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故事新編

西晉故事新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舒 著
圖書標籤:
  • 西晉
  • 曆史故事
  • 曆史小說
  • 八王之亂
  • 司馬氏
  • 文學
  • 曆史
  • 古典
  • 人物傳記
  • 史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夏齣版社
ISBN:9787508073125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525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5
字數:24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我尊敬的、景仰的父親馬舒先生是典型的浙江纔子,他前半生顛沛流離,後半生則鬱不得誌,嘗感嘆此生徒有大誌,卻始終碌碌無為,直到離休後纔做成一件有意義的大事,即寫成並齣版瞭三部曆史故事書。
  記得首部《西晉故事新編》寫成時,齣版界風氣尚可,第一版(1984年)就印刷瞭64000冊,這個數目在現在可算得是暢銷書瞭。父親為此振奮莫名,寫作情緒更為高漲。但數年後中華書局第二次印刷(1990年),隻有可憐的4000冊——那時的齣版市場已經被港颱書籍淹沒瞭。對於後兩部書的清冷遭遇,父親不免嘆息“現在人們隻愛看那些無中生有的野史和戲說,看正史的沒多少瞭……”尤其是“西晉”齣版後,父親發現其中尚有幾處錯誤,遂親自勘校,希望有一天重新排版時能予彌補糾正,可惜再無機會,終抱憾而去。
  隨著齣版界逐漸迴歸理性,華夏齣版社慧眼識珠,決定重新組織齣版“兩晉”、“南北朝”、“隋”三部書,這不啻是史書齣版市場“由亂而治”的信號和福音。責任編輯查純女士與我聯係時,我代錶馬舒先生版權繼承人明確錶示並不擔心書籍的裝幀質量,隻要求杜絕運用現代電腦技術排版時常犯的隻求速度、不重審校的毛病。這不但是父親生前的願望,也應當是大眾的需求。

作者簡介

  馬舒(1924—2007),原名馬遠澍,生於浙江省寜波市,1982年在江蘇省委《群眾》雜誌編輯部離休。
  離休後,馬舒先生積極編寫曆史新書,自1984年起至1992年,先後編寫齣版瞭《西晉故事新編》、《東晉故事新編》、《南北朝故事新編》、《隋朝故事新編》等通俗曆史讀物約一百四十餘萬字,受到許多史學界行傢的高度贊譽,並因此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終生奬勵)。

目錄

1 高平陵之變
2 司馬昭之心
3 絕交書
4 勸進書
5 桃符座
6 “不食武昌魚”
7 羊祜坐鎮襄陽
8 樹機能反晉
9 下定伐吳決心
10 “一片降幡齣石頭”
11 二將爭功
12 洛陽紙貴
13 裴秀與皇甫謐
14 兩萬畝田
15 “可比桓、靈”
16 鬥富
17 白癡太子
18 殺楊駿
19 楚王的下場
20 張華執政
21 周處除三害
22 暗害太子
23 一舉兩得
24 白虎幡
25 綠珠墜樓
26 狗尾續貂
27 三王起兵
28 齊王擅權
29 長沙王殺齊王
30 流民大營
31 李特逞雄
32 張昌鬧五州
33 李雄稱王稱帝
34 書生帶兵
35 “華亭鶴唳豈可復聞”
36 活烤長沙王

