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技术丛书: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在收集参考国内、外脱硫技术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20多年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科研设计的经验,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煤的燃烧和大气污染,锅炉烟气脱硫设计条件的确定,气体吸收概论等有关锅炉烟气脱硫设计的技术基础性知识;比较系统全面地从脱硫设计角度阐述了工业及供热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工艺设计。
根据脱硫设计需要,适当介绍了脱硫装置腐蚀环境和防腐蚀设计,阐述了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及工艺比较选择,介绍了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自控设计方案,阐述了工业锅炉湿法脱硫主要设备和湿法脱硫系统调试。为了对工业及供热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工艺设计有更具体、更清楚的了解,本书对每种实用脱硫工艺都以220t/h热电锅炉湿法脱硫设计方案和投资估算进行了示例。为了脱硫设计方便,本书摘录了有关脱硫设计中常用的主要设备及脱硫设计和运行中相关的技术规定标准规范。
《节能减排技术丛书: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对工业及供热锅炉湿法脱硫技术的论述,从基础理论到生产实践、从国外到国内、从技术到经济、从定性到定量、从生产经验数据到数理分析计算、从设计方法到设计示例,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本书既可供从事工业及供热锅炉房设计及运行人员、大气污染控制科研及设计人员、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环境监测人员、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公司专业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师生参考使用。
第1章 煤的燃烧与大气污染
1.1 煤的组成、成分分析及其分类
1.1.1 煤的元素分析
1.1.2 煤的工业分析
1.1.3 煤的成分基准及换算
1.2 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1.3 煤的燃烧和烟气组成成分
1.3.1 碳的燃烧
1.3.2 氢的燃烧
1.3.3 硫的燃烧
1.3.4 煤燃烧的理论空气量
1.3.5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量
1.3.6 空气和烟气的焓
1.4 工业及热水锅炉烟尘原始排放浓度
第2章 锅炉烟气脱硫设计条件
2.1 脱硫设计常用的标准及规范
2.2 脱硫设计的原始资料
2.3 脱硫装置设计要求
2.4 脱硫装置设计条件
2.5 锅炉排烟的SO2含量
2.6 锅炉排烟的NOx含量
2.7 脱硫装置的设计脱硫效率
2.8 烟气含湿量
2.9 烟气露点
2.10 烟气的升温和降温
第3章 气体吸收概论
3.1 气体扩散
3.1.1 扩散速率方程式
3.1.2 扩散系数
3.2 气体吸收原理
3.2.1 亨利定律
3.2.2 双膜理论
3.2.3 传质速率方程式
3.2.4 脱硫塔传质单元数
3.2.5 脱硫塔吸收区高度
第4章 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工艺设计
4.1 湿式石灰法脱硫
4.1.1 基本原理与化学反应式
4.1.2 湿式石灰法脱硫工艺流程
4.1.3 脱硫工艺流程说明
4.1.4 湿式石灰法脱硫工艺参数
4.1.5 脱硫产物的用途
4.1.6 脱硫过程水平衡
4.1.7 湿式石灰法脱硫废水处理
4.1.8 湿式石灰法脱硫特点
4.1.9 湿式石灰法脱硫设计注意事项
4.1.10 湿式石灰法烟气脱硫设计方案及投资估算
4.2 湿式石灰石法脱硫
4.2.1 基本原理与化学反应式
4.2.2 湿式石灰石法脱硫工艺流程
4.2.3 湿式石灰石法脱硫工艺参数
4.2.4 脱硫产物的用途
4.2.5 湿式石灰石法脱硫特点
4.2.6 湿式石灰石法脱硫设计注意事项
4.2.7 湿式石灰石法烟气脱硫设计方案及工程投资估算
4.3 湿式氧化镁法脱硫
4.3.1 基本原理与化学反应式
4.3.2 湿式氧化镁法脱硫工艺流程
4.3.3 脱硫系统组成
4.3.4湿式氧化镁法脱硫工艺参数
4.3.5 湿式氧化镁法脱硫废水及处理方案
4.3.6 湿式氧化镁法脱硫技术特点
4.3.7 湿式氧化镁法脱硫设计注意事项
4.3.8 湿式氧化镁法烟气脱硫除尘方案及工程投资估算
4.4 钠碱法脱硫
4.4.1 基本原理与化学反应式
4.4.2 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
4.4.3 亚硫酸钠法
4.4.4 钠碱法脱硫工艺参数
4.4.5 钠碱法脱硫废水量及处理方案
4.4.6 钠碱法脱硫技术特点
4.4.7 钠碱法脱硫设计注意事项
4.4.8 钠碱法锅炉烟气脱硫方案及投资估算
4.5 双碱法脱硫
4.5.1 基本原理与化学反应式
4.5.2 双碱法工艺流程
4.5.3 双碱法脱硫工艺参数
4.5.4 双碱法中钠碱的再生回用
4.5.5 双碱法中钠碱的损耗
4.5.6 双碱法脱硫废水处理
4.5.7 双碱法脱硫技术特点
4.5.8 双碱法脱硫设计注意事项
4.5.9 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案及投资估算
4.6 湿式氨法脱硫工艺
4.6.1 基本原理与化学反应式
4.6.2 湿式氨法脱硫工艺流程及参数
4.6.3 湿式氨法脱硫的pH值控制
4.6.4 湿式氨法脱硫产物的用途
4.6.5 湿式氨法脱硫工艺技术特点
4.6.6 湿式氨法脱硫设计注意事项
4.6.7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设计方案及投资估算(氨-亚硫酸铵法脱硫工艺)
4.7 工业锅炉简易湿法脱硫
4.8 工业及供热锅炉湿法烟气脱硫设计实例
4.8.1 2×40t/h锅炉湿式氧化镁法烟气脱硫设计
4.8.2 2×35t/h锅炉烟气钠碱法脱硫设计
第5章 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简介及工艺比较和选择
5.1 烟气脱硫技术简介
5.1.1 煤燃烧前脱硫技术
5.1.2 煤燃烧中脱硫技术
