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极致是放手 张德芬 遇见未知的自己 原书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励志书籍

爱到极致是放手 张德芬 遇见未知的自己 原书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励志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德芬 著
图书标签:
  • 爱情
  • 成长
  • 自我认知
  • 放手
  • 心理
  • 励志
  • 情感
  • 人际关系
  • 张德芬
  • 遇见自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慧泉旗舰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78766
商品编码:11166922532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编辑推荐

1.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深心灵作家张德芬,解读亲密关系的必读经典。 

2.继《遇见未知的自己》热销后的都市身心灵成长进阶课:所有的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让你从关系中找回自己,带你找到与所有爱的人——爱人、父母、孩子、朋友相处的内在力量和智慧。 

3.张德芬分享关于成长的生活心得和对亲密关系的全新感悟,作为序言收入书中。特别收录张德芬关于亲密关系的新文章。

内容简介

这是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解读亲密关系的必读经典,带你找到与所有爱的人——爱人、父母、孩子、朋友相处的内在力量和智慧,学会接纳、臣服和放手,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成长真的就是一条自我认识的道路。这个自我认识不是单行道,而是多面的、360度的认识自己。因此,这本“爱到极ZHI是放手”,就可以让你去映照一下自己和父母、子女、爱人,以及和自己的关系,自行对号入座,看到自己多个角度的不同层面,对其他人的感受能够有个不同维度的体察和认识。

     

作者简介

张德芬: 

台湾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曾任台湾电视公司记者、主播多年。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辞去国际知名公司IBM高薪工作,致力心灵潜修及写作,迄今其系列作品总销量已经超过600万册,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身心灵作家。作品已被泰国、韩国、越南等国翻译成该国文字热销中。 

2007年,出版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一上市就掀起了阅读狂潮,该书被誉为华语世界DI一本身心灵成长小说。同年,大陆引进的简体版,很快位列各大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至今销量已突破300万册。 

2008年至2013年,作品《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台版为:《爱上自己的不完美》)《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逐一上市。与此同时,张德芬还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修炼当下的力量》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并审校《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等身心灵作品,为华语世界的身心灵普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精彩书评

张德芬女士对己诚实,敢于正视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把自己也看作一个需要灵修的对象,因此她的宣说是有切身的感悟打了底子的。其次,她对人平等,富有人情味,善于以女性的细腻和心理学家的敏锐体察不同个体的内心活动,因此她的宣说像是在和不同类型的朋友娓娓谈心。这是两个多么可喜可爱的特点。张德芬女士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身心灵作家”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周国平

目录

◎ 序言 

01 我们所不能抗拒的自己 
你的亲密关系走得下去吗/003 
不为自己负责的ji致/007 
活出孩子的天真/011 
自爱与自私/014 
在梦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潜能/019 
你拥有的,他未必就拥有/022 
唤醒你的女性能量/025 
生命是一场臣服的游戏/031 
面对自己的情绪是良好沟通的开始/034 
戴着镣铐也要勇敢向前/037 

02 你永远不是为了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 
父母讲的不一定错,但未必是我们需要的/043 
只有自己先成长了,父母才会成长/047 
从父母那里收回你生命的自主权/051 
你在做父母的拯救者吗/054 
试着和父母“离婚”/058 
你是否背负了父母的痛苦/063 
你永远不是为了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066 
没什么力量可以让对方做出改变/070 
自私的爱/073 
要改变的是家长,不是孩子/078 
虎妈狼爸在向孩子要什么/081 
错位的母爱/084 
教孩子学会说“不”/087 
孩子不是我们的装饰品/092 
透过被遗弃,你能看到什么/096 

03 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 
亲密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103 
每个亲密关系都是量身定做的/107 
要忍心让你爱的人受苦/110 
为你爱的人留一个空间/113 
以z大的善意回应别人的求爱/117 
期望其实是一种负面的能量/121 
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124 
非暴力沟通:所有关系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129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134 
亲密关系中的功利性/138 
只要不遗失自己,我们就能拥有一切/142 
如何不被外遇/147 
让爱重新在关系里温柔流动/151 
亲密关系中的恐惧/156 

04 谁是你心灵上的邻居 
批评是灵修的z佳肥料/163 
如何拥有自得其乐的能量/165 
自利和利他/169 
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172 
为自己留白,为他人留福/175 
什么是真正的行善/178 

05 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你是否是生命的z佳导演/185 
如何获得内心强大的力量/188 
如何培养“空”的能力/193 
想幸福,要能断、舍、离/196 
欣赏生活中的美/201 
怎样演好人生这场戏/205 
如果只有十年可活/207 

06 修行并非为了不再受苦 
修行是一场骗局吗/213 
修行并非为了不再受苦/218 
灵修就是要为自己负起全责/221 
与灵联结的连续呼吸法/225 
无计可施了?祈祷吧/228 

◎ 为什么我会孤单痛苦

 

精彩书摘

你的亲密关系走得下去吗? 

