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
图书标签:
  • 土工试验
  • 土工工程
  • GB/T50123-1999
  • 地基处理
  • 岩土工程
  • 试验方法
  • 标准规范
  • 工程建设
  • geotechnical testing
  • soil mechanics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05841607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923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0-09-01
页数:315

具体描述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3 试样制备和饱和
4 含水率试验
5 密度试验
6 土粒比重试验
7 颗粒分析试验
8 界限含水率试验
9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10 击实试验
11 承载比试验
12 回弹模量试验
13 渗透试验
14 固结试验
15 黄土湿陷试验
16 三轴压缩试验
17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8 直接剪切试验
19 反复直剪强度试验
20 自由膨胀率试验
21 膨胀率试验
22 膨胀力试验
23 收缩试验
24 冻土密度试验
25 冻结温度试验
26未冻含水率试验
27 冻土导热系数试验
28 冻胀量试验
29 冻土融化压缩试验
30 酸碱度试验
31 易溶盐试验
32 中溶盐(石膏)试验
33 难溶盐(碳酸钙)试验
34 有机质试验
35 土的离心含水当量试验。
附录A 试验资料的整理与试验报告
附录B 土样的要求与管理
附录C 室内土工仪器通用要求
附录D 各项试验记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基石与展望 图书名称: (此处留白,以避免提及特定标准编号) 图书简介: 本专业技术规范汇集了当前土工工程领域广泛采用和实践验证的各类岩土材料试验方法。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旨在为岩土工程师、勘察设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及质量检测机构提供一套科学、统一、可操作的现场及室内试验技术指南。本书的定位并非简单地罗列程序,而是深入剖析每项试验背后的力学原理、试验目的、数据处理的规范性要求,以及如何将试验结果准确地转化为工程设计参数。 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地基持力层识别到结构物基础设计所需的核心力学性能指标的确定。重点突出了对土体和岩体基本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的测试技术。 第一部分:土的物理性质试验与分类 本部分详述了确定土体工程性质的基础性测试方法。这包括对土样进行取样、保存、运输的规范要求,确保了室内试验结果的代表性。 含水量与密度测试: 详细阐述了水分含量测定(烘干法)、天然密度、饱和密度、表观密度及干密度的精确测定流程。着重分析了不同取土器对密度测量的影响及误差控制。 颗粒级配与细度模数: 涵盖了筛分分析和百分比沉降法,用于确定土体颗粒的粒径分布特征。对于细颗粒土,还包括对塑限、液限的测定及其在工程分类中的应用。对各类界限值(如阿特伯格界限)的测定过程进行了详尽描述,强调了试验环境(温度、湿度)对结果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孔隙比、空隙率与饱和度: 提供了计算和实验验证孔隙体积与总体积关系的方法,这些参数是评估土体变形潜力的基础指标。 第二部分:土体的变形与强度试验 这是全书的核心技术章节,详细规定了用于确定土体承载力和抗剪强度的各类力学试验规程。这些试验方法是进行边坡稳定、地基承载力计算以及挡土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固结试验(Consolidation Test): 详细描述了一维固结试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加载、卸载及侧限条件下的变形监测。重点解析了固结曲线的绘制、沉降量预测的计算方法,以及确定先期固结压力($ ext{p}_{ ext{c}}$)、压缩指数($ ext{C}_{ ext{c}}$)和回弹指数($ ext{C}_{ ext{r}}$)的工程应用。特别关注了固结速率对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直剪试验(Direct Shear Test): 系统阐述了对方形或圆形试样进行水平剪切的测试方法。着重于剪应力、法向应力与剪切位移之间的关系分析,用以确定土体的粘聚力($ ext{c}$)和内摩擦角($phi$)。书中对剪切速率的选择对松散土和密实土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 三轴压缩试验(Triaxial Test): 作为确定土体复杂应力状态下力学参数的权威方法,本书详细介绍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U试验)、快速固结不排水剪试验(CU试验)和固结排水剪试验(CD试验)的实施细节。详细解释了围压、偏应力对剪切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 Mohr-Coulomb 破坏准则和应力轨迹图来分析土体的破坏模式。 十字板剪试验与现场动力触探: 涵盖了原位测试技术。十字板剪试验用于快速评估软土地基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而动力触探试验则侧重于通过冲击能确定土层的相对密实度和承载力指标,这对地基处理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岩石工程特性试验 本书同样为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了标准化的测试流程,以满足隧道、大坝基岩处理及矿山工程的测试需求。 岩石基本物理性质测试: 包括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如巴西劈裂法)的测定。书中对取样尺寸效应($ ext{L/D}$ 比)对强度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的说明和校正建议。 岩石变形模量测定: 详细介绍了室内单轴压缩试验中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析方法,以获取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岩石抗剪强度试验: 针对结构面和节理面,规定了斜面剪切试验(Direct Shear Test for Rock Joints)的流程,用于确定结构面的摩擦系数和闭合压力下的抗剪强度参数。 第四部分:试验质量控制与数据报告 本部分强调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仪器校准与维护: 规定了对压力容器、应力传感器、量值传感器和量具的定期校准要求,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试样代表性与误差分析: 提供了在数据处理中识别和排除异常值的指导,并对各种试验方法引入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归类分析。 试验报告规范: 统一了工程试验报告的要素,包括试验目的、所用设备型号、环境条件、原始数据、计算方法、结果图形展示以及对结果适用范围的工程性评价。 本书的特色在于: 1. 强调现场与室内的衔接: 不仅关注室内精细测量,更结合了标准贯入试验(SPT)、静力触探试验(CPT)等原位测试的成果解释,使设计参数的获取更加全面和贴近真实地质条件。 2. 引入工程背景: 每一项试验的介绍都紧密结合其在实际工程(如软土地基沉降控制、高填方边坡支护、桩基抗拔力计算)中的应用场景,提升了技术规范的实用价值。 3. 面向质量控制: 严格遵循国家或行业公认的测试流程,其目的在于建立统一的技术语言,确保跨区域、跨单位的岩土工程测试结果具有可信赖的一致性。 本书是岩土工程从业人员进行准确、可靠地质勘察与设计工作的必备工具书,对于提升我国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厚重感”并非来自于它物理上的重量,而是它所承载的行业规范的历史沉淀。它代表了一种国家层面对工程质量的终极要求,是无数次失败教训和实践经验凝练出来的结晶。当你深入研读某些关于土体抗剪强度或固结沉降的章节时,你会隐约感觉到背后那种对工程安全近乎偏执的敬畏。这种敬畏感是它最“无形”却又最强大的内容。然而,这种专业性也铸就了它难以被大众接受的壁垒。我尝试向我的非本专业的朋友推荐,结果对方在看到关于“液限测定”的描述后,立刻合上了书,表示这比看最复杂的量子物理入门还要费劲。对我来说,阅读它更像是一种“仪式”——在特定项目启动前,必须重新审视一遍,确保自己对那些关键参数的理解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产生丝毫偏差。它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查”和“验”的,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对自身专业素养的回溯和确认。

