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的串門兒:讀書隨筆(精裝)

“隱身”的串門兒:讀書隨筆(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絳 著
圖書標籤:
  • 隨筆
  • 讀書
  • 文學
  • 文化
  • 隱身
  • 個人成長
  • 生活
  • 思考
  • 散文
  • 精裝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17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698076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7
字數:1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齣版說明
  楊絳先生於一九五二年全國“院係調整”期間,由清華大學調入文學研究所外文組“做研究工作,寫學術論文;寫論文屢犯錯誤,就做翻譯工作,附帶寫少量必要的論文” (《楊絳文集·作者自序》)。本書收入的四篇: 《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 (一九五七)、 《論薩剋雷〈名利場〉》 (一九五九)、 《藝術與剋服睏難》 (一九五九)和《李漁論戲劇結構》 (一九五九),即寫於這一時期。其中《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一文曾在一九五八年的“拔白旗”運動中被樹為文學研究所的四麵“白旗”之一;《論薩剋雷〈名利場〉》一文也因全文欠“紅綫貫穿”,而受批判。
  “文革”結束後,楊絳先生不僅寫散文、寫小說、做翻譯,也重新開始寫“論文”,即收入本書的《事實—故事—真實》 (一九八○)、 《舊書新解》 (一九八一)、 《有什麼好?》 (一九八二)等,這幾篇文章都與小說的理論、閱讀與闡釋有關,因而於一九八五年以《關於小說》之名結集,由三聯書店齣版。
  以上七篇“論文”構成瞭本書的主體部分;另有兩篇譯者前言(《〈吉爾·布拉斯〉譯者前言》)或序言(《〈小癩子〉譯本序》)因屬文本導讀性質,故一並納入,還有一篇《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 (一九八五)比較全麵地呈現瞭楊絳先生對她翻譯的這部名著的理解,後來該文在一頭一尾分彆增加瞭對作者塞萬提斯和翻譯版本情況的簡要介紹之後,作為《堂吉訶德》中譯本的“譯者序”刊行。
  但願這十篇文章會在作為翻譯傢與作傢身份的楊絳之外,為我們還原一個作為優秀學者的楊絳。
  徵得作者同意,書名取自其一九八九年的一篇隨筆《讀書苦樂》,其中提道: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楊絳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對“讀書鑽研學問”有形象的描繪,有獨到的理解,因而她的“學術論文”一如她的散文隨筆,洗練精審、親切自然,猶如拜望鴻儒之後的興會隨感,閑話般娓娓道來,而沒有時下的八股氣、學究腔——當然這也是她極力避免的。
  本次結集,除少量排印錯訛外,一般不做更動,如譯名和注釋體例等,不強求統一,以保留作者不同時期的行文原貌。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二○一四年十月

內容簡介

  《“隱身”的串門兒:讀書隨筆(精裝)》收錄瞭楊絳先生的論文七篇:《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論薩剋雷<名利場>》《藝術與剋服睏難》《李漁論戲劇結構》《事實-故事-真實》《舊書新解》《有什麼好》,另有兩篇譯者前言《<吉爾·布拉斯>譯者前言》或序言《<小癩子>譯本序》,還有一篇《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比較全麵地呈現瞭楊絳先生對她翻譯的這部名著的理解,後來該文在一頭一尾為彆增加瞭對作者塞萬提斯和翻譯版本情況的簡要介紹之後,作為《堂吉訶德》中譯本的“譯者序”刊行。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著名作傢、翻譯傢和學者,江蘇無锡人。畢業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肄業。1935年與錢锺書結婚後共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鞦迴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外語係教授。1957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及隨筆集《乾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等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目錄

代前言讀書苦樂
一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
二論薩剋雷《名利場》
三藝術與剋服睏難
——讀《紅樓夢》偶記
四李漁論戲劇結構
五事實—故事—真實
六舊書新解
——讀《薛蕾絲蒂娜》
七有什麼好?
——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
八《吉爾·布拉斯》譯者前言
九《小癩子》譯本序
十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
齣版說明

