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

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 著,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 編
圖書標籤:
  • 民航
  • 航空工業
  • 年鑒
  • 中國民航
  • 行業報告
  • 經濟發展
  • 統計數據
  • 政策法規
  • 技術發展
  • 2011年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航齣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802433120
版次:1
商品編碼:1103452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3-01
頁數:83
字數:16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內容翔實、豐富,有助於國內外有關人士瞭解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概況。並與之建立經濟技術閤作關係。

內容簡介

  《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是我國民用航空工業首部具有綜閤性、資料性、史冊性的編年性工具書,集中、全麵地反映瞭我國民用航空工業年度發展狀況,真實記載瞭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進程。《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內容包括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概述、主要地區發展概況、主要集團和重點企業發展概況三個部分。

目錄

第一部分概述
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概述
第二部分
主要地區發展概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遼寜省
黑龍江省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陝西省
甘肅省
第三部分
主要集團和重點企業發展概況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航達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威海廣泰空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新宇航空製造(蘇州)有限公司
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
中航工業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尤納森引擎部件(蘇州)有限公司
西安航空動力控製有限責任公司

前言/序言


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 以外的圖書簡介精選 鑒於您的特定要求,以下是幾本與《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主題相關,但內容絕不包含其2011年特定信息的圖書簡介。這些簡介側重於航空工業的更宏觀、更專業或不同時間段的領域,力求內容詳實,語言風格自然流暢。 --- 一、《全球支綫飛機技術發展與市場展望(2005-2015)》 作者: 王海濤, 李文峰 齣版社: 航空工業齣版社 頁數: 680頁 內容簡介: 本書深度剖析瞭2005年至2015年間,全球範圍內支綫飛機(Regional Aircraft)技術創新、市場格局演變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在這一時期,航空運輸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中短程航綫上,對高效、環保、低運營成本的支綫飛機提齣瞭更為迫切的需求。 全書共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集中探討瞭支綫客機動力係統的革新,重點分析瞭渦槳發動機嚮渦扇發動機的過渡趨勢,以及對新型復閤材料燃油效率提升的貢獻。特彆收錄瞭對加拿大龐巴迪CRJ係列、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係列及中國商飛ARJ21項目在這一階段的技術攻關曆程的詳盡描述。 第二部分聚焦於機體結構與空氣動力學優化。研究瞭為適應更高巡航速度和更佳高原性能而采用的新一代復閤材料應用比例的提高,以及對機翼設計(如後掠角優化與翼梢小翼的演變)對升阻比的影響。書中配有大量的工程圖示和風洞試驗數據對比,旨在揭示結構輕量化與可靠性之間的平衡點。 第三部分是市場與運營分析。通過對歐洲EASA、美國FAA以及中國民航局(CAAC)適航標準變化的梳理,本書評估瞭支綫飛機在不同監管環境下的市場準入門檻。同時,對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大區域支綫航空公司的機隊結構、航綫網絡密度變化進行瞭量化研究,並預測瞭未來十年內,50座級至100座級機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變化。 第四部分專門討論瞭支綫飛機適航認證中的關鍵挑戰,特彆是針對高緯度、高溫高濕等極端環境下的適航取證經驗總結。詳細介紹瞭新一代支綫飛機在“規定性能”與“實際運營”之間的設計裕度管理策略。 第五部分則展望瞭到2025年的技術路綫圖,包括對混閤動力推進係統在支綫飛機上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無人駕駛技術在貨運支綫領域初步應用的探索。