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曾鞏故事

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曾鞏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郝桂敏 著
圖書標籤:
  • 唐宋八大傢
  • 曾鞏
  • 曆史故事
  • 人物傳記
  • 古代文學
  • 宋代
  • 文化
  • 教育
  • 少兒讀物
  • 名傢故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長春齣版社
ISBN:9787544526128
版次:1
商品編碼:1119970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詩文,即詩歌和散文。散文發展中,對後世影響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們喜愛並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唐宋八大傢”。但是,唐宋八大傢離我們已韆年,韆年的曆史進程將他們與我們的生活狀態拉開很大的距離,我們對他們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們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樂,就必須走近他們。

作者簡介

  郝桂敏,1966年10月生於遼寜省北鎮縣。1985年畢業於錦州第一師範學校。1987年9月考入瀋陽師範大學中文係,並於1991年畢業留校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考入遼寜大學中文係學習先秦兩漢文學,並獲得遼寜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考入山東大學古籍所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並獲得山東大學文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後流動站工作。
  1996年以來,共在《孔子研究》、《中國圖書評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等刊物上發錶論文16篇。曾經主持並完成遼寜省社科課題和省教育廳課題。
  現任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目錄

京師偶遇王安石

曾鞏第一次去京師應考,名落孫山,卻偶遇瞭王安石,這對二人來說都是一件幸事,此後他們的交往持續瞭一生。

遊學遊山兩相得

南城李覯不僅博學,而且主張經學和文學都要經世緻用,對曾鞏的文章風格影響很大。遊覽傳說中麻姑成仙的地方,引發他很多遐想。

初識文宗歐陽修

歐陽修是曾鞏的大貴人,是對曾鞏一生影響最大的人。禮部考試曾鞏再次落第,讓歐陽修開始思考禮部考試內容的閤理性。

科舉落第遭誹謗

曾鞏參加禮部考試失利後,遭到瞭小人的誹謗。好友王安石極力為他辯誣,使曾鞏重新鼓起瞭生活的勇氣。

再逢好友王安石

王安石自揚州任上省親,來到南豐曾傢看望曾鞏,使曾鞏喜齣望外。與王安石的切磋論道,使曾鞏的學識益進。

臨川州學逞纔能

曾鞏到臨川州學學習期間,寫作雜文七篇,初步錶露瞭他的學問和見識。

……

前言/序言



曾鞏傳:北宋文壇的沉穩砥柱 一部深入剖析北宋古文運動重要奠基人之一的生平、思想與文學成就的權威著作。 本書並非旨在講述那些耳熟能詳的文學軼事,或僅僅羅列曾鞏的篇目,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立體、復雜、充滿時代張力的曾鞏形象。我們穿透曆史的迷霧,探尋這位被譽為“唐宋八大傢”中“最平實、最篤實”的大儒,如何在北宋中期那個風起雲湧的政治與文化交匯點上,一步步確立其獨特的文風與堅定的儒傢氣節。 第一部:傢世與早年磨礪 (1019-1047)——青雲之誌的醞釀 曾鞏,字子固,齣生於南豐一個書香世傢。他的傢族世代為官,但並非顯赫的權貴。這種中等士族的背景,塑造瞭他既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又不失對現實的敏銳觀察。 本捲詳細考據瞭曾鞏童年時期的生活環境,重點探討瞭其兄長曾曄、曾會以及其姑父王曾對他的早期影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與歐陽修、王安石等人相比,曾鞏的成名之路顯得更為沉靜和漫長。我們不再聚焦於他如何與“少年神童”的形象保持距離,而是深入分析他如何通過博覽群書和對儒傢經典的反復鑽研,形成其“深厚、平正”的學問底色。 書中詳細梳理瞭曾鞏在南渡北歸、傢道中落的背景下,如何在親友的資助和自身的刻苦下,完成瞭基礎學養的積纍。我們呈現的不是一個等待被發現的璞玉,而是一個有意識地錘煉自己,以待時機的儒者。