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識讀本:設計,無處不在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Desig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牛津通知讀本:設計,無處不在》由中國工業設計奠基人,清華大學教授柳冠中作序推薦。
《牛津通知讀本:設計,無處不在》全書以英漢雙語形式呈現,方便對照閱讀。
書中附有英漢對照索引,方便隨時查閱。
內容簡介
《牛津通知讀本:設計,無處不在》從早餐時喝粥用的湯勺到救人性命的醫療設備,設計無處不在。設計不僅意味著風格和品味,還融入瞭文化與個性。當代設計將“需要”和“期望”相結閤,藉助形式和裝飾反映瞭不同的身份和多樣的嚮往。
作者簡介
約翰·赫斯科特,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授,享譽國際的設計評論傢。著有《工業設計》(1980)、《飛利浦——設計的企業管理研究》(1989)等。曾在許多雜誌和文集中發錶過文章和論文,同時也是《國際設計雜誌》的定期撰稿人。
精彩書評
有關設計過程的圖書很多,這一本據我所知是*好的一本。設計從各個方麵深刻地影響瞭我們的生活,本書的創作理念正是在此基礎之上萌發的。
——英國設計大師 特倫斯·康蘭
目錄
1 什麼是設計?
2 設計發展史
3 實用性和重要性
4 物品
5 傳達
6 環境
7 形象設計
8 係統
9 語境
10 未來
索引
英文原文
精彩書摘
第一章什麼是設計?
現代社會最為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它的錶現方式。在這種錶現方式之下,設計變得既庸俗又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我認為如果認真對待、閤理運用,設計應該成為一個全麵塑造和構建人類環境的關鍵性平颱,它能改善人們的生活,增添生活的樂趣。
但是,如果我們因此就斷定設計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那也會造成各種問題。設計並不像媒體廣泛報道的那樣:或許有趣,或許令人愉悅,或許還具有一點點實用性;在短暫的流行周期和裁員周期影響下的經濟領域內有利可圖;但設計並不觸及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設計無足輕重,僅起到裝飾作用。
毫無疑問,由於對設計的重要性和價值並未達成廣泛的共識,因此必定會造成一些誤解。對於有些學科領域來說,作者與讀者之間共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比如,就一本關於建築學或曆史學的概論而言,雖然各個讀者的知識麵會有參差,但他們對於題材的內容會有比較閤理的概念。在其他一些非常專業化的學科領域,比如說核物理領域,讀者與作者之間就很難存在共識,因此有必要嚮讀者介紹一下基本的原理。
設計即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作為一個詞而言,設計十分普通,但它本身充滿瞭各種矛盾。設計有著大量的呈現方式,但是我們缺乏清晰的定義來對它們進行一一界定。作為一種實踐,設計生成瞭大量的素材,其中很大一部分生命力短暫,隻有一小部分能長久保留。
很明顯,我們中間有很多人對設計有著一定的認知,有些人對設計很感興趣,但就這個術語所錶達的確切意思卻很難達成共識。在時尚、室內裝修、包裝設計或汽車設計領域,這一點最為明顯。這些領域由於缺乏固定的評判標準,一切僅憑個人品位來判定,而個人品位又有高下,於是便導緻瞭形式和風格缺乏固定、統一的規定。上述這些領域的確是當代設計實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們評論所關注的焦點,占廣告開支中很大的一部分。其他的焦點可能集中在技術操作或工藝層麵。盡管它們數量巨大,但也隻是一個整體的各個部分,得處於整體之下。在討論時,我們不能以偏概全。
那麼,我們該如何有意義地從整體上來把握設計呢?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廣告與宣傳攪起的泡沫,還有嘩眾取寵的藝術名傢製造齣的種種炫目的視覺效果、權威人士的各式宣言,以及生活方式推銷員滿口的虛假宣傳。透過這些,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簡單的事實,即設計是人類的基本特徵之一,對人們的生活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從各個細節、各個方麵影響著每個人每天所從事的活動。就此而言,設計至關重要。由於人們越來越關注物質環境的設計,物質環境中幾乎所有方麵都受到瞭它的影響,並因此而得到巨大的改進。但是糟糕的設計也帶來瞭越來越多的問題,如不恰當的照明、不利於用戶操作的機器、排版混亂的新聞等等。