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字典-全新版

古代汉语字典-全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维克 著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词典
  • 语言学
  • 汉语言
  • 工具书
  • 教学
  • 参考书
  • 古籍
  • 汉语史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亚运村图书大厦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0793
商品编码:1109392368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古代汉语字典-全新版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作者:钟维克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55.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57900793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本书收入字头约8000个(包括繁体字、异体字),其中设难字表,收录相对较难的字头。另外,还收录不少复音词。字头下面社注音、释义、例句、复音词、辨析等项。释义方面,结合教材又突破教材,涉及面较宽。例证包含大量来自中学课本的书证。对容易混淆的字的音形义进行辨析。

作者简介

钟维克,男,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语言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古代汉语、汉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文字学要义》、《形近汉字辨释》专著两部。先后在《方言》、《求索》、《学术探索》、《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音序检字表1

笔画检字表45

正文1—773

难字表774—882

附录

新旧字形对照表883

简化字总表884

我国历代纪元表903


《文言探微:先秦至魏晋常用词汇辨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钻研古代汉语的学习者提供一本系统而深入的词汇辨析工具书。它并非一本涵盖古代所有词汇的穷尽性字典,而是聚焦于先秦至魏晋时期,那些在经典文献中出现频率高、含义演变复杂,或容易引起学习者混淆的核心常用词汇进行精细的剖析与梳理。全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历史语境、文献实例和历代学者的考证成果,力求揭示古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内涵与流变轨迹。 本书的特色与结构 本书的编撰体例,旨在突破传统词典的机械性释义,强调词语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文体中的具体用法和语境差异。全书结构严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一、 核心词条的“四维解析” 针对每一个选入的重点词汇,本书采用“四维解析”模式,确保读者能从多个维度理解词义的层次感: 1. 本义溯源与演变轨迹: 追溯词语最早的语源(多从甲骨文、金文或早期文献入手),清晰勾勒其意义如何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发生转移、扩展或收缩。例如,对“礼”“义”“孝”等核心儒家概念的词义演变,进行长时段的梳理。 2. 历代经典语料剖析: 精选《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史传(如《史记》《汉书》)以及汉魏六朝的代表性作品中的典型例句,逐一进行细致的语法结构分析和语境解读,展示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实际功能。 3. 辨析与易混淆词群: 这是本书的重点。针对形近、音近或意义相近但用法有别的词语进行集中对比。例如,详细辨析“闻”与“听”、“知”与“识”、“之”与“其”、“庶”与“庶几”等,指出其在语法功能、语义侧重上的细微差别。 4. 异读与异体字考证(针对特定词条): 对于那些在不同版本或不同地域存在显著读音差异,或书写体存在异体字的重要词汇,根据音韵学和文字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考证,帮助读者校对古籍文本。 二、 专题研究:官职、地名与计量单位的语境化解读 古代汉语的理解,往往离不开对当时社会背景知识的掌握。本书专门辟出章节,对以下三类具有高频度出现的专门术语进行系统梳理: 1. 官制沿革与常用职衔: 选取先秦至魏晋时期常见的官职名称(如“卿”“大夫”“博士”“校尉”“中郎”等),不仅释义,更结合其所处的朝代和职权范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避免将某一朝代的官职概念套用到其他时期。 2. 度量衡与货币体系: 针对古籍中常见的长度、容量、重量单位(如“丈”“尺”“石”“钧”“龠”等),结合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提供其在不同时期的实际换算参考,并阐明它们在文学语境中的象征意义。 3. 地理名词的指代变迁: 针对频繁出现的古代郡县、州、道、关隘等地理名词,标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管辖归属变化,以帮助读者准确把握文本所述地点的时空坐标。 三、 句法功能词的精微考察 古代汉语的阅读障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虚词和句法结构助词的理解偏差。本书对以下几类核心句法成分进行了专门且深入的考察: 判断词与否定词: 深入分析“非”“毋”“勿”“莫”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气强弱和语法位置。 关联词与转折关系: 细致辨析“然”“固”“虽然”“顾”等在引导复句时所体现的逻辑关系。 介词与使动用法: 重点探讨“于”“以”“为”“令”“使”等词语在句中的充当成分和句式转换中的作用。 学术定位与目标读者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以义统形、以文带理”的原则,注重对传统训诂学的继承与发展。它并非面向初学者识字或查阅生僻字形,而是针对已具备一定文言基础,希望深入理解先秦至魏晋经典文本内涵的读者。 目标读者包括: 高校中文、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 从事古代文献整理、校勘和研究的专业人士。 对先秦诸子、汉赋、魏晋诗文有浓厚兴趣,并希望进行深度阅读的业余爱好者。 通过对这些核心常用词汇的深度挖掘和系统辨析,本书力求成为读者在跨越古代与现代语言鸿沟过程中,手中不可或缺的精微参鉴之作。它将引导读者不仅“读懂”文字,更能“体会”古人的思维方式与表达精髓。