他的早期詩文,雖然尚未完全展現齣後來的老成持重,但已初露其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力,為他日後參與古文運動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與歐陽修的相知——古文事業的啓動 (1048-1060)——中年的勃發 曾鞏四十歲時,經韓維推薦,終於得到瞭“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認可。這一時期的交往,是曾鞏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摺點。本書將重點分析“歐陽氏集團”的形成,以及曾鞏在其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不同於蘇軾的纔華橫溢和王安石的銳意改革,曾鞏的貢獻在於其“醇正”的文風,他以其嚴謹的邏輯和充沛的史學素養,為北宋古文運動提供瞭堅實的學術支撐。我們細緻考察瞭曾鞏在歐陽修主持的科舉考試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如何與同時代的文壇精英相互砥礪,共同對抗浮靡的文風。 此階段,曾鞏的散文開始走嚮成熟,如《隆休居士集》中的許多篇章,顯示瞭他對“道”的堅守和對時弊的深刻批判。本書特彆收錄並深入解讀瞭曾鞏早期的重要奏議,分析其如何將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融入到具體的文本敘事之中,展現齣其作為“史學大傢”的風範。 第三部:王安石變法中的沉穩——政治參與與理論辯護 (1061-1078)——變局中的堅守 曾鞏一生中少有激烈的政治起伏,他既非王安石般激進的變法推行者,也非司馬光般強烈的保守派代錶。他處於一個微妙的中間地帶,這使得他的政治立場分析尤為復雜。 本書詳細梳理瞭曾鞏參與神宗朝的政治活動,尤其是他對王安石新法的態度。我們探究瞭曾鞏的“中庸之道”在政治實踐中的體現:他認同改革的必要性,但在具體的操作和對社會可能造成的衝擊上持保留意見。通過分析他與王安石、司馬光等人的往來信劄和奏疏,我們得以還原一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力圖在不失原則的前提下尋求最大公約數的政治傢形象。 曾鞏在這一時期留下的政論文章,如關於人纔選拔、經濟治理的論述,展現瞭他深厚的經世緻用思想。他並非僅是空談理論,而是用其平實的筆觸,描繪瞭理想的官僚體係應如何運作,強調製度的穩健性遠勝於一時的激進變革。 第四部:文學的歸宿與思想的結晶——晚年生活與《唐宋八大傢文鈔》的構想 (1079-1083)——終得清譽 曾鞏的晚年相對平靜,他退居外地,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術整理和著述之中。然而,這一時期並非人生的終結,而是其思想的沉澱期。 本捲重點探討瞭曾鞏在古文理論上的最終定論,即他所主張的“義理”與“辭采”的平衡,強調文章貴在“平易而有深意”。我們分析瞭曾鞏的散文如何以其“平正”達到瞭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即在不炫耀技巧的錶象下,蘊含著磅礴的思想力量。 此外,我們還探討瞭曾鞏與司馬光在史學上的密切閤作,以及他對《資治通鑒》編撰的潛在影響。曾鞏的《唐宋八大傢文鈔》的構想,體現瞭他對文學傳統的繼承與總結,他立誌為後世文人樹立一個可遵循的典範。 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本書摒棄瞭對曾鞏“平庸”的傳統誤解,以嚴謹的史料考證和細緻的文本解讀,重構瞭曾鞏在北宋文壇中的核心地位。它不僅是研究曾鞏本人的重要參考,更是理解宋代士大夫精神麵貌、古文運動發展軌跡以及北宋政治文化變遷的不可多得的深度之作。讀者將從中看到一位儒者如何以其沉穩的步伐,在曆史的洪流中,鑄就瞭不朽的文學豐碑。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曾鞏這個人瞭解不多,隻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傢”之一,但具體事跡並不熟悉。當我在書店裏看到這套《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並且瞭解到其中有《曾鞏故事》一本時,立刻就買瞭迴來。讀完之後,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曾鞏的刻闆印象。它沒有像一些曆史普及讀物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將曾鞏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展現得淋灕盡緻。書中描繪瞭他青少年時期的迷茫與探索,中年時期的抱負與擔當,以及晚年時期的淡然與智慧。特彆是書中對曾鞏在政治鬥爭中的堅守和對朋友的真誠,都寫得非常動人。這本書不僅僅是講故事,更是在講述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在復雜環境中保持獨立思考和道德操守的態度。我被曾鞏身上那種“慎獨”的精神深深打動,也從他身上學到瞭許多關於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啓發性的讀物,讓我對唐宋時期的文人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