這些問題引起瞭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我們有必要問一問:如果這些東西真是我們生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何它們常常做得如此糟糕?要迴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通常,成本因素是人們用來開脫的最好藉口。然而,優劣設計之間的界限是相當模糊的,隻要有閤理的設計投入,成本因素通常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如何“閤理”地投入。“設計”這個詞涵蓋瞭眾多活動,它要求財力的投入能滿足最細微的需求。在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時,如果忽略瞭對象本身的用途,那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比如把一個醫療設備設計成傳達個人時尚意象的載體。
雖然設計在許多方麵深刻影響著我們所有人的生活,但是它的巨大潛能卻尚待開發,本書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上展開論述的。書中將對這個問題做齣一些解釋,並提供一些可行的改進方法。本書的目的不在於否定“設計”名下所涵蓋的一切活動,而在於拓展對這個術語的理解,檢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設計活動所觸及的生活領域以及它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在展開論述之前,為瞭理清圍繞這個主題所産生的混亂,我們必須澄清一些基本問題。
有關設計的討論之所以如此復雜,首先還是由這個詞語本身造成的。“設計”在不同層次的含義不同,導緻它本身成為瞭混亂的一個源頭。就像“愛”這個詞一樣,如果指稱者和被指稱者不同、使用背景不同,它的意義就會隨之相差十萬八韆裏。例如,在一個看似無意義的句子中,同是“設計”這個詞,意義卻發生瞭變化:
“設計就是設計一種能生産設計的設計。”
這個詞的每一次使用在語法上都是正確的。第一次是名詞,泛指一般概念,適用於所有領域。它的用法類似於“設計對國傢經濟很重要”中的“設計”。第二次是動詞,指示行為或過程,如“她受委托設計一個新式食品攪拌器”。第三次也是一個名詞,意指某種産品的成品,是將概念轉化後的實際存在,如“大眾推齣的新款甲剋蟲汽車采用的是復古設計”。第四次還是一個名詞,錶示一種概念或建議,如“這款設計交給客戶審核”。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和定義涉及的領域太廣,這樣也造成瞭其他的混淆,比如手工藝設計、工業設計、商業設計、工程設計、産品設計、平麵設計、時裝設計和交互設計等等都可歸入設計名下。2000年8月至9月間,在《星期日泰晤士報》(倫敦)愛爾蘭文化闆塊下有一個關於“愛爾蘭設計傢”的係列報道。該報道每周一篇,為期六周,其主題依次是:愛爾蘭國傢警察部隊所佩戴的徽章、服裝設計師路易斯?肯尼迪、供戶外野餐的派對燒烤爐、卡羅爾煙草公司生産的“卡羅爾一號”香煙的包裝、科斯特羅伊牌刀具、瑞安(摺價)航空公司的企業形象。雖然每篇報道的觀點清晰、明確,文字凝練,但整個係列中所涉及的主題太廣,讓讀者眼花繚亂。
……
前言/序言
“設計”一旦被囿於一種“物”的設計的話,設計師就已經被這個物的概念和現象束縛瞭創造力。“設計”應被認為是有關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而“工業設計”則是工業時代認識“人為事物”的一種方法,是對工業革命以來一切人為事物的一種反饋,其中包括該肯定的要肯定,該否定的要否定。這種積極的“反饋”機製正是“設計學”的核心,是工業設計能將“限製”、“矛盾”協調轉化為“優勢”的原因,也是工業設計有彆於僅從“美術”或“技術”角度片麵地就事論事的偏執傾嚮的本質之所在。如此一來,設計就能從“物”、技術、經濟體製和社會結構存在的“問題”(“事”的解決)中,在“限製”下形成“差彆”和進步:創造“新物種”、創新“産業鏈”,乃至實現真正的生存方式上的“創新”。
曾在美國從事設計教育和研究實踐的約翰·赫斯科特教授於退休後被香港理工大學特聘為專職教授多年。他融閤瞭東西方的哲學理念,對“設計”這個復雜的問題提齣瞭獨特的見解。他從生活中淺顯的原理入手,深入淺齣地道齣瞭人類與生俱來的創造性智慧的開發——“設計”的作用。他指齣:“我們所定居的這個世界的形式或結構不可避免地淪為瞭人類設計的結果……設計都不是由技術、社會結構、經濟體製,或其他任何客觀原因所決定的。設計源於人類的各種決定和選擇。”他還指齣:“雖然設計在許多方麵深刻影響著我們所有人的生活,但是它的巨大潛能卻尚待開發……”
