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齣突齣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盧德銘
:22.00元
作者:馬秀琴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吉林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47205853
字數:
頁碼:1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時代的先鋒,是祖國的驕傲,黨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人民共和國將永遠銘記,曆史將永遠銘記。
內容提要
盧德銘,一個來自四川的有誌青年,一個受到孫中山先生嘉許的黃埔高纔生,一個在北伐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青年將領,一個深受葉挺將軍贊許和器重的部下。在那軍閥混戰,國民黨搞分裂,革命前途迷茫,我黨力量尚十分薄弱的形勢下,他毅然決然地選擇正義,選擇瞭民族解放的道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齣突齣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盧德銘》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譜,真實、完整地記錄瞭盧德銘不平凡的一生,再現瞭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目錄
中華熱血好男兒(代序)
少年纔俊(1905-1924)
0-6歲 富傢之子
盧德銘,四川省富順縣人。其父盧安炳頗通書理,曾在自流井“有道生”鹽號管賬(即當掌櫃),且經商有道,傢道殷實。盧父對這個新生兒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國傢的棟梁鄉材,能成為一個人中之龍。
6-16歲 聰敏好學
盧德銘6歲進入私塾,飽讀古聖賢之書。略微年長後,便離傢到七十裏外的宜賓縣(與富順毗鄰)白花場高等小學堂讀書。在這裏,他進一步瞭解瞭社會,開始接觸和感受到時代潮流的脈搏。
16-19歲 誌嚮高遠
在中學期間,他開始接受共産主義思想,並對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和國內軍閥連年混戰的狀況強烈不滿。麵對外淩內弱,盧德銘思想中漸漸萌生瞭從戎報國的念頭。
棄筆從戎(1924-1925)
19-20歲 黃埔深造
盧德銘到黃埔軍校學習,無論政治和軍事,學習成績都很優異,尤擅講演,是操講兼優的學員。孫中山對盧德銘大加贊許,一時在軍校傳為美談。在軍校的我黨組織也注意到瞭盧德銘,很快將他發展為中共黨員。
北伐革命(1925-1927)
20歲 初露鋒芒
討伐陳炯明戰役中,他機智勇敢,多次化裝潛入敵營偵察敵情,為奪取戰役勝利作齣瞭貢獻。1925年月11月,盧德銘調任葉挺獨立團二營四連連長。
21歲 戰功卓著
獨立團在黨的領導和葉挺的指揮下,屢戰屢捷,進展神速。盧德銘在各個戰役中,英勇善戰,立下許多戰功。次北伐勝利結束後,葉挺獨立團改為二十四師七十三團,盧德銘升任該團參謀長,駐軍武漢。
22歲 統率警衛團1927年4月中旬,武漢國民政府再次北伐,盧德銘所在的七十三團參加瞭這一戰役,保衛瞭武漢國民政府,並在我黨的努力下齣任武漢警衛團團長。
……
鞦收起義(1927)
後記 流星的美麗
作者介紹
文摘
1924年春天,盧德銘邀約瞭劉丕績、劉文波等有誌青年,辭彆父母和傢鄉,奔赴廣州。
離傢前夕,正當過春節,盧德銘在房門上寫瞭一副春聯:
問客何來想是仙風吹到
留君不住須當明月照歸
四川到廣州,山重水疊,路途遙遠,當時交通又極不方便,他們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來到廣州黃埔軍校。盧德銘趕到廣州時,軍校考期已過,黃埔第二期學生隊已開始瞭緊張的軍校學習生活,盧德銘要求補考插隊,但被校方拒絕。
在為難中,盧德銘找到石清揚、盧思蒂、謝慧生等熟人,通過他們引見,終於見到瞭孫中山先生。他嚮孫中山先生陳述瞭自己的履曆、誌願和來意。
孫中山先生看瞭李筱亭寫給他的舉薦信,抬頭看瞭看盧德銘,問道:“你要投考黃埔軍校,去過黃埔瞭嗎?”
“去過瞭”盧德銘激動地答道,“我是從四川來的,路上走瞭幾個月,錯過瞭考期,軍校現在已經招完生瞭。”
盧德銘又急切地說道:“我立誌投筆從戎,學軍事以報效國傢。不想考期過瞭,所以我纔來求見先生,請先生齣題考我!”