精彩書摘

  一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
  “隱身”的串門兒
  一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
  英國十八世紀小說傢菲爾丁說自己的小說是英國語言中從來未有的體裁,文學史傢也公認他是英國小說的鼻祖。馬剋思對他的愛好,小說傢像司各特、薩剋雷、高爾基等對他的推崇高爾基對菲爾丁的推崇,見葉利斯特拉托娃著《菲爾丁論》——《譯文》一九五四年九月號136頁。,斯湯達(Stendhal)對他的刻意摹仿參看安貝爾(H�盕�盜mbert) 《斯湯達和〈湯姆·瓊斯〉》 (Stendhal et“Tom Jones”)——《比較文學雜誌》 (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一九五六年七月至九月號351—370頁。,都使我們想探討一下,究竟他有什麼獨到之處,在小說的領域裏有什麼貢獻。好在菲爾丁不但創瞭一種小說體裁,還附帶在小說裏提供一些理論,說明他那種小說的性質、宗旨、題材、作法等等;他不但立下理論,還在敘事中加上評語按語之類。他在小說裏攙入這些理論和按語,無意中給我們以學習和研究的綫索。我們憑他的理論,對他的作品可以瞭解得更深切。這裏綜閤他的小說理論,作一個試探的介紹。
  菲爾丁關於小說創作的理論,分散在他小說的獻詞、序文和《湯姆·瓊斯》每捲第一章裏。最提綱挈領的是他第一部小說《約瑟夫·安德魯斯》的序,這裏他替自己彆開生麵的小說體裁下瞭界說,又加以說明;在這部小說頭三捲的第一章裏又有些補充。《湯姆·瓊斯》的獻詞和每捲的第一章、 《阿米麗亞》和《江奈生·魏爾德》二書的首捲第一章以及各部小說的敘事正文裏還有補充或說明。
  菲爾丁的讀者往往嫌那些議論阻滯瞭故事的進展,或者草草帶過,或者竟略去不看。《湯姆·瓊斯》最早的法文譯本庇艾爾·安德華納·德·拉·普拉斯(Pierre�睞ntoine de la Place)的譯本一七五○年齣版。,老實不客氣地把捲首的理論文章幾乎全部刪去。但也有讀者如十九世紀的小說傢司各特和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對這幾章十分贊賞。司各特說,這些議論初看似乎阻滯故事的進展,但是看到第二三遍,就覺得這是全書最有趣味的幾章。見《小說傢列傳》 (Lives of the Novelists)——世界經典叢書版22頁。艾略特很喜歡《湯姆·瓊斯》裏節外生枝的議論,尤其每捲的第一章;她說菲爾丁好像搬瞭個扶手椅子坐在舞颱上和我們閑談,那一口好英文講來又有勁道,又極自在。見《米德爾馬契》 (Middlemarch)第15章——世界經典叢書版147頁。可是稱贊的盡管稱贊,並沒有把他的理論當正經。近代法國學者狄容(Aurélien Digeon)說,菲爾丁把他的小說解釋為“滑稽史詩”,而曆來文學史傢似乎忽視瞭他這個觀念。見《菲爾丁的小說》 (Les Romans de Fielding)一九二三年版284—285頁。這話實在中肯。最近英國學者德登(F�盚omes Dudden)著《菲爾丁》兩大冊見《亨利·菲爾丁:他的生平、著作和時代》 (Henry Fielding,his Life,Works,and Times),一九五二年版。,對菲爾丁作瞭詳細的研究。可是他隻說, “散文體的滑稽史詩”不是什麼新的觀念。他並沒說齣這個觀念包含什麼重要意義,隻把“滑稽史詩”和史詩、悲劇、喜劇、傳記、傳奇等略微分彆一下,又把菲爾丁的理論略微敘述幾點,並沒有指齣菲爾丁理論的根據,也沒有說明他理論的體係見德登著《菲爾丁》第1冊328—334頁,又第2冊666—671頁。,因而也不能指齣菲爾丁根據瞭傳統的理論有什麼新的發明。
  菲爾丁寫這些理論很認真。他自己說, 《湯姆·瓊斯》每捲的第一章,讀者看來也許最乏味,作者寫來也最吃力見《湯姆·瓊斯》 (以下簡稱《湯》)第5捲第1章。本文翻譯原文,都加引號;沒有引號的隻是撮述大意。;又說,每捲的第一章寫來比整捲的小說還費事。見《湯》第16捲第1章。他把這些第一章和戲劇的序幕相比,因為都和正戲無關,甲戲的序,不妨移到乙戲;他第一捲的第一章,也不妨移入第二捲;他也並不是每捲挨次先寫第一章,有幾捲的第一章大概是小說寫完之後補寫的。見德登《菲爾丁》第2冊591—592頁。他為什麼定要吃力不討好地寫這幾章呢?菲爾丁開玩笑說,一來給批評傢叫罵的機會,二來可充他們的磨刀石,三來讓懶惰的讀者節省時間,略過不讀。見《湯》第16捲第1章。他又含譏帶諷說,他每捲的第一章,好比戲院裏正戲前麵的滑稽戲,可作陪襯之用;正經得索然無味,纔見得滑稽的有趣。見《湯》第5捲第1章。又說,這第一章是個標誌,顯得他和一般小說傢不同,好比當時風行的《旁觀者》 (Spectator)見斯狄爾(R�盨teele)和艾迪生(Addison)一七一一年編輯的報紙。開篇引些希臘拉丁的成語,叫無纔無學的人無法摹仿。見《湯》第9捲第1章。這當然是開玩笑的話。菲爾丁覺得自己的小說和一般小說不同,怕人傢不識貨,所以要在他的創作裏插進那些理論的成分。他在《約瑟夫·安德魯斯》裏說,他這種小說在英文裏還沒人嘗試過,隻怕一般讀者對小說另有要求,看瞭下文會覺得不滿意見《約瑟夫·安德魯斯》 (以下簡稱《約》)序。;又在《湯姆·瓊斯》裏說,他不受彆人裁製,他是這種小說的創始人,得由他自定規律。見《湯》第2捲第1章。這幾句話纔是他的真心實話。
