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印石圖典:壽山石

中國四大印石圖典:壽山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乙夫 著
圖書標籤:
  • 壽山石
  • 印石
  • 篆刻
  • 中國傳統工藝
  • 石雕
  • 文房四寶
  • 收藏
  • 藝術
  • 福建壽山
  • 圖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泠印社齣版社
ISBN:9787550804500
版次:1
商品編碼:1106885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四大印石圖典:壽山石》收錄瞭近300件壽山石精品,盡齣於圈內資深藏傢之手,它們迥異於一般商品化的壽山石,多是經過嚴格篩選與反復考驗之物,堪稱同類石種裏的佼佼者。而這些藏品背後所展現的收藏理念與審美取嚮,相信也足可為後來者藉鑒參考。此外,《中國四大印石圖典:壽山石》對刊載壽山石的質色與工藝少做評價,僅注明石種、尺寸以及雕刻者等基本信息,因為筆者相信審美隻能靠領悟通達入心,而不能用語言強行灌輸,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壽山石奪天地造化之美,又豈是三言兩句所能盡釋,不如省下贅言,留下更多空間以供觀者自己體悟。

內頁插圖

目錄

1.序
2.緒論
3.中國四大印石圖典·壽山石
3.1 田坑石
3.1.1 田黃石
3.2 水坑石
3.2.1 坑頭凍石
3.2.2 水晶凍石
3.3 山坑石
3.3.1 高山石
3.3.2 都成坑石
3.3.3 鹿目石
3.3.4 善伯石
3.3.5 月尾石
3.3.6 花坑石
4.3.7 金獅峰石
3.3.8 房櫳岩石
3.3.9 吊筧石
3.3.10 山仔瀨石
3.3.11 連江黃石
3.3.12 旗降石
3.3.13 焓紅石
3.3.14 大山石
3.3.15 汶洋石
3 3 16 二號礦石
3 3 17 鬆柏嶺石
3.3.18 山秀園石
3.3.19 芙蓉石
3.3.20 老坑芙蓉石
3.4 文玩手件
4.後記
5.參考書錄

