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权与中美关系

论海权与中美关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师小芹 著
图书标签:
  • 海权
  • 中美关系
  • 地缘政治
  • 海洋战略
  • 国际关系
  • 海军
  • 军事
  • 历史
  • 战略
  • 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ISBN:97878023751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40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2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论海权与中美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海权的意义、海权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主题、海权:实力概念与权力概念辨析、制海权概念、海权的国际政治应用概念、海权研究的三个主题、经典海权理论文本、中国国内对海权理论的研究等。

作者简介

师小芹,法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曾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求学问道。以研究国际安全问题为业,专攻海权理论和海上实践。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一、研究海权的意义
二、海权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主题
海权:实力概念与权力概念辨析
制海权概念
海权的国际政治应用概念
海权研究的三个主题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经典海权理论文本
中国国内对海权理论的研究
美国对海权理论的研究
中国有关海权的文献
美国对中国海权的研究
关于东亚海权的状况

第一部分 海权国的海权
第一章 马汉的海权理论
1.马汉海权论的基本内容
2.马汉理论的缺陷.
第二章 英国式海权
1.英国式海权理论形成的背景
2.英国式海权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3.英国式海权理论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美国式海权
1.美国的地缘身份认知:世界海洋的中心岛
2.核武器对海权的影响
3.美国对苏联海权的评估
4.“海上战略”形成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5.“世界中心岛”影响欧洲大陆的方式
海权国运用海权方式评析

第二部分 陆权国的海权
第一章 法国“青年学派”与商业袭击战
1.“青年学派”的技术基础
2.“青年学派”及其战略的主要特点
3.“青年学派”的衰落
4.“青年学派”的影响
第二章 德国“半海洋”国家海权理论
1.海战即经济战
2.经济战理论的成熟及其政策运用
3.经济战理论蕴含的风险
4.经济战理论下的舰队结构
5.“半海洋”国家海权理论
第三章 苏联“新海军学派”理论
1.“新海军学派”对“老海军学派”的胜利
2.“新海军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基础
3.“新海军学派”在海权理论史上的地位