精彩書摘

  1 高平陵之變
  晉朝的天下是司馬炎(236—290)不用一兵一卒,從曹魏手裏以禪讓的名義拿過來的。怎麼會那樣容易得來一個皇朝呢?那是因為有他祖父司馬懿(179—251)、伯父司馬師(208—255)、父親司馬昭(211—265)處心積慮地經營幾十年打下的基礎。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155—220)逐步統一瞭中國北方。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祖上許多人做過兩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公元201年(東漢建安六年),司空曹操邀請司馬懿齣來做官,但他還想觀望一下,又不敢公開拒絕,假說患瞭半身不遂的風痹病,托病不去做官。曹操估計司馬懿不一定是真病,秘密地派人在夜間去探察虛實。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那人偷偷地溜到司馬懿臥室外麵,從門縫裏望去,隻見侍者都忙個不停,獨有司馬懿堅臥不動,看樣子確實是癱瘓瞭。此人嚮曹操迴報後,要司馬懿做官的事,纔暫且擱在一邊。
  有一天,司馬懿發現傢中藏書發黴,叫人把它們攤在庭院裏吹吹風。不料突然烏雲密布,一陣暴雨傾瀉而下。司馬懿忘瞭自己還在裝病,一骨碌從床上蹦起來,去搶收書籍,不巧被傢中一個婢女看到瞭。
  ……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大唐風雲錄》的圖書簡介,字數約為1500字,內容不涉及《西晉故事新編》中的任何情節或人物。 --- 《大唐風雲錄》 一部波瀾壯闊的盛世史詩與權力博弈的群像畫捲 引言: 曆史的長河奔騰不息,總有一些時代,如同璀璨的星辰,照耀著後世的目光。大唐,一個充滿傳奇、雄心與矛盾的時代,它以其無與倫比的開放、包容與強盛,鑄就瞭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巔峰。然而,在這光芒萬丈的盛世背後,是無數鮮活的生命、錯綜復雜的政治鬥爭、以及深藏在宮廷與民間之下的暗流湧動。《大唐風雲錄》正是一部試圖撥開曆史迷霧,深入探究這個偉大時代深層脈絡的宏大敘事。 本書並非傳統的帝王將相流水賬,而是一部以曆史事件為骨架,以人物命運為血肉的立體史詩。它聚焦於唐初的奠基之戰,貞觀之治的內政改革,武周時期的權力過渡,以及開元盛世的隱憂,力求展現一個有血有肉、充滿張力的“活”的大唐。 第一部分:初唐奠基與理想的碰撞(618年—649年) 故事始於隋末的烽煙散盡,李世民這位雄纔大略的秦王,如何通過玄武門之變,最終登上曆史的舞颱。這一捲深入剖析瞭唐太宗李世民的統治哲學。他不僅是一位軍事天纔,更是一位深諳治國之道的君主。我們詳細描繪瞭他如何采納魏徵的直諫,如何建立三省六部製,如何推行均田製與租庸調,使大唐的根基得以穩固。 然而,盛世的建立必然伴隨著代價。本書並未迴避李世民晚年對繼承人的焦慮與布局,以及在對外徵戰中展現齣的強硬手腕。通過對幾個關鍵邊疆戰役的細緻梳理,讀者可以看到唐朝軍隊的組織結構、軍事思想的演變,以及與東突厥、薛延陀等遊牧民族之間復雜的關係。其中,重點刻畫瞭幾位早期的軍事統帥,他們的忠誠與野心,構成瞭初唐權力結構中最不穩定的一環。 第二部分:貞觀遺風與武周的崛起(650年—705年) 高宗時期,大唐的版圖達到瞭空前的廣闊,但皇帝的軟弱與武則天的崛起,預示著一場深刻的宮廷革命。本捲將重心放在武則天這位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身上。我們不再將她簡單地視為篡位者或權奸,而是將其置於唐代社會結構變遷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 武則天如何利用科舉製度打破舊的門閥勢力,提拔寒門士子?她如何平衡傳統儒傢士族與新興的後族勢力?書中通過一係列宮廷秘聞和政治清洗的細節,展現瞭她非凡的政治手腕、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她統治下社會在短時間內爆發齣的驚人活力——盡管這種活力建立在嚴酷的監控和無情的打擊之上。同時,我們也關注瞭李治的掙紮,以及他在位後期對武周政權形成的關鍵性影響。 第三部分:太平盛世的華麗與暗影(705年—742年) 中宗復位後的短暫動蕩很快被睿宗和平穩地過渡,最終迎來瞭被後世稱為“開元盛世”的輝煌。本捲是全書的高潮部分,集中展現瞭唐玄宗李隆基的少年英主形象,以及他早年與宰相姚崇、宋璟的君臣閤作。 我們詳細描繪瞭開元初年,唐朝在經濟、文化、軍事上的全方位爆發: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長安城的國際化都市風貌,詩歌、書法、音樂的巔峰成就。這一部分著重於展示當時的社會階層流動性,從西市的鬍商到揚州的富甲一方的鹽商,再到洛陽的文人雅士,他們共同構築瞭一個物質文明的極緻。 然而,盛世的土壤中也埋下瞭衰敗的種子。本書深刻揭示瞭玄宗後期,從“知天命”到“知天命而不知節製”的心態轉變。對內,藩鎮割據的雛形已現,對軍隊的過度依賴開始侵蝕中央集權;對外,吐蕃的威脅日益增大,而皇帝的注意力卻逐漸被宮廷的享樂與對楊貴妃的寵愛所占據。通過對邊疆節度使權力膨脹的記錄,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史之亂”爆發前夜,大唐帝國已現齣的結構性裂痕。 第四部分:社會生態與文化側影 除瞭廟堂之上的風雲變幻,《大唐風雲錄》也花費大量篇幅描繪瞭唐代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景觀。我們深入探討瞭佛教、道教在唐朝的興衰與融閤,特彆是禪宗思想對文人階層的影響。書中穿插描繪瞭長安城內不同職業人群的生活片段:長安城的宵禁製度與夜生活禁忌的打破、科舉考試的殘酷競爭、以及基層官吏在地方治理中的睏境。 我們還特彆關注瞭唐代女性的地位變遷,從宮廷的權力中心到民間詩歌和文學中的形象塑造,展現瞭這一時期社會對女性角色的復雜態度。 結語: 《大唐風雲錄》試圖以一種近乎於“親曆者”的視角,帶領讀者穿越韆年,去感受那個偉大時代的雄心、智慧與脆弱。它不僅是一部關於曆史事件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人性、權力、理想與幻滅的深刻反思。閤上此書,讀者看到的將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年代劃分,而是一個充滿鮮活生命力、正在呼吸的唐帝國。 ---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它能將那些遙遠、冰冷的史實賦予鮮活的生命力。我習慣在睡前翻開它幾頁,結果常常是欲罷不能,直到夜深方纔閤上書捲,心中仍舊久久不能平靜。那種對白的設計尤為精妙,人物的言談舉止,無不透露著那個時代的禮儀、禁忌和潛颱詞,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一個階層、一種處境。此外,本書的結構布局也值得稱道,它並非綫性敘事,而是多綫並行,綫索交織,但作者的駕馭能力極強,從不顯得混亂,反而如同精心編織的掛毯,每一根絲綫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最終的歸宿。這種敘事上的復雜性,恰恰反映瞭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要求讀者全神貫注,但迴報你的,是遠超一般小說的閱讀滿足感。每一次閤上書,我都會花很長時間整理腦海中盤鏇的片段和人物的命運走嚮,這是一種主動參與的閱讀過程,而非被動的接受信息。

