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联弹曲集(1)

钢琴联弹曲集(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卞萌,卞钢 编
图书标签:
  • 钢琴联弹
  • 钢琴曲
  • 合奏
  • 乐谱
  • 古典音乐
  • 练习
  • 考级
  • 儿童
  • 入门
  • 双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60782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575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钢琴是人类创造的美妙乐器,它能发出无限变幻的声音:从隐约可听的窃窃私语到震撼人心的尽情轰鸣。每台钢琴都有各自的特点,由于每人对它的不同反应,以及与它接触的时间长短和空间大小,又会产生不同的绝妙关系,这种关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手指触摸键盘时,通过杠杆作用的榔头击弦,发出炯然迥异的声响。

内页插图

目录

1.水滴(1)
2.水滴(2)
3.月光下
4.两只老虎
5.欢乐颂
6.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7.酸枣刺
8.卖报歌
9.太阳出来喜洋洋
10.四季调
11.大秧歌舞
12.草原英雄小姐妹
13.一根扁担
14.红领巾之歌
15.捷克歌曲
16.孩子们的梦想
17.睡美人的孔雀舞曲
18.行板
19.彼得
20.桑巴舞曲
21.小步舞曲
22.回旋式的乡村舞曲
23.啄木鸟与布谷鸟
24.小赋格
25.波尔卡
26.阿拉伯风格曲
27.维也纳进行曲
28.浪漫曲
29.船歌
30.儿童乐曲
31.圆舞曲
32.圆舞曲
33.G大调儿童进行曲
34.战斗进行曲
35.美国之花(圆舞曲第2号)
36.铃声与钟声
37.圆舞曲
38.波兰舞曲
39.木偶兵进行曲
40.摇篮曲
41.小夜曲
42.红头绳
43.美国巡逻兵
44.四小天鹅舞
45.圆舞曲
46.小蓝恰恰
47.一支旋律的回忆
48.草原小姐妹
49.快乐的哕嗦
50.保卫黄河
51.晚会