你要不要择一人终老 

单身后,我研究过很多人的关系模式,想理解一段关系如何能长长久久地永续经营。我发现了以前我看不到的视角:原来每一段关系都是需要忍让、妥协,甚至牺牲,才能够长远发展下去的。 

环顾四周,几乎没有一对长期伴侣是没有经过非常低谷的低潮,或是几乎走不下去的情境的。吵吵闹闹、外遇的外遇、抑郁的抑郁……经过各种厮杀磨合,z终有一天两个人找到了磨合点的平衡,不吵了。这种情形尤其发生在有孩子的夫妻身上z多。 

根据我的观察,爱侣走进长远稳定的关系之后,双方就开始权力斗争了。因为当关系稳固了,双方都会拿出z恶劣的习性、嘴脸,坦然地对付彼此。我就看过在外面脾气非常好,人品极优,个性也很好的人,对自己老婆说的话是你无法想象的恶劣,再加上那种不耐烦的嘴脸和口吻,我怀疑他们之间是否还有爱存在。可是后来我了解,爱,还是在的。随着时间的流转,随着双方拉开距离之后的成长,爱,一直都在。 

所以我知道,在亲密关系中,必须要容忍暂时的不和谐,这个“暂时”也许是好几年,甚至几十年,代价不可谓不高,但是z终你得到一个白头偕老的结发夫妻与你终老——就看你要不要。 

走下去,就会有路 

有个朋友有才有貌,可是老公对她不好。后来有一个潇洒浪漫的男人爱上她,两个人坠入情网。但是因为孩子小,她不忍心离婚,而且事业上和老公有诸多牵扯,一时也不好分。老公知道她有人后,开始悔悟,对她好起来。z终,她还是选择了家庭,留在婚姻中,发展自己的事业,并且照顾孩子。 

还有一对郎才女貌的朋友,刚刚交往的时候也是水火不容,吵得不可开交,后来,居然因为两个人决定分房睡而天下太平。他们吵得z严重的时候,我都觉得前途堪虑,但是他们走过来了,现在两个人相敬如宾,感情还是很好。 

另外一对夫妻,男的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那种人,女的比较理性,可是她无法容忍婚前柔情蜜意的老公,婚后就变成了一个坏脾气、需索无度的孩子。我亲眼看过他们吵架,真的像两个孩子,在我面前各自宣告对方的不是,对我来说,真是无解的烫手山芋,以我的个性,就会一走了之。但是,他们熬过去了。女的后来得了癌症,男的潜心研究自然医学,悉心照顾自己的妻子直到她康复。现在两个人携手继续开创事业,游山玩水,令人好生羡慕。 

所以,每次看到人家长长久久的夫妻或伴侣关系时,我不再自怜自哀了。每次在亲密关系中,在斗争z激烈的时候,我就断定我们个性不合,不适宜继续下去,所以到现在还是单身。可能是以前年轻,真的不懂得珍惜缘分。 

让成长引领你找到答案 

当然,也有人说,对方有时真的是太过分了,或是两个人其实真的不适合。记得林心如写过一篇文章,说到她的母亲,只因为父亲每次掐烟头的时候都往她z爱的盆栽里面戳,就离婚了。后来,她母亲真的找了一个懂她、爱她、疼惜她的男人,两个人幸福地过了后半辈子。那么,如何判定我们是该留下,还是另起炉灶呢? 

我觉得z好的答案就是时间的考验。 

当你发现两个人的权力斗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冲突不断的时候,双方一定要拉开距离,给对方时间和空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来考验彼此的情感。爱情真的不是一个要求完美的地方,婚姻更不是。 

在自己的时空里,你需要成长,扩大视野,多看些书,和有智慧的朋友聊天,然后再回头看看那一段亲密关系和那个人,是不是你真心想要的。虽然他有那么多的缺点,虽然两个人相处有很多冲突,可不可能你们其中一个人成长了,带领另外一个人走出感情的泥沼,为双方的未来开创一个双赢的光明的格局呢? 

