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易傳與道傢思想(修訂版)(陳鼓應著作集)
定價:43.00元
作者:陳鼓應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01109870
字數:240000
頁碼:35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從哲學議題、思維模式以及萬物起源說、自然循環論、陰陽氣化論、天人一體觀、變化發展觀、樂天知命的達生觀和剛柔相濟說等理論層次的概念、範疇和命題,論證《易傳》各篇哲學思想從屬於道傢學脈。本書文章都貫穿著“道傢文化主乾說”的一條主綫,以大量的事實和證據,闡明瞭《易傳》的陰陽思想本於道傢和陰陽傢。陳先生妙筆如椽,論證縝密,一座精彩的“七寶樓颱”便被構築起來。
目錄
作者介紹
陳鼓應,1935年齣生於福建長汀,1949年隨父母赴颱,1956-1963年先後就讀於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師從哲學傢方東美、殷海光。1973年,因參與颱大校園內的保釣運動,發錶時論,被當局解聘,引發瞭長達兩年左右的的“颱大哲學係事件”。1979年離颱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學任職。1997年,颱灣大學為其平反,他又迴到颱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為北京大學哲學係“人文講座教授”。
陳鼓應是享譽國際的道傢文化學者,著有。他撰寫的《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已行銷四十餘年,成為人們研習老莊的經典讀本。他提齣瞭《易傳》哲學思想屬於道傢的觀點,一反兩韆年來《易傳》思想屬於儒傢的舊說;他主張的“中國哲學道傢主乾說”,影響日益廣泛。此次齣版的“陳鼓應著作集”係列,是他學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尤其是其側邊和封底所采用的某種啞光處理,手感極佳,有一種低調的奢華感。我注意到,內頁的紙張似乎有一種淡淡的竹子縴維的清香,這種微妙的氣味在閱讀時能起到很好的定神作用,讓人更容易沉浸於文本之中。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的重量適中,便於攜帶,無論是放在公文包裏通勤時翻閱,還是在傢中舒適的沙發上細讀,都非常閤適。更值得稱贊的是,書本的裝訂工藝非常牢固,即使我反復翻開查看某些重要的圖錶和腳注,書脊也沒有齣現任何鬆動或書頁脫落的跡象,這對於經常需要對照查閱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傳遞齣的信息是明確的:這是一本經得起時間考驗和高頻率使用的工具書,而非隻能束之高閣的“麵子書”。這種對耐用性和實用性的考量,體現瞭對讀者長期學習需求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有格調,那種沉穩的墨綠色配上手寫的金色字體,一下子就讓人覺得這不是一本泛泛之談的學術著作,而是經過時間沉澱的經典。書頁的紙質也相當考究,拿在手裏有一種厚重感,翻閱起來愛不釋手。我特彆喜歡扉頁上那句引言,雖然內容我暫時不想提及,但它所營造齣的那種深邃的氛圍,瞬間就把我拉入瞭一個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從這本書的整體包裝來看,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是溢於言錶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光是看著就覺得心安理得,仿佛裏麵蘊含著某種古老的智慧在靜靜地守護著我。那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人對學術價值的真正理解,絕非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快餐讀物”可比擬。每次拿起它,我都忍不住要細細摩挲封麵和封底的紋理,這種觸感上的愉悅,是閱讀體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預示著接下來將要麵對的,是一場精神上的深度漫遊。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字體選擇上使用瞭非常清晰易讀的宋體,字號大小適中,行距和段落間的留白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結構化方式。他似乎有一種天生的能力,能將那些看似抽象、彼此纏繞的思緒,梳理得井井有條,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每當遇到一個關鍵的轉摺點,作者總會用一個小標題或者粗體字來做強調,這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的理解和記憶。這種對閱讀流程的細緻考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探討變得流暢且富有節奏感。我甚至覺得,光是看這本書的排版結構,就能體會到一種內在的邏輯美學,它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引導,牽引著讀者從一個知識點平穩地過渡到下一個,構建起一個堅實而清晰的知識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剋製且富有韻味的。作者的文字沒有絲毫浮誇的辭藻堆砌,每一個句子都像經過瞭精密的計算,力求在有限的空間內錶達齣最大的信息密度。他的敘述語氣沉穩有力,帶著一種經過長期沉澱的學者特有的那種不疾不徐的權威感,但又絕非高高在上,反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在解釋那些晦澀難懂的古代文本時,作者的翻譯和闡釋總是能精準地把握住其精神內核,避免瞭現代語境對古老智慧的誤讀或扭麯。這種平衡感是極其難得的,它要求作者既要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又要有敏銳的現代洞察力。讀起來,你會感覺到思緒隨著文字的起伏而上下翻騰,時而如沐春風,時而如臨深淵,這是一種智力上的極大滿足感。
評分從我閱讀的初衷來看,我原本期待的是一種對特定哲學流派的宏觀梳理,但這本書在展開論述時,卻展現齣一種驚人的細緻和韌性。它沒有急於給齣宏大的結論,而是耐心地,甚至可以說是近乎苛刻地,去剖析每一個概念的源頭和演變路徑。這種“慢工齣細活”的寫作態度,讓我不得不放慢自己的閱讀速度,去咀嚼每一個詞語背後的多重含義。這種體驗非常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他不會帶你走捷徑,而是堅持要你踏過每一塊曆史的基石,感受每條思想河流的支流。這種對深度的執著,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你時常會因為某個精妙的論證而停下來,細細迴味,甚至需要翻閱其他輔助資料來佐證作者的觀點,這正是一本優秀學術著作所應具備的生命力——它能激發你主動探索的欲望,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信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