  二論薩剋雷《名利場》
  薩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是英國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傢, 《名利場》 (Vanity Fair)是他的成名作品。車爾尼雪夫斯基稱贊他觀察細微,對人生和人類的心靈瞭解深刻,富有幽默,刻畫人物非常精確,敘述故事非常動人。他認為當代歐洲作傢裏薩剋雷是第一流的大天纔。見《俄羅斯作傢論文學著作》
  《名利場》描寫的是什麼呢?馬剋思論英國的狄更斯、薩剋雷等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傢時說: “他們用逼真而動人的文筆,揭露齣政治和社會上的真相;一切政治傢、政論傢、道德傢所揭露的加在一起,還不如他們揭露的多。他們描寫瞭中等階級的每個階層:從鄙視一切商業的十足紳士氣派的大股東、直到小本經營的店掌櫃以及律師手下的小書記。”見馬剋思恩格斯《論文藝》 (�aber Kunst und Literatur),一九五三年柏林版254—255頁。《名利場》這部小說正是一個恰當的例子。英國在十九世紀前期成瞭強大的工業國,擴大瞭殖民地,加速瞭資本主義的發展。當時講究的是放任主義和自由競賽莫登(A.L.Morton) 《人民的英國史》 (A People�餾 History of England)勞倫斯·惠沙特(Lawrence & Wishart)版380頁。,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社會分裂成貧富懸殊的兩個階層。新興資産階級靠金錢的勢力,漸漸挨近貴族的邊緣;無産階級越來越窮,睏苦不堪。薩剋雷說,看到窮人的生活,會對慈悲的上天發生懷疑。見《薩剋雷全集》 (The Works of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紐約柯列(Collier)公司版(以下簡稱《全集》)第22冊108—109頁;又第21冊245—246頁。他對他們有深切的同情薩剋雷說,富人瞧不起窮人是罪惡。——見戈登·瑞(Gordon N�盧ay)編《薩剋雷書信集》 (以下簡稱《書信集》)哈佛大學版第2冊364頁;他認為無産階級的智慧一點也不輸於他們的統治者,而且他們占人口的大多數,為什麼讓那樣有錢的腐朽的統治者壓在頭上(《全集》第15冊425—428頁)。,而且覺得描寫礦工和工廠勞工的生活可以喚起普遍的注意,這是個偉大的、還沒有開墾的領域,可是他認為一定要在這個環境裏生長的人纔描寫得好。他希望工人隊伍裏齣個把像狄更斯那樣的天纔,把他們的工作、娛樂、感情、興趣,以及個人和集體的生活細細描寫。見戈登·瑞編《薩剋雷在〈晨報〉發錶的文章匯輯》 (Thackeray�餾 Contributions to the Morning Chronicle)一九五五年版77—78頁。他自己限於齣身和環境,沒有做這番嘗試。薩剋雷看到富人和窮人之間隔著一道鴻溝,彼此不相來往,有錢的人對窮人生活竟是一無所知(見《全集》第15冊391—393頁;第22冊108頁)。他說隻有狄更斯描寫過在人口裏占大多數的窮人的生活(《全集》第22冊103頁)。
  薩剋雷不僅描寫“名利場”上種種醜惡的現象,還想指齣這些現象的根源。他看到敗壞人類品性的根源是籠罩著整個社會的自私自利。薩剋雷認為自私自利的心是這個世界的推動力(《書信集》第2冊357頁)。他在下一部小說《潘丹尼斯》 (Pendennis)裏尤其著力闡明這點:人人都自私、推動一切的是自私心(《全集》第4冊232,336,352,381,425頁;又見第9冊111頁)。他說,這部小說裏人人都愚昧自私,一心追慕榮利。見《書信集》第2冊423頁。他把錶麵上看來很美好的行為也剖析一下,抉齣隱藏在底裏的自私心。他以為我們熱心關懷彆人的時候,難保沒有私心;我們的愛也混雜著許多自私的成分。見《全集》第1冊448頁。老奧斯本愛他的兒子,可是他更愛的是自己,他要把自己那種鄙俗的心願在兒子身上完償。愛米麗亞忠於戰死的丈夫,隻肯和都賓做朋友;其實她要占有都賓的愛,而不肯把自己的愛情答報他。一般小說傢在這種地方往往筆下留情,薩剋雷卻不肯放過。他並非無情,但是他要描寫真實。有人說他一麵挖掘人情的醜惡,一麵又同情人的苦惱;可是他忍住眼淚,還做他冷靜的分析。參看拉斯·維格那斯(Las Vergnas)著《薩剋雷——他的生平、思想和小說》 (W�盡�盩hackeray:L′Homme,le Penseur,le Romancier),巴黎一九三二年版84頁。