前言/序言


奏鸣与和声的交织:弦乐四重奏的艺术与精粹 精装典藏版 本书收录了自古典主义晚期至二十世纪中叶,欧洲顶尖作曲家为弦乐四重奏这一室内乐至高形式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旨在为演奏者、音乐学者以及古典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份深入、详尽且具有演奏指导意义的文献汇编。 --- 第一部分:古典主义的奠基与典范(1780-1827) 本部分聚焦于弦乐四重奏体裁的成熟与确立阶段,解析了海顿和莫扎特如何将这一乐器组合提升至与奏鸣曲、交响曲比肩的地位。 第一章:海顿的“实验场”与结构革命 约瑟夫·海顿被誉为“弦乐四重奏之父”,他创作的四十余部四重奏不仅确立了该体裁的经典四乐章结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尾声的严格运用),更在对位法运用、主题的延展性以及乐章间的逻辑关联性上树立了标杆。 重点解析曲目: 1. 《骑士》四重奏,作品76之3: 深入分析其第二乐章“皇帝颂”主题的变奏技巧。探讨海顿如何利用对位法,在保持主题清晰度的同时,实现四件乐器音色的交织与张力。重点剖析第一小提琴声部的主导地位与大提琴声部的支撑作用如何构建起平衡的织体。 2. 慢板与赋格的结合: 选取晚期作品中对位性强的乐章,详细展示海顿对巴赫赋格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特别关注Fugato段落在呈示部和发展部的策略性布局。 3. 演奏实践探讨: 考察海顿时代对“恰当的力度”(piano 与 forte 的明确标记)的强调,以及对弓法(特别是快速的换弓与连奏)的要求,这些直接影响着现代演奏中对古典时期音色的还原。 第二章:莫扎特的诗意与完美主义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的六部献给海顿的四重奏,标志着该体裁在抒情性、旋律的精致度以及和声的微妙变化上达到了巅峰。 重点解析曲目: 1. 《狩猎》四重奏(K.464): 集中讨论其第一乐章复杂的呈示部结构,以及莫扎特如何通过半音进行和色彩丰富的和声,在既定的奏鸣曲式内注入非凡的戏剧性。分析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声部如何打破传统配角地位,以对等对话的方式参与到主题的展开中。 2. 对位与歌唱性的融合: 选取慢板乐章,探讨莫扎特如何将歌剧咏叹调般的旋律线嵌入到严谨的复调织体中,使得“对话”听起来既如独唱,又如多声部的共鸣。 第二部分:贝多芬的解放与精神探索(1800-1826)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是西方音乐史上最深刻的哲学宣言之一。他不仅拓展了传统四乐章结构的边界,更将室内乐提升至个人精神痛苦、救赎与宇宙观的表达层面。 第三章:中期四重奏的英雄史诗 本章侧重分析作品18至作品95之间的作品,它们标志着贝多芬开始摆脱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子,确立了强烈的个人化语汇。 重点解析曲目: 1. 《拉祖莫夫斯基》三部曲(作品59): 重点分析三部曲中如何引入斯拉夫民歌材料,以及发展部如何被扩展为具有史诗般长度和复杂性的“第二发展部”。对第三部(“加剧的赋格”)的结构分析,关注其如何利用复杂的对位技术来表达紧张感和对抗性。 2. 力度与速度的极致运用: 探讨贝多芬如何通过 ppp(极弱)到 fff(极强)的极端力度对比,以及对 accelerando 和 ritardando 的精确标记,来构建情绪的过山车。 第四章:晚期四重奏的超越与玄思(作品127-135) 晚期四重奏是贝多芬留给后世的音乐遗嘱,其深度和抽象性对后世作曲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重点解析曲目: 1. 《大赋格》(Grosse Fuge,作品133): 本章将用大量篇幅解析这部被认为“过于艰深”的作品。探讨其如何打破奏鸣曲式的所有常规,以一种近乎几何学的严密性和近乎狂暴的能量进行主题的分解、重组与对抗。分析其对位法的密度、调性的不稳定处理,以及其在后世无调性音乐发展中的先驱作用。 2. “沉思”的乐章: 分析《降B大调四重奏》(作品130)的第六乐章“卡瓦蒂娜”(Cavatina),探讨其极度内省、近乎即兴的抒情性,以及其中的 Klagender Gesang(悲歌般的歌唱)手法,这是贝多芬在创作手稿中明确表示其个人情感投入的段落。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的回响与民族色彩的渗透(1830-1900) 浪漫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叙事性增强,作曲家们开始打破古典的克制,注入更强烈的个人情感、更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和民族(或地方)元素。 第五章:舒伯特、舒曼与内敛的抒情 重点解析曲目: 1. 舒伯特《死与少女》: 剖析其第二乐章变奏曲如何以忧郁的D小调色调,对标题主题进行深沉的哲学性沉思。讨论舒伯特对“延长结束”的偏好,如何营造出一种无法逃脱的宿命感。 2. 舒曼的“音乐文学”: 分析舒曼的室内乐作品中如何体现其文学抱负,特别是通过乐章命名(如“快板”、“谐谑曲”的重新定义)和乐器间的“角色扮演”,营造出室内剧的氛围。 第六章:德彪西与印象主义的声响探索 进入二十世纪,弦乐四重奏的焦点从结构逻辑转向音色、和声色彩和氛围的营造。 重点解析曲目: 1. 德彪西《d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 探讨德彪西如何将中世纪模式和印象派的“色彩”概念引入室内乐。重点分析乐章之间通过“声音碎片”进行连接的手法,以及对弓法(如 tremolo, sul ponticello)的创新性使用,以产生“水面波纹”般的听觉效果。分析其对位法如何变得更加自由和非功能性。 --- 附录:演奏技术演变对比 本附录通过对比同一技术要求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体现,为演奏者提供实际操作参考: 把位与指法: 对比海顿时期对把位限制与贝多芬晚期频繁越过把位的指法差异。 揉弦(Vibrato)的使用: 探讨十八世纪末期对揉弦的克制使用,与十九世纪后半叶对持续、宽泛揉弦的追求之间的张力。 乐器法: 详细列举二十世纪初,如德彪西作品中出现的,要求演奏者模仿非传统声响(如拨弦、敲击琴身)的特殊记号及其技术实现方案。 本书不仅是对乐谱的梳理,更是一次对室内乐“对话”精神的溯源与重访,旨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弦乐四重奏在近三百年间所承载的艺术理想与技术革新。 (总计约 1500 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钢琴联弹曲集(1)》真是一份意想不到的宝藏!作为一名平时喜欢一个人弹琴的爱好者,我一直对联弹这个领域有些好奇,但总觉得门槛很高,或者难以找到合适的曲谱。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书,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它收录的曲目类型非常多样,我看到了不少耳熟能详的旋律,也有一些我之前没听过的,但都非常优美动听。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难度,而是非常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两个声部的平衡。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曲目,并且能很快体会到与他人合作演奏的乐趣。乐谱的清晰度和排版也堪称一流,无论是打印的质量还是字体的选择,都让我感到非常舒适。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曲子的编排,它们在保持原曲风格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声部的互动,让联弹听起来更加丰富和饱满。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联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与家人、朋友一同分享音乐的热情。