第三部分 中国的海权
第四部分 中美海权关系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班格利上将认为,冷战后30年美国努力在欧洲建立常规威慑的努力是失败的。无论以哪个标准衡量,华约集团在常规力量方面都优于北约集团。而且,以北约为中心的政策导致了忽视通过其他方式威慑苏联。在班格利看来,其他方式就是海军发挥更显著的作用。而且,70年代的形势也变得有利于海军发挥作用。经过战后30年的发展,苏联已经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中心已成为具有高度军事价值的目标。苏联的工业中心远离北约,但却处在北约海上力量的打击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由于北约国家人口和工业密集于西欧,在一场发生在欧洲中心的陆基战术核战争中,北约受到的损失要大于苏联,这首先威慑了北约的核选择而不是苏联的核选择。因而,对苏联的有效核威慑应该是能够打到苏联纵深内目标的海基核威慑。
这两位将军一致同意,不仅海军是新的战略形势下更能确保美国利益的军种,而且美国对海洋的依赖是如此之深,美国海军必须有能力控制海洋。更重要的是,苏联对海洋的依赖与与美国对海洋的依赖形成强烈对比。美国在战时需要通过大西洋向西欧盟友提供支援,而苏联不需要;苏联不需要向海外第三世界国家投送军力,而美国却有排他性的需要,因为美国在海外有广泛的军事基地以及更加依赖海外资源。因而,在海上交通线问题上,美国与苏联所拥有的利益是非对称的。打击美国与北约的海上交通线对于苏联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目标。所以,必须确保美国拥有自由使用海洋的能力,美国海军要有能力完成三项使命。首先是确保美国与北约盟友和平时期的商业活动和战时美国对西欧的军力增援畅通无阻。其次是确保具有向海外投送力量的能力,即使美国有能力对北约之外地区或第三世界的任何时间、地点发生的利益相关的事件能够施加及时有效的影响。再次是确保美国海基核威慑能力。这三项使命的完成都有赖于一个共同的前提:美国海军对海洋的控制。
……
《海上巨擘:权力的海洋交响曲》 序言 海洋,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权力博弈的广阔舞台。从古代的航海帝国到近代的殖民扩张,再到当今的海上交通线、资源争夺与军事部署,海权始终是决定国家兴衰、地区格局乃至全球秩序的关键要素。本书《海上巨擘:权力的海洋交响曲》并非一本探讨具体地缘政治关系的学术专著,也非对某个国家海军力量的单方面评估。它更像是一部宏大的叙事史诗,旨在通过描绘波澜壮阔的海洋历史画卷,勾勒出影响深远的海洋战略思想演变,并深入剖析海洋力量在塑造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书的写作初衷,在于揭示一个普遍却又常被忽视的真理:真正的力量,往往隐藏在那片看似平静却又蕴藏无限能量的蓝色疆域之中。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曾经驾驭海洋、掌控贸易、征服世界的伟大文明,探究他们如何通过对海洋的认知、利用与控制,成就了不可一世的辉煌。同时,我们也将审视那些在海洋力量的较量中败落沉寂的帝国,理解他们是如何因为忽视海洋、误判海势而走向衰亡。 《海上巨擘:权力的海洋交响曲》试图构建一个多维度的理解框架,帮助读者跨越具体的时空限制,去感受海洋力量所具有的普遍性与永恒性。我们不会将笔墨聚焦于某个特定时期或某个特定海域的具体事件,而是致力于捕捉那些贯穿古今、影响深远的海洋战略思想的核心脉络。这些思想,如同大海的潮汐,周而复始,却又在每一次涌动中展现出新的力量和形态。 第一章:蓝色大陆——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海洋的召唤 在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海洋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连接不同社群、孕育早期贸易、激发探索精神的天然通道。本章将追溯早期人类如何走出陆地,凭借原始的航海技术,开启跨越海洋的迁徙与交流。我们将探讨那些生活在海岸线附近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腓尼基等,如何通过对海洋的早期认知,发展出初步的海上贸易网络,并由此奠定早期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基础。 海洋的召唤,不仅体现在生存的需求,更在于其蕴含的无限资源与潜在的战略价值。本章将深入分析这些早期文明如何利用海洋渔业、盐业等资源,以及早期海战的形态如何初步显现,预示着未来海权竞争的端倪。我们将强调,即使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对海洋的掌控能力,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明发展程度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风帆时代的征服者——海洋霸权的崛起与衰落 当风帆技术逐渐成熟,人类的航行能力得到空前提升,一场由海洋驱动的全球性变革拉开了序幕。本章将重点描绘欧洲大航海时代波澜壮阔的图景,分析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如何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精湛的航海术和强悍的海军力量,开启了跨越两大洋的探索、殖民与贸易时代。 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海上强权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其对贸易路线的控制、殖民地的建立与管理、以及海军在维护其海外利益中的关键作用。从葡萄牙的香料贸易到西班牙的金银帝国,再到荷兰的东方贸易公司和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本书将详细梳理这些海上霸权从崛起、鼎盛到最终衰落的复杂过程。我们将探讨导致衰落的内部因素,如统治者的短视、经济模式的僵化,以及外部因素,如其他国家的崛起、科技的革新等。 这一章将着重强调“海权”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演变。它不再仅仅是军事上的优势,而是包含了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综合国力的体现,并且这种力量的发挥,高度依赖于对海洋的有效控制与利用。 第三章:战略的深海——海洋思想家与国家命运的蓝图 海洋力量的强大,并非仅仅依靠坚船利炮,更在于其背后深邃的战略思想。本章将聚焦于那些对世界海洋战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及其理论。我们将深入解读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论”,分析其关于地理位置、海军力量、殖民地以及国家意志对海权形成的关键论述。我们将探讨马汉理论在20世纪初如何影响了美国、德国等国的海军建设和国家战略。 除了马汉,我们还将触及其他重要的海洋战略思想,例如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尽管其核心关注点是陆权,但他对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分析,也间接揭示了控制海洋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将考察一些非西方国家的海洋战略思想萌芽,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国如何根据自身国情与周边环境,发展出独特的海洋战略。 本章将揭示,优秀的海洋战略思想,能够为国家指明发展方向,提供应对挑战的思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这些思想,如同灯塔,在迷雾重重的海洋上,指引着国家航行的方向。 第四章:蓝色动脉——全球贸易与经济命脉的守护者 海洋,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蓝色动脉”。全球约90%的贸易量通过海运完成,海洋承担着连接全球市场的重任。本章将深入分析海洋在现代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探讨海上贸易路线的安全与畅通如何直接影响各国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我们将审视全球主要贸易通道,如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以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等关键海域的战略价值。我们将分析海盗、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对海上贸易构成的威胁,以及各国如何通过建立海上力量、国际合作等方式,共同维护海上安全,保障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转。 本章还将探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争夺与保护,也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我们将强调,对海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海上经济命脉的守护,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经济实力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第五章:科技浪潮下的海洋——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进入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海洋的面貌,也对传统的海权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章将聚焦于科技在海洋领域的最新进展,例如无人潜航器、人工智能在海军指挥与控制中的应用、卫星侦察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海洋探测与开发技术的革新。 我们将探讨这些新技术如何改变海战的形态,提升海洋侦察与监控的能力,并为海洋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新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将分析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新的海洋竞争维度,例如网络战在海洋领域的渗透,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 本章将进一步阐释,在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掌握并运用先进海洋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保持海洋竞争力的关键。这不仅关乎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更关乎国家在全球经济、科技以及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结语:海洋的未来——永恒的交响曲 《海上巨擘:权力的海洋交响曲》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海洋力量的宏大视角。海洋,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塑造者。它孕育了文明,承载了贸易,塑造了帝国,也必将继续深刻影响人类的未来。 本书并未涉及任何当下特定的国际关系分析,也无意对任何国家的海权发展进行评判。它所关注的是海洋力量背后那永恒不变的逻辑,是科技、经济、战略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下的普遍规律。正如大海的潮汐,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海洋的力量也将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曲,时而激昂,时而舒缓,但其核心的力量,将始终驱动着世界的走向。 通过对历史的回溯、思想的剖析、经济的审视以及科技的展望,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刻理解,海洋的力量,是理解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把握国际关系格局、预判国家未来走向的一把关键钥匙。愿本书能够激发您对蓝色疆域的无限遐想,并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序言,就感觉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历史事件的严谨考证和深刻洞察。序言中提到,许多对海权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个时间段或某个区域,而《论海权与中美关系》则试图构建一个更宏观、更具动态性的分析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序言中提出的关于“认知海洋”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海洋,更包含了人类对海洋的理解、利用和控制方式的演变。这让我联想到,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知差异,以及这种认知差异如何影响了国家的战略选择。书中提及的“大国兴衰与海洋联系”的主题,也让我跃跃欲试。历史上,有多少伟大的文明是因为掌握了海洋而走向繁荣,又有多少帝国因为忽视海洋而走向衰落?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并且,它会如何将这种历史逻辑延伸到当下的中美关系中?作者是否会分析,当前中美两国在海洋领域的竞争,是否也遵循着某种历史的规律?这些问题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书中一探究竟,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发。

