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琴苑走笔》选编了朱贤杰先生近年来刊登在《钢琴艺术》和其他音乐杂志上的几十篇文章,从中我们不但能获得丰富的国内外最新钢琴音乐动态与信息,也可了解到不少钢琴界人物——无论是享有盛名还是鲜为人知——他们的经历和辉煌,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并学习到许多精辟的学术见解和重要的学术观点。
内页插图
目录
大师剪影
格拉夫曼——用一生练琴的大师
安东·克迪——在可能与不可能的界限之间
罗依·洛蒂——把握机会,追求完美
走近波利尼
罗温萨印象
谁是弗雷尔
再听鲁普
与巴伦博伊姆面对面
普莱亚——键盘上的探索者
克莱本——传奇人物的今昔
评论随笔
“贝多芬可不是节拍机”
——就作品106速度问题与杨燕迪商榷
谈琴论乐会贤杰——答《钢琴艺术》杂志十七问
“贝多芬在哪里?”——谈谈忠于原作与艺术创新
对《雾霭中的一丝光亮》一文之我见
近听巴伦博伊姆
郎朗,弹出辉煌
又见郎朗
双子星,哪一颗星更明亮?
——写在李云迪与郎朗上海大剧院演出之前
听一听基辛
关于沈文裕
她就是王羽佳
琴坛纪事
天生的乐评家
乐评这一行
寻访古尔德
速度之争引起的风波
——古尔德演奏的勃拉姆斯第一协奏曲事件回顾
一代宗师施纳贝尔
莱谢蒂茨基与他的钢琴学派
大师班的大师们
——上海音乐学院第五届国际钢琴大师班印象
见闻与感言——记“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
“第50届西班牙哈恩国际钢琴比赛”见闻
卢嘉与他演奏的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
……
唱片书评
精彩书摘
另一件事情,是比赛的普及。大量的比赛,促使选手不得不去努力适应大多数评委的标准,尽量在风格上循规蹈矩,不做任何“出格”的演奏,不出差错。因为,对于不同的风格,评委往往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大部分评委都拿着乐谱在那里,盯着你,比照乐谱上的音符记号。在这点上,大部分评委是一致的。因此,许多演奏家,就像一位乐评家说的,“宁可斩断自己的手指,也不愿意改动乐谱上哪怕一个音符,或者记号。”钢琴家奈利塔说,“日益增多的比赛,所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当代听众对音乐会演奏的欣赏方式的异化。我担心人们已经渐渐地习惯以评判的眼光去欣赏音乐了。今天的听众似乎只是关心谁弹得更好。”而不是从欣赏的角度,去品味他们的不同之处,因此,面对音乐演奏,没有了那份激动的心情。
今天,严肃的演奏家,都会竭力选择最好的版本,聆听最“正确”的现场演奏,或者录音,尽量做到字字句句忠于乐谱,避免被批评为“歪曲原作”。这一潮流,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是纠正了19世纪浪漫主义演奏流派中,对于作品随心所欲,甚至肆无忌惮改动作品的做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则是使得大多数的演奏,在风格上常常雷同,四平八稳,而且越来越缺少个性。我们听以前音乐大师的录音.不管它们是否完美,总能够大体上辨别出是谁弹的。霍洛维兹的声音、乐句的风格、表情,与古尔德就是不同。但是,现在如果我们放一段当代钢琴家的录音,假如不告诉你,那是谁弹的,就很难猜出来,他们听起来都很完美,但是都很相像。你很难把他们区分开来,大家倾向于弹得彼此一个样。
曾经有过一个时期,存在过不同的钢琴学派,有所谓的德奥学派、俄罗斯学派、法国学派、意大利学派,等等,各个学派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而在今天我们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里,所有各种学派的特点都不怎么明显了。各个民族学派没有了,有的只是一个国际学派。今天的钢琴家们,技巧都相当棒,节奏都非常严格,线条轮廓都相当分明。就像勋伯格形容那样,“他们往往是一些直译主义者,力求将谱上的音符直接翻译出来。事实上,绝对迷信谱上所记的音符,唯音符时值是从,犹如会计师审查资产负债表。这一点他们做得很好。他们没有能做到的是读透音符的字里行间。”勋伯格说这段话是上世纪80年代。从那时起,情况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今天的演奏家,在演奏时,不但要与以前的大师所留下的录音竞争,还必须超越自己以前的录音,格伦·古尔德说,他在现场演奏会时,还要必须与自己以前的录音竞争。指挥家莱因斯道夫说:“由于滥用唱片,有两种事是越来越差:一是音乐中的文化修养,一是读音乐的能力。如果人们受其他音乐家的影响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那么就不可能以独特的方式去诠释作品。”
现在,音乐批评家一面感叹具有个性的演奏越来越少,一面却继续用是否“忠于原作”的标准,来衡量一种演奏是否“正确”。其实,他们所谓的“忠于原作”,只是他们头脑中所认定的模样,而那种模样,大部分是由他们所听过的录音所形成的。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一提到忠于原作,就好像非得照本宣科,弹得干巴巴不可。傅聪在1956年,才22岁时,就说过:“谱上的音符,虽然西洋记谱法已经非常精密,和真正的音乐相比,还是很呆板的。按照谱上写定的音符的长短、速度、节奏、一小节一小节的极严格的弹奏,非但索然无味,不是原作的音乐,事实上也不可能这样做。”这种纠枉过正的结果,使人们对出席现场古典音乐会的兴趣和热情,正在下降。
……
前言/序言
琴苑走笔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