前言/序言


《中國四大印石圖典:青田石》圖書簡介 精選佳石,鑒賞傳承,近距離觸摸“印石之王”的溫潤與靈氣 書籍概覽: 《中國四大印石圖典:青田石》是國內首部係統、深入、全麵介紹青田石藝術價值、曆史傳承與現代鑒賞的權威性圖冊。本書旨在為廣大石文化愛好者、篆刻傢、珠寶設計師以及收藏人士提供一份詳盡、可靠的青田石專業參考資料。不同於其他泛泛而談的印石介紹,本書聚焦青田石的獨特性——其色彩斑斕、質地細膩、可雕性強,自古便被譽為“印石之王”。 全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與精美的視覺呈現相結閤,曆經數年田野調研、文獻梳理和文物比對,匯集瞭從清代至當代的精品力作,力求展現青田石在曆史長河中,尤其是在近現代篆刻藝術中的核心地位與藝術成就。 內容深度解析: 本書主體結構圍繞青田石的“源頭、脈絡、技藝、臻品”四大闆塊展開,內容紮實,論證詳實。 第一部分:青田石的“地理之源”與地質學特徵 本部分深入探究青田石的形成環境與礦物學特性,這是理解其價值的基礎。 産地溯源與礦脈分布: 詳細考證瞭青田石發現的曆史,重點描繪瞭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各個主要礦區(如周村、丁塢、高山、壽山、燈降等)的地質構造和開采簡史。對於不同礦區的石材特性,如“凍石”、“泡水石”、“葉蠟石”等,進行瞭清晰的區分和圖例對比。 礦物學與物理性質: 引入瞭專業的礦物學分析,闡述青田石的主要成分(水鋁石為主),並詳細記錄瞭其硬度、比重、韌性等關鍵物理參數。特彆設立專題,對比分析瞭青田石與壽山石、巴林石、昌化石在化學成分和微觀結構上的細微差異,為鑒彆提供瞭科學依據。 “五色”的科學解讀: 深入剖析瞭青田石豐富色彩的成因,如田黃色的形成(微量元素緻色)、“牛角凍”的半透明質地、以及“藍星”、“金玉凍”等稀有品種的成色原理。書中包含大量微觀結構照片,揭示色彩與石性的內在聯係。 第二部分:青田石的“曆史脈絡”與文化地位 本部分梳理瞭青田石從被發現到成為篆刻主流用材的曆史演變。 早期應用與文獻記載: 追溯至宋元時期,青田石在文人雅士群體中的初步流傳,引用瞭明清之際的筆記、地方誌等文獻,佐證其地位的提升。 清代篆刻的革新: 重點探討瞭清代中晚期,以鄧石如、吳昌碩等為代錶的篆刻大師如何將青田石推嚮巔峰。書中收錄瞭大量清末民初名傢使用青田石創作的印章拓片,分析其對印風的影響。 近現代的輝煌: 聚焦於二十世紀以來,特彆是當代篆刻藝術傢的創作實踐。收錄瞭多位國傢級工藝美術大師和篆刻名傢的訪談記錄,展示他們如何利用青田石的溫潤特性,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第三部分:精湛的“雕琢技藝”與刀法展現 本部分是本書的視覺核心,通過圖解和實例,展示青田石雕刻的精湛工藝。 傳統治印技法圖解: 詳細分解瞭從選材、開料、打坯到精修、打磨的全過程。書中以步驟圖的形式,清晰展示瞭篆刻傢如何處理石材的“皮相”、“裂紋”和“色脈”,使之成為天然的藝術元素。 人物與山水圓雕賞析: 青田石雕,尤其是圓雕,以其細膩溫潤的質地著稱。本章精選瞭數百件從古至今的圓雕、薄意作品。特彆分析瞭“薄意”技法中,雕刻師如何利用石材的透明度(如“燈光凍”),營造齣“光影流轉”、“意境深遠”的藝術效果。 “依形賦意”的藝術哲學: 探討瞭青田石雕的哲學思想,即如何順應石料天然的形狀、顔色走嚮進行創作,避免生硬的切割,實現“人石閤一”的境界。 第四部分:精品鑒賞與收藏指南 本部分麵嚮收藏傢和愛好者,提供實用的鑒彆知識和收藏實例。 “七德”標準解析: 詳細闡釋瞭鑒定青田石品質的七個核心標準:“色、質、地、潤、透、淨、紋”。每一個標準都配有高清細節圖,對比“上乘石”與“普通石”的直觀差異。 名傢舊藏印鑒: 輯錄瞭多枚具有明確流傳有序的青田石印章,包括清宮舊藏、著名收藏傢舊藏等。對這些印章的印文、款識、石質進行專業分析,為讀者提供學習範例。 收藏與保養: 提供科學的青田石保養建議,包括如何避免受潮、避免陽光直射以及日常的清潔維護方法,確保這些溫潤的藝術品能夠世代傳承。 視覺呈現與裝幀特點: 本書采用大開本精裝設計,選用專業博物館級印刷技術,確保石材色彩的還原度達到最高標準。全書收錄高清圖片超過一韆五百幅,其中不乏首次公開的私人收藏珍品和微觀結構照片。版麵設計疏密有緻,文字注釋嚴謹,旨在打造一本既具有學術價值,又適閤長期翻閱賞玩的“青田石百科全書”。 適用人群: 篆刻藝術工作者、雕塑藝術傢、珠寶玉石收藏傢、博物館與美術館研究人員、以及所有熱愛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讀者。 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 準確區分青田石與其它印石的細微差彆。 深入理解青田石在篆刻史上的關鍵地位。 掌握鑒賞頂尖青田石作品的專業標準。 提升對中國傳統石雕藝術的審美層次。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二: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類“圖典”抱有警惕心,總覺得很多都是走馬觀花,靠著高清圖片湊數。但翻開這本關於壽山石的冊子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它的內容深度遠遠超齣瞭我對一般性圖冊的預期。這本書最齣彩的地方在於其曆史脈絡的梳理。作者並沒有僅僅羅列那些名貴的石材,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追溯壽山石從古代祭祀用材到明清文人雅玩的演變過程,以及不同曆史時期審美趣味的變化。這種宏觀的曆史視野,使得每一方印石都不再是孤立的藝術品,而是承載著時代精神的載體。特彆是它對清代幾位著名篆刻傢的印章用石偏好的分析,非常獨到且有見地。我感覺自己仿佛跟隨一位老道的行傢,走進瞭福州那片充滿傳奇色彩的礦區,聆聽著每一塊石頭背後的故事。對於希望係統學習中國印石文化,而不隻是停留在錶麵欣賞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

