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J012-4 环境景观-滨水工程 | ||
| 定价 | 55.00 | |
| 出版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1年02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建标准设计研究院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17 | |
| 字数 | 29000 | |
| ISBN编码 | 9787802425989 | |
这本书在“滨水工程”的探讨上,给我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它不像一些书籍那样,过于空泛地谈论理念,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最基础、最核心的工程技术细节上。我发现书中对“水力学”的讲解非常透彻,从水流的特性到不同类型的水工结构,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配以精密的计算公式和图纸。这对于我这样对工程细节比较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堤坝,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如此多的因素;也让我理解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计算,来确保滨水区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书中关于“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列举了各种适合滨水工程的材料,还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并对具体的施工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施工技术时,会对比它们的效率、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对比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方案之间的取舍。虽然在整体的“环境景观”的宏观层面,这本书的着墨可能不如其他书籍那么多,但其在“滨水工程”的专业技术深度上的表现,绝对是可圈可点的,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与其说是客观的科普,不如说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游记”。作者仿佛带着读者穿梭于世界各地的滨水地带,从古老的运河城市到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从宁静的湖畔村庄到喧嚣的江河入海口,每到一处,都仿佛能听到他对那片水域的低语,感受到他对那里风土人情的细致观察。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一些“被遗忘的角落”的关注,那些可能并不为人熟知,但却蕴含着独特韵味和历史故事的滨水空间。他会讲述当地居民如何与水共生,水如何塑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关于景观工程的书,更像是在阅读一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史诗。他对于细节的捕捉非常敏锐,无论是岸边植物的生长习性,还是水流拍打堤岸的声音,亦或是不同时期滨水建筑风格的演变,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虽然在工程技术的深度上,可能没有其他书籍那么详尽,但我认为这种“写意”的笔触,恰恰赋予了这本书独特的魅力。它让我看到了滨水工程背后的人文温度,感受到了设计者对土地和水的情感连接,这是一种更加感性、也更打动人心的表达方式。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景观设计书籍,不应该仅仅是展示成功的案例,更应该包含对失败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这本《10J012-4 环境景观—滨水工程》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回避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失误和教训,而是用一种非常坦诚的口吻,分析了在滨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环境破坏、社区矛盾、甚至是资金链断裂等等。它提出的“风险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仅是口号,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在项目初期就考虑到这些潜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章节,它强调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化解冲突,达成共识。这让我觉得,真正的滨水工程,不仅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更是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综合体现。这本书的批判性思维,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每一个成功项目的来之不易。它让我意识到,景观设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充满挑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10J012-4 环境景观—滨水工程》的某些章节,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滨水”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描述河流、湖泊或者海岸线旁边的景色,而是将“水”本身的功能性、生态性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一直以为,滨水工程就是为了美观,就是为了增加一些休闲空间,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每一个成功的滨水项目中,都蕴含着对水文地质、生态平衡、防洪排涝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巧妙解决。它里面提到的关于“生态廊道”的构建,关于“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景观元素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震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海绵城市”的讨论,虽然这个概念我有所耳闻,但这本书用非常具体的案例和清晰的图表,将其在滨水区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设计将城市变得更加具有韧性,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这种从科学原理到实践应用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也很有说服力。虽然有些地方的专业性确实很强,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努力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释,这种态度很值得肯定。我开始觉得,这本书不只是在讲“如何做”滨水工程,更是在讲“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评分最近翻到一本《10J012-4 环境景观—滨水工程》,虽然我一直对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这类话题颇感兴趣,也经常会在设计网站上搜集灵感,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开篇内容,与其说是吸引我深入阅读,不如说是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疏离感。它似乎过于专注于某种特定场景的描绘,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极其细致却又略显刻板的图景,细节是不少,但缺少了那种能够触动我内心的、更宏观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表达。我期待的滨水工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堆砌,更希望看到它如何与城市肌理、居民生活、甚至是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对话。这本书的表述方式,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技术手册,里面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标准化流程,对于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需要一定的门槛。我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恰恰相反,严谨的技术是实现优秀景观的基础,但如果一本关于环境景观的书籍,在初期就让我感受到一种“硬邦邦”的冰冷感,而不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力,那我很难想象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能从中获得多少情感上的共鸣和艺术上的启发。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景观设计如何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书籍,或者能够分享作者独特的设计哲学和实践经验的案例分析。可惜的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似乎离这些我的期待还有些距离,让我忍不住想去翻阅其他类型的相关书籍,看看能否找到更符合我阅读口味的“绿色通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