薩剋雷寫齣瞭自私心的醜惡,更進一步,描寫一切個人打算的煩惱和苦痛,到頭來卻又毫無價值,隻落得一場空。愛米麗亞一心想和她所崇拜的英雄結婚,可是她遂心如願以後隻覺得失望和後悔。都賓和他十八年來魂思夢想的愛米麗亞結婚瞭,可是他已經看破她是個淺狹而且愚昧的女人,覺得自己對她那般癡心很不值得。利蓓加為瞭金錢和地位費盡心機,可是她鑽營瞭一輩子也沒有稱願;就算她稱瞭願,她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薩剋雷看瞭這一群可憐人煩憂苦惱得無謂,滿懷悲憫地慨嘆說: “唉!浮名浮利,一切虛空!我們這些人裏麵誰是真正快樂的?誰是稱心如意的?就算當時遂瞭心願,過後還不是照樣不滿意?”見《全集》第2冊428頁。這段話使我們聯想到《鏡花緣》裏的話: “世上名利場中,原是一座迷魂陣。此人正在場中吐氣揚眉,洋洋得意,哪個還把他們拗得過……一經把眼閉瞭,這纔曉得從前各事都是枉費心機,不過做瞭一場春夢。人若識透此義,那爭名奪利之心固然一時不能打斷,倘諸事略為看破,退後一步,忍耐三分,也就免瞭許多煩惱,少瞭無限風波。如此行去,不獨算得處世良方,亦是一生快活不盡的秘訣。”見《鏡花緣》第16迴。薩剋雷也識透“名利場”裏的人是在“迷魂陣”裏枉費心機,但是他絕不宣揚“退後一步,忍耐三分”,把這個作為“處世良方,快活秘訣”。
  《名利場》描摹真實的方法是一種新的嘗試。薩剋雷覺得時俗所欣賞的許多小說裏,人物、故事和情感都不夠真實。所以他曾把當時風行的幾部小說摹仿取笑。參看《名作傢的小說》 (Novels by Eminent Hands),見《全集》第19冊。《名利場》的寫法不同一般,他刻意求真實,在許多地方打破瞭寫小說的常規濫調。
  《名利場》裏沒有“英雄”,這部小說的副題是《沒有英雄的小說》 (A Novel Without a Hero),這也是最初的書名。見《書信集》第2冊233頁。對於這個副題有兩種解釋。一說是“沒有主角的小說”,因為不以一個主角為中心參看西昔爾(D�盋ecil) 《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小說傢》 (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企鵝叢書》版66頁。;這部小說在《笨拙周報》上發錶時,副題是“英國社會的速寫”,也錶明瞭這一點。另一說是“沒有英雄的小說”;英雄是超群絕倫的人物,能改換社會環境,這部小說的角色都是受環境和時代宰製的普通人。安東尼·特羅洛普(Anthony Trollope)著《薩剋雷評傳》一八九二年版91頁;普拉茲(M�盤raz) 《英雄的消滅》牛津版213頁;凱絲琳·鐵洛生《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229頁;西昔爾《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小說傢》66頁也提到這一點。兩說並不矛盾,可以統一。薩剋雷在《名利場》裏不拿一個齣類拔萃的英雄做主角。他在開捲第一章就說,這部小說寫的是瑣碎庸俗的事,如果讀者隻欽慕偉大的英雄事跡,奉勸他趁早彆看這部書。見《全集》第1冊6—7頁。薩剋雷以為理想的人物和崇高的情感屬於悲劇和詩歌的領域,小說應該實事求是地反映真實,盡力寫齣真實的情感。見《書信集》第2冊772頁。薩剋雷反對小說裏寫英雄,參看《全集》第12冊74、76、177頁。最近有人憑主角左右環境的能力把作品分彆種類,說:主角能任意操縱環境的是神話裏的神道;主角超群絕倫,能製伏環境的是傳奇裏的英雄;主角略比常人勝幾籌、但受環境束縛的是史詩和悲劇的英雄;主角是我們一般的人,也不能左右環境,他就稱不得“英雄”,因此薩剋雷隻好把他的《名利場》稱為“沒有英雄的小說”;主角能力不如我們,那是諷刺作品裏的人物。——見傅賴(N�盕rye) 《批評的解剖》 (Anatomy of Criticism),普林斯登(Princeton)版33—34頁。他寫的是沉浮在時代浪潮裏的一群小人物,像破産的賽特笠,發財的奧斯本,戰死的喬治等;甚至像利蓓加,盡管她不肯嚮環境屈服,但又始終沒有剋服她的環境。他們悲苦的命運不是悲劇,隻是人生的諷刺。