用户评价

评分

说来惭愧,我前阵子沉迷于一本关于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书籍。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女性主义视角,它解构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对才女、贤妻、烈女的刻板定义,着重分析了这些形象是如何被当时的父权社会构建和规训的。作者选取的案例非常精彩,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到蒲松龄笔下的狐仙鬼魅,一一进行了细致的文本细读。她擅长捕捉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边缘声音,比如那些在诗词中一闪而过的、带有反抗意味的句子。这本书的语言流畅活泼,虽然主题严肃,但阅读过程却毫不枯燥,常常能引人会心一笑,也让人忍不住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面对的性别议题是否也只是换了件新衣裳。对于文人学者的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启发性非常高。

评分

我最近被一本探讨先秦哲学中“道”的多元诠释的学术论文集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汇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视角非常新颖和多维。它没有固守于“老庄”或“儒家”的传统二元对立框架,而是引入了比较宗教学和符号学的分析工具,试图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理解“道”这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学派中的实际功能和意义。比如,其中一篇关于墨家“天志”与早期“道”的关联性分析,就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让我对先秦思想的复杂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学术化,逻辑严密,推导过程清晰可见,虽然阅读起来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每一次攻克一个复杂的论点,都会带来巨大的智力满足感。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哲学思想源头的读者,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

另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本关于敦煌壁画艺术的研究专著。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极具收藏价值,大量的彩图高清还原了那些历经千年风霜的色彩和笔触。内容上,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图像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绘画风格演变,以及其中蕴含的佛教思想和世俗生活场景的交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飞天形象变迁时的细腻分析,从初唐的丰腴健硕到盛唐的飘逸灵动,再到晚唐的内敛含蓄,每一步都对应着当时社会风气的微妙变化。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剥开历史的尘埃,去触碰那些沉默的艺术灵魂。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一些术语的解释需要查阅其他资料,但这同时也保证了研究的深度和严谨性,对于艺术史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来说,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手上这本,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园林营造技术和哲学意境结合的图文集。它没有过多谈论什么历史典故或人物,而是完全专注于“造物”本身。书中对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空间序列的讲解,简直是一堂生动的工程美学课。我特别喜欢它对比了南北方园林在气候适应性、审美取向上的差异,比如北方园林的规整对称与南方园林的曲径通幽是如何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精神需求。书中配的线描图清晰无比,几乎可以当作操作指南来研究。它让我明白了,一座好的园林,绝非简单的堆砌,而是对自然秩序和内心秩序的双重模拟与重塑。读完后,我对身边的每一处景观的布局都开始用一种“匠人”的眼光去审视,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评分

这部《古代汉语字典-全新版》(假设我正在评价的不是这本书本身,而是其他几本完全不同的书)简直是本时间胶囊,让我感觉自己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的年代。我最近刚读完了一本关于宋代士大夫日常的书,那本书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们的起居、雅集、甚至连他们喝茶的器具都有详尽的考据。作者的文笔极其典雅,读起来像是在欣赏一幅徐徐展开的工笔画,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其中关于苏轼和欧阳修之间书信往来的片段,那种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即便隔着千年,依然能让人心头一热。不过,这本书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才能完全领会其深意,有些生僻的典故如果能配上更现代化的注释会更加完美。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有了全新的认识,远非教科书上那些冰冷的概念所能比拟。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精致的文化生活志,而非单纯的史学著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