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繁華街頭上不斷前進的人們,他們的人生並沒有往前走,隻是不斷地迴到原點,不停地輪轉。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如此,每天齣門,繞瞭一圈,又迴到原點,隻為瞭謀生的小利,心靈任其枯萎空虛……
林清玄為瞭參透人生真意,20世紀80年代上山閉關三年,把人生從頭到尾思索一遍,總結其思想大成,編輯瞭《身心安頓》與《煩惱平息》二書,猶如輪迴生活中,橫跨的兩道彩虹。三十多年來,為無數眾生開化舒解瞭生命的疑惑、生存的煩惱、情愛的傷害、莫名的憂鬱……
如今,經典重現,希望它能帶給現代人安慰與救贖,獲得逃脫輪迴及轉化睏境的力量。
《身心安頓》陪伴瞭許多不安的心靈,找到安定的新力量。
《煩惱平息》與許多憂惱的靈魂同行,重返平靜的新生活。
內容簡介
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於享用“物質科學”所帶來的方便與利益,卻忘記瞭去耕耘“心靈科學”的美妙版圖。所以,在平安富足之時,我們的心靈已經感到空虛;一旦患難與挫敗來臨之時,必然更加彷徨無助。
《林清玄典藏作品集:身心安頓》就是從“智慧的開啓”、“慈悲的胸懷”、“生死的麵對”、“禪定的人格”與“因緣的成就”等各種層麵深刻思維,提齣完整、簡潔的概念,以具體可行的方法,進入身心安頓的平寜境界。
作者簡介
林清玄,颱灣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傢。曾任颱灣《中國時報》記者、主編、主筆等。八歲立誌成為作傢,十七歲正式發錶作品;三十歲前獲遍颱灣各項文學大奬:三十二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歲齣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係列,成為20世紀90年代颱灣暢銷的作品:四十歲完成“菩提係列”,暢銷數百萬冊,被推為當代具影響力的圖書,同時創作的“現代佛典係列”,掀起學佛熱潮;
四十五歲錄製《打開心內的門窗》、《走嚮光明的所在》有聲書,當年錄音磁帶總銷量達三百二十多萬盤,被稱為有聲書的經典;五十歲完成《茶言觀色》、《茶味禪心》和“人生寓言係列”,被選為青少年優佳讀本;五十二歲完成寫作奧秘三部麯《林泉》、《清歡》和《玄想》,被選為中學生優秀讀物。三十多年來,著書百餘部,且本本暢銷,作品風靡整個華人世界,被海內外譽為最有影響力的當代華語散文作傢之一。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如果我都寫完瞭,你們寫什麼?林清玄,我的下冊就留給你寫吧。
——南懷瑾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從身邊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談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滿禪境的喜悅,吸引人們進入一種質樸尋常、又自主尊嚴的精神境界。
——餘鞦雨 ★我讀瞭很多林老師的作品,我在林老師的茶香裏悟到瞭太多。我說我懂得瞭有一種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
——於丹 目錄
自序
第一講 智彗的開啓
把自己的勛章擦亮
認識人生的無常
體驗人身的難得
相信因果的真實
看清生命的痛苦
保持從容的心
保持生命的會心
保持夢想的心
永遠保持學習的態度
第二講 慈悲的胸懷
心的改革與創造
慈悲的初步:感同身受
産生平等的心
完全開放的心胸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更縴細柔軟的心靈
更廣大的包容心
超越世間的無知
盡形壽,拯救世界
永遠祈求心中的蓮花開放
第三講 生死的麵對
輕鬆的麵對死
莊嚴的麵對死
一般人對生死的看法
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
解脫生死是佛教最重要的基礎
生死的根本教法
每一天往好的方嚮去活
第四講 禪定的人格
超越形式主義的佛法
落實到世間的生活
覺悟的態度
專注的生活
執著的破除
平常心是道
反觀自心
遊戲三味
常保喜心
第五講 因緣的成就
因是種子,緣是成熟種子
命運中有許多疑惑
對因緣的僵硬觀念
決定因緣的兩個角度
因緣和命運的關係
懺悔從前的壞種子
在覺悟中止惡嚮善
願力是船,業力如石
迴嚮,改變這個世界
珍惜每一個因緣
不要用肉眼看待世界
佛的成就是因緣的成就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第六講 身心的安頓
由四大組成的身體
身心不可分割
現代人定力薄弱,心性浮躁
現代人欲望強盛,煩惱繁多
現代人資訊繁忙,知識豐富
現代人我執強烈,隨波逐流
戒心薄、定力浮、慧力淺
人有無限的潛能
人可以突破束縛
人要肯定自我的價值
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達摩祖師的四種方法
調柔得像水一樣
調柔身心的五個方法
身心安頓纔能安頓國土
精彩書摘
第一講智慧的開啓
這個係列演講的目的是希望如果有人對人生、對道、對佛、對開發自己有興趣,在這六場演講裏可以有一個完整及簡潔的概念,讓我們進入一個較深層的內在世界。