  一般小說裏總有些令人嚮往的人物, 《名利場》裏不僅沒有英雄,連正麵人物也很少,而且都有很大的缺點。薩剋雷說都賓是傻瓜,愛米麗亞很自私。他說,他不準備寫完美的人或近乎完美的人,這部小說裏除瞭都賓以外,各個人的麵貌都很醜惡。見《書信集》第2冊309頁。傳統小說裏往往有個令人愜意的公道:好人有好報,惡人自食惡果。薩剋雷以為這又不閤事實,這個世界上何嘗有這等公道。榮辱成敗好比打彩票的中奬和不中奬,全是偶然,全靠運氣。同上書,402頁;《全集》第2冊272頁;又參看第12冊60頁,第13冊105,112頁。溫和、善良、聰明的人往往窮睏不得誌,自私、愚笨、凶惡的人倒常常一帆風順。見《全集》第2冊273頁,又參看《全集》第4冊448—450頁。這樣看來,成功得意有什麼價值呢同上書,32頁。;況且也隻是過眼雲煙,幾年之後,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在曆史上難道還留下什麼痕跡嗎?同上書,第15冊351—352頁。因此他反對小說傢把成功得意來酬報他的英雄。同上書,第12冊177頁。《名利場》裏的都賓和愛米麗亞等馴良的人在社會上並不得意,並不成功;醜惡的斯丹恩勛爵到死有錢有勢;利蓓加不擇手段,終於撈到一筆錢,冒充體麵人物。薩剋雷給朋友的信上安排瞭《名利場》結束時利蓓加怎樣下場。信尾說,利蓓加存款的銀行倒閉,把她的存款一捲而空。可是他沒有把這點寫到小說裏去(參看《書信集》第2冊377頁)。《名利場》上的名位利祿並不是按著每個人的纔能品德來分配的。一般小說又往往把主角結婚作為故事的收場。薩剋雷也不以為然。他批評這種寫法,好像人生的憂慮和苦惱到結婚就都結束瞭,這也不閤真實,人生的憂患到結婚方纔開始。見《全集》第1冊320頁。所以我們兩位女角都在故事前半部就結婚瞭。
  薩剋雷刻意描寫真實,卻難免當時社會的限製。維多利亞社會所不容正視的一切,他不能明寫,隻好暗示。所以他嘆恨不能像菲爾丁寫《湯姆·瓊斯》那樣真實。見《全集》第3冊導言6頁。他在這部小說裏寫到男女私情,隻隱隱約約,讓讀者會意。見《全集》第2冊359頁。譬如利蓓加和喬治的關係隻說相約私奔,利蓓加和斯丹恩勛爵的關係隻寫到斯丹恩吻利蓓加的手。如果把薩剋雷和法國現實主義小說傢巴爾紮剋、福樓拜等相比較,就可以看齣他們在描寫真實的程度上、選擇細節的標準上有極大的區彆。
  薩剋雷和菲爾丁一樣,喜歡夾敘夾議,像希臘悲劇裏的閤唱隊,時時現身說法對人物和故事做一番批評。作傢露麵發議論會打斷故事,引起讀者嫌厭。不過這也看發議論的藝術如何。《名利場》這部小說是作者以說書先生的姿態嚮讀者敘述的;他以《名利場》裏的個中人身份講他本人熟悉的事,口吻親切隨便,所以敘事裏攙入議論也很自然。薩剋雷在序文裏說: “這場錶演……四麵點著作者自己的蠟燭”,他的議論就是颱上點的蠟燭。他那批判的目光照明瞭颱上的把戲,他的同情和悲憫籠罩著整個舞颱。因此很有人為他的夾敘夾議作辯護。見《小說傢薩剋雷》71—114頁;《英國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251—256頁。但是薩剋雷的議論有時流於平凡囉嗦,在他的小說裏就仿佛“光滑的明鏡上著瞭些黴暗的斑點”見奧列弗·艾爾登(Oliver Elton)著《一八三○—一八八○年英國文學概觀》 (A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2冊231頁。。還有一層,他穿插進去的議論有時和他正文裏的描寫並不協調。他對愛米麗亞口口聲聲的贊美,就在批評她沒頭腦、虛榮、自私的時候,口吻間還含蘊著愛憐袒護。我們從他的自白裏知道,愛米麗亞這個人物大部分代錶他那位“可憐”的妻子依莎貝拉見《書信集》第3冊468頁。,在愛米麗亞身上寄托著他的悲哀和憐憫;他在議論的時候抒寫這種情感原是極自然的事,但是他議論裏的空言贊美和他故事裏的具體刻畫不大融洽,弄得讀者摸不透他對愛米麗亞究竟是愛、是憎、是贊揚、是諷刺。譬如凱絲琳·鐵洛生就以為薩剋雷是在諷刺愛米麗亞這種類型的女角(見《英國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246頁)。有的讀者以為作者這般贊美的人物準是他的理想人物,可是按他的描寫,這個人物隻是個平庸脆弱的女人。是作者的理想不高呢?還是沒把理想體現成功呢?讀者對愛米麗亞的不滿就變為對作者的不滿瞭。見《薩剋雷生平索隱》36頁。薩剋雷的女友——薩剋雷認為有“一部分”和愛米麗亞相似的那一位——也很不滿意愛米麗亞這個人物(見《書信集》第2冊335頁又395頁)。
  薩剋雷善於敘事,寫來生動有趣,富於幽默。他的對話口角宛然,恰配身份。他文筆輕快,好像寫來全不費勁,其實卻經過細心琢磨。因此即使在小說不甚精警的部分,讀者也能很流利地閱讀下去。《名利場》很能引人入勝。但是讀畢這部小說,讀者往往覺得鬱悶、失望。這恰是作者的意圖。他說: “我要故事在結束時叫每個人都不滿意、不快活——我們對於自己的故事以及一切故事都應當這樣感覺。”見《書信集》第2冊423頁。他要我們正視真實的情況而感到不滿,這樣來啓人深思、促人改善。
  《名利場》在英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薩剋雷用許許多多真實的細節,具體描摹齣一個社會的橫切麵和一個時代的片斷,在那時候隻有法國的斯湯達和巴爾紮剋用過這種筆法,英國小說史上他還是個草創者。見《憂患的鍛煉》394—395頁。他為瞭描寫真實,在寫《名利場》時打破瞭許多寫小說的常規。這部小說,可以說在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史上開闢瞭新的境地。
  一九五九年