这是我现在会做的。

 

前言/序言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要改版全新上市了。出版商决定改用台湾地区使用的书名《爱到ji致是放手》,也好。毕竟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个观念,对大部分的读者来说,是相当新奇的。其实,这个观念后面真正想要表达的,是舍得让自己受苦。对于所爱之人的不舍,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舍。自己内在那一块柔软的伤处,总是会被我们爱的人牵扯到。 

如果舍不得让自己受苦,z明显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心智永远无法成熟长大,永远努力在消弭外境所带来的痛苦烦恼,为的就是不想承受任何痛苦。这样一来,我们生命中的麻烦反而是层出不穷,也因此,我们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和喜悦的人生。对于痛苦的承受能力太差,是会造成日后无穷的麻烦和痛苦的。 

这次换书名,其实也符合我人生的遭遇:我真的是爱到ji致放手了——和相恋六年多的灵魂伴侣分开,对我来说真是一大考验,胜过以往任何的人生功课。现在回头去看,我和他的关系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在恶性循环里面越陷越深,无法抽离。我z擅长的就是一走了之、彻底切断,但是我感觉自己就像活生生地被剥了一层皮似的,好长好长时间都无法振作。 

在z痛苦的时候,有朋友介绍我看看自己的这本书(哈哈!),多多少少有点安慰作用,不过,也显示了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常常会面临“知道却无法做到”的窘境。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我来说,亲密关系一向是我刷存在感的地方,也是z大功课之所在。每个人其实都带着一定的伤口和黑洞来到这个世界,而我们也都会寻找不同的方式来填补它们。当我的这个大黑洞因为爱人的离开而裸露出来的时候,我才惊觉,多年来我一直用亲密关系来逃避面对它。即使知道了很多道理,我也一直把自己的这个伤口隐藏得非常深、非常好,不去碰它。但现在,在这个年纪,面临空巢期(两个孩子都去美国读书了),老天强迫我一个人去看自己这个与生俱来的大黑洞,真是有点残忍的考验。 

我不能说自己已经完全走出来了,至少我学会了和这个痛在一起,不再逃避(虽然我承认有时还是想逃)。而在遇到我的上师萨古鲁之后,我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更明确的知晓和理解。萨古鲁的理论当然是和其他大师一样深邃而具有累世的智慧,但是他z棒的就是他有实际的方法,用瑜伽、呼吸、静坐等实操的技法,让我们在身体、头脑、能量上都能够获得转化,并且和它们拉开距离,不再误认为我的身体和头脑就是我们自己。这是一个从“知道”到“做到”的重要的步骤和关键,所以我现在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勤练他的功法,感觉身心更有力量了。 