當代科學的發展,尤其是生物學、遺傳學、核物理、天體物理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突破,在人們還來不及適應的時候,就又開始嚮更深的領域跨越。人類的生産和科學實踐的發展,自然也使得設計的範圍、內容、廣度和深度驟增。信息交流和存儲的渠道、速度、效率的發展,信息量的急劇膨脹,都使原有的生産管理體製、文化藝術、道德、思維幾乎已容納不下這種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瞭。科學與藝術的閤流、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閤流已成瞭不可逆轉的趨勢。
工業時代的科學樂觀主義開始轉嚮小心謹慎與信心不足瞭,人類自身衝擊自然的能力轉而使人類感到越往前走可能遇到的“無知陷阱”就會越多,就如同一個越來越大的圓與外界相連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一樣。人類必須學會在行動之前更全麵地探測危機,這就意味著人類行為的決策,也就是“設計”的功能已被提高到經濟管理、社會管理和人類未來生存方式的高度上來瞭。當今社會對設計的需求已不限於對單個産品的造型、色彩、裝飾的改進,它已突破傳統的“物”的範圍,開始對整個社會即所有人為事物的復雜係統負責。設計的道德要求使設計教育的責任和任務也與産品結構、産業結構、生態平衡、生存環境、生存方式和倫理道德緊密相關。
當人類的追求比較簡單時,決策的任務隻是告訴人們“怎樣去做”;而當人類的追求比較復雜,追求什麼樣的目標本身需要經常進行復雜的交叉研究後纔有可能弄清時,科學的責任就不僅是告訴人類“怎樣去做”,也不僅是告訴人類“為什麼能那樣做”。科學更為重要的責任是引導我們去思考,丟棄約定俗成的提法或時髦的新概念,弄清事物的本質,決定“應該去做什麼”,然後還要“做什麼”。
設計不應深陷於科學和藝術之爭,設計有它自身的內涵和外延。設計是為瞭發現、分析、判斷和解決人類生存發展中的問題。人類進步的每一個裏程碑都是對自己認識水平的否定,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已被認可的“名”、“相”的否定。當這樣一個人為的、階段性的“分類”和“命名”的觀念阻礙我們認識自然和社會時,人類就會創造齣新的“分類”和“命名”。
沉溺於工業文明之中的“技術膨脹”和物質享受,以及對於占有欲的宣揚,淡化瞭我們對汙染、資源浪費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腐蝕瞭人類的道德倫理觀。如果我們經不起技術的引誘,我們就將喪失生存的權利。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除瞭衣食住行方麵的物質享受以外,還有額上的汗、手上的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諒解,與大自然的互動、共生,與他人一起改造和創造時産生的行動和思想協調統一的樂趣、情感,以及對一切事物的尊重。忘記這一切,投身於競爭,隻期待輕巧地獲取享受,這是一種無知和不負責的態度。要知道,社會的任何進步,首先是品行道德、社會風俗、政治製度的進步,這些都屬於科學和文化上的進步。這就是目前國際社會對於發展現狀的反思,也是設計所麵臨的現實。
設計教育是為瞭培養另一種能力和智慧——從觀念、思維方法、知識和評價體係等各個方麵來整閤科學和藝術。當設計的目標係統確立時,就該從科學和藝術的角度齣發,實事求是地選擇、組織、整閤各種可能的方法和手段。設計是人類的第三種智慧係統,它的子係統包含科學和藝術這兩個要素。設計是人類為主動適應生存環境等外部係統而進化形成的一個“新知識結構係統”,是人類在重組生存結構過程中的智慧性的“創造”。
人類區彆於其他生物的最重要的特點是人類能改造自然,創造“人為事物”。然而,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每一次發展和進步無不寓於人類社會這個大背景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氣候、不同時代的人類物質文明依然遵循“適者生存”、“各得其所”的規律,在生産、流通、使用、銷毀的全過程中新陳代謝。人類的發明、創造不可能違背這個規律,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師法造化”。
約翰·赫斯科特教授的這本著作,在當前眾多的有關“設計”的齣版物中可謂不可多得。我深切地期望能與國內的設計同行,尤其是從事設計教育和設計研究的學者們互相勉勵,一同思考中國設計所麵臨的挑戰,以及中國設計教育所肩負的曆史責任和曆史使命。
2008年10月13日
牛津通識讀本:設計,無處不在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Desig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牛津通識讀本:設計,無處不在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Desig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