孫中山想不到盧德銘會提齣這樣的要求,沉吟片刻,說:“那好,我來考考你!”孫中山提筆在紙上寫下試題:“當今國民革命之首要任務。”盧德銘接過題,略一沉思,提起筆來,將平常的思索變成瞭一行行激情飛揚的文字。孫中山看瞭盧德銘寫的即席應試文章,不但字寫得好,而且觀點鮮明,有理有據。滿紙激情湧動,忠膽畢露:孫中山當即寫瞭一張字條:“該生經我麵試閤格,收他人校學習。”孫中山先生語重心長地對盧德銘說道:“希望你言行一緻,報效革命!”盧德銘麵嚮孫中山深鞠一躬:“謝謝先生,德銘一牢記先生教誨,報效革命,義無反顧!”盧德銘如願以償,被分到瞭黃埔軍校二期輜重兵隊插隊學習。
……
序言
中華熱血好男兒(代序)
少年纔俊(1905-1924)
0-6歲 富傢之子
盧德銘,四川省富順縣人。其父盧安炳頗通書理,曾在自流井“有道生”鹽號管賬(即當掌櫃),且經商有道,傢道殷實。盧父對這個新生兒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國傢的棟梁鄉材,能成為一個人中之龍。
6-16歲 聰敏好學
盧德銘6歲進入私塾,飽讀古聖賢之書。略微年長後,便離傢到七十裏外的宜賓縣(與富順毗鄰)白花場高等小學堂讀書。在這裏,他進一步瞭解瞭社會,開始接觸和感受到時代潮流的脈搏。
16-19歲 誌嚮高遠
在中學期間,他開始接受共産主義思想,並對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和國內軍閥連年混戰的狀況強烈不滿。麵對外淩內弱,盧德銘思想中漸漸萌生瞭從戎報國的念頭。
棄筆從戎(1924-1925)
19-20歲 黃埔深造
盧德銘到黃埔軍校學習,無論政治和軍事,學習成績都很優異,尤擅講演,是操講兼優的學員。孫中山對盧德銘大加贊許,一時在軍校傳為美談。在軍校的我黨組織也注意到瞭盧德銘,很快將他發展為中共黨員。
北伐革命(1925-1927)
20歲 初露鋒芒
討伐陳炯明戰役中,他機智勇敢,多次化裝潛入敵營偵察敵情,為奪取戰役勝利作齣瞭貢獻。1925年月11月,盧德銘調任葉挺獨立團二營四連連長。
21歲 戰功卓著
獨立團在黨的領導和葉挺的指揮下,屢戰屢捷,進展神速。盧德銘在各個戰役中,英勇善戰,立下許多戰功。次北伐勝利結束後,葉挺獨立團改為二十四師七十三團,盧德銘升任該團參謀長,駐軍武漢。
22歲 統率警衛團1927年4月中旬,武漢國民政府再次北伐,盧德銘所在的七十三團參加瞭這一戰役,保衛瞭武漢國民政府,並在我黨的努力下齣任武漢警衛團團長。
……
鞦收起義(1927)
後記 流星的美麗
作為一名對中國革命曆史中的人物傳記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都在尋覓能夠深入挖掘人物內心世界、還原曆史真實麵貌的書籍。當我在書架上看到《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齣突齣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係列中的《盧德銘》時,我便立刻被它所吸引。 我尤其看重作者在敘述中是否能夠展現齣一種批判性的思維和嚴謹的研究態度。我不太喜歡那種簡單化的英雄贊歌,而更希望看到對曆史人物復雜性的呈現。我期待書中能夠對盧德銘烈士所處的時代背景、他所麵臨的社會環境有深刻的分析,以及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他的選擇和行動的。 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夠在書中展現齣盧德銘烈士在重大曆史事件中的具體作用和影響。不僅僅是羅列他參與瞭哪些戰役或活動,而是希望能夠深入分析他在這些事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的齣現對事件的發展産生瞭怎樣的推動作用。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理解他貢獻的價值。 我設想中的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可能是一部關於時代精神的解讀。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盧德銘烈士的一生,去摺射齣那個時代中國人民所展現齣的堅定信念、頑強意誌和犧牲精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一部引領我們理解那個偉大時代的“鑰匙”。 這本書的意義,在我看來,遠不止於對一位英雄的紀念,更在於它能夠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我希望在閱讀《盧德銘》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感受到曆史的溫度,體會到先烈們為瞭民族解放和國傢富強所付齣的巨大努力,並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轉化為我們前行的動力。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革命史有著深切探究欲望的讀者,我一直渴望找到能夠幫助我填補知識空白、深化曆史認知的優秀讀物。當我的目光鎖定在《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齣突齣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這套叢書,特彆是其中的《盧德銘》分冊時,一種強烈的學習衝動油然而生。 我尤其關注作者是否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盧德銘烈士的事跡。我不太喜歡那種韆篇一律的宣傳式敘述,而是希望能夠看到作者對曆史的深度思考和獨到見解。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盧德銘烈士在復雜的曆史背景下,如何做齣關鍵決策,他的思想是如何在實踐中不斷成熟的。 從書的厚度來看,我預計它會包含相當詳實的史料和研究成果。我希望作者能夠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獻、訪談記錄,甚至是未曾公開過的檔案資料,來支撐其觀點。這樣,不僅能增加書籍的可信度,也能讓讀者更深入地感受到曆史的真實質感。 我對書中關於盧德銘烈士個人成長曆程的描寫尤為感興趣。我希望能瞭解到他早年的經曆,他的傢庭背景,以及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他走上革命道路。我想知道,在他的人生軌跡中,有哪些重要的轉摺點,又有哪些人物對他的成長産生瞭深遠影響。 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英雄的事跡,更在於它能夠引發讀者對曆史、對國傢、對個人價值的思考。我希望在閱讀《盧德銘》的過程中,能夠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更能夠從他的經曆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肩負的責任。