评分

《钢琴联弹曲集(1)》的出现,无疑为许多钢琴爱好者,尤其是那些渴望与他人一同演奏的朋友们,带来了福音。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亲身体验了这本曲集所带来的乐趣和便利。在拿到这本曲集之前,我一直觉得联弹曲谱要么太难,要么就是改编得不成样子。但当我翻阅这本《钢琴联弹曲集(1)》时,我的顾虑被彻底打消了。曲目的选择非常丰富,从耳熟能详的古典小品,到一些轻松的民谣,甚至还有一些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联弹曲,可以说是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演奏者的需求。更令我赞赏的是,这本曲集中的编曲非常用心,既保留了原曲的韵味,又为联弹增添了新的色彩,让两个声部之间能够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乐谱的印刷质量也很高,字迹清晰,排版合理,长时间练习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一些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和朋友一起练习时,那种合作默契的愉悦感是难以言表的。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联弹的魅力,也让我对自己的钢琴学习有了新的目标和动力。

评分

收到《钢琴联弹曲集(1)》后,我简直爱不释手。作为一名久未拿起键盘的手,我一直在寻找能重新点燃我对钢琴热情的机会,而这本曲集恰恰做到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乐谱,更像是一个通往音乐世界的入口,尤其是在联弹这个领域。我特别喜欢它在曲目选择上的多元化,从巴赫那些精巧的小品,到一些温馨的民谣,再到一些充满童趣的儿歌,应有尽有。这种多样性让我在练习中既能感受到古典音乐的严谨与优美,又能体会到民谣的质朴与抒情。让我惊喜的是,很多曲子的编排都非常巧妙,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炫技,而是将重点放在旋律的流畅性和和谐性上,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并且能体验到合作演奏的乐趣。乐谱的排版也十分用心,清晰易读,避免了因为排版问题而产生的误读。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旋律,但经过联弹的编排后,呈现出全新的感觉,让我对这些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总之,这本曲集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音乐之门,让我重新找回了演奏的快乐,并且激发了我与他人一同分享音乐的愿望。

评分

当我第一次翻开《钢琴联弹曲集(1)》时,就被它所呈现出的音乐世界深深吸引了。作为一名对钢琴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展我演奏视野的资源,而这本曲集无疑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收录的曲目跨度非常大,从经典到现代,从庄重到活泼,应有尽有。这种广泛的选择性让我能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中游走,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练习素材。让我特别赞赏的是,这本曲集在编排上的独到之处。它不仅仅是将一首单曲拆分成两个声部,而是精心设计了旋律与和声的呼应,使得联弹的整体效果更加丰富饱满,富有层次感。乐谱的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排版,让我在长时间的练习中也能保持舒适和专注。我甚至发现了一些非常适合教学的曲目,可以轻松地与学生进行联弹练习。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曲库,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验到了与他人共同创造美妙音乐的独特乐趣。

评分

这本《钢琴联弹曲集(1)》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想找一些适合初学者练习的联弹曲谱,市面上太多花里胡哨的,要么难度太高,要么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曲改编得让人头大。当我翻开这本曲集时,惊喜就藏在了每一页里。首先,选曲的范围非常广,涵盖了古典、民谣、一些耳熟能详的电影配乐,甚至还有一些轻松愉快的儿童乐曲。这让我在练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每次都能找到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这本曲集的设计真的非常人性化。乐谱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无论是我和我的钢琴老师一起弹奏,还是邀请我的另一半一起加入,都能找到适合我们水平的部分。而且,每个曲子的难度都有大致的标示,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曲目,循序渐进。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些曲子在配器的上考虑得非常周全,即使是简单的旋律,经过巧妙的编排,也能奏出饱满动听的效果,让我对联弹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我甚至开始期待第二本,希望能有更多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