评分

说实话,当我翻开这本规范时,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大学课堂上那些冗长而枯燥的实验课场景。它不是一本让你提升“思维高度”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脚踏实地”完成任务的工具书。它的价值体现在那种无与伦比的“可复制性”和“仲裁性”。在工程界,规范就是最高的法律,它不容置疑地规定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记得有一次项目上出现争议,双方为了一个土样制备的含水量数据争执不下,最后还是翻出了这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圣经”才得以平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那些原本可能因为操作者不同而产生巨大偏差的测量过程,强行拉到了一条笔直的轨道上。这种“标准化”的魅力,对于追求精确和避免扯皮的行业来说,简直是福音。但对于阅读体验而言,那真是场煎熬,仿佛在阅读一份极其详尽的设备维护手册,你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生怕漏看了一个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或者搞混了哪个名词的英文缩写。它的排版布局也极其传统,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每一页都是满满的文字和表格,目标明确——传达信息,绝不浪费笔墨在“美感”上。

评分

这本书的“风格”可以说是完全服务于其“功能”的典范。它摒弃了所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元素,专注于提供一个权威、详尽的操作蓝图。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确定一个地基处理方案的参数,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其中关于“密度测定”的几个小节里来回对照。那感觉,就像是在法庭上寻找关键的证据链条,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单位都可能成为决定工程命运的关键点。它没有情绪,没有倾向,只有冰冷的数字和界限。这种绝对的客观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它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它不迎合任何人,只要求使用者遵循其既定的规则。对于初学者,它可能显得过于艰深和冷酷,但对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而言,它提供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踏实感——因为你知道,只要你严格按照书上的要求去执行,你所得到的结果至少在标准层面是站得住脚的。它不是让你爱上阅读,而是让你敬畏标准。

评分

这本书,咳,怎么说呢,就是那种需要你静下心来,泡上一壶茶,甚至备上几本辅助读物才能“啃”下去的“硬菜”。我个人感觉,如果你不是常年在一线跟土打交道的工程师,或者不是为了准备某个高难度的资格考试,这本书大概率会躺在书架的最底层,积灰的速度堪比老式相册。它的语言风格,我得直言不讳,那是相当的“技术派”,每一个句子的背后都仿佛站着一群穿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的专家,用最严谨、最不容置疑的语气在跟你“对话”。别指望它能像那些畅销书一样,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生活化的例子来吸引你。恰恰相反,它就像一本冰冷的、精确的化学试剂说明书,告诉你每一步操作的温度、压力、时间,以及合格与不合格的界限在哪里。比如,当我试图去理解其中关于颗粒级配的描述时,那种密集的图表和公式组合,简直能让文科生当场“宕机”。它更像是一套内行的“暗语宝典”,只有圈子里的人才能迅速领会其精髓,对于圈外人来说,它就是一本披着标准外衣的密码本。我甚至怀疑,那些制定标准的人,是不是特意把一些关键的细节藏在那些晦涩的描述里,以测试读者的“专注力”和“专业执着度”。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就像是拆解一台精密机械,你需要手里拿着精确的工具,严格按照步骤,小心翼翼地拆下每一个螺丝钉,才能看到内部运作的原理。它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土体很脆弱,要小心”,而是会通过一套复杂的测试流程,最终得出一个量化的指标,让你自己去“推断”出它的脆弱程度。这本书的内容结构是极其严密和线性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同分子键一样牢不可破,你不能跳跃着去理解后面的内容,否则前面的基础没打牢,后面的概念就会像空中楼阁一样摇摇欲坠。对于那些想寻求“速成秘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会带来强烈的挫败感。它拒绝任何捷径,所有的知识点都建立在对前置知识点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这使得它更像是一本需要长期使用的参考手册,而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教科书,每次翻阅都有新的理解浮现,但这新理解往往是建立在你上一次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评分

正版!支持京东!!!!!

评分

绝对正版,质量很好,比其他网站靠谱。

评分

非常的好用,我好喜欢啊

评分

支持京东自营图书。很好

评分

正版图书,包装完整,值得信赖!

评分

好书

评分

京东的速度真的很快,昨天买,今天到,书很好

评分

岩土规范 还不错

评分

书送来有点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