想要从“知道”到“做到”,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你必须承认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哪里需要改进,并且带着强烈的愿心去改变。我看过太多的修行人(当然包括我自己),修行成就和人格、行为是两回事。当我们不觉得自己的人格或是行为有什么不对的时候,我们可能在灵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获得了很高的启示,但是行为、言语可能还是不自觉地显露出傲慢、自私、匮乏、恐惧、嫉妒等负面特质。直到你自己去看见、体会,知道这种状态不是该有的,是需要我们去修、去对治的,否则我们也许可以打坐几个小时不动,或是体悟到了万物合一的境界,同时可以舌灿莲花地说些大道理,但是在别人眼中,可能还是小我很大,对金钱恐惧,喜欢控制,夸张浮躁,吝于付出,自私自利,甚至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放下执念,拥抱自在:一段自我和解的旅程》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如同逆流而上的舟楫,不断追寻着某种意义,渴望抵达彼岸的幸福。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所执着追求的,却成了束缚我们的枷锁。爱,这个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有时也会成为最深的苦痛。当爱浓烈到极致,我们是否真的学会了放手?当生命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我们又该如何去遇见那个更广阔的自己? 本书并非讲述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也非某位名家的心灵鸡汤。它是一段关于内心成长的深刻探索,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温和叩问。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未知的自己”,一个充满潜能却被现实层层包裹的灵魂。这本书,便是为你揭开这层层迷雾,让你看见那个真实而强大的内在力量。 一、 拨开“爱”的迷雾:放下,是为了更深的拥有 “爱到极致是放手”,这句话并非否定爱的价值,而是揭示了爱的另一种更高阶的境界。我们常在爱里纠缠,将自己的幸福寄托于对方,以为紧紧抓住就是爱的证明。殊不知,过度的占有和控制,只会让爱变质,让双方都备受煎熬。 本书将带领你审视自己爱的模式: 审视“我”的匮乏感: 许多时候,我们爱的冲动源于内心的不完整。我们在他人身上寻找缺失的部分,期待对方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这种爱,与其说是给予,不如说是索取。我们将深入剖析这种匮乏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从中解脱。 理解“他”的独立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选择。将对方视为自己的附属品,或试图将对方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是对对方最大的不尊重,也是阻碍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源。本书将引导我们理解并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从而建立更平等、更健康的爱的关系。 学会“无条件”的爱: 真正的爱,不应附加太多的条件。当我们能够不计回报地去爱,不以对方是否符合我们的期望为前提时,爱便有了疗愈的力量。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这种无条件的爱,让爱成为一种自然的流淌,而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看见“放手”的智慧: 放手,不是放弃,也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慈悲。当爱已无法继续,当对方的选择并非你所愿,强求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学会放手,是给自己和对方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也是为新的可能性腾出位置。我们将通过故事和案例,展现放手的勇气和智慧,以及放手后可能迎来的平静与新生。 二、 遇见“未知”的自己:内在的觉醒与成长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生命旅程中最激动人心的篇章。我们常常被固有的观念、过去的经历和社会的期待所束缚,认为自己只能是某种样子。然而,生命的河流滚滚向前,我们内在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更丰富。 本书将引导你踏上这段自我发现的旅程: 打破“自我限制”的认知: 我们头脑中的许多“不可能”,只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界限。本书将帮助你识别和质疑这些限制性信念,看到那些被忽略的可能性。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正念、冥想等方法,调整我们的思维模式,开启新的认知视角。 倾听“内在的声音”: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本书将引导你静下心来,倾听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渴望和热情所在。通过觉察身体的信号,感受情绪的流动,我们可以与内在的智慧建立更深的连接。 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追求完美是许多人的执念,它让我们活在焦虑和自我批判之中。本书将鼓励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每一个“缺陷”都可能是成长的契机。当我们不再为自己的不足而自责,我们才能更自在地展现真实的自己。 探索“潜能”的边界: 每个人都拥有未被发掘的潜能。当我们不再被恐惧和疑虑所阻碍,当我们敢于尝试和突破,我们会发现自己拥有惊人的力量。本书将激发你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鼓励你走出舒适区,去体验更广阔的人生。 三、 舍得“受苦”的真相:痛苦中的蜕变与升华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悖逆常理,甚至带着一丝残酷。然而,细细品味,它却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智慧。在很多时候,适度的痛苦和挑战,是促使我们成长和成熟的催化剂。 本书将深入探讨“受苦”的意义: 痛苦的“教育意义”: 那些让我们心碎的经历,那些让我们跌倒的挫折,都并非毫无意义。它们是生命赐予我们的宝贵课程,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更坚韧地面对挑战。本书将引导你如何从痛苦中汲取养分,而不是被痛苦所吞噬。 “成长”的代价: 任何有意义的成长,都伴随着一定的“代价”。这代价可能是暂时的不适,可能是暂时的牺牲,也可能是对旧有模式的告别。本书将帮助你理解,为了更长远的幸福,适度的“舍得”和“承担”是必要的。 “放下”的艺术: 很多时候,痛苦源于我们的执着和不舍。舍不得一段逝去的感情,舍不得曾经的辉煌,舍不得别人对我们的评判。本书将揭示“舍得”的真正含义——不是失去,而是一种智慧的放下,一种对生命流动性的接纳。当我们能够舍得那些不再适合我们的,我们才能迎接新的到来。 “慈悲”的境界: 真正懂得爱的人,不仅懂得给予,也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即使这意味着对方可能经历一些痛苦。这并非冷漠,而是一种深刻的慈悲,一种不干扰对方生命进程的智慧。本书将引导我们培养这种更广阔的慈悲心,从而在爱与关系中获得真正的解脱。 四、 励志的“内在动力”:点燃你生命的光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成功秘籍”,而是点燃你内在的生命之火。真正的励志,源于内心的力量,而非外在的激励。它不是告诉你“要做什么”,而是帮助你“成为什么”。 看见“生命的韧性”: 人类生命拥有惊人的韧性,能够从最深的黑暗中找到光明。本书将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深刻的思考,让你看见自己内在的强大生命力,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回归“生活本身”: 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平淡的生活之中。不再追求虚无缥缈的目标,而是学会欣赏当下,感恩所拥有的一切。本书将帮助你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喜悦。 活出“真实的色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放下与他人比较的心态,勇敢地展现自己真实的色彩,做那个最真诚、最自由的自己。本书将是你开启这段精彩旅程的温暖陪伴。 《放下执念,拥抱自在:一段自我和解的旅程》,是一次对生命的温柔回溯,一次对灵魂的深刻抚慰。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深刻的问题,引导你踏上一条自我探索、自我疗愈、自我超越的道路。愿这本书能成为你人生旅途中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你走向更广阔、更自在的自我。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爱到极致是放手》,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贩卖鸡汤,而是以一种极其诚恳和接地气的方式,剖析了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中的各种困境。作者张德芬女士用她自身的经历和智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爱与放手的真实画卷。我曾经以为,爱就应该是紧紧抓住,寸步不让,一旦放手,就是失败。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爱,恰恰是给予对方自由,给予自己空间。那些曾经让我备受煎熬的感情,在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去爱,去索取,去控制。它教会我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如何去识别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模式,并且如何一步步地摆脱它们。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放手不是绝望,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对自我和他人负责任的爱。我开始审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尝试用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评分

