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聚合物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超分子聚合物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飞鹤 等 著
图书标签:
  • 超分子化学
  • 聚合物科学
  • 自组装
  • 材料科学
  • 高分子物理
  • 化学
  • 纳米材料
  • 功能材料
  • 凝胶
  • 刺激响应性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92265
版次:1
商品编码:1099569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upramolecular Polymer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页数:17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超分子聚合物》中,编者尝试将科研成果和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在科研中一直坚持的先小的分子聚集体再大的分子聚集体的思路,先在第一章中介绍由小分子和小分子自组装而成的准轮烷、轮烷和索烃等小的分子聚集体,接着在第二章中介绍由小分子和高分子自组装而成的准聚轮烷、聚轮烷和聚索烃,然后在第三章中介绍由小分子和高分子或高分子和高分子自组装而成的超分子大分子,最后在第四章中介绍由小分子和小分子自组装而成的超分子聚合物。

目录

第1章 准轮烷、轮烷和索烃
1.1 引言
1.2 准轮烷和轮烷的合成和应用
1.2.1 统计学缠绕法制备准轮烷和轮烷
1.2.2 化学转移法制备准轮烷和轮烷
1.2.3 基于氢键作用制备准轮烷和轮烷
1.2.4 基于亲水一疏水相互作用制备准轮烷和轮烷
1.2.5 基于金属配位作用制备准轮烷和轮烷
1.2.6 基于π-π堆积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制备准轮烷和轮烷
1.3 索烃的合成和应用
1.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准聚轮烷、聚轮烷和聚索烃
2.1 引言
2.2 准聚轮烷和聚轮烷的合成和应用
2.2.1 主链准聚轮烷和聚轮烷的合成和应用
2.2.2 侧链准聚轮烷和聚轮烷的合成和应用
2.2.3 其他准聚轮烷和聚轮烷及相关结构的合成和应用
2.3 聚索烃的合成和应用
2.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超分子大分子
3.1 引言
3.2 超分子大分子的合成和应用
3.2.1 基于离子相互作用制备超爽分子大分子
3.2.2 基于氢键作用制备超分子大分子
3.2.3 基于金属配位作用制备超分子大分子
3.2.4 基于主客体络合作用制备超分子大分子
3.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小分子自组装构筑超分子聚合物
4.1 引言
4.2 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4.2.1 基于多重氢键作用制备超分子聚合物
4.2.2 基于金属配位作用制备超分子聚合物
4.2.3 基于π-π堆积相互作用制备超分子聚合物
4.2.4 基于主客体络合作用制备超分子聚合物
4.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超分子聚合物:结构、性能与前沿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深度聚焦于超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科学的交叉前沿领域——超分子聚合物的构筑、性质调控及其在先进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我们摒弃了传统高分子化学中仅依赖共价键连接的视角,转而深入探讨了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如氢键、π-π堆积、金属配位、客体-主体作用、范德华力等)自组装形成的可逆、动态高分子体系。 本书内容全面、逻辑严密,旨在为材料科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参考框架。全书结构紧凑,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尖端应用的多个维度。 第一部分:超分子聚合物的基础理论与自组装机制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超分子聚合物行为的理论基石。 第一章:超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科学的交汇 本章首先回顾了超分子化学(“超分子”概念的提出、关键驱动力)和传统高分子科学(线性、交联聚合物的定义与局限性)的核心思想。随后,重点阐述了为何需要引入“超分子”概念来解决传统聚合物在可修复性、响应性与可回收性方面的固有挑战。详细讨论了熵驱动与焓驱动在超分子组装过程中的相对贡献。 第二章: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精妙调控 本章是全书的理论核心之一。我们细致剖析了构成超分子聚合物的四大核心驱动力,并着重分析了它们在宏观性能实现中的作用: 1. 氢键驱动体系: 探讨了基于尿素-脲基、酰胺、氨基甲酸酯等官能团的二聚/多聚氢键的强度、方向性和聚集态行为。特别分析了多重氢键阵列(如双脲基)如何实现比单个氢键强得多的协同效应。 2. π-π堆积与芳香族相互作用: 深入研究了芳香族单元(如联苯、芘、酞菁等)在溶液和固态下的堆积模式(T形、平行、扭曲),以及溶剂极性和温度如何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的优势地位。 3. 金属配位相互作用: 阐述了过渡金属离子(如Fe(II), Ru(II), Zn(II))与配位基团(如吡啶、联吡啶)形成动态共价键(DCL)或配位键的原理。重点分析了这种相互作用的可逆性及其在构建动态网络中的关键作用。 4. 客体-主体识别: 详细考察了冠醚/铵盐、环糊精/疏水基团之间的分子识别机制。