評分

評價一: 這本關於壽山石的書籍簡直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盛宴!我一直對印石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能找到的資料大多零散且深度不足。這本書不同,它簡直就像是為資深藏傢和入門新手量身定製的百科全書。首先,從裝幀設計上就能感受到齣版方的用心,紙張質感極佳,印刷色彩飽滿,那些精美的壽山石照片簡直栩栩如生,即便是隔著屏幕看,都能感受到石頭的溫潤和細膩的肌理。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不同石種的介紹詳盡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從芙蓉石的“桃花凍”到荔枝凍的微觀特徵,都有非常專業的論述。我尤其欣賞它對“相石”經驗的總結,那些關於如何辨彆真僞、如何評估價值的實用技巧,對於我們這些經常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的人來說,是無價之寶。它不僅僅是圖鑒,更像是一本實戰手冊,讓我對自己的藏品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和鑒賞能力。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圖文並茂,閱讀起來毫無壓力,完全沉浸在壽山石的奇妙世界裏瞭。

評分

評價五: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印章收藏,發現很多我原本不甚理解的石料,通過翻閱這本書,瞬間豁然開朗。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地圖,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壽山石的迷宮。它的價值體係構建非常完善,不僅展示瞭傳統上以“田坑為尊”的觀念,也公正地評估瞭近現代高品質山坑石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個跨越地域和時代審視壽山石的框架。例如,書中對不同流派的篆刻傢如何因地製宜地選擇石材進行創作的對比分析,非常精彩。這讓我意識到,選擇什麼樣的石頭,往往決定瞭一方印章的最終“氣質”。這本書的專業性毋庸置疑,但它的敘事方式卻保持瞭一種難得的親和力,即使是剛接觸壽山石的朋友,也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和知識增益,真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

評價三: 作為一名業餘篆刻愛好者,我最頭疼的就是如何精準地理解不同石材的“脾性”。有的石頭雕刻起來順滑如脂,有的卻易崩口、難下刀。這本專門聚焦於壽山石的圖典,在這方麵提供瞭極大的幫助。它裏麵專門開闢的章節,詳細描述瞭田坑、水坑、山坑石在硬度、透明度、韌性上的差異,並且通過微距攝影展示瞭這些差異在實際雕刻中産生的效果對比。比如,關於如何處理高山荔枝凍的絮狀結構,書裏給齣的建議非常具體,甚至提到瞭不同刀具的角度選擇。這對於我這種動手實踐的人來說,比空泛的理論指導要實用得多。我甚至把書裏的一些關鍵頁角都做瞭標記,隨時準備在雕刻時進行參考。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讓那些高深莫測的石料特性變得觸手可及,大大提升瞭我對材料的掌控力。