我們的第一講是“智慧的開啓”,什麼是“智慧的開啓”呢?我們可以看到“智”的上麵是知識的知,下麵是太陽的日,也就是太陽一樣的知。所以一般的知識並不是智,而是裏麵有一個光明的內在纔叫“智”。因此,智不是通過學習或模仿來的,但學習、模仿對於智的開啓是有幫助的,也就是開發到內在的太陽亮起時即有瞭智。什麼是“慧”?慧字下有個心,“慧”就是有心,一個人除瞭可以觀照這個世界之外還要有心,這就是“智慧”。簡而言之,“智”是觀照的能力。因為太陽有觀照的能力,這觀照的能力不但可以觀照光明,也可以觀照黑暗。什麼叫“慧”?慧就是有選擇和判斷的能力。一個人如果在生活裏或生命裏可以觀照、選擇、判斷去走一條正確的道路,那麼這個人就是有智慧的人。無論他是什麼身份、地位,什麼樣的長相,或男、女、老、少,隻要有智慧就可以走嚮正確的道路。
什麼叫“開啓”?開啓就好像我們夏天喝汽水,將汽水瓶蓋“啪”地一聲拉開,那一刹那就是“開啓”。這種開啓是動作,不是意識狀態。就像現在要拉開一瓶汽水的瓶蓋,不必思考我要怎樣拉開,而是拿起來,有一個動作去打開,這就叫做“開啓”。我們先假設所有的人都已經有一瓶汽水,缺少的就是一個動作———拉開,這種拉開就是融入生命的此刻,就叫做“開啓”。
在我們的生活裏,大部分的人從生下來到過完一生可以分為兩種狀況,第一種是在青少年時代常常期待未來。例如:未來要娶一個什麼樣的妻子?未來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薪水有多少?這些都是未來的盼望。從小學一直念到高中是為瞭要考大學,考大學是為瞭要謀得一個好的職業,謀得好的職業是為瞭要有更好的享受,然後邁嚮死亡。另外一種是對過去的懷想,一個人到瞭三四十歲常會想起過去,尤其是在獨處的時候,常常想過去什麼事沒有做好,現在來做可能會更好,就會悔不當初。唉!當時如果像現在這麼有智慧就好瞭,但當時卻沒有這樣的智慧。有時想起一些快樂的、有趣的事情就會沉湎在過去裏。這種情況,想起來非常的可怕,一個人的一生不是活在未來的期待就是活在過去的迴憶,很少人真實地麵對此刻,融入此刻。我們所談的“開啓”,就是如何來融入此刻,開發我們的智慧。
……
前言/序言
《林清玄典藏作品集:身心安頓》 內容簡介 林清玄,這位當代華人文學界的巨擘,以其深邃的思想、溫潤的筆觸和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贏得瞭無數讀者的心。而《林清玄典藏作品集:身心安頓》,正是他嘔心瀝血,為讀者精心打造的一場心靈滌蕩與智慧啓迪的盛宴。這套作品集並非簡單的文集匯編,而是他數十年創作生涯中,對於“身心安頓”這一永恒主題的深刻探索與精妙呈現。它涵蓋瞭林清玄先生在散文、隨筆、小說等多個領域的代錶性作品,每一篇都如同一泓清泉,滋養著我們日益疲憊的靈魂,指引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尋迴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一、 尋常巷陌中的哲思火花:生活的禪意與智慧 林清玄先生的作品,最令人動容之處在於他能從最平凡的生活細節中,挖掘齣深刻的人生哲理。他並非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是如同鄰傢智者,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最動人的故事,引發我們對周遭世界的重新審視。《身心安頓》中的諸多篇章,便是在這尋常巷陌中,點燃瞭哲思的火花。 例如,他筆下的“吃”,並非簡單的生理需求,而是充滿瞭儀式感與感恩。一碗白米飯,可以成為他對土地、對農人、對生命饋贈的深深感謝;一杯清茶,可以讓他體會到“無味之味”的至味。他對食物的描繪,常常伴隨著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對“順應”與“珍惜”的推崇。他讓我們明白,吃飯不僅僅是為瞭果腹,更是與天地萬物連接的一種方式,是體悟生命循環與和諧的絕佳途徑。 再如,他觀察“走路”這件簡單的事情,也能生發齣對生命方嚮與節奏的思考。是匆忙奔波,還是悠然漫步?是隨波逐流,還是堅定前行?他鼓勵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腳下的土地,去體會每一個步伐所承載的意義。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這種“慢下來”的智慧,恰恰是“身心安頓”的起點。他教會我們,不必執著於目的地,過程本身就充滿瞭無盡的風景與啓示。 甚至,他對“睡覺”也充滿瞭敬意。在他看來,睡眠不僅是身體的休息,更是靈魂的迴歸與淨化。一個安穩的睡眠,是第二天清晨精力充沛、思緒清晰的基礎。他會描繪夜晚星空的寜靜,空氣中彌漫的草木清香,以及在黑暗中沉澱下來的思緒。這些描繪,無不傳遞著一種對生命規律的尊重,對自然節奏的順從,從而幫助讀者在喧囂的日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眠之法,實現身心的真正休憩。 《身心安頓》中的這些篇章,如同一麵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美好與深意。林清玄先生用他獨到的視角,引導我們重新發現生活中的詩意,體悟平凡中的偉大,從而在瑣碎的日子裏,找到安頓身心的力量。 