分析了这种“锁与钥匙”机制如何实现精确的超分子识别并驱动聚合物链的自修复或形态转变。 第三章:聚合物拓扑结构与组装行为 本章将焦点从分子间作用力转移到宏观结构形成。探讨了不同单体拓扑结构(线性、星形、树枝状、分形)如何影响最终超分子网络的拓扑缺陷与动态性。深入分析了自下而上(Bottom-up)组装过程中的成核、生长、平衡与动力学陷阱问题,解释了如何通过设计单体实现程序化组装。 第二部分:超分子聚合物的物理化学与性能表征 本部分侧重于如何量化和理解超分子聚合物的动态特性及其引发的独特宏观性能。 第四章:动态平衡的本质:可逆性与响应性 超分子聚合物区别于传统聚合物的核心在于其动态性。本章详细论述了化学计量学在动态平衡中的作用。引入键合能分布模型和松弛时间谱来量化这些体系的动态行为。着重讨论了体系对外部刺激(温度、pH、溶剂、光照、还原剂/氧化剂)的可逆响应机制,包括解聚、重组、粘度骤变和相分离过程。 第五章:流变学与粘弹性行为 超分子聚合物的流变学行为往往复杂而迷人。本章解释了剪切变稀、触变性和自修复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通过粘弹性谱分析(储能模量 $G'$ 与损耗模量 $G''$),区分了基于氢键(通常较弱,松弛时间短)和基于金属配位(通常较强,松弛时间长)网络的流变特征。阐释了如何利用分子量分布和交联密度(动态交联点数量)来精确调控材料的屈服应力和粘度。 第六章:热力学与形态学表征技术 本章介绍了用于研究超分子聚合物结构-性质关系的先进表征手段: 热分析: 如何利用DSC/TGA区分共价键断裂和超分子键断裂的温度窗口,揭示多级解聚过程。 光谱学技术: 重点介绍固态NMR、FTIR中特定官能团振动峰(如O-H伸缩振动)对氢键强度的敏感性,以及荧光光谱(如芘的 excimer/monomer 比例)对堆积距离和环境变化的监测。 电子与显微成像: TEM/SEM在观察自组装纳米结构(如纤维、胶束、囊泡)形态学上的应用,以及AFM对表面形貌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局部探测。 第三部分:前沿应用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理论与性能转化为实际应用,展示了超分子聚合物在解决现代工程难题中的巨大潜力。 第七章:自修复材料与耐用性提升 探讨了如何设计具有“自恢复能力”的聚合物网络。分析了基于动态键合点的动态交联网络(DCNs)在吸收冲击能量、快速恢复机械强度方面的优势。区分了即时自修复(依靠物理滑动或弱氢键快速重组)与延迟自修复(需要特定外部触发如加热或溶剂润湿)的策略与应用场景。 第八章:响应性与智能材料系统 本章聚焦于超分子聚合物的“智能”特性,即根据外部信号改变其性质的能力: 1. 药物递送系统: 设计对肿瘤微环境(如酸性pH、特定酶)敏感的超分子胶束或水凝胶,实现对癌细胞的靶向释放。 2. 形状记忆与可重构材料: 阐述了如何通过设计“固定键”(共价或强超分子键)和“临时键”(弱超分子键)实现双重刺激响应的形状记忆效应,并演示了材料的多次重编程能力。 3. 传感与执行器: 介绍如何利用分子识别带来的体积变化或电化学信号变化来构建高灵敏度的化学传感器或软体驱动器。 第九章:可持续性与绿色化学中的角色 本章着眼于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开发。详细阐述了超分子聚合物在材料循环利用中的独特优势——无需进行高能耗的热解或化学降解,只需改变环境条件即可使聚合物“解体”为可分离的单体或低聚物,实现真正的分子级回收。讨论了利用生物基单体和环境友好型溶剂构建高性能超分子材料的前景。 第十章:未来挑战与展望 总结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瓶颈,例如动态键合的可控性与寿命、宏观性能的均一性以及高强度与高动态性的矛盾(通常表现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展望了计算化学模拟(如分子动力学)在预测复杂组装行为中的作用,以及跨学科合作(如与生物工程、电子工程的结合)将如何推动超分子聚合物材料进入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本书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前沿的研究进展,全面展示了超分子聚合物这一新兴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广阔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超分子聚合物》这个书名充满了好奇,尽管我并非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但“超分子”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超越常规的意味,而“聚合物”则是我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材料。我猜测,这本书或许是在试图解释,我们如何能够通过更精妙的分子设计,创造出比传统聚合物性能更优越、功能更丰富的新型材料。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超分子组装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π-π堆积、范德华力等)是如何在分子层面发挥作用,从而驱动聚合物链的有序排列和形成宏观结构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些“超分子”的特性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应用,例如,它们是否能够用于开发更环保的替代品,或者在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下(如极端温度或腐蚀性介质)发挥作用。我还在想,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展示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攻克技术难题,最终将这些理论概念转化为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令人着迷的方式,让我理解材料科学的边界是如何被不断拓展的。