評分

評價四: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壽山石文化保護和傳承的一次重要貢獻。我注意到,書中收錄瞭許多近年來纔被發現或重新命名的石種,以及一些已經趨於枯竭、極其罕見的“老坑”精品。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停留在當前的收藏市場,更是為未來的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影像和數據資料。我特彆欣賞它對於“意象”的捕捉能力,那些被完美切割和雕琢的成品,不僅展示瞭石材本身的自然之美,更體現瞭匠人與自然的和諧對話。書中對幾件國傢級館藏的壽山石印章的細節解析,簡直是嘆為觀止,特彆是對於皮殼的描述,細膩到讓人仿佛能聞到那股年代沉澱下來的特有氣息。這本書的編纂團隊顯然是集閤瞭地質學、藝術史學和傳統工藝的頂尖專傢,內容嚴謹,邏輯清晰,沒有任何浮誇的宣傳辭藻,一切都以實物和專業知識說話,令人信服。

評分

很好。。。。。。。。。。。。。

評分

活動時候入手的,價格很便宜,送貨很快

評分

參加滿200減100活動買的,比較值。

評分

很好。。。。。。。。。。。。。

評分

書質量不錯 內容翔實 杭州西泠印社齣版 值得收藏

評分

送貨及時、安裝迅速、效果很好。

評分

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 《漢書》,眾所周知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典範之作,它開創瞭斷代史寫作的體例,成為後世撰史的楷模。但是,《漢書》“義蘊宏深,通貫匪易”,自漢代誕生時起就被視為難讀,而初唐王勃以九歲能讀《漢書》即被視為神童。因此,東漢以來為《漢書》注解、音釋和校訂者,代不乏人,且碩果纍纍。自漢至南北朝數百年間,已有服虔、應劭、晉灼、臣瓚、蔡謨等二十餘位學者,或為注解,或為音釋,各成一傢。唐代顔師古齣,乃博采各傢注釋,發明駁正,而集大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即采用”顔注本“。此後,《漢書》的注疏一直籠罩在顔師古的餘蔭之下。兩宋降至有明,雖有宋祁、三劉(劉敞、劉攽、劉奉世)等輩對《漢書》勘誤的糾正,但其學術貢獻顯然遠不逮前朝。真正在《漢書》的研究上重新掀起高潮的,是在清代乾嘉考據學興起之後。在注重實證的考據方法的指導下,一大批治《漢書》的史學和考證大傢,如錢大昭、陳景雲、瀋欽韓、王鳴盛、王念孫、錢大昕、周壽昌、梁玉繩、徐鬆等人,“研窮班義,考證注文”,在校訂和釋義方麵,取得瞭超邁前人的成績,也湧現瞭一批專門著述。從以上的迴顧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僅《漢書》本身即成為考釋的對象,對《漢書》的研究整理也自成專門之學,非專研的功夫不能盡悉。這種情況到晚清尤其突齣,很多清代學者的精深見解,散見諸書,連學者亦罕能通習。這在客觀上産生瞭對《漢書》的注釋作一次全麵梳理和考訂的需要。於是王先謙應運而生。 王先謙“自通籍以來,即究心班書,博求其義”,積三十餘年精深功力,在顔注的基礎上,廣徵博引,再次全麵總結瞭曆來尤其是清代學者對《漢書》的研究成果,直接引據的宋、清學者達67位,基本囊括瞭顔注之後學者的研究。雖繼承瞭顔注,但不盲從,對顔注的失當多有駁正。對引據的宋、清學者的論點,也常有考辨,並非單純的羅列與堆砌。學界評說《漢書補注》是迄今《漢書》注釋最為完備的本子,堪稱允當。李傢驥先生甚至認為,“總的說來,《漢書補注》已基本結束瞭《漢書》的注疏”。 主要版本: 1、中華書局兩冊精裝影印本 2、江蘇古籍齣版社兩冊精裝影印本 3、上海古籍齣版社三冊精裝影印本 4、上海古籍齣版社十二冊平裝點校本,以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氏虛受堂刻本為底本,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曆時20餘年精加校勘、細加標點,是為目前惟一標點版本。 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 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

評分

參加滿200減100活動買的,比較值。

評分

送貨及時、安裝迅速、效果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