前言/序言

  代前言讀書苦樂
  “隱身”的串門兒
  代前言讀書苦樂
  讀書鑽研學問,當然得下苦功夫。為應考試、為寫論文、為求學位,大概都得苦讀。陶淵明好讀書。如果他生於當今之世,要去考大學,或考研究院,或考什麼“托福兒”,難免會有些睏難吧?我隻愁他政治經濟學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因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過幾下“棍子”,說我讀書“追求精神享受”。我當時隻好低頭認罪。我也承認自己確實不是苦讀。不過, “樂在其中”並不等於追求享受。這話可為知者言,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麵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彆,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笑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個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夥朋友談話;也可以對斯多葛派伊匹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逸事,也可以領教當代最奧妙的創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場,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就是說,啪地閤上書麵——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裏難得的自由!
  壺公懸掛的一把壺裏,彆有天地日月。每一本書——不論小說、戲劇、傳記、遊記、日記,以至散文詩詞,都彆有天地,彆有日月星辰,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我們很不必巴巴地趕赴某地,花錢買門票去看些仿造的贋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隻要翻開一頁書,走入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
  說什麼“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麵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韆大韆世界”,可算大極瞭。書的境地呢, “現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齣戶,在這裏隨意閱曆,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事呢!這裏可得到豐富的經曆,可認識各時各地、多種多樣的人。經常在書裏“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我們看到道貌岸然、滿口豪言壯語的大人先生,不必氣餒膽怯,因為他們本人傢裏盡管沒開放門戶,沒讓人闖入,他們的親友傢我們總到過,自會認識他們虛架子後麵的真嘴臉。一次我乘汽車馳過巴黎塞納河上宏偉的大橋,我看到瞭棲息在大橋底下那群撿垃圾為生,蓋報紙取暖的窮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彎兒,隻因為我曾到那個地帶去串過門兒啊。
  可惜我們“串門兒”時“隱”而猶存的“身”,畢竟隻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韆年積纍的智慧一覽無餘,隻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隻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還不是孫大聖毫毛變成的蟲兒),鑽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瞭心竅,樂以忘言。這個“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迴事吧?
  一九八九年
“隱身”的串門兒:讀書隨筆(精裝) 書名:《“隱身”的串門兒:讀書隨筆》(精裝) 作者: (此處可填入作者名,若無則省略) 簡介: 這本書,是一扇通往無數心靈深處的任意門,也是一次次與作者靈魂的悄然對話。它並非要揭示那些藏匿於文字背後的驚天秘密,也非要剖析那些流傳韆古的宏大敘事。相反,它以一種近乎“隱身”的姿態,在尋常的閱讀體驗中,捕捉那些細微的、轉瞬即逝的觸動,將它們串聯成一篇篇溫潤而富有洞察力的隨筆。 閱讀,於許多人而言,或許是一場嚴肅的求知之旅,是知識的積纍,是思想的碰撞。而《“隱身”的串門兒》則邀請讀者放慢腳步,卸下功利的心防,去感受閱讀本身帶來的那份純粹的喜悅與沉思。作者並非以學者或批評傢的姿態居高臨下地審視作品,而是以一個真誠的、渴望交流的“串門兒”的身份,輕叩那些曾讓他駐足、讓他心動的篇章。 “隱身”,是這本書敘事方式的基調。它不是直接評價一本書的優劣,也不是羅列其主要情節,而是專注於那些因閱讀而生的個人體驗。這些體驗,如同融入空氣中的芬芳,無形卻能沁人心脾。作者如同一個敏銳的捕風者,捕捉到瞭文字中那些不為人注意的細微之處:一個生動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對話,一個令人迴味的場景,甚至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這些碎片化的感知,在作者的筆下,被精心拾掇,重新組閤,煥發齣獨特的生命力。 “串門兒”,則體現瞭作者與讀者,以及作者與書中作者(此處指書中被提及的作者)之間一種溫和而親近的關係。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跨越時空的“串門”。作者並非孤芳自賞,而是樂於將這些“串門”的收獲,以隨筆的形式呈現給讀者。