评分

这本书,虽然我还没读过,但光看名字就充满了神秘感。“超分子聚合物”,听起来就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消遣读物,更像是通往某个未知科学殿堂的钥匙。我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画面:精密设计的分子如乐高积木般巧妙组合,构建出具有前所未有性能的新材料。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他/她必然能够以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带领我们领略这门学科的魅力。也许书中会探讨如何通过非共价键的精妙控制,创造出具有自修复、响应性甚至记忆功能的智能材料?这种可能性让我无比期待。它是否会揭示超分子聚合物在生物医学、能源存储、催化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应用?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或许会比较学术化,但对于渴望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恰恰是最具价值的部分。我甚至能想象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冒险,每翻开一页,都是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包含一些前沿的研究动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给我一些启发,让我看到科学发展的无限可能。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超分子聚合物》这个书名,我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超分子”和“聚合物”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听起来就相当高深莫测,估计是那种只有化学天才才能读懂的天书吧。但最近,我身边的一些朋友都在谈论新材料和科技的进步,于是我开始好奇,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我却浑然不知。这本书会不会就是那个“秘密武器”的揭示?我猜想,它可能像一部科幻小说一样,描绘出未来科技的蓝图,只是它的基础是严谨的科学原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为什么”的答案,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这些复杂的分子结构,它们最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也许它会讲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许多物品,比如更轻便的电子产品、更高效的电池,甚至是更环保的塑料,都可能源于超分子聚合物的研究。我甚至有点期待,这本书能激发我的好奇心,让我对身边的一切都多一份审视和思考,看看哪些看似平常的事物背后,隐藏着我们尚未理解的科学奥秘。我希望它能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复杂的概念讲清楚,让普通人也能窥见科学的奇妙之处。

评分

《超分子聚合物》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既前沿又充满想象力的感觉。我一直在关注那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科技发展,而新材料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猜测,这本书可能是在讲述如何利用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创造出具有高度有序结构和独特功能的聚合物材料。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性:也许是能够自我修复的材料,就像生物体一样,能够感知损伤并进行修复;又或者是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智能材料,比如变色、变硬或变软。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概念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超分子聚合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了解它们在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例如可持续能源、环境保护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潜力。我还在思考,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见解,或者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从而激发更多人的兴趣和投入。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哇,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惊喜感。

评分

《超分子聚合物》这个名字,第一眼看过去,脑子里立刻闪过各种奇妙的设想。我一直在关注材料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带来颠覆性变革的新兴领域。超分子化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分支,而将它与聚合物结合,听起来就像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如何设计具有特定功能性的超分子聚合物,比如那些能够模拟生物体功能的“活”材料,或者是能够根据外界刺激(如温度、光照、pH值)而改变其形态或性质的“智能”材料。这种可能性让我感到兴奋。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这些超分子聚合物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比如在药物传递、生物传感器、纳米机器人、甚至能源储存和转换方面的潜力。我不太确定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会是怎样的,但我真心希望它能在提供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研究故事,或者是一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我期待它能让我对未来材料科学的进步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虽然感觉学术书籍不用这么精装,但是在优惠时期买的,倒没觉得怎么贵。了解这个学科很有帮助,不过做研究的话,还是得看更厚的砖头

评分

正版的书。主要是科研用书。

评分

正版的书。主要是科研用书。

评分

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评分

正版的书。主要是科研用书。

评分

正版的书。主要是科研用书。

评分

正版的书。主要是科研用书。

评分

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评分

精装,专业性强,但作为一本专业书籍,内容分量偏少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