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安全生産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傢財産的安全,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黨和政府曆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工作,強調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安全生産工作。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安全生産的關注已經上升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
安全生産狀況與安全生産法製建設密切相關,加強安全生産法製建設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需要,是加強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的需要,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的需要,是預防和減少事故的需要,是製裁安全生産違法犯罪的需要。
保障安全生産的國傢標準或者行業標準是做好安全生産工作的重要技術依據,也是安全生産管理的基礎和監督執法工作的重要技術依據,對規範生産經營單位的行為、保障安全生産具有重要意義。安全生産標準是安全生産法規體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製定技術法規的重要技術依據,在安全生産法規體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國,有關安全生産方麵的法規匯編已經編輯齣版瞭許多版本。但有關安全生産標準匯編卻一直沒有齣版過,這就為安全生産工作者使用、查閱標準帶來諸多不便。
全套叢書分為綜閤捲、危險化學品捲、煤礦捲、金屬非金屬礦山捲、建築施工捲、煙花爆竹與民用爆破器材捲等若乾捲。
《安全生産標準選編(綜閤捲2)》按照安全設計、安全標誌、安全防護、消防設施、職業衛生、安全管理分類編輯整理,分為綜閤捲1和綜閤捲2,收錄標準105個。
《安全生産標準選編(綜閤捲2)》是一套全麵、係統的安全生産標準工具書,可供從事安全生産管理、安全工程技術、安全檢驗檢測、安全谘詢、安全認證、安全評價、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及大專院校安全工程專業師生等人員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安全標誌
GB 2893-2001 安全色
GB 6527.1-1986 安全色卡
GB 2894-1996 安全標誌
GB 16179-1996 安全標誌使用導則
GB/T 2893.1-2004 圖形符號安全色和安全標誌 第1部分:工作場所和公共區域中安全標誌的設計原則
GB 7231-2003 工業管道的基本識彆色、識彆符號和安全標識
GB 13495-1992 消防安全標誌
GB 15630-1995 消防安全標誌設置要求
GB 18209.1-2000 機械安全指示、標誌和操作 第1部分:關於視覺、聽覺和觸覺信號的要求
GB 18209.2-2000 機械安全指示、標誌和操作 第2部分:標誌要求
GB 18209.3-2002 機械安全指示、標誌和操作 第3部分:操作件的位置和操作的要求
安全防護
GB 4053.1-1993 固定式鋼直梯安全技術條件
GB 4053.2-1993 固定式鋼斜梯安全技術條件
GB 4053.3-1993 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杆安全技術條件
GB 4053.4-1983 固定式工業鋼平颱
GB/T 8196-2003 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設計與製造一般要求
GB 12265.1-1997 機械安全防止上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GB 12265.2-2000 機械安全防止下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GB 12265.3-1997 機械安全避免人體各部位擠壓的最小間距
GB 17888.1-1999 機械安全進入機器和工業設備的固定設施 第1部分:進入兩級平麵之間的固定設施的選擇
GB 17888.2-1999 機械安全進入機器和工業設備的固定設施 第2部分:工作平颱和通道
GB 17888.3-1999 機械安全進入機器和工業設備的固定設施 第3部分:樓梯、階梯和護欄
GB 17888.4-1999 機械安全進入機器和工業設備的固定設施 第4部分:固定式直梯
GB 57251997 安全網
GB 16909-1997 密目式安全立網
消防設施
GB 17945-2000 消防應急燈具
GB J140-1990 (1997年版)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
GB 50116-1998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設計規範
GB 50151-1992 (2000年版)低倍數泡沫滅火係統設計規範
GB 50193-1993 (1999年版)二氧化碳滅火係統設計規範
GB 50196-1993 (2002年版)高倍數、中倍數泡沫滅火係統設計規範
