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量子力学

高等量子力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井孝功,郑仰东 著
图书标签:
  • 量子力学
  • 高等教育
  • 物理学
  • 量子力学教材
  • 研究生
  • 理论物理
  • 学术著作
  • 物理
  • 科学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3376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531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3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等量子力学》是在现有高等量子力学教学大纲界定的范围之内编写而成的,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纲要,量子力学的形式理论,定态的递推与迭代解法,量子多体理论,量子体系的对称性与守恒量,量子散射理论,相对论性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学基础等。在所介绍的内容上,力求做到简明实用、重点突出和前后呼应;在讲述的方法上,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与平稳过渡;在总体结构的编排上,努力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和环环相扣。书中纳入了作者的近30篇教学研究论文的相关成果。
  《高等量子力学》是物理系各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量子力学纲要
1.1 量子力学概述
1.1.1 量子论的实验基础与理论假说
1.1.2 量子论的3次飞跃
1.1.3 量子力学的5个基本原理
1.2 波函数
1.2.1 波函数的物理内涵
1.2.2 波函数应满足的条件
1.2.3具有特殊性质的波函数
1.2.4 状态叠加原理与展开假设
1.3 算符
1.3.1 量子力学中的算符
1.3.2 算符的对易关系
1.3.3 对称性与守恒量
1.3.4 两个力学量的取值
1.3.5 算符随时间的变化
1.3.6 算符的矩阵表示
1.4 薛定谔方程
1.4.1 薛定谔方程与定态薛定谔方程
1.4.2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常见解析解
1.4.3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严格求解方法
1.4.4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近似解法
习题1

第2章 量子力学的形式理论
2.1 表象与狄拉克符号
2.1.1 状态的表象
2.1.2 算符的表象
2.1.3 狄拉克符号
2.1.4 投影算符
2.1.5 表象变换
2.2 绘景与时间演化算符
2.2.1 绘景
2.2.2 薛定谔绘景
2.2.3 海森伯绘景
2.2.4 相互作用绘景
2.2.5 时间演化算符
2.2.6 时间演化算符满足的方程
2.2.7 时间演化算符的应用举例
2.3 线谐振子的相干态
2.3.1 降算符的本征态
2.3.2 相干态的性质
2.3.3 相干态是最小不确定态
2.3.4 基态与其他相干态的关系
2.3.5 相干态表象
2.3.6 压缩态
2.4 纯态、混合态与密度算符
2.4.1 纯态与混合态
2.4.2 密度算符的定义
2.4.3 密度算符的性质
2.4.4 约化密度算符
2.4.5 密度算符的运动方程
2.4.6 应用举例
2.5 路径积分与格林函数
2.5.1 传播函数
2.5.2 路径积分
2.5.3 格林函数
习题2