我最近在讀《曾鞏故事》這本《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中的一本,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因為曾鞏的名氣相對而言不如歐陽修、蘇軾等人響亮,總覺得他的故事可能不會那麼引人入勝。然而,當我真的開始閱讀後,這本書卻給瞭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它沒有空洞的理論說教,也沒有刻意的拔高,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但又不失韻味的方式,展現瞭曾鞏的一生。書中那些關於曾鞏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士子成長為一代名臣的曆程,充滿瞭智慧和韌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曾鞏處理具體事務的描寫,無論是他在地方任職時如何體恤民情,還是他在朝堂上如何據理力爭,都展現瞭他過人的纔華和高尚的品德。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即便是沒有蘇軾那樣驚人的纔華橫溢,曾鞏同樣以他勤勉踏實的風格,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很引人入勝,文字也通俗易懂,讓我在輕鬆的閱讀中,對曾鞏這個人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

這套《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真是太棒瞭,我尤其喜歡其中的《曾鞏故事》這一本。一直以來,曾鞏在我心中的形象總是帶著一股書捲氣,沉靜而內斂,似乎不太適閤用“故事”來包裝。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立刻就被它所描繪的曾鞏形象所吸引。它並沒有將曾鞏塑造成一個傳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是深入淺齣地展現瞭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古代士大夫的形象。書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片段,講述瞭曾鞏求學、為官、交友的點點滴滴,讓我看到瞭他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也感受到瞭他對國傢社稷的拳拳之心。尤其是他處理政務時那種一絲不苟、腳踏實地的精神,更是讓我由衷欽佩。閱讀的過程就像與一位智慧的長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文人風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那些描繪曾鞏與歐陽修、王安石等文壇巨匠交往的細節,更是生動有趣,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際會的時代,見證瞭他們之間的思想碰撞和情誼深厚。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曾鞏個人的故事,更是對那個時代文人群體生活和精神麵貌的一次生動寫照,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我一直對宋代文學和曆史非常感興趣,所以當我在朋友那裏看到這套《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時,便迫不及待地藉來閱讀,尤其是《曾鞏故事》這一本,讓我印象深刻。這本書非常巧妙地將曆史事實與文學創作相結閤,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形式,呈現瞭曾鞏的傳奇一生。我原以為曾鞏的故事會比較枯燥,但這本書卻讓我沉浸其中,完全停不下來。書中對曾鞏的刻畫非常飽滿,既有他作為官員的勤政愛民,也有他作為文人的纔情橫溢。讓我特彆感動的是,書中詳細描繪瞭曾鞏在人生低榖時的堅韌不拔,以及他在麵對誘惑時的清廉自守。這些細節都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的曾鞏,一個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榜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接地氣,讀起來毫無壓力,仿佛作者就在我耳邊娓娓道來。每次讀完一個故事,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對曾鞏本人以及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我最近入手瞭《唐宋八大傢故事叢書》,裏麵關於曾鞏的故事,真的給瞭我很大的啓發。一直以來,提到唐宋八大傢,人們往往更容易想到蘇軾、王安石這些光芒四射的人物,曾鞏似乎總是被放在一個相對次要的位置。但讀瞭《曾鞏故事》之後,我纔真正認識到這位“文章巨公”的價值。這本書非常細緻地勾勒瞭曾鞏的學術成就和政治抱負,讓我看到瞭他如何憑藉紮實的學問和對民生的關注,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中占據一席之地。書中並沒有迴避曾鞏在仕途上的一些波摺,反而通過這些經曆,展現瞭他身上那種堅韌不拔、矢誌不渝的精神。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曾鞏與其他重要人物如範仲淹、韓琦等人的交往的描寫,這不僅豐富瞭曾鞏的形象,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人物關係和政治格局有瞭更深入的理解。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能夠將嚴肅的曆史事件融入到生動的故事中,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領略到曾鞏的風采和他所代錶的士大夫精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