5.1.3 煤燃烧后烟气脱硫技术
5.1.4 常用脱硫工艺和性能
5.2 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的比较和选择
5.2.1 湿式石灰石法脱硫工艺
5.2.2 双碱法脱硫工艺
5.2.3 湿式氧化镁法脱硫工艺
5.2.4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方案
5.2.5 双碱法、石灰石法、氧化镁法经济指标对比
5.3 脱硫工艺方案比选意见
第6章 脱硫剂选择和浆液制备
6.1 脱硫剂的选择
6.1.1 脱硫剂价格和比价
6.1.2 脱硫剂产地
6.1.3 脱硫剂的脱硫工艺特性
6.2 脱硫剂制备流程
6.2.1 全封闭脱硫剂制备系统
6.2.2 半封闭脱硫剂制备系统
6.2.3 简易脱硫剂制备系统
6.3 脱硫剂浆液制备设计条件
6.3.1 脱硫剂用量
6.3.2 脱硫剂储仓
6.3.3 搅拌槽(池)
6.4 脱硫剂浆液制备设计示例
第7章 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常用脱硫塔
7.1 空心喷雾脱硫塔(洗涤塔、吸收塔)
7.2 多孔板塔(无溢流多孔板塔、泡沫塔)
7.3 文丘里洗涤塔
7.4 喷雾、多孔板塔
7.5 旋流板塔
7.6 液柱塔
7.7 其他脱硫塔
7.8 常用脱硫塔性能
第8章 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自动控制设计
8.1 控制系统概述
8.2 自控设计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8.3 自控设计范围和内容
8.4 自动控制回路
8.5 测量仪表选型
8.6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
8.7 工业锅炉脱硫自动控制设计技术方案示例
8.7.1 130t/h供热锅炉脱硫自控和电气方案设计
8.7.2 锅炉烟气脱硫浆液制备自控设计
第9章 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主要设备
9.1 脱硫增压风机
9.2 脱硫循环泵
9.3 罗茨鼓风机
9.4 喷雾喷嘴
9.4.1 喷嘴的性能
9.4.2 喷雾的覆盖率fp
9.4.3 喷嘴的固定方法
9.4.4 喷嘴的材料
9.5 除雾器
9.6 水力旋流器
9.7 真空带式过滤机
9.8 板框压滤机
9.9 离心分离机
9.10 烟气加热器
9.11 烟气挡板
9.12 烟道
9.13 管道和阀门
第10章 脱硫系统烟道设计及烟气升温
10.1 烟道设计
10.2 阻力计算
10.3 脱硫系统增压风机设计示例
10.4 增压风机风压Hzy(Pa) 和风量Qzy(m3/h)的确定
10.5 脱硫排烟加热方案
第11章 烟气脱硫防腐蚀设计及材料
11.1 烟气脱硫装置的腐蚀
11.2 腐蚀环境划分和材料选用
11.3 常用非金属防腐材料
11.4 常用金属防腐材料
第12章 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系统调试
12.1 脱硫系统调试任务与目的
12.2 系统调试的一般规定
12.3 调试运行组织工作
12.4 系统调试
12.5 脱硫系统运行与性能测试
第13章 常用设计资料
13.1 锅炉燃煤资料及燃烧数据
13.2 蒸汽及热水、烟气的热力性质
13.3 常用化合物及脱硫剂
13.4 常用物理单位换算
13.5 烟风道异径管局部阻力系数
13.6 各国不锈耐酸钢牌号对照
13.7 常用数据
13.7.1 常用钢材的许用应力
13.7.2 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
13.8 常用材料
13.8.1 型材
13.8.2 管材
13.8.3 钢塑复合管
13.8.4 ABS塑料管
13.8.5 板材
13.9 常用设备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长期在工业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我对《节能减排技术丛书: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书中在阐述湿法脱硫的各种吸收介质、反应机理以及基本工艺流程方面,确实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为我理解脱硫过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当翻到涉及具体设计细节的部分时,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例如,书中对于如何优化塔内喷淋系统,以达到最佳的传质效果,只是笼统地提出了一些原则,但对于不同塔体结构、不同烟气流速下的具体喷嘴类型、布置密度和喷雾角度的选取,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指导。同样,在关于脱硫石膏的后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书中也只是简单提及,并未深入探讨不同处理工艺的技术特点、经济可行性以及市场前景。对于现场工程师来说,这些都是关乎项目成败的重要环节,如果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更具体的案例分析,或是更深入的工艺对比,将会极大地提升其“实用性”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节能减排技术丛书: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我抱着学习的目的买回来,希望能在实际工作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但坦白说,在仔细翻阅后,我对书中某些章节的深入程度和实用性感到一丝疑虑。例如,书中对几种主流湿法脱硫工艺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当我试图寻找针对特定工业锅炉类型(比如燃煤电厂的大型锅炉,或是小型工业窑炉)的优化设计思路时,内容就显得有些泛泛而谈。书中提供了一些通用的设计参数和流程图,但缺少对不同工况下(如燃料成分变化、负荷波动等)具体参数调整的详细指导,以及相应的案例分析。对于一个急需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来说,这部分内容的缺失,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原理性的科普读物,而非一本能够直接指导工程实践的“设计宝典”。