闊的思考。閱讀《論語》,我感受到一種寜靜的力量,它教會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麵對睏難,如何追求內心的平和。它讓我明白,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學習和成長,在於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於成為一個有德行、有擔當的人。

評分

《三國演義》的英雄史詩:忠義、智謀與亂世悲歌 《三國演義》,這部傢喻戶曉的小說,是我少年時期最愛的讀物之一。它以波瀾壯闊的筆觸,描繪瞭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那段風雲激蕩的曆史。在我眼中,《三國演義》是一麯英雄的史詩,其中湧現齣無數令人敬仰的人物。劉備的仁厚寬德,關羽的義薄雲天,張飛的勇猛無敵,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曹操的雄纔大略,周瑜的英姿勃發,每一個角色都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小說中對於戰爭場麵的描寫更是精彩紛呈,那些妙計迭齣的戰役,那些以少勝多的奇跡,都看得人熱血沸騰。然而,《三國演義》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它也展現瞭亂世中的悲歌,那些忠臣良將的無奈,那些國傢興衰的無常,都讓人感受到曆史的沉重。書中對於“義”的強調,更是深刻地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讀《三國演義》,我看到瞭人性的光輝,也看到瞭曆史的無奈,更從中體會到瞭忠誠、智慧和勇氣的重要性。它讓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英雄的光芒也能夠照亮曆史的進程。

評分

《資治通鑒》中的智慧:權謀、博弈與治國之道 《資治通鑒》,這部巨著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它以時間為脈絡,記錄瞭從戰國到五代十國漫長的曆史進程,更重要的是,它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為旨歸,為我們揭示瞭治國理政的深刻智慧。讀《資治通鑒》,仿佛置身於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權力博弈之中。那些君王如何駕馭臣子,那些大臣如何輔佐君主,那些國傢如何興衰更替,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我特彆欣賞司馬光對於史料的嚴謹考證,以及他條分縷析的敘述方式,使得復雜的曆史事件變得清晰易懂。書中關於政治鬥爭的描寫,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些精妙的權謀策略,那些關鍵時刻的決斷,都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智慧。然而,《資治通鑒》並非僅僅是權謀的教科書,它也展現瞭普通百姓在曆史變遷中的命運,那些因戰爭、飢荒而流離失所的人們,他們的悲慘遭遇,也讓我對曆史的殘酷有瞭更深的認識。這部書讓我明白,曆史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而從中學習,纔能更好地理解當下,更好地應對未來。

評分

《詩經》中的情感世界:古人的悲歡離閤與生活寫照 《詩經》,這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以其淳樸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為我打開瞭一扇窺探古代生活的大門。那些來自田野、來自閨閣、來自戰場的情歌,不僅僅是優美的文字,更是古人真實情感的流露。我被其中描寫的愛情所打動,無論是《關雎》中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還是《氓》中對被拋棄的女子悲慘命運的控訴,都讓我深深共情。那些對於農事、對於節慶、對於戰爭的描繪,也讓我得以一窺古代社會的風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辛勞與歡樂。《詩經》的魅力在於其直白與真誠,它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華麗辭藻,隻是將最真實的情感娓娓道來。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原始而強大的生命力。它讓我明白,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愛、恨、喜、悲,是永恒不變的。閱讀《詩經》,如同與古人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跳動的心髒,理解他們純粹的情感。

評分

近代經典名著 值得一看

評分

錢穆大師的書每一本都是經典 他的書 我差不多買瞭一整套 看起來很有教益

評分

學術經典,值得收藏,更何況很多今後可能再也不會齣版。

評分

退熱貼去熱帖太過分富商大賈

評分

陳垣先生的巨著,發人深省。版本太好瞭。

評分

書很好,搞活動買的

評分

配閤資治通鑒買的,這個早到瞭通鑒發錯貨至今沒收到。

評分

很不錯,價格還是可以的,包裝很好

評分

盡管說,商務的這套學術名著叢書,沒啥創新,但還是提供瞭一些不易多得的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