第3章 定态的递推与迭代解法
第4章 量子多体理论
第5章 量子体系的对称性与守恒量
第6章 量子散射理论
第7章 相对性论量子力学
第8章 量子信息学基础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高等量子力学》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其内容绝不涉及任何关于“高等量子力学”本身的研究、理论或概念。 --- 书名:《光影的交织:二十世纪实验光学技术发展史》 作者:陈 鸿 飞 / 李 昭 华 出版社: 启明 文 献 出 版 社 出版日期: 2024 年 5 月 --- 内容概述 《光影的交织:二十世纪实验光学技术发展史》是一部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二十世纪(1901年至2000年)以来,光学实验技术从基础工具迈向精密科学核心驱动力的历史画卷。本书摒弃了对量子力学等理论物理前沿的直接探讨,而是聚焦于支撑这些理论得以验证和发展的那些具体、可操作、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学实验装置、测量方法与仪器制造工艺的演变历程。 全书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旨在构建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索和技术进步的脉络。它详细记录了光学工程师、物理学家和精密机械师们如何克服材料限制、加工精度瓶颈以及环境干扰,最终将光束控制推向极致的艰辛历程。 第一部分:黎明与曙光(1900-1930年代)——经典光学的精化与初步整合 本部分追溯了十九世纪末期到大萧条前夕,光学技术在材料科学和精密加工领域取得的关键突破。重点叙述了卡尔·蔡司、徕卡等传统光学巨头在镜头设计和玻璃配方上的革命性进展。 玻璃制造的革新: 探讨了如何通过熔炼工艺的改进,生产出低色散、高透光率的特种光学玻璃(如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的优化)。详细描述了当时如何通过人工检测和分选来确保镜片质量。 干涉仪的早期应用与精细测量: 重点介绍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使用的干涉仪结构,以及这些装置如何被应用于丈量和标准化的早期工作。分析了傅里叶变换在早期光谱分析中的理论萌芽及其在实际仪器中的初步应用。 照相制版与显微镜技术飞跃: 阐述了高倍率显微镜物镜的设计原则,特别是针对像差(如球差和彗差)的校正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多镜片组合实现更清晰的图像采集,为生物学和材料学观察提供了基础工具。 第二部分:战争与转型(1930年代-1950年代)——军工需求驱动下的精度提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光学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瞄准系统、潜望镜和光学测距仪的研发中。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稳定性和抗腐蚀性上。 镀膜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这是本书叙述的重点之一。详细介绍了早期真空蒸镀技术如何被引入光学元件表面,以减少反射损失和增加对比度。分析了氧化镁和氟化镁等早期减反射膜层的化学原理和沉积过程的控制难题。 光学测距与大口径物镜: 探讨了如何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设计出高精度的光学测距仪。涉及了高精度棱镜的研磨与装配技术,以及如何在大型望远镜物镜(如 100 英寸胡克望远镜)上实现均匀的镀膜。 偏振光学器件的工业化: 介绍了线偏振片和波片等关键光学元件如何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以及它们在早期航空摄影和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晶体的觉醒(1950年代-1970年代)——固态光学与非线性效应的萌芽 随着半导体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光学实验开始从传统的玻璃系统转向晶体介质,这极大地扩展了可操控的光谱范围和相互作用强度。 晶体切割与抛光: 详述了如何精确地沿着特定晶面切割和抛光石英、碘化钠等晶体,以满足X射线衍射和早期激光晶体的需求。强调了晶体缺陷控制对光学性能的重要性。 光电探测器的整合: 讨论了光电倍增管(PMT)和早期硅光电二极管的性能提升,如何使得微弱光信号的捕获成为可能。分析了电子学与光学系统的耦合方式,以便于对光的强度和时间特性进行量化分析。 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记录了电视技术(CRT)与光学系统的结合,如何催生了早期的实时图像增强和处理系统,例如在天文学观测中用于消除大气扰动影响的初步尝试。 第四部分:光束的驯服(1970年代-1990年代)——激光应用的成熟与控制精度的飞跃 本部分聚焦于激光技术普及后,光学系统如何被设计用于精确操纵高度相干的光束,特别是在干涉测量和精密操控领域。 光纤与光通信的结构基础: 虽然本书不讨论通信理论,但详细描述了用于光纤制造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技术如何被改造用于制造极低损耗的石英芯材。同时,分析了光纤耦合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机械基础: 描述了早期自适应光学系统(AOS)中,如何制造出响应速度极快、形变精度极高的变形镜(Deformable Mirrors)。分析了液压和压电驱动器在镜面表面实现亚波长精度控制的技术细节。 超精密加工技术: 介绍了磁流变抛光(MRF) 等新一代非接触式加工方法,如何使得制造出RMS粗糙度低于十分之一波长的光滑表面成为可能,从而显著降低了散射损耗。 第五部分:走向数字时代的边缘(1990年代末期)——集成化与自动化测量 最后一部分审视了二十世纪末,光学实验如何开始与计算机控制深度融合,标志着从传统手工调校向自动化、数字化测量的过渡。 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兴起: 介绍了液晶或微镜阵列技术如何被应用于空间层面操控光束相位和振幅,为全息显示和光计算的早期原型提供了工具。 微机电系统(MEMS)光学器件的雏形: 概述了微加工技术如何开始被应用于制造微型扫描镜和光开关,为后来的集成光学系统奠定了制造基础。 环境稳定化技术: 总结了如何通过先进的隔振平台、真空腔体和温控系统,将光学实验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保障了高精度测量的可重复性。 结语 《光影的交织》不仅仅是一部技术史,它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看清世界”的历史。本书通过对光学测量技术、材料加工工艺和仪器设计哲学的深入挖掘,展示了二十世纪科学探索中那些不可或缺、却常常被理论光芒所掩盖的工程智慧和实验创造力。它为所有对精密科学仪器构造、工业制造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扇观察幕后英雄的独特窗口。 --- 关键词: 实验光学、精密光学、镀膜技术、干涉测量、光学仪器史、晶体加工、变形镜、二十世纪技术史。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科学哲学和物理学基础理论交叉领域非常感兴趣的科普作者。我经常需要查阅大量专业书籍来获取信息,以便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为读者解读复杂的科学概念。量子力学无疑是现代物理学中最迷人,也最具有哲学意味的领域之一。“高等量子力学”这个标题吸引我,是因为它可能涉及到量子力学的多体问题、量子信息理论,甚至是一些更前沿的量子理论发展方向,这些都可能为我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新的视角。我希望这本书在提供严谨的数学框架的同时,也能在概念的阐释上有所独到之处,能够启发我对量子力学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量子纠缠的本质、量子测量的哲学含义等,从而帮助我创作出更有深度和启发性的科普作品。