這種呈現,沒有刻意的說教,沒有嚴謹的邏輯鏈條,更像是一次私下的分享,一次朋友間的交談。讀者在閱讀這些隨筆時,仿佛也一同“串”進瞭作者的閱讀世界,一同感受那些字句帶來的驚喜與共鳴。 精裝的質感,則預示著這本書承載的不僅僅是內容,更是一種對閱讀儀式感的尊重。它邀請讀者,在翻閱的每一次沙沙聲中,去感受紙張的溫度,去體味文字的厚重。這是一種對閱讀行為本身的珍視,也是對文字所承載的思想與情感的敬意。 在這本書中,你不會讀到對某本暢銷書的“劇透”,因為作者的關注點不在於“發生瞭什麼”,而在於“它如何觸動瞭我”。你也不會看到對某個著名作傢作品的宏大理論解讀,因為作者的視角更偏嚮於那些“潤物細無聲”的細節,那些真正能引發個人思考和情感共鳴的瞬間。 比如,作者可能會在讀到一本描寫鄉愁的小說時,並沒有去評論小說的結構或人物塑造,而是會迴憶起自己某個遙遠的童年午後,聞到炊煙的味道,突然湧上心頭的淡淡的思念。他或許會因為一句詩歌中的某個意象,而聯想到生活中一個被忽略的美麗瞬間,比如雨後初霽時,陽光穿透雲層的金色光柱,或者夜空中一顆遙遠的星辰。他可能在讀到一本曆史書時,並沒有去糾結史料的真僞,而是會被其中一個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一句話、一個選擇而深深打動,並由此生發齣對“個體在時代中的位置”的思考。 這本書,就像一位行走在書海中的旅人,他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下每一次“隱身”的拜訪,每一次“串門”的所得。他可能從一本古老的哲學著作中,捕捉到一句穿越時空的智慧箴言,並將其與當下生活中的某個睏惑巧妙地聯係起來。他可能因為一本描繪青春的散文,而重新審視自己曾經那段青澀而美好的時光,感慨時光的流逝,以及成長帶來的蛻變。他甚至可能從一本童話故事中,發現那些被成人世界遺忘的純真與想象力,並將其喚醒,重新點亮內心的童年。 《“隱身”的串門兒》並非要成為一本“教你如何讀書”的書,更不是一本“告訴你應該讀什麼”的書。它提供的是一種閱讀的態度,一種感受生活的方式。它鼓勵讀者,在閱讀的海洋中,自由地航行,不拘泥於航綫,不追求目標,而是享受每一次意外的發現,每一次心靈的觸動。 這些隨筆,如同一串串晶瑩剔透的露珠,摺射齣作者內心深處的光芒。它們可能是對某個經典片段的溫情迴溯,可能是對某個晦澀概念的個性化解讀,也可能是對某個社會現象的獨特觀察。但無論內容如何,其核心都指嚮一種對閱讀的熱愛,一種對生命的熱情,以及一種對個體體驗的珍視。 作者在這裏,沒有炫技,沒有賣弄。他隻是用最樸素、最真摯的語言,分享那些因閱讀而滋養的靈魂碎片。他邀請讀者,在喧囂的世界裏,尋得一處寜靜的角落,與文字為伴,與思想共舞。這本書,是一杯溫水,它不追求濃烈的味道,卻能暖人心扉;它是一盞微光,它不耀眼奪目,卻能照亮前行的路。 翻開《“隱身”的串門兒》,你或許會發現,那些曾經被你匆匆掠過的文字,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瞭彆樣的光彩。你或許會因為他的一句話,而重新拾起一本被遺忘的書,或是因此對某個從未涉足的領域産生好奇。更重要的是,你會在這字裏行間,找到一種與作者相似的共鳴,一種對閱讀、對生活、對世界共通的理解和感悟。 這是一次次的“串門”,每一次都是一次新的旅程;這是一次次的“隱身”,每一次都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在這本書中,作者以他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編織瞭一張屬於閱讀的網,網住瞭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也網住瞭那些觸動靈魂的瞬間。他讓我們明白,閱讀並非隻是獲取信息,更是一場與世界的深度對話,一場與自我的深度交流。 《“隱身”的串門兒:讀書隨筆》是一本等待被讀者用心去“串門”的書。它不講道理,不賣弄學識,隻以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姿態,邀請你一同走進那個由文字構建的,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它相信,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內心都藏著一個“隱身”的串門兒,渴望著與更多美好的思想、更多動人的故事,進行一次又一次無聲的、卻又深刻的“串門”。 這本書,如同一次悠長的呼吸,在嘈雜的生活中,給予我們片刻的寜靜與反思。它不是一本工具書,也不是一本手冊,它更像是一位老友,在你需要的時候,靜靜地陪伴,分享著那些屬於閱讀的,平凡而又不凡的喜悅。它讓你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學會瞭如何更深刻地感受生活,如何更真誠地與世界對話。 最後,這本書不提供明確的結論,不給齣標準答案。它隻是提供一個起點,一個邀請。邀請你,在文字的國度裏,自由地漫步,去發現屬於你自己的“隱身”的串門兒,去收獲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心靈寶藏。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到《隱身》的串門兒,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我設想著,作者或許是以一種極其放鬆、隨性的姿態,在某個午後,一杯清茶,一本好書,然後將自己沉浸其中,再將這份沉浸的感悟,以一種近乎私語的方式,分享給我們。這種“串門兒”的意象,讓我感受到一種親近感,仿佛作者並非高高在上的智者,而是一位與我們並肩同行的旅人。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敏銳捕捉,對人情冷暖的深刻體悟。它可能涉及的“隱身”,或許是一種不被察覺的觀察,一種不動聲色的思考,而最終呈現齣來的,卻是足以撼動人心的力量。這本書的精裝本,本身就帶有一種儀式感,它提醒著我,這是一次值得鄭重對待的精神之旅,一次與作者、與思想的深度對話。我期待在這段旅程中,能夠滌蕩心靈,獲得新的啓迪。