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设备选型、管道布置、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以及如何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优化迭代的经验分享。毕竟,在工业生产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能够落地执行、解决问题的技术细节才是最宝贵的。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节能减排技术丛书: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我原本期待它能成为我在烟气脱硫领域的一本“圣经”。我对书中关于湿法脱硫的化学反应机理、吸收剂选择以及工艺流程的阐述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对石灰石-石膏法、海水法等主流技术的原理讲解,确实做到了深入浅出,为我构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当我深入到“实用技术设计”的部分时,却发现某些章节的论述有些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程操作的衔接不够紧密。例如,书中提到了防腐蚀、防堵塞等关键设计环节,但对于如何通过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运行策略等具体手段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其详尽程度仍显不足。尤其是在设备材质的选取方面,书中给出了几种常见的选项,但并未深入分析不同工况下(例如烟气温度、湿度、腐蚀性成分含量)的优劣势以及经济性考量。此外,关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在线监测技术,书中提及不多,而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是提升效率、保障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希望未来版本能够更侧重于这些实操性强的技术细节,为读者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参考。
评分收到这本书《节能减排技术丛书: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的时候,我怀着极大的热情想要从中汲取灵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书中对湿法脱硫技术的基础理论,如氧化还原反应、传质传热过程等,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让我对脱硫机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在阅读到关于“设计”部分时,我感觉有些章节的描述与实际工业生产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例如,在探讨脱硫效率提升的策略时,书中列举了多种方法,但对于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锅炉(例如,不同燃料特性、不同负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权衡成本、能耗和脱硫效果,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特别是关于循环水处理、废水排放以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等环保性设计环节,内容显得比较简略,没有深入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对于希望在实际项目中进行详细设计的工程师来说,这部分内容的缺失,使得本书的参考价值有所减弱,更像是对湿法脱硫技术的理论性介绍,而非一本完整的工程设计手册。
评分我一直关注着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进展,所以当看到《节能减排技术丛书: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这本书时,便毫不犹豫地入手了。不得不说,书中关于湿法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的介绍,相当详实,对于想要了解这一领域概貌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书中详细讲解了湿法脱硫的各种工艺路线,包括其优缺点、适用范围等,让我对各种技术方案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我试图从中找到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实用技术设计”方面的内容时,却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讨论系统放大设计时,书中提供了一些计算公式和通用图表,但对于如何根据实际的场地条件、设备接口、以及潜在的运行风险进行精细化设计,却鲜有提及。对于诸如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风机和泵的选型依据、以及与其他锅炉辅助系统(如除灰、除渣系统)的协调配合等细节,书中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这让我感觉,这本书在理论层面做得相当不错,但在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工程项目落地的关键细节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能完全满足我作为一名工程师对“实用设计”的期待。
评分正版,质量好,不错不错
评分还好了。。。。。。。。。。。。。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拥有
评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评分不错,挺好的
评分正版,质量好,不错不错
评分单位使用,正版 质量很好
评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评分还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