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怎样写作——跟大师学语文
定价:20.00元
作者:叶圣陶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1010573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真正低折,尽在~更多优惠更多选择:*《跟大师学语文》(精品套装3册)(《语文随笔》 《文章讲话》 《怎样写作》)“跟大师学语文”丛书收录了现代作家、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等大师的著作,他们根据多年教学与创作实践,总结出学习语文的经验。本丛书能够解决读者生活中面临的阅读什么、如何阅读、如何鉴赏、如何写作等实际问题。既有语文知识又有学习方法,涵盖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是一套讲授如何迅速提高语文素养的指导性丛书。
内容提要
写好文章需要做哪些准备?该怎样组织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何议论如何抒情?什么样的文章算是好文章?……当我们想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时都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此外,从生活需要而非应试教育的角度对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等问题,书中都有精辟的建议。
目录
作文论
拿起笔来之前
写作什么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怎样写作
开头和结尾
谈叙事
以画为喻
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
语体文要写作纯粹
写话
要写得便于听
“上口”和“入耳”
“通”与“不通”
“好”与“不好”
谈文章的修改
和教师谈写师
论写作教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教师下水”
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
作者介绍
夏丏尊先生(1886—1946)和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都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祖国的新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身为开明书店总编辑的夏丏尊先生创办了《中学生》杂志,叶圣陶先生任杂志主编。这本杂志以先进的文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篇幅不算薄,但阅读体验极其流畅,仿佛在跟一位博学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思维碰撞。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修改”环节的论述。很多指南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写出“初稿”,而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强调“重写才是写作的真正核心”。作者的态度非常坚决:初稿就是原材料的堆砌,只有经过反复的打磨和剔除多余的“脂肪”,文字才能展现出其应有的骨骼和力量。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删减清单”,列举了那些最容易让文章变得臃肿的词语和句式,以及如何用更简洁有力的表达取而代之。读完这一部分,我拿起我的一篇旧作,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外科手术式”修改,结果发现,删去大约三分之一的文字后,文章反而变得更加精悍有力,逻辑也更加清晰。这简直是一次痛苦但极其有价值的蜕变。它教会了我,爱惜文字不是堆砌字数,而是要对每一个词语都负起责任,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对这类“写作指南”是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大多是故作高深,堆砌术语。然而,这本《怎样写作——跟大师学语文》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语感”的培养方法的阐述。语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一直是我写作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什么神奇的咒语,而是给出了一套系统且可操作的“耳朵训练法”。它教导读者如何去“听”文字的韵律,如何辨别不同句式组合时产生的微妙情感差异。比如,作者会用长短句的交替来模拟心跳加速或平静呼吸的节奏,这种具象化的描述,让抽象的理论瞬间落地。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朗读和默写练习,发现自己对某些不顺畅的句子,竟能凭借一种本能的“不适感”迅速将其修改过来。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内化的过程,是任何纯理论书籍都无法提供的体验。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自己找到了与文字相处的最佳频率。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程,更像是一本夹杂着作者个人思考和创作心得的随笔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不同文体写作技巧的探讨。比如,它在分析小说开头时,会毫不吝啬地展示一些经典作品的段落,然后用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笔法,剖析这些开头为什么能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节奏的把控,还是词语的选择,抑或是留白的艺术。有趣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技巧时,从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经常自嘲早期的某些“拙劣”尝试,这种坦诚让读者感到非常亲切,也更容易相信其传授的方法论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读到某一章关于人物对话的描写时,我几乎是屏住呼吸读完的。作者指出,高明的对话不是信息的传递,而是人物性格和潜台词的博弈。我立刻对照了我自己正在进行的一个写作项目,猛然发现自己的人物对话有多么的僵硬和刻板,简直像机器人一样在交流。这本书,真是一个实战派的宝典,它教你的不是公式,而是“手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对“读者意识”的探讨。很多作者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自己写得很清楚,但一旦面对读者,就发现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作者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个非常锐利的观点:写作的本质是“一次成功的移情”。你必须在动笔之前,就设想好你的目标读者是谁,他们的知识背景、情感需求和阅读习惯。书中分享了一个“读者画像”的练习,要求作者为自己的虚构读者画一张详细的“心理地图”。这个练习对我来说是革命性的,它迫使我跳出“我想要表达什么”的窠臼,转而思考“读者需要接收到什么”。这种视角的转换,极大地改善了我文章的易读性和说服力。我不再是自说自话,而是开始构建一座能让读者轻松走入的思想桥梁。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炫技,而在于引导你建立起一个成熟、负责任的作者心态,从根本上提升你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捧着一块打磨了很久的玉石。我一直对手头的写作感到困惑,总觉得文字堆砌起来,却少了那么一股“气”。这本书的开篇就直击要害,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去轰炸你,反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对面,一边喝着茶,一边跟你聊起那些真正影响文字生命力的东西。我尤其欣赏它对“观察”这个环节的强调。作者似乎认为,好的文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书中列举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生活场景,然后通过细致的解剖,展示了如何将这些平淡无奇的瞬间,转化为具有张力和美感的文字片段。这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别急着去雕琢句子,先去学着如何真正地“看”这个世界。它引导我把注意力从“如何写得华丽”转向了“如何写得真实而深刻”,这种思维上的转变,简直是醍醐灌顶。感觉读完后,我拿起笔时,眼前的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每一个细节都有了被捕捉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