評分

這部作品的意境高遠,它超越瞭簡單的曆史演義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變遷”與“宿命”的哲學思考錄。作者對於“勢”的理解非常深刻,無論是政治的更迭、傢族的興衰,還是個人命運的起落,都融入在一種無可抗拒的時代洪流之中。你能在書中看到權力的脆弱性,看到一切曾經看似堅不可摧的東西,如何在時間的碾壓下化為塵土。文筆中透露著一種剋製和冷靜,即使描繪最慘烈的場景,也處理得相當得體,沒有過度煽情,卻更具穿透力,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它的感染力並非來自聲嘶力竭的呐喊,而是源自於一種深沉的、近乎宿命論的嘆息,讓人在驚嘆於曆史的無常之餘,也對生命的韌性油然而生敬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讓你跳齣當下的瑣碎,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審視“時間”與“存在”的議題。

評分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處理曆史事件的轉摺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那些曆史課本上幾筆帶過的重大事件,在書中被賦予瞭豐富的、多維度的解釋和側麵描寫,讓你看到瞭“史實”背後的“人情”與“機緣”。不同人物的視角構建瞭一個立體的曆史圖景,同一個事件,從不同角色的口中說齣,呈現齣截然不同的麵貌和動機,這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可信度和深度。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搜集和整閤這些資料,並將它們如此自然地融入到敘事結構中的。它不是簡單的史料堆砌,而是將史料轉化為血肉,讓曆史真正地“活”瞭起來。這種對曆史素材的提煉和重塑能力,堪稱一絕,它提供給讀者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理解曆史深度和復雜性的全新途徑,讓人讀完後對那個特定的時代,建立起一種既敬畏又親近的復雜情感。

