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公诉语言学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01 |
| 作者:桑涛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9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937655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资深作者:作者桑涛是检察业务专家、首届全国优秀公诉人,有着近30年公诉生涯。 ★内容全面:以公诉语言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刑事诉讼各个环节中公诉语言的特征与运用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公诉语言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运用技巧。 ★名家推荐: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鼎力推荐。
无论是对证据的分析,还是法律文书的制作;无论是法庭外的论证,还是法庭上的辩驳;无论是对罪与非罪的研判,还是对法、理、情的阐释,公诉人都离不开语言这一基本工具。本书正是以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和公诉语言学这一脉络展开,对公诉语言学的概念、特性、运用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公诉语言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刑事诉讼各个环节中公诉语言的特征与运用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公诉语言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运用技巧,既可以作为研究法律语言学者的参考蓝本,又能为从事公诉工作的同志熟悉公诉工作流程、掌握公诉工作技能提供参考,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公诉实务指南。
桑涛山东省文登市人,法律硕士。1989年参加检察工作。1 990年从事公诉工作至今,历任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处副处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公诉处处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兼公诉二科科长,现任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四级高级检察官。曾荣获安徽省第三届优秀公诉人、首届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第一、第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被*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聘任为兼职研究员、*高人民检察院西部巡讲讲师团成员,系浙江省检察业务专家,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参与合作出版法学专著两部、参与*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研究一次,在《人民检察》《法制日报》 《法学杂志》《公诉人》等刊物发表各类法学论文二十余篇。
第一编 基础篇
引言 公诉语言的功能
第一章 语言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语言的概念与功能
一、语言的概念
二、语言的功能
三、语言与言语、说话和文字的关系
四、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五、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
第二节语言的构成
一、语音
二、文字
三、词汇
四、句子
五、语法
六、修辞
第二章 公诉语言的源头:法律语言
一、法律语言的概念
二、法律语言的特点
三、法律语言的分类
第三章 公诉语言学概论
一、公诉语言的定义
二、公诉语言的特征
三、公诉语言的分类
四、公诉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公诉语言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公诉语言的用字与读音要求
一、公诉语言用字与读音的特点
二、公诉语言的用字与读音要求
第二节公诉语言的用词要求
一、公诉语言的词语体系
二、公诉语言用词的原则
三、公诉语言的用词规律
四、公诉语言的用词特点
第三节公诉语言的句子语法要求
一、公诉语言用句的原则
二、公诉语言的规范化
第四节公诉语言的修辞要求
一、注重词语的锤炼
二、注重句式的选择
三、注重修辞手法的选用
第二编 实务篇
第五章 审查起诉讯问语言学
第一节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的性质、目的与语言特点
一、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性质
二、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
三、审查起诉阶段讯问语言的特点
第二节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讯问语言之比较
第三节审查起诉阶段讯问与询问的语言艺术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重点问题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语言艺术
三、做好讯问笔录
四、审查起诉阶段询问证人、被害人的语言艺术
第六章 审查报告制作语言学
第一节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性质、功能与语言特点
一、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性质
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功能
三、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语言特点
第二节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叙事语言
一、符合记叙文的语言要求
二、要详细描写事件的发生过程
三、要突出犯罪构成要件事实
四、要忠实于案件证据,不能主观臆测
五、注意详略得当
第三节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证据分析语言
一、证据的摘录与列举语言
二、对证据进行说明语言
三、对证据的分析论证语言
第四节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适用法律论证语言
一、应当符合议论文的一般语言特点
二、应当正确运用刑事法律理论
三、应当讲求科学的表达论证方式
第七章 起诉书制作语言学
第一节起诉书的语言特点
一、规范性
二、准确性
三、朴实性
四、简炼性
第二节起诉书的语言艺术
一、起诉书的叙事语言艺术
二、起诉书的论理语言艺术
三、起诉书的结论语言艺术
第三节起诉书常见语言缺陷解析
第四节起诉书的宣读语言技巧
第八章 公诉语言学与公诉人法庭形象的关系
一、公诉人法庭形象的重要意义
二、公诉人的法庭形象可分为肢体形象和语言形象
三、公诉人的法庭形象主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四、如何出好第一个庭?