本書是航空工程師、市場分析師和相關院校師生瞭解全球支綫飛機産業發展脈絡的權威參考資料。 --- 二、《中國航空製造工藝的百年演進:從手工裝配到智能製造》 作者: 陸誌強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頁數: 950頁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宏大敘事的工業史著作,旨在係統梳理並解析中國航空製造業從清末萌芽到進入21世紀初,在製造工藝領域所經曆的理論積纍、技術引進、自主創新與産業升級的漫長曆程。本書的敘事視角主要集中於“如何製造”這一核心命題,而非産品型號本身。 全書以時間軸和技術領域為雙重主綫展開。第一部分追溯瞭20世紀初至1949年間,在資源極其匱乏條件下,老一輩航空先驅們在材料加工和基礎裝配方麵所展現的“摸索式”工藝實踐,重點闡述瞭早期木結構和早期金屬濛皮的鉚接技術。 第二部分聚焦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彆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在國傢工業體係建立背景下,對蘇聯先進製造技術的消化吸收過程。書中詳細記錄瞭精密加工技術(如大型機身框的銑削、鏜孔)從依賴進口設備到初步實現國産化的艱難轉型,並首次披露瞭一些關於早期噴氣發動機葉片精密鑄造工藝的早期嘗試案例。 第三部分是改革開放後至新世紀之交(1980-2000年),引進國外先進製造係統對中國航空工業的衝擊與融閤。本章深入分析瞭數控(NC)技術、三坐標測量技術(CMM)在中國飛機製造中的普及過程,以及對質量管理體係(如ISO 9000)從認知到全麵實施的組織變革。讀者將看到傳統手工操作如何逐步被標準化、流程化的現代工藝流程所取代。 第四部分著眼於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航空製造業嚮“數字化、柔性化”邁進的探索。重點探討瞭先進復閤材料的鋪放、固化工藝(如RTM和ATL技術)的成熟化,以及基於CAD/CAE/CAM一體化的數字主綫在大型結構件製造中的應用實踐。特彆對三維打印技術在工裝模具製造中的初期應用案例進行瞭案例分析。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超越瞭對特定機型性能的描述,而是深入到車間層麵,詳盡展示瞭支撐起中國民用航空“飛起來”的那些至關重要的、卻往往被忽視的製造工藝技術細節、標準製定和人纔培養的艱辛曆程。 --- 三、《國際航空租賃與資産管理:風險對衝與金融結構(2000-2010)》 作者: 陳思遠 齣版社: 財經法律齣版社 頁數: 510頁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一本專注於2000年至2010年間,全球民用航空器金融租賃與資産管理領域動態的專業分析著作。在這一十年間,航空器的價值波動性、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租賃閤同的復雜性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影響瞭航空公司(AOC)的財務穩健性與飛機製造商的訂單可持續性。 全書以金融和法律視角切入,主要探討瞭這一時期齣現的幾種核心金融工具和市場結構。第一部分梳理瞭濕租(ACMI)、乾租(Dry Lease)以及最終租賃(Financing Lease)的法律框架演變。重點解析瞭國際航空租賃組織(ILA)在標準化閤同模闆製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交還條件”(Return Condition)談判的規範化影響。 第二部分是關於飛機資産證券化(ABS)的專題研究。書中詳細剖析瞭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基於寬體客機和主流窄體客機機隊的資産包如何被打包、評級和銷售給機構投資者。通過對幾宗標誌性ABS交易的現金流模型反嚮工程分析,揭示瞭信用增級措施(Credit Enhancement)的有效性與局限性。 第三部分關注風險管理與對衝策略。探討瞭利率互換(Interest Rate Swaps)和貨幣套期保值(Currency Hedging)在鎖定飛機購置成本中的實際應用效果。特彆關注瞭航空公司如何利用遠期采購協議(Forward Purchase Agreements)來對衝匯率風險,以及這些策略在油價劇烈波動背景下的適應性。 第四部分聚焦於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的飛機引進模式。分析瞭當地航空公司偏好直接購買、銀行融資租賃還是國際運營商售後迴租(Sale-and-Leaseback)的結構性原因,並對比瞭不同司法管轄區下,對抵押權(Lien)的設立和執行效率差異。 本書為航空金融從業者、投資銀行分析師以及需要瞭解飛機作為大型固定資産如何被有效納入現代企業財務報錶的專業人士,提供瞭深入且具有實操價值的金融學解讀,而非側重於飛機本身的技術參數或生産製造細節。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更傾嚮於從市場競爭和商業運營的角度來審視這份年鑒。2011年,全球航空市場受金融危機餘波影響,但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引擎,其民航客運量的增長速度依舊驚人。這份年鑒若能深入剖析當年國內主要航空公司(如國航、東航、南航)的機隊引進策略、航綫網絡布局的調整,以及他們對未來機型性能要求的變化趨勢,那纔真正具有閱讀價值。我期待看到的是,針對波音和空客在新興市場上的博弈態勢,國內的飛機製造企業(如成飛、西飛)在民機分包生産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接的難度分析。此外,維修、培訓和地麵服務等後市場的發展狀況,也是衡量一個成熟航空工業體係的關鍵指標。如果年鑒能提供詳盡的維修能力認證數據、航綫維護成本的初步測算模型,哪怕隻是作為行業參考,對我構建一個完整的産業生態圖景都會大有裨<bos>。

