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采蜜記
名字·學前班
小學·東方紅
中學·“文化大革命”
內濛古兵團·西西弗斯
讀書·發現寶藏
沁縣·農村生活
工農兵大學·初戀
光明日報·小波
國務院研究室·成名
社會學·入門
結婚·“女共黨”
美國·海外生活
迴國·博士後
同性戀研究·他們的世界
農村調查·生育
女性·性
小波辭世·愛情迴味
虐戀亞文化·劍橋
婚外戀·同性婚姻
性的問題·恐龍
酷兒理論·舊金山
網絡·女同性戀
性彆問題·後村
一爺之孫·他
小說集·餘生
我和大俠是在一個酷兒聚會上相遇的。那是小波去世三個月後的一天,麗莎拉我去散心,希望我從失去小波的悲痛中走齣來。
我因為基本上誰都不認識,所以在聚會上顯得很落寞。這時,“她”過來搭訕,並提起我們以前在一個女同性戀的見麵會上見過一次。那次我們互相留瞭電話,我心裏想的是做女同性戀調查,而大俠卻暗戀上瞭我。後來他告訴我,從那次見麵起,他就“惦記”上我瞭,心想,要能跟這個人在一起該有多好。
我們是相當有緣分的,證據就是大俠diyi次約我,電話打來我就說對瞭他的名字,而且把跟另一位老朋友的約會忘得一乾二淨,欣然去赴他的約瞭。後來那位老朋友對我好一頓抱怨,我自己也納悶,像這樣爽約的事在我是極少發生的。
我在人民日報社西大門等大俠,他竟是開著一輛深棕色的桑塔納來的。我不禁暗暗好奇他的職業,因為當時有車的人很少。後來纔知道,原來他是一位齣租車司機。我們的diyi次談話是在麥當勞,這在當時還是很shechi的一種消費。我問他答,他很坦誠,一切問題都如實迴答。記得吃完飯我要結賬,至少也是AA製,被他不容分說地拒絕瞭。做社會調查按慣例是要付費的,哪有讓對方結賬的道理?我哪裏知道,在他心裏,這並不是一次調查訪談,而是男女約會啊。
大俠陷入對我的狂熱愛戀,對我來說完全是猝不及防,而且有點匪夷所思。雖然憑專業知識,我很快明白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彆者,而行外人大多是分不清跨性彆和女同性戀這兩種人的,他自己也是一直在女同性戀的圈子裏進進齣齣。而我對女人的身體是沒有欲望的。我們怎麼可能在一起呢?
然而,大俠對我的愛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動。當時感覺他就是上帝派來的一位天使,專程來解救我脫離失去小波的苦海。
那時我已經從我和小波以前住的地方搬齣來,迴到瞭媽媽傢居住。過瞭一段時間,大俠也在我媽媽傢住瞭下來。晚上他就睡在一個窄窄的硬麵沙發上,總共也就一尺。我媽媽生性極為簡樸,而且老年人也沒什麼食欲,我傢的晚飯從來都是清水煮麵,裏麵放點菜葉。我從小這麼習慣瞭,他可沒受過這種苦啊。所以,後來他一直把那段時間的夥食叫做“吃愛情麵條”。愛情的力量真是驚人,它可以讓人吃世間無人能吃的苦,並且甘之如飴。
愛情從來都是超凡脫俗的,根本不管什麼階級階層、貧富貴賤,也不管美醜年齡,甚至性彆都變得無足輕重。一樁愛情隻要是發生瞭,就絕對是美的,所有感人至深的細節都會隨之湧現。比如,大俠告訴我,有段時間,他隻要想到我,身體就齣現一股熱流,從心口一直嚮下,貫穿全身,燒得他無可奈何。這樣的事情是不可反駁的,它有一種強橫的力量,使人不得不臣服於它,即使是堅冰也不得不在這股熱流的衝擊之下融化。
大俠雖然不愛看書,但是愛情把他變成瞭一個詩人。他為我寫過很多詩,我很喜歡,比如:
我想你
在每一個沒有你的夜晚
我的世界淒涼而孤獨
閤上這本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者的人生,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畫捲,有明亮的色彩,也有深沉的陰影,但無一不真實而動人。她以一種近乎孩童般的純真,來審視成人世界的復雜;又以一種智者的通透,來解讀生命的意義。書中字裏行間的“坦誠”,讓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立體的個體,她不迴避自己的脆弱,不掩飾自己的欲望,而是以一種坦然的態度,擁抱自己的一切。這種“通透”並非是事不關己的旁觀,而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自我價值的堅定信念。那些關於人際關係、情感糾葛、社會變遷的敘述,都充滿瞭深刻的見解。那些珍貴的照片,更是為這段旅程增添瞭視覺的深度,讓我們得以觸摸到那些曾經的溫度與情感。它不僅是一本關於“我”的故事,更是一麵摺射齣時代光影的鏡子,讓我們得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思考人生的方嚮。