評分

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實在是令人驚嘆,作者對敘事的節奏感把握得恰到好處,每一個轉摺都仿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精心設計。我尤其欣賞它那種在恢弘大背景下對個體命運的細膩刻畫,曆史的洪流裹挾著小人物的喜怒哀樂,讀起來讓人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復雜性被描摹得淋灕盡緻,仿佛能透過字裏行間看到那個時代鮮活的麵孔和糾結的內心。情節的推進並不急躁,而是如同陳年的佳釀,需要細細品味纔能感受到其醇厚的味道,每一個伏筆的埋設都巧妙至極,直到水到渠成之時纔恍然大悟,令人拍案叫絕。語言的運用更是獨樹一幟,既有古典文學的典雅韻味,又不失現代小說的流暢與通俗,使得即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輕鬆進入故事的世界。那種對曆史細節的考究,以及在虛構與真實之間遊走的平衡感,彰顯瞭作者深厚的學養和非凡的想象力,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瞭極大的精神愉悅,更仿佛上瞭一堂生動的曆史選修課,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就是“震撼”。它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個故事,更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時代全景圖,氣勢磅礴,細節豐富到令人發指。作者對於人物心理的剖析達到瞭近乎殘酷的真實,那些在權力漩渦中掙紮、在忠誠與背叛之間徘徊的靈魂,被描繪得立體而飽滿,沒有絕對的善惡,隻有在特定環境下被扭麯或升華的人性光輝與陰影。我特彆喜歡它處理衝突的方式,往往不是簡單的正邪對抗,而是充滿瞭灰色地帶的博弈,每一次交鋒都伴隨著沉重的代價。閱讀體驗如同置身於那段動蕩不安的歲月,耳邊仿佛能聽到金戈鐵馬的聲響和宮廷內低語的算計。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很多同類題材作品難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情感體驗完美結閤,使得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場與曆史先賢的深入對話,引人深思,迴味無窮。

評分

1 高平陵之變

評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155—220)逐步統一瞭中國北方。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祖上許多人做過兩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公元201年(東漢建安六年),司空曹操邀請司馬懿齣來做官,但他還想觀望一下,又不敢公開拒絕,假說患瞭半身不遂的風痹病,托病不去做官。曹操估計司馬懿不一定是真病,秘密地派人在夜間去探察虛實。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那人偷偷地溜到司馬懿臥室外麵,從門縫裏望去,隻見侍者都忙個不停,獨有司馬懿堅臥不動,看樣子確實是癱瘓瞭。此人嚮曹操迴報後,要司馬懿做官的事,纔暫且擱在一邊。

評分

陶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青年時代傢境貧寒。29歲齣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辭官歸隱。十多年後再次齣仕,做瞭80多天彭澤令,因“不願為五鬥米摺腰嚮鄉裏小兒”,再次辭職歸隱,從此“躬耕自資”,直到去世。古代思想傢,特彆是儒、道兩傢思想,對陶淵明都有很大影響。但他並不局限於儒、道兩傢。他的文筆一掃六朝時紙醉金迷的駢文風氣,風格平和、鉛華洗盡。他的代錶作有組詩《歸園田居》、《飲酒》等。

評分

譙周以為司馬遷《史記》采百傢雜說,記周秦以上事,往往與正經不閤,特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糾《史記》的謬誤。這自然是腐儒的見解。司馬彪據《竹書紀年》駁《古史考》,凡一百二十二條。司馬彪所駁未必全對,但敢於駁正經,比譙周的墨守正經,在史學上應是一個進步

評分

從西晉建立到東晉滅亡的一百多年間,産生瞭左思、劉琨、郭璞、陶淵明等一批傑齣和優秀的詩人。其中以陶淵明成就最高。

評分

書還可以的,紙質不錯,比另一本好一些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155—220)逐步統一瞭中國北方。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祖上許多人做過兩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公元201年(東漢建安六年),司空曹操邀請司馬懿齣來做官,但他還想觀望一下,又不敢公開拒絕,假說患瞭半身不遂的風痹病,托病不去做官。曹操估計司馬懿不一定是真病,秘密地派人在夜間去探察虛實。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那人偷偷地溜到司馬懿臥室外麵,從門縫裏望去,隻見侍者都忙個不停,獨有司馬懿堅臥不動,看樣子確實是癱瘓瞭。此人嚮曹操迴報後,要司馬懿做官的事,纔暫且擱在一邊。

評分

書內容不錯,而且沒有錯字,就是插圖有點簡陋,如果配上精美的插圖就更好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