評分我是一個從小就對紅色故事情有獨鍾的讀者,每當讀到那些為瞭理想和信念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的故事,我都會心潮澎湃。這次在書店看到《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齣突齣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係列中的《盧德銘》時,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吸引瞭。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非常貼近我們現代人閱讀習慣的方式,來講述盧德銘烈士的生平。我不太喜歡過於古闆、生硬的語言,更傾嚮於那些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敘述。我希望作者能夠像講故事一樣,把盧德銘烈士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讓我們可以輕鬆地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描繪齣盧德銘烈士在軍事鬥爭之外的另一麵。比如,他是否有著浪漫的情懷?他在戰爭的間隙裏,會想些什麼?他有沒有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産生過動搖?這些更具人情味的細節,往往更能讓我們理解一個真實的英雄。 我想象中的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簡單迴顧,而更是一種對精神傳承的探討。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盧德銘烈士的事跡,去探討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和發揚這種奉獻精神,如何在新中國建設的偉大徵程中,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機會。我希望通過閱讀《盧德銘》,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犧牲”的意義,更清晰地認識到和平的來之不易。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讓我感動、讓我思考、讓我汲取力量的佳作。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代史的宏大敘事和個體命運交織之處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都在追尋能夠讓我沉浸其中、感同身受的優秀史書。當我目光掠過《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齣突齣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這套叢書,並且發現瞭其中關於《盧德銘》的這一冊時,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我極為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盧德銘烈士在麵臨嚴峻挑戰時,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我希望能讀到關於他在重大曆史關頭,如何憑藉遠見卓識和無畏勇氣,做齣具有曆史意義的決策。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刻剖析這些決策背後的邏輯和深層原因,讓我們瞭解他何以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從書籍的裝幀設計來看,我猜測這本書在細節上也力求完美。我期待書中能夠配有珍貴的曆史圖片、地圖,甚至可能是當時的書信節選,這些豐富的視覺和文獻資料,將極大地增強閱讀的沉浸感。我希望能夠“看見”那個時代,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就像親身經曆一般。 我深信,每一位英雄的背後,都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盧德銘烈士在革命徵程中的個人奮鬥與情感經曆。他是否有著自己的睏惑與掙紮?他在與親友的分彆中,是否留下瞭難以磨滅的遺憾?這些充滿人性的敘述,將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活,也更容易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不僅僅在於它是一部曆史記錄,更在於它能夠成為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我期待在閱讀《盧德銘》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他身上那種為瞭崇高理想而奮鬥終生的品格,並從中獲得人生啓示,激勵我在自己的道路上,也能勇於擔當,不畏艱險。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現代史充滿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那些為新中國奠基的先驅者們的書籍。當我在書店偶然翻閱到這本《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齣突齣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係列中的《盧德銘》時,心中便湧起一股強烈的期待。雖然還未深入閱讀,但僅從書名和封麵傳遞齣的厚重感,就足以讓我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 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緩緩道來那些崢嶸歲月中的故事。我不希望它僅僅是冰冷的史實羅列,而是能夠通過生動的筆觸,將盧德銘烈士的形象立體地呈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希望作者能夠挖掘齣那些鮮為人知的生活細節,比如他在艱苦條件下是如何堅持鬥爭的,他與戰友們之間是否有過感人至深的友情,他麵對睏難時又有著怎樣的內心獨白。 從封麵設計來看,這本書似乎在努力營造一種莊重而不失溫情的氛圍。我希望內容上也能做到這一點,既有對曆史事件的客觀還原,又能注入作者對英雄人物的真摯情感。我非常好奇,在那個時代,像盧德銘這樣的英雄是如何在重重磨難中保持信仰,並最終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力量的。 我一直相信,瞭解曆史人物,不僅是瞭解他們的功績,更是理解他們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近距離地審視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去感受那些為理想信念而奮鬥犧牲的偉大靈魂。我期待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能夠汲取到力量,也能夠對“英雄”這個詞有更深刻的理解。 這本書的厚度,以及“100位”這個數字,都預示著它將是一次全麵而係統的梳理。我期待它能夠呈現齣不同層麵、不同領域的貢獻者,展現齣新中國成立過程中,不同群體的智慧與勇氣。而《盧德銘》作為其中的一員,無疑是這場偉大事業中的一顆璀璨明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瞭解他,去感受他身上散發齣的那份可歌可泣的精神光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