评分

当我看到《论海权与中美关系》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一幅幅画面:广袤的海洋,巨型的航空母舰,以及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外交官。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力量感和现实意义,让我不禁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关注着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海洋作为连接世界、支撑贸易、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军事对抗,深入探讨海权在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扮演的角色。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如何拓展的?而美国又将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书中是否会分析,两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与竞争,是如何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国际社会舆论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以及海洋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深邃的蓝色背景,隐约可见的海浪纹理,以及用烫金字体印刷的《论海权与中美关系》几个字,都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我一直对海洋战略和地缘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海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主题,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波澜壮阔的海上争霸史,以及当下错综复杂的中美两国之间的角力。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历史上关键海权争夺战的深入剖析,了解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海上战役和战略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将历史的视角与当代的现实相结合,探讨中国崛起背景下,美国如何调整其海上战略,以及这种调整对全球海洋格局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事件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知的海权概念?又有哪些被遗忘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这些答案,我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关于海权的理论探讨,更是一本深入剖析地缘政治现实的读物。《论海权与中美关系》这个书名,让我想到了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出现的海军演习、航行自由挑战,以及南海、台海等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否能够在这个框架下,对当前中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力量对比进行详细的分析?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具体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海军舰艇的性能对比,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场景的推演?当然,我更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而是能够将经济、科技、人文等多个维度融入到对海权的理解中。例如,在数字时代,网络空间的安全与海权是否产生了新的联系?在新能源和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海洋资源的战略价值又体现在哪里?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全面、更立体、更具前瞻性的海权图景,并从中提炼出对中美关系演变的深刻见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离不开对其历史文化以及国家战略的深入了解。《论海权与中美关系》这个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对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以及近代以来中国在海洋权益上的屈辱历史的思考。同时,我也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读美国作为“海洋国家”的身份,以及其在全球海洋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美国海军的扩张历程,以及其“门户开放”政策背后的海洋战略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中美两国在海洋战略上的差异,比如对于自由航行权、岛礁控制权、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上,两国各自的立场和诉求是什么?而这些差异,又将如何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博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客观公正的视角,为我们剖析这场关乎全球秩序的海洋较量,而不是流于表面或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