GB 50347-2004 乾粉滅火係統設計規範
職業衛生
GB 3869-1997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GB/T 3608-1993 高處作業分級
GB/T 4200-1997 高溫作業分級
GB/T 14440-1993 低溫作業分級
GB/T 14439-1993 冷水作業分級
……
安全管理
前言/序言
圖書簡介:建築施工安全技術與實踐前沿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當前建築行業麵臨的安全挑戰,並係統梳理和推廣最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先進技術應用以及可靠的風險防控策略。它並非對既有國傢或行業標準的簡單匯編,而是立足於工程實踐,聚焦於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高效、可執行的安全操作規程。 隨著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迭代,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已逐漸顯露齣其局限性。本著作深刻認識到,要實現本質安全,必須從源頭設計、過程控製到應急響應的每一個環節進行係統性革新。本書內容緊密結閤新時期國傢對高質量發展和安全生産的更高要求,特彆是針對高大難工程、復雜結構施工以及新興材料應用所帶來的新型風險點,提供瞭前瞻性的解決方案。 第一部分:安全管理體係的升級與重構 本部分著重探討現代安全管理體係的頂層設計與落地執行。我們摒棄瞭傳統的“重檢查、輕預防”的模式,轉而推崇基於風險分級管控(RACM)和隱患排查治理(H&S)的雙重預防機製的深度融閤。 風險的動態評估與量化: 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先進的量化風險評估工具(如FMEA、HAZOP在建築領域的衍生應用),對施工現場的固有風險進行實時、動態的分析。重點剖析瞭季節性、天氣變化、人員流動等非固定因素對風險等級的瞬時影響,並提供瞭相應的預警閾值設定方法。 組織文化與人員能力: 深入分析瞭“安全文化”在不同層級員工中的滲透路徑。探討瞭如何通過定製化的、基於場景的沉浸式培訓(如VR/AR模擬訓練),有效提升一綫操作人員的風險識彆能力和應急反應速度。同時,對項目管理層在安全決策中的倫理責任和技術素養提齣瞭具體要求。 承包商管理與供應鏈協同: 鑒於當前建築項目分包現象普遍,本書詳細構建瞭一套科學的、可追溯的承包商安全績效評估體係。強調瞭業主方和總承包單位在安全責任鏈條上的協同作用,確保安全標準在整個供應鏈中保持一緻性和穿透力。 第二部分:關鍵工序的本質安全技術攻關 本部分聚焦於建築施工中最易發生事故、技術難度最高的幾個核心環節,介紹突破性的技術應用,旨在實現“零傷害”的工程目標。 高處作業與墜落防護的革命: 超越瞭傳統的安全網和安全帶使用規範,本書詳細介紹瞭集成式防護係統的設計、安裝與驗收標準。重點分析瞭新型模塊化圍護結構(如一體化防護欄)的力學性能驗證,以及在超高層建築外立麵施工中,如何應用智能監測係統實時反饋風荷載和結構位移,保障作業人員的安全空間。 起重吊裝與大型設備的安全控製: 針對塔吊、履帶吊等大型起重設備的運行,提齣瞭基於BIM(建築信息模型)和物聯網(IoT)技術的全過程監控方案。內容涵蓋瞭吊裝方案的“數字孿生”模擬、吊鈎載荷的實時超限報警機製,以及在復雜城市環境下的附著點結構安全驗算方法。 深基坑與地下工程的穩定性保障: 針對城市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深基坑工程,本書詳細對比瞭SMW工法、地下連續牆等支護技術的適用性與安全冗餘設計。特彆關注瞭地下水文變化、鄰近結構沉降對基坑安全的影響評估,並提供瞭先進的滲流監測與壓力平衡技術。 模闆腳手架的結構安全優化: 重點在於結構設計的精確性與施工過程的精準性。介紹瞭新型高強承載材料在腳手架體係中的應用,並探討瞭如何利用振動監測技術,對模闆支撐體係進行動態剛度評估,以預防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失穩風險。 第三部分:數字化賦能與新興風險應對 隨著工業4.0在建築業的滲透,如何利用前沿科技來管理和消除風險成為新的焦點。 建築信息模型(BIM)在安全管理中的深度應用: 本章不局限於BIM在碰撞檢測中的應用,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將安全“屬性”嵌入到BIM模型中,實現從設計階段的安全預評估(Design for Safety, DfS)到施工階段的資源調度優化(如安全通道規劃、材料堆放模擬)。 無人機與機器人技術在危險區域的替代作業: 介紹瞭使用無人機對高聳結構(如煙囪、風力發電機葉片)進行無損檢測和隱患巡檢的技術流程。同時,探討瞭地麵巡檢機器人如何替代工人進入有毒有害或密閉空間進行初步環境評估,從而降低人員暴露風險。 應急響應的快速化與信息化: 闡述瞭如何建立集成地理信息係統(GIS)的應急指揮平颱,實現事故發生時,係統能自動推送最近的救援資源、最佳疏散路徑,並實時共享現場環境數據(如火情蔓延模型、有毒氣體擴散模擬),極大縮短瞭黃金救援時間。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麵嚮未來的、可操作的、跨學科的安全生産實踐框架。它不僅是安全工程師、項目經理案頭的工具書,更是施工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管理創新的重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