评分

我是一名在工业界工作的工程师,我的工作涉及一些需要用到量子力学原理的领域,比如材料科学、微电子或者光学器件的设计。虽然我不需要像科研人员那样深入到理论的每一个细节,但我需要能够理解其中的核心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本书的书名“高等量子力学”让我觉得它可能提供了一些超出我日常工作所需的深度,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一些能够启发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或者凝聚态物理等与我工作紧密相关的章节。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分析,或者在某些章节中讨论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

作为一名大学二年级的物理学本科生,我刚刚结束了基础量子力学的课程,对其中一些概念,如波函数、算符、不确定性原理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我知道这仅仅是量子世界的冰山一角。“高等量子力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它似乎预示着一个更广阔、更深入的物理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更高级的量子现象,例如多粒子系统、散射理论、或者相对论对量子力学的影响。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微扰理论、变分法等近似方法的详细讲解,因为我知道这些方法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非常重要。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比如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验和理论突破,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同学,我对于教材的选择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需要一本能够清晰地梳理概念,并且在数学推导上严谨而不失逻辑性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课程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空白,或者说,它提供了一个更完善的学习框架。我特别欣赏它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从基础的量子力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课题,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的初步介绍,或者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这些是检验学习成果,加深理解的关键。同时,如果在某些关键概念的引入上,能有一些清晰的物理图像或者类比,那将极大地帮助我们这些初学者建立起直观的认识,避免陷入纯粹的数学演算而迷失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一些抽象的量子态示意图,给人一种神秘而又严谨的科学感。拿到手的时候,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舒适,翻阅起来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书籍的厚重感。我是一名对物理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对量子力学这个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市面上很多普及读物在深度上有所欠缺,而专业的教科书又显得过于艰涩,难以入门。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从其装帧和初步的翻看,我就能感受到编撰者在内容呈现上所付出的心血,这种专业性和精良的制作,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信心,也为它能够提供一个更深入、更系统了解高等量子力学领域的窗口而感到兴奋。

评分

与井老师另一本比,质量下滑,初量东西多,高量反显单簿。有答案书。四星。

评分

京东又卖了一次旧书给客户

评分

不错

评分

正在用,挺不错的,以后还会来

评分

觉得纸的质量不是很好,不过我们学校书店里也是这样的

评分

京东又卖了一次旧书给客户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还行吧,京东活动一如既往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