評分翻開這本書,就仿佛走進瞭一個熟悉又陌生的靈魂世界。作者以一種近乎自剖的姿態,將自己的人生畫捲徐徐展開。不是那種刻意雕琢的戲劇衝突,而是一種如同流水般自然而然的敘述,卻又在平靜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那些關於成長、關於愛、關於探索的片段,沒有迴避,沒有粉飾,而是以一種坦誠到近乎殘酷的真實,呈現在讀者麵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年少時的青澀懵懂,青春期的迷茫與躁動,以及成年後在現實與理想之間跌跌撞撞的掙紮。書中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智慧,不是書本上僵化的理論,而是從生活中淬煉齣的洞見,深刻而觸動人心。那些珍貴的照片,更是為文字增添瞭鮮活的色彩,將那些曾經的時光定格,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鮮活、飽滿的個體。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命軌跡,思考在滾滾紅塵中,我們究竟在追尋什麼,又留下瞭什麼。
評分這是一次關於“自由”的深刻探索,不是那種無拘無束的狂歡,而是靈魂深處對自我價值的堅守與追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被作者對生活態度的通透與豁達深深吸引。她不畏懼外界的眼光,不迎閤世俗的期待,而是遵從內心的聲音,勇敢地去定義自己的人生。這種“坦誠”,體現在對過往經曆的毫不保留,對情感世界的細緻描摹,以及對社會議題的獨立思考。這種“通透”,則源於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對人性的洞察,以及一種超越得失的平和。書中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浸潤著讀者的心田,帶來一種滌蕩心靈的寜靜。那些在時代浪潮中,在社會變遷下,個體所經曆的種種,都被作者以一種悲憫又不失力量的筆觸描繪齣來。它教會我,真正的力量並非源自對抗,而是源自理解與接納,源自對生命本身的尊重。
評分這是一場關於“存在”的深刻叩問。作者以一種近乎哲學傢的審視,來審視自己的人生,審視這個世界。她的敘述,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指人心。那種“坦誠”不是錶麵的和盤托齣,而是靈魂深處的剖析,是對自我認知最深層次的挖掘。書中關於個人成長、情感體驗、社會觀察的片段,都充滿瞭深刻的洞察力。我能感受到她在每一個人生節點上的掙紮、思考與選擇,以及最終如何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那些“通透”之處,並非是超然物外的冷漠,而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一種對人性復雜性的洞悉。它讓我們反思,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我們究竟在追尋著什麼,又該如何纔能真正地“存在”?那些照片,更是為這段精神旅程增添瞭曆史的厚重感,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在時代洪流中,始終堅持自我的鮮活個體。
評分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參加一場與智者的深度對談。作者的人生閱曆之豐富,思想之深刻,令人驚嘆。她的人生軌跡,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麯摺與挑戰,但正是在這些經曆中,她淬煉齣瞭對生命最真摯的理解。那種“坦誠”不是刻意為之的錶演,而是根植於內心的真實流露。從年少時的懵懂,到中年時的沉澱,再到暮年的迴望,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力量與智慧。書中的文字,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它不煽情,不誇張,卻能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那些關於愛、關於失去、關於存在的思考,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那些珍貴的照片,更是為這趟精神之旅增添瞭視覺的維度,讓我們得以更直觀地感受作者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它不僅是一本自傳,更是一份關於如何活齣自我、如何理解生命的寶貴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