評分

這本《隱身》的串門兒,初見時便被那份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精裝的扉頁,細膩的紙張,無不透露齣一種對文字本身的尊重,也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我好奇的是,作者筆下的“串門兒”究竟是怎樣的形式?是關於某本經典著作的解讀,還是對某個文學流派的探索?抑或是,是一種更為個人化的、跨越時空的精神漫遊?“隱身”二字,更是為這本書濛上瞭一層神秘的麵紗。它暗示著一種不張揚,一種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的力量。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不喧嘩、自鳴驚人的思想火花,那些在平凡生活錶象之下,湧動的生命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默不作聲的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遞過來一句點醒你的話語,或者一個讓你豁然開朗的視角。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單而富有深意,仿佛在邀請讀者一同潛入文字的深海,去發掘那些被隱藏的寶藏。

評分

《隱身》的串門兒,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想象。我好奇這“串門兒”究竟是串起瞭怎樣的思想,又“隱身”在怎樣的角落。它是否是一本關於閱讀的閱讀?亦或是,作者通過“串門兒”的方式,串聯起不同主題、不同作者、不同時代的作品,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思想網絡?“隱身”的意象,讓我猜測,作者或許善於從那些不顯眼的地方發掘價值,從那些被忽視的細節中提煉智慧。我期待這本書能打破常規的解讀方式,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看待文學、看待世界的大門。精裝的質感,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有瞭更高的期望。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紙質的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思想饋贈,一份能夠滋養靈魂的甘泉。我渴望在這本書中,遇到那些我曾忽略的閃光點,聽到那些被低語的智慧之聲。

評分

翻開這本《隱身》的串門兒,我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進入瞭一個由文字構築的奇妙世界。這本書的精裝質感就已經讓人愛不釋手,厚重而典雅,仿佛每一頁都承載著作者對閱讀的敬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的是,那些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深刻洞察,那些不為人知的精神角落。作者筆下的“串門兒”並非簡單的走訪,而更像是一種靈魂的交流,一種思想的碰撞。我期待著,通過這些“串門兒”,能窺見作者內心深處那些不曾顯露的思考,那些在喧囂世界中悄然生長的感悟。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十分彆緻,那若隱若現的書名,恰如其分地呼應瞭“隱身”的主題,讓人在好奇中,對內文充滿瞭無限的遐想。我喜歡這種留白的藝術,它給瞭讀者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構建屬於自己的閱讀體驗。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種全新的閱讀狀態,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與作者一同探尋,一同發現。

評分

這本《隱身》的串門兒,在我拿到它的一瞬間,就被它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打動。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作者的“串門兒”是怎樣的形式?是像一位隱士,在某個隱蔽的角落,靜靜地觀察著世事變遷,然後將他的感悟娓娓道來?“隱身”這個詞,讓我感覺這本書可能並非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一種含蓄、內斂的方式,傳遞深刻的思想。我期待在其中找到那些不動聲色的觀察,那些不經意間流露齣的智慧,那些能夠讓你在某個瞬間,突然頓悟的句子。它可能不會給你明確的答案,但會引導你去思考,去探索,去發掘屬於自己的真理。這本書的精裝,仿佛在暗示著,內容同樣是厚重而值得珍藏的,我期待著它能成為我書架上,一本常讀常新的精神伴侶。

評分

好書,好書,超贊,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給予我們非常好的購物體驗。ThankyouverymuchfortheexcellentserviceprovidedbyJingdongmall,anditisverygoodtodoinwarehousemanagement,logistics,distributionandsoon.Deliveryinatimelymanner,distributionstaffisalsoveryenthusiastic,andsometimesinconvenienttoreceivethetime,butalsoarrangedfortimetobedelivered.Giveusaverygoodshoppingexperience.

評分

看手相

評分

第三章 特種帶式輸送機

評分

好書,超贊,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書收到瞭,很早就喜歡錢鍾書的書,看瞭幾頁還是蠻喜歡的

評分

今購的東西,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自覺七經八脈為之一暢,與賣傢您交流,我隻想說,産品實在是太好瞭,你的高尚情操太讓人感動瞭,本人對此賣傢之仰慕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海枯石爛,天崩地裂,永不變心。交易成功後,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靜,自古英雄齣少年,賣傢年紀輕輕,就有經天緯地之纔,定國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華,滄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聲雷,飛沙走石,大霧迷天,朦朧中,隻見頂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於天地間,花見花開,人見人愛,這位英雄手持雙斧,二目如電,一斧下去,混沌初開,二斧下去,女媧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傾倒。得此大英雄,實乃國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極而泣&hellip;&hellip;看著交易成功,我竟産生齣一種無以名之的悲痛感&mdash;&mdash;啊,這麼好的賣傢,如果將來我再也遇不到瞭,那我該怎麼辦?直到我毫不猶豫地把賣傢的店收藏瞭,我內心的那種激動纔逐漸平靜下來,可是我立刻想到這 麼好的賣傢,倘若彆人看不到,那麼不是浪費心血嗎?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我終於下定決心,犧牲小我,奉獻大我。我要以此評價奉獻給世人賞閱,我要給好評&hellip;&hellip;評到所有人都看到為止

評分

)祖傳

評分

內科外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