二、 繁華都市中的靜謐之境:心靈的棲息與療愈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都市的繁華與便利,往往也伴隨著無形的壓力與焦慮。林清玄先生的作品,正是都市人心靈的棲息地與療愈之所。他筆下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流,滌蕩著我們被塵埃沾染的心靈,讓我們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也能尋覓到一方靜謐的淨土。 他善於描繪自然之美,即使是在都市的喧囂中,他也能捕捉到一絲絲自然的氣息。一棵街邊的小樹,一朵意外綻放的花,一隻在屋簷下築巢的燕子,都能成為他筆下生動的素材。他通過細膩的觀察,將這些自然景物賦予瞭生命與靈性,讓讀者在閱讀時,仿佛也置身於那片寜靜的綠色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機與力量。這種對自然的親近,能夠有效地緩解都市人的精神壓力,讓心靈得到舒緩與放鬆。 更重要的是,林清玄先生的文字中,充滿瞭對人性的深刻理解與寬容。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平凡的農夫,還是忙碌的上班族,都充滿瞭真實的情感與動人的故事。他以悲憫之心,體察人間的喜怒哀樂,用溫和的筆觸,描繪人性的光輝與弱點。他教會我們,要學會原諒,學會接納,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這種對人性的洞察,能夠幫助我們擺脫內心的偏執與狹隘,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從而減輕因人際摩擦而帶來的煩惱。 在《身心安頓》中,你會讀到許多關於“放下”的故事。放下執念,放下不必要的欲望,放下對過去的糾結。他通過一係列充滿智慧的寓言和故事,闡釋瞭“無所得”的禪意,引導讀者認識到,很多時候,睏擾我們的並非外界的睏難,而是我們內心的執著。學會放下,便是學會輕鬆;學會放下,便是學會自由。這種心靈上的解脫,是實現“身心安頓”的關鍵一步。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具有一種獨特的療愈力量。它並非一蹴而就的治愈,而是如同春雨潤物,悄無聲息地滲入讀者的內心,撫慰著那些被生活磨礪得傷痕纍纍的角落。他讓我們相信,即使身處繁華都市,我們依然可以擁有一顆寜靜澄明的心。 三、 繁復世界中的清明之眼:洞察本質與生命升華 除瞭對日常生活和心靈療愈的關注,林清玄先生的作品更指嚮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以及由此帶來的生命升華。他鼓勵我們用“清明之眼”去審視這個繁復的世界,穿透錶象,抵達事物的本質。 他常常探討“苦”與“樂”的辯證關係。在他看來,苦與樂並非截然相對,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很多時候,我們對苦的恐懼,反而放大瞭苦的摺磨。而當我們能夠以一種更超然的態度去麵對苦難,去從中學習和成長時,苦便轉化為瞭滋養生命的養分。他用生動的故事,闡釋瞭“感恩苦難”的智慧,讓我們認識到,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 “無常”是林清玄先生作品中另一個重要的主題。他深刻地認識到,世間萬物皆在變化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這種對“無常”的理解,能夠幫助我們放下對“擁有”的執念,學會珍惜當下,坦然麵對離彆。當我們不再試圖抓住無法抓住的東西,內心的焦慮便會大大減少,取而,一種淡泊與寜靜便會油然而生。 他所倡導的“利他”精神,也是生命升華的重要途徑。他相信,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個人的索取,而是來自於對他人無私的奉獻。當我們將目光從自我轉嚮他人,當我們願意為他人付齣時,我們的生命便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豐盈與有意義。他用樸實而充滿感染力的文字,倡導一種“給予”的生活方式,讓我們體驗到,幫助他人,就是在幫助自己。 《身心安頓》集結瞭林清玄先生對於這些生命終極問題的思考。他沒有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個個充滿智慧的感悟,引導讀者自行去探索、去領悟。他的作品,如同一個巨大的寶藏,等待著每一位讀者去發掘,去從中汲取滋養,實現生命的清明與升華。 結語 《林清玄典藏作品集:身心安頓》,不僅僅是一套書,它更是一場心靈的朝聖,一次智慧的尋訪。它以林清玄先生溫潤而富有力量的筆觸,帶領我們走進日常生活中的禪意,在都市的喧囂中找到心靈的靜謐,在繁復的世界中洞察生命的本質。無論你是身處人生低榖,還是在生活的洪流中感到迷失,亦或是渴望心靈的進一步成長,這套作品集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良伴。翻開它,你將開啓一段與林清玄先生一同探索“身心安頓”的旅程,最終,在文字的海洋中,尋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那份寜靜、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