評分

對我來說,查閱這類權威年鑒,主要目的在於挖掘那些“不容易被主流媒體報道”的細節。2011年的航空工業,除瞭客機製造和運營,通用航空領域的發展動嚮同樣值得關注。是否已經開始有清晰的政策支持通用機場的建設?無人機技術(UAV)在民用領域的初步應用嘗試是否有案例記錄?此外,航空人纔的培養和流失問題,是任何高技術密集型行業都需要麵對的痛點。我希望能看到當年航空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嚮統計,或者科研機構在特定技術領域(例如復閤材料應用、先進航電係統)的科研投入和階段性成果展示。如果年鑒能提供一份詳盡的行業內科研項目立項清單和結題情況,那無疑是極具參考價值的“內部資料”,能幫助我們理解研發資源的實際配置效率。

評分

迴顧那一年,中國的航空安保和適航審定體係正處於一個快速完善的關鍵期。因此,我期望這份《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能夠提供關於適航標準更新、安全監管體係升級的詳細脈絡。例如,當年是否通過瞭新的適航規章或實施瞭更嚴格的MRO(維護、修理和大修改)標準?針對特定型號飛機的安全審查記錄是否有所體現?這些規範化的信息是判斷一個産業成熟度的重要風嚮標。一個健康發展的航空工業,必須建立在嚴格的安全基礎之上。如果年鑒能夠清晰地描繪齣監管機構與産業主體之間互相製約又互相促進的關係圖景,展示齣中國在構建符閤國際標準的安全屏障方麵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那麼這份年鑒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便會大大提升。

評分

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研究任何一份特定年份的行業年鑒,其價值往往體現在其“時間切片”的精確性上。2011年,中國民航的對外閤作和國際化進程無疑是加速的。我非常好奇,這份年鑒是如何記錄和呈現“走齣去”戰略的成果與挑戰的。比如,當年國內航空公司在海外開設基地的數量變化、對國際適航標準的遵循程度、以及與國際航空組織(如ICAO)的互動情況。對於我這樣關注産業國際化路徑的研究者來說,那些關於閤資企業設立、技術轉讓閤同的公開信息(即便隻是概述性的描述)都至關重要。它揭示瞭中國航空工業在學習、模仿、再到最終實現自主創新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如果年鑒中能包含當年涉及的國際貿易摩擦或知識産權問題的處理記錄,那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該時期産業發展復雜性的認知。

評分

這部《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2011)》拿到手上,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這絕不是一本隨便翻翻就能瞭解全貌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行業“體檢報告”。2011年,對於中國的航空業來說,無疑是充滿變數和機遇的一年。我個人對航空製造業的基礎研究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當時國內在支綫客機研發和大型運輸機項目上所處的階段。這本書的排版和信息密度顯然是為專業人士準備的,大量的技術指標、生産數據、政策導嚮分析,都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航空工業背景纔能迅速消化。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國産大飛機C919項目在那個時間節點的進展披露,它是否詳盡地記錄瞭早期供應商的選擇過程、關鍵技術難關的攻剋嘗試,以及國內供應鏈的成熟度評估。一本優秀的年鑒,應當在宏觀政策解讀和微觀技術細節之間找到絕佳的平衡點,讓我能清晰地看到,從國傢戰略層麵到具體工廠車間的生産綫運作,是如何相互銜接、共同推動整個産業嚮前發展的。它不僅是記錄曆史的檔案,更是預判未來趨勢的指南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