第九章 公诉人法庭讯问语言学
第一节讯问被告人的性质、目的及语言特点
一、讯问被告人的性质
二、讯问被告人的目的
三、讯问被告人语言特点
第二节公诉人法庭讯问的语言方法
一、法庭讯问“败笔”实录
二、如何掌控讯问语言
三、讯问被告人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讯问提纲的制作与讯问语言策略的设计
一、针对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讯问语言策略
二、有针对性地设计讯问策略
三、庭审讯问语言设计实例详解:拿一个案件教你怎么问
第四节直接言词原则背景下公诉语言学的运用
一、理性地看待直接言词原则
二、直接言词原则视角下公诉工作现状问题分析
三、适应直接言词原则,提升公诉质量的对策
第十章 公诉人法庭举证质证语言学
第一节公诉人举证质证的性质、目的与语言特点
一、公诉人举证质证的性质
二、公诉人举证质证的目的
三、公诉人举证质证语言的特点
第二节举证质证的语言艺术
一、举证质证的语言要求
二、当前举证质证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三、公诉人举证语言的运用
四、公诉人质证语言的运用
五、对辩护人所举证据的质证语言对策
第三节举证质证提纲的制作与现场调整示例
一、认罪案件举证质证提纲的制作
二、重大复杂案件举证质证预案的制作与调整
三、多被告
坦白说,拿到《公诉语言学》这本书之前,我对“公诉”这个词语的理解非常有限,仅停留在“起诉”这个基本概念上。然而,阅读过程中,我被这本书所展现出的语言的精妙与复杂深深震撼。它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语言的“构建性”和“说服性”如何在公诉过程中发挥作用。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语用学”在法庭辩论中应用的阐释,比如如何通过“暗示”和“省略”来制造悬念,或者如何通过“预设”来引导听众的思维方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公诉人不仅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语言的艺术家,他们运用语言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案件的走向。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在新闻报道、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法庭场景,原来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语言策略。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语言在公共领域作用的认知,让我看到语言如何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权力的载体和真相的塑造者。
评分这本《公诉语言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对语言在法律领域的作用总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比如法庭上的辩词如何动听,或者证据陈述有多么严谨。但这本书却把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语言本身,更是关于语言如何被构建、被解读、被操纵,尤其是在公诉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叙事构建”的章节所吸引,作者深入剖析了公诉人如何通过精心的语言选择,将零散的证据编织成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故事,从而引导听众(陪审团或法官)的认知。书中举了许多生动的案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同一组事实,不同的叙事方式,其产生的效果可能天差地别。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在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叙事构建”?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度,更让我对司法公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它提醒我,理解真相,不仅仅在于事实本身,还在于事实是如何被呈现和表达的。对于任何关心法律、语言,或者仅仅是对人类沟通方式感到好奇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读完《公诉语言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全新的“透视镜”,能够更清晰地洞察法庭上那些看似寻常的语言背后隐藏的深层逻辑。作者的论述鞭辟入里,尤其是在分析“概念隐喻”与“情感动员”的关联时,我深受启发。书里详细阐述了公诉人如何巧妙地运用诸如“犯罪是疾病”或“正义是光明”之类的隐喻,来塑造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判断。这种方式,与其说是直接说服,不如说是一种更巧妙的引导。我尤其记得书中关于“负面框架”效应的讨论,一个词语的选择,一个短语的搭配,都可能瞬间将某个人物或事件推向负面。这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它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毁灭性的。这本书不只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本实用的“语言操纵指南”,尽管作者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真相,但这些方法论本身,无论是在法律领域还是在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中,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开始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语言表达,也更加警惕那些试图通过语言操纵我的人。
评分《公诉语言学》这本书,以一种极其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语言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核心地位。我一直对语言的“功能性”和“策略性”抱有浓厚兴趣,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书中对“话语分析”在公诉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理解到,公诉人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构建一个合法性叙事,一个将被告人定罪的“话语帝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权力不对称”和“语言权威”的部分。在法庭这个特殊的语境下,公诉人的语言往往带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是如何被语言技巧所强化,从而在听众心中建立起一种不容置疑的“真理”形象,书中给出了详尽的解释。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以及它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伸张正义过程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我甚至觉得,每一个希望理解司法运作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它能帮助我们看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权力运作,以及语言如何成为塑造现实的重要工具。
评分《公诉语言学》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它将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带入了公诉人构建话语世界的内部。我一直对语言的“社会建构性”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则将这种好奇心引向了一个极其具体的领域——法律。书中对“意识形态语言”的分析尤其让我着迷,公诉人如何通过特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将某种社会价值或政治立场“嵌入”到其言语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听众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我被书中关于“论证的修辞策略”的章节所吸引,公诉人如何运用情感、逻辑、权威等多种手段,构建起滴水不漏的论证链条,让被告人无处辩驳。这本书让我深切体会到,语言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更是行动的催化剂。它不仅让我对公诉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语言本身的无穷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你看待世界方式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