《爱到极致是放手》这本书,就像一场心灵的觉醒之旅。它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不曾察觉的枷锁,那些束缚我,让我痛苦的根源,原来就藏在我的潜意识里。书中关于“看见自己的阴影”的部分,让我触动颇深。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强大,但这本书让我承认,我也有脆弱、有恐惧、有不甘,而正是这些,阻碍了我去体验更深的爱和更广阔的世界。它没有强迫你去做什么改变,只是引导你去看见,去理解,去接纳。然后,你会自然而然地做出选择,去放下那些不再服务于你的东西。我曾经因为一段感情的结束而痛苦不堪,觉得天塌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那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放手,并不是放弃,而是成全,成全对方的自由,也成全自己的新生。这种深刻的顿悟,让我重新审视了爱和关系的意义,也让我拥有了更加平和而坚定的内心。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温柔而睿智的长者,在我迷惘时,轻轻地在我耳边低语。它没有给我心灵鸡汤式的慰藉,而是直接点破了我内心深处的执念和恐惧。《爱到极致是放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放手,不愿意接受现实。我们紧紧地抓着过去,抓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像捧着一把沙子,越是紧握,越是流失。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看见”的阐述,它让我明白,只有真正看见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恐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而放手,往往不是失去,而是一种获得,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我曾一度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不顾一切地付出,即使对方不爱我,我也要坚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种爱的盲目和自毁性,教会我如何去爱自己,如何去建立健康的边界,从而才能去爱别人。

评分

《爱到极致是放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心灵成长读物,不如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自我对话。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臣服”的论述,这是一种多么高级的智慧!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与生活较劲,与他人争执,试图去掌控一切,但结果往往是精疲力尽,一无所获。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徒劳地抵抗,不如学着去接纳,去臣服于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这并不是消极的认命,而是一种积极的智慧,它能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能量,将精力集中在真正能改变的事情上。我曾经执着于一段无法继续的关系,耗费了无数的心力,结果却遍体鳞伤。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我所做的,不过是在消耗自己,并且给对方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祝福,是希望对方能够过得更好,即使那不是在你身边。这种心境的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评分

这本《爱到极致是放手》的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很久,每次拿起,都有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然后就丢到一边的小说,更像是一本随身携带的指南,在你迷茫、困惑、甚至痛苦的时候,它会静静地在你身边,给你力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接受”的部分,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外界,只能改变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那些曾经让我们耿耿于怀,甚至夜不能寐的过往,在书本的引导下,渐渐化为平静的风景。它没有强迫你去做什么,只是温柔地提醒你,你拥有选择如何感受的权利。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爱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成全,成全对方,也成全自己。那种释然的感觉,就像拨开云雾见到阳光,虽然曾经有过阴霾,但最终迎来的是光明。它让我学会了放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无论是执念,还是不健康的感情模式,然后轻装上阵,去迎接生命中更多美好的可能性。这本书的力量,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宣言,而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评分

送人,评价不错!

评分

不错很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错很不错

评分

送人,评价不错!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送人,评价